评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45:49
前言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许多人急功近利,有人希望所有事情都能速成,有人希望少付出而多收获;这就导致这样的局面:在交往中大家对彼此的要求变得特别高,而很少有人能认真理解彼此的想法。渐渐地,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得越来越少,相互关心得也越来越少,以前所具有的亲情、友情、关怀也越来越淡薄。与此同时,我们对生活的渴望也超出了自己真正所需,要寻求的东西太多了。

  发达的媒体和周边人际关系都在暗示,我们的需求就是"你需要什么";因此我们的需求和情绪,随着不断变化的资讯在转。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需要能反观内心,从心灵深处去寻找自己的真正需要。

  因果无处不在

  "因果"这个词很简单,就是种子跟果实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而且因果是不定时地在回转。

  很多人说,我不信因果。为什么不信呢?因为没有昨天的你,就不会有今天的你,这就是因果。我们一生中每天都在做这样的重复,而很多人却认为这种重复不存在。

  为什么不相信自己会重复呢?仔细想想,昨天的你、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每到一个时间点都会重复很多事情,即便是在一天当中,我们也在重复做着很多事情。比如我们的某些念头会反复出现,有些?情甚至会在我们的一生中重复无数次。这样的重复也叫轮回,也就是说,现在的这一秒钟对下一秒钟会产生效果。因为有轮回,所以,我们必须负责任,做好自己眼前每一秒的事情,因为,没有前一秒的付出就不会有后一秒的收成。

  究竟什么叫因果呢?其实就是说,种子会对果实产生作用。我们讲因果报应,实际上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比如肢体动作、言语、内心的所思所想,必须要负责任。从这里我们可以延伸很多,比如,我们对十个人笑,十个里有三个人会对我们笑,我们就是大赚,因为我们付出了一,收获了三。我们对他们付出爱心和慈悲心,他们反过来又愿意把爱心献给我们,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多倍的收入。我经常在讲,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更何况,我们一个人面对的不只是十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人。

  成功最妙的途径

  谈到"轮回",必须承认刚才的那一秒钟对现在会产生影响,现在的这一秒钟对下一秒钟也会产生影响,由此导致不同的循环。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是快乐,但由于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当下的行为成了痛苦的来源,对别人也造成了伤害,这样,快乐又能从哪里来呢?所以,我们要把现在的所作所为变成以后快乐的种子,这就是轮回。轮回的这种循环,是促使我们每个人在撒播种子的每一个当下就要思考到将来应该怎么去呵护种子的成长。

  我们的生活就是如?,不停重复着相同烦恼,除非有巨大的痛苦或极度的快乐偶尔会改变一下秩序,来感受生命更深一层的体认,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迷迷糊糊过日子。这些都是轮回的表现。

  我们的每一天,早上醒来刷牙洗脸,穿衣服上班,一日三餐,晚上再睡觉--从小到老,每天的行为大体如此。习惯,经过十天、二十天乃至更长时间,慢慢养成,以后慢慢变成一种自然,融入生活。在这种轮回重复中,有些人在文化方面投入比较多一些,所以他的文化层面越来越突出了。一个专家,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的精通,实际上是他对这些事物进行了比别人更多次的重复,变得熟练,变成习惯,成了这方面的能人。在这种重复中,我们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也越来越进步。也就是,将前人在重复中所悟到的精华拿来用在自己身上,继续发展,这就是进步。

  我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一个故事:在清末,藏区有个很有名的高僧,和我的名字一样,也叫嘎玛堪布,他到过印度、英国这些地方。回来以后,他告诉家乡的人,在那些遥远的国度有种像两个锅盖一样的东西,人只要坐在上面,它就可以带着你到处跑,不用给它喝水,不用给它吃草,这是体积比较小的,叫做铁马。还有一个体积比较大的,是一个个小房子连在一起的,下面有两条铁做?线,小房子就在上面跑,可以从东边跑到西边,从西边跑到南边,里面可以塞几千人。人们听了就议论说,大师归大师,他讲如此的谎言谁会相信啊--铁马还不用吃草,不用喝水,一个房子里面可以载几千人,几十个房子连在一起还可以到处乱跑,天底下谁有能力带那么长的房子到处乱跑?大家都没法相信他说的这些话。

  因为好奇,我们就开始寻找,找到后我们也开始慢慢利用,利用之后把别人积累的经验又发展了。后来大家知道了,所谓国外的铁马就是后来的自行车。现在不但有自行车,还有汽车、火车。用水的力量也可以发电了,可以用电灯泡照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也进入了新的文明时代。所有这些,就是在重复前人经验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结果。

  《佛经》里有一句话叫:轮回之法皆重复,重复之中看谁能让它更殊胜。经商是如此,我们学习科学、学习高科技的东西也是如此。学文字更是如此。历代学人、贤人把文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人又去模仿运用,这当中我们越来越精通文字,用文字可以表达我们要表达的一切。而我们通过文字又学会了沟通,学会了数学,学会了运用现代文明中的高科技东西。在这些过程中,我们不停地努力付出,很多奇迹就是在这种重复又重复的过程中实现的?

  如果一件事情不停地重复就可以让我们变成专家,那么在做一些心灵修养功课时,每天从内心深处一遍遍地反省,我们也会成为修复心灵的专家。很多人在修行时对自己缺点毛病的改变不用心,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当他发现修行的改变并不很大时就会放弃。然而,他在寻找别人的缺点毛病时却是用心良苦,经常重复地寻找。如果我们把这种认知力用于自身,那么在轮回当中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就会变得很强。

  很多人希望通过算命知晓自己的命运,有人怨天怨地,怨父母没有给他足够的教育,还怨社会,怨学校。而成功者却在对某一件事的执著当中学了刻苦用心,一边模仿,一边提高。为什么佛教会强调"轮回"这个词,就是怕人们在模仿重复中选到误区:你希望得到的是快乐、幸福与平安,却选择了让你痛苦沮丧、一直有磨难的方式和方法。走入这样的误区,结果自然是相应的。所以,先要观察,看清真正的循环轮回是什么样,然后我们的灵魂就该起主导作用了。

  理应顿悟,事须渐修

  你想要成功,要改变自己命运,通过后天培养自己的福报就可以实现。一个人没有恒心,没有意志力,是不能成功的。《楞严经》里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讲道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道理大家都懂,但事情须渐渐地修为才能完成--做事的时候一再重复,重复当中去寻找精华,再去运用。这种精华应是先从自己的灵魂中来的。要先让自己的灵魂纯净,再由纯净的灵魂发展出高尚品德,再发展出良好的习惯。

  我们还需要对社会负责任地付出,让社会感受到我们存在的价值。人生在这种过程中就像一个车轮,本是在凹凸不平的山地里面滚动,到最后它越走越快,像走高速公路。让自己的生命从刚开始的坎坷走向最后的平坦,在这种循环中再对别人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为社会奉献,为别人付出,在这当中自己也受益了。从来没有人在付出当中光是别人受益、自己不受益的。佛陀就是最典型的:他永远想到的是为别人付出,最后成佛的正是他。

  众生如果永远只想着自己,在轮回当中只能越滚动越往下坡走。佛陀是越滚越往上走,这种往上的力量是来自于他对众人的付出,从付出当中?得到了众生的回馈,这也就是他后天努力得来的福报。所以,要让生命在循环中变得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寻找真正的价值,尽量为社会多付出。

  我们需要有个比较明确的认知:人是因为自己的负面的力量--也就是自己营造过的这种力量和身体、言语、行为所产生的力量,又叫业力--而不由自主地循环旋转的,这个过程就是轮回。

  我们经常说,就像一只蜜蜂掉在瓶子里,它靠自己的力量盲目地飞,往上飞,往下飞--飞不出去的蜜蜂就是在轮回,一直重复着在里面绕。而当一个人被我执无明的情绪掌控时,不由自主地随着自己的情绪滚?,就解脱不了。等有一天人像蜜蜂一样飞出瓶口,掌控了自己的情绪,就解脱了轮回。

  当轮子刚开始转动时,我们知道它是从那个方向开始转的;当转动得很迅速后,就看不清楚真实的真相了。直到有一天,我们才悟到,造成这种不停循环轮回,是因为"我执"。下决心破除我执,才有可能出离轮回的樊笼。只要还有我执存在,就会不停地轮回。

  我希望,每个人能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由此出发,重复去做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善事。给自己带来快乐了,就会对自己有意义;对自己有意义,就会对别人有意义,也一定会给别人带来快乐。这种循环?是一种积极的轮回。

  无法选择的命

  人来到世间,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每个人就会有自己不同的命运。

  我们是否相信前世和来世有一个"我",实际上并不重要;只要承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无法自主选择父母的就够了。谁来养育我们,我们没办法选择;身体健康与否、智商是不是够用的,也没法选择。所有这些,不是我们今天可以选择的,而是从昨天带来的。如果不是这样,健康的父母就该生个健康的小孩,残障的父母就该生个残障的小孩;为什么残障的父母可以生健康的儿女,为什么健康的父母有时候会生残障的小孩,这就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原因。命是没办法选择的。所以命必须得认。

  可以改变的运

  承认了命的存在,那我们能不能去改变它呢?当然可以。

  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通过父母亲对我们的无私奉献,通过老师对我们的文化道德教育、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关爱和呵护,是可以改变我们命运的。这种改变就像在土壤里面播种,播什么种子是既定的,但种子要长出来时怎么开花结果,我们就可以管管它了。如果刚长出来就结两三个果,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呵护,它能结出来的就是一百个果、一千个果了。所以,人最后能不能成功,要看周边共同的业力对它产生的影响。

  这就得讲到"缘分"了。缘分是多种力量综合起来的,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改变这个过程。而这里最重要的还是念头,也就是自己要相信"心想事成"。心只要去想一定会做成事情,心想不一定成功,但不想绝对不能成功的。

  我们如果有一个念头,又遇到一个正面的老师,老师就会把我们的思想变成正面的部分。一个小孩,如果从小充满着悲观,有个好的老师就可以改变他的念头,让他乐观地看待生活,乐观地面对社会--周边的力量给予他什么,他就有可能受什么影响。这是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过的。

  被佛像"收藏"

  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执著于欲望而无法放下呢?最主要是,人们会认为任何东西自己占有后就会永远不变。所以,拥有之后,人们就为这个不想失去而不断地想一直拥有,让自己的内心挣扎。

  其实,我们知道这些东西谁都拥有不了,但从来不会说服自己那是会失去的东西,很多人还是想方设法去占有。

  以前穷的时候,经常想一日三餐能吃饱就很满足了,多一顿消夜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能买几件新衣服就已经非常满足了。然而,有了这个能力后,衣服越来越多,根?穿不完,还是会去买。

  以前贫穷的时候,人们的欲望就是以后有皮鞋穿,有好衣服穿,或者有小车可以坐,有一间房子就非常好了。等到房子有了,车子有了,什么都有了,经济能力增强了,新的欲望就又来了--想办法让房子越来越大,衣服越来越贵,都是名牌才好。到最后,不是为了穿衣服而买衣服,是为了买衣服而买衣服。到商店看到名牌衣服,这也要那也要,打包拿回家,挂在衣柜里;很长时间后,一看,衣服还挂在那里,连标签都没有摘掉,更不用说穿在身上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我们刚开始拥有两件衣服,刚开始买得起一部车,?得起第一个名牌包包的时候,我们会很高兴的。就像一个企业家拥有第一桶金,那是非常欢喜的,那种欢喜会保持比较久。再到以后就比较多余了,像银行的存款,第一笔存款是真实的,从没有存折到上面有数字,以后就只是后面的零加多少的问题了。这就是欲望一直膨胀、占有欲有增无减的结果。如何控制这种占有欲,如何在拥有后再放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西方很多有名的企业家,生长在有信仰的家庭里,从小父母告诉过他们,一切都是从百姓那儿来的,拥有财富后要懂得回馈社会。把这种观念实施出来,西方许多富豪如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韦尔奇等,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的信仰有效地对他们的行为起了规范作用,使得他们在事业中能够诚实经营,在生活中克己节俭,不忘在拥有之后奉献社会。

  东方人,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很少正规受过回馈社会的慈善心理教育,只想把自己的钱财等有形财产留给子女,或者疯狂收藏一些所谓的宝物,这种收藏很多时候仅仅是为满足个人的占有欲而已。我认识一个人,很爱收藏古董,每次收藏到一件宝贝就会打电话告诉我,我每次都说很好。他收藏得太频繁了,有一天我就跟他讲:"你收藏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无非就是拿回去放到家里,要么就放到银行里,或者买保险箱放在里面锁上,这个跟你没有拥有、埋在地底下有什么差别?最多也就是你拿出来看一看,你有两三件、十来件的时候你可以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欣赏欣赏。当你拥有几百件后还怎么看?看也看不过来,自己拥有什么东西只是看一下清单而已。"有一天他又告诉我说收藏了一尊唐朝的佛像,我就说:"你要搞清楚,你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少年呢?你50岁了,我祝福你长寿一点,你最多能再活40年,也就是说这40年的时间,看起来是你收藏那尊佛像;从唐朝到现在,佛像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你才多大年龄,是你收藏佛像吗?佛像暂时收藏你几天还差不多。你要搞清楚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你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是昙花一现,佛像是古董,就是因为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这么久了,你不是收藏家,它才是收藏家,你还搞不清楚"我说你醒一醒吧,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这里。

  我们的欲望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不断轮回,形成了习惯。如果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都是快乐,那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多时候带给我们的是不快乐。有人喜欢购物,购物的快乐是短暂的,大概只存在于选东西和刷卡的时候,等刷完卡看到账单实际上就开始后悔了,放在衣柜里穿不了更是后悔。买来的东西其实无用,会增加心灵的负担?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一件衣服挂在商店里,我们在外面看时最多就是觉得那件衣服好看而已,当我们确定要买这件衣服时突然有个人过来把那件衣服要买走,我们这边就开始想了--那件衣服是我要买的,因为已经被我的欲望占有了。当我们付完钱出来,如果有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倒衣服上面了,我们就会心疼,因为你的东西被侵犯了,就会觉得难过。这种难过就是负担。

  现在很多人买车子,车子放在展厅里面,那是人家的车,我们交了定金后就不一样了。买了新车,如果有人用钥匙刮了一下车子,就如同刮到我们心了,痛得不得了。房子也是一样,我们没有交钱的时候人家敲敲打打根本不关我们的事,我们交了那一笔钱,占有欲就开始有了,再有人对房子敲敲打打就会让我们火冒三丈。

  人有占有欲,并不是说完全就不好。人来到这个世界,从一个躯壳开始,到珍惜我们的身体,到有个充实的生活,然后让身体在生活中满足必需,那是必须的。而在超过后就变成额外的了,如果想做到不让外在的东西来掌控自己,这种灵活就很重要了。

  放下欲望,解脱自己

  佛教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解脱自己,应该是来快乐地过日子的。但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大,占有欲太强,总是想方设法去拼命占有。赚钱到最后就成了一种游戏,多一个零我们就高兴,欲望满足了,然后我们拼命为了后面再多个零而去努力。还在乎自己的名声,即使当面听不到别人说什么,也要想方设法去打听别人是如何传播自己的。所有这些,都是占有欲在作怪。

  一个人随着能力的增强,占有欲会越来越强。一个人做平凡人的时候他是平凡人的样子,而做了名人,他的欲望就不一样了。从小员工到小白领,到做老板,甚至做领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他的欲望和思考问题方式都在变化。如果他能够不受周边环境创造出来的这些物质的困扰和指挥,就是件好事,很多人正是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左右。就像我们讲的赚钱方式,一个人有能力去赚钱那是好事情。我们有能力让一堆员工、我们的亲朋好友过上好日子,让大家都能够有一个祥和的家庭,都是好事。就怕我们把很多物质占为己有后,就被欲望给驾驭住了,然后人变成物质的奴隶,被物质所掌控。被物质掌控我们还有办法解决,可以从物质里面逃脱;如果被欲望掌控,那是看不见的,要想从中解脱会很难。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一直买别墅,拥有很多别墅。他给我打电话说又看上了一栋别墅,我说:"你干什么呢?你买这个很欢喜还是怎么样?那么多别墅你要怎么住?""你没有发现,你变成你们家最大的佣人了吗?每天为了你买的这些东西去打工,一个月就有几天在家里,而你们走了,你们家佣人却可以跷着二郎腿在家看电视,看完电视去游泳,一应俱有。一个星期你最多就星期六晚上回来睡个觉而已。只有一天时间你家的佣人才是真佣人,其他时间他才是主人,让他住在豪华的屋子里面,你要给他工资,给他交费,把所有的开销都给他。五六辆车子你一个月能坐几辆?大部分时间还得让车子停在那里,还要给车子保养,交各种费用。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到底是老板还是佣人?我倒觉得你是佣人。你能拥有的很多了,因为你能力很强。但是你能用的有多少?一天三顿饭,大吃大喝吃腻了,五谷杂粮就已经让你很满足了。你也要学学人家比尔?盖茨,到了这把年龄了,想想怎么回馈社会才是正事"

  有一些东西该放下就要放下,要不然就放不下了。

  有个人开公司专门生产一种在国际上很名牌的摩托车,我经常跟他讲要休息。刚开始做公司的时候,他说占有几个国家的市场就行了;他的摩托车特别好,从占有几个国家到占有欧洲市场,最后变成占有全球市场了。我说你生意已经做到全世界了,你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快六十岁的人了,要多休息。他信佛,我说你就偶尔把这些工作放一放,念念经,然后把自己的这种欲望稍微降低一点。你下面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才,他们能继续把这个品牌做到全世界去--他们可以做,你已经创出了品牌,应该学会让自己紧绷的大脑稍微停一下。他每次都说好,过阵子就好好休息。说完了,还继续老样子,不停地工作。后来听说他审核报表时猝死在办公桌边,人很壮实,才五十六七岁。

  所以,人要在适当的时候知道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欲望,而不被欲望所控制,要学会放下,这样才能活得从容自如。

  最好的安心剂

  "放下"实际上有两个部分:一个要从物质层面放下,再一个要从心灵层面放下。

  我们谈的大部分都是物质层面的,但是真正"放下"还是要从心里放下。我对"放下"的理解是,不要受"我"这个外在物质的约束--佛教叫空性,空性并不是说没有,而是叫"无我",就是说不要执著于一个永恒不变的"我"。

  从我们生下来之后,在长大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欲望,我们实际上是活在强烈的欲望或者说是希望里。一个人生到这个世界上,即使他自身条件非?不好,也有自己美好的希望。比如,没有读书的时候就希望能够像哥哥姐姐那样去读书,读书后上大学,想能够读博士那更好,接下来就希望拥有一个美满的婚姻人就是在这种期待当中过日子。这种期待,佛教里叫"愿力"。实际上,有的希望根本不会到来,也有可能因为人的想法而到来。

  这些美好的想法促使我们因此而付出很多。在这种付出中,我们感觉很快乐。而有时候我们付出所得到的结果,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去放下自己曾经的希望,面对现实。所以,放下就是要学会在自己为了希望付出的过程中,如果努力了得到了自然好,如果得不到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平衡自己的心态。

  我们老家的同学,好多人小时候读书读得比我好,后来有的当了农民,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当了企业家。当年班里几十个人,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都希望长大后能有个好工作、好的事业,而最后每个人的愿力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果。但是,如果努力了,上大学毕业后被安排的工作不一样,即使是没有考上大学成为农民了,也应该对自己的付出不后悔,都要正确对待,对现在所拥有的感到满足,这就是放下。

  放下,是要从心里面去放下。放下,如果得法,就是我们最好的安心剂。

  让过去随风而去

  让人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也有很多放不下的时候。

  在1993年出国之前,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传教者,我要学会十种语言,所以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语,我肯定要先学好。出国前我就开始背单词。因为有个师兄是美国人,我跟他学了一些简单的对话,英文单词也背了很多。我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没想到一出国,接触的全是华人。还有一个原因,我的第一个英文老师讲的是有印度口音的英文,我当时还瞧不起人家,觉得我跟他学会学不准,就很排斥跟他学。这种排斥的心态,就是心里没有放下偏见;这种放不下造成的结果,就是我到现在为止英文都不行。这个不行不是别人造成的,是我自己造成的。有没有遗憾?有遗憾,现在要学还来得及;但我最大的理想从1993年直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多年了,还没有实现。我不会因为这次没有实现就有什么内疚感,只是觉得没学就是自己的错,错了有机会改就改,没机会改那就算了吧。我的母语是藏语,起码我把汉语学会学好了。我只读过小学,我现在汉语讲得还很不错--虽然另外一边我损失了,但是我把汉语给补回来了。

  后来,有个朋友问我?什么不好好去学英文反而学汉语了,我告诉他,全世界中国人最多,华人最多,信佛的大部分人是讲汉语的,所以我要先把汉语学好。对我来讲,如果我是个推销产品的人,我的客户大部分还是以中国人为主啊。

  我虽然英文不好,但是我把我们庙里的很多喇嘛都送到美国去读大学、传教。他们的英文很好了,用另外一种方式把我的遗憾补过来了。

  所以,要学会不要因为暂时的阻碍而困扰自己。在愿望没有达成时可以变通一下,用别的方法。我已经努力过,不是没有努力。如果没有努力,那还是遗憾。

  佛教的思想是这么认为的:任何事情都是无常的,没有任何东西永恒存在,每一时每一刻过去后就得学会放下。哪怕是一秒钟之前刚刚发生的事,对现在的我们来讲都已经是回忆。既然没有一个永恒的存在,那么执著于它干什么,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过去的事情,对我们现在来讲,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过去的事情,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要正确对待;拿得起放得下,负面的就反省检讨,正面的就把它作为一个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继续要努力的方向来看待。这样,两者产生的效果就会非常好:随时可以放下,放下过去的每一秒钟,把握当下。

  人生真正的快乐源

  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很多住别墅、开豪华车的人说自己又穷又苦,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说,你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开好车,你苦什么?我们总是认为人家住的高楼大厦是他的,拥有这些,他应该是富有了;后来发现红尘世界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虚假的,多少人外表光鲜靓丽、身份崇高,但心灵却烦恼,甚至痛苦得不能自拔,旁人难以想象。

  到底这个世界怎么了?经常听到各种各类人说的都是自己的烦恼,拥有钱财也不代表就拥有了快乐。更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忽略了内在的真正需求,忽略了应该放下"我执"的道理。太过执著,拥有的东西越多,带来的困扰和烦恼也越大;加上很多人都希望从他那里分一杯羹,他为了保护所拥有的这一部分所投入的精力比积累这些时的投入还要多。

  人生活得简单,快乐的来源才会越来越多。

  藏区非常偏远,然而人们的快乐源特别多。有人讲个小小的笑话大家就会开心很久,大家一起吃一顿饭会很开心,娱乐一下跳跳舞也很开心。如果你家忽然变成穷人了,大家会送一点财富给你,你就马上拥有了,大家就很开心。

  融入红尘社会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每个人的快乐都太过?暂。也许是人口太多的原因,为了生存强烈竞争,产生出巨大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跟钢筋水泥变得很像了,越来越冷漠,有苦也没地方诉,发泄不了心中的烦恼。

  根本原因,还是对心灵的需求和信仰的关注太少。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过度注重外在的环境、外在的名利,就会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佛陀成佛的时候就讲: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苦难的世界,痛苦的原因在于我们放不下心里的贪、嗔、痴、慢、疑。要放下这些,总是要学会方法,方法要通过受教育而来。而我们寻常受教育,没有人专门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调整心态,我们受的教育很多都是教导我们怎么去向外占有和掠夺。如果能够好好学习佛教里讲的放下的方法,尤其是学习把"我执"放下的那些方法,就很容易从简单中产生快乐。这种快乐还是可以保持很久的。

  要学会放下,还是要从实际修行当中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去修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当人面临金钱、权力和赞美时,很容易被这种"法执著"给迷住了,就不清楚自己真正生存的价值到底来自哪里,于是就把这些拥有当成是生存的价值,那么慢慢就发现实际上你为这些所谓的拥有付出了很多,生命也在这个过程中消失了。等发现最珍贵的是自己灵魂层面的需要时,暂时拥有的那些?质也应该是还给大自然的时候了,包括亲人也会离开自己了--这个时候就已经晚了。

  所以佛陀说,过去世不可得的,未来世更不可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每一秒钟的当下才是真正的"恒"。永恒的"恒"存在就是每个"当下"连着下一个"当下",它是连贯的。对下一个"当下"来讲,现在的"当下"都是过去不可得的东西。要把握住当下,让当下为未来创造正面的力量。

  如果要让当下为未来创造力量,我们现在要把握住它,就得把过去给放下。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过去的任何东西,包括我们曾经拥有过的身份、地位、面子,还有学问等等。?们经常会被曾经接触过的环境、习气捆住自己。

  现在我们藏族人很多到内地,还用藏区的模式来生活,就是让自己以前的习惯给套住了。很多中国人到西方去也是被习惯给套住,与西方的生活格格不入--习惯了用筷子,不愿意用刀叉;喜欢喝绿茶,不喜欢喝咖啡。

  我们内心中的保留当然重要,不管生长在哪里,这是对自己的民族、生长的地区和文化的尊重;但是,当我们离开某一个环境,就应该把前面的那些先放下,学会别人的东西,让别人认同我们,然后再把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每个阶段实际上都是一种放下。在佛教里叫做放弃"我执",把?放空,叫"无我"。当外在的环境影响约束捆绑我们,我们就可以从里面让自己解脱出来。

  我们可以使用它,就是拥有它所有的使用权,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它就是永恒的,归我们了。产权所有者不是我们,没有任何人是其产权的拥有者,我们可以尽量使用它,那么用完了就应该放下。就好像用洗手间:当我们需要用马桶时,它是一个很可爱的东西,是全世界所有人最大快乐的来源;但当我们解放完以后,就可以完全放下了,不再会认为它是可爱的东西,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它是个肮脏的东西。实际上,大部分最享受的快乐就是从它那里产生出来的。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我们又觉得它很可爱、它很好了。这种分别不是外在的,都来自于我们心里面。

  最后,我们慢慢会发现,这一切实际上是很自然的事。有一天,我跟几个弟子在看国外一个片子,片子里有个镜头,是几个韩国人戴着手套在洗马桶、便斗。弟子们说洗马桶还这样用手去洗,为什么不拿刷子刷呢?我说,这种事情我干过,干着干着就觉得很快乐。为什么呢?所有人最放松的地方就是那儿,不管三教九流,职位高低,就像我们藏族人所讲,连国王都要屈服的唯一地方就是这个地方。有了这种心态,就觉得洗手间是最和谐的地方,犹如肥料和水果蔬?之间的和谐关系。

  美语一句三冬暖

  "舍得"在佛教中叫"布施"。布施出去,将会得到更多的收获,也就是先舍后得。舍得,要看你舍得什么了。一般我们大家一听到布施这个词都会想到我应该拥有财富,才可以去做布施。其实未必如此。

  言语的舍得,得到的收获最大。言语是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最好的方式。

  言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在不同阶层生活的人,沟通的言语方式都不一样。那么,什么样的言语让对方能够产生欢喜呢?

  很多时候我们把人与人在彼此沟通过程中产生的让对方欢喜的语言就叫做"美语"。"美语",没有固定模式,因人而异。对学者,用非常严谨的语句来跟他讲话,他觉得特别动听;如果用这样的语言跟一个比较没有文化的人来讲,他会觉得非常别扭,不觉得这是美语,觉得很刺耳。

  沟通是从言语上开始的。从言语的表达当中,我们拥有了所该拥有的一切。所以,言语的付出,也就是舍。透过善的言语表达,发展出去后,从别人那里就会得到善的回报;恶语相对,得到的就是恶报,互相带来的就是痛苦。

  言语表达必须通过学习。学习某种文化是最能让人得到想要得到一切的来源。我们说先要学会舍得,这就叫有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先放下自己的一切,学会尊敬别人拥有的文化,再把这个文化加以传播,慢慢就会得到了。

  我们学别人的语言,也要舍很多东西。你本来会讲自己的语言,现在得放下自己的语言,然后很尊敬地去学别人的语言。学的过程中,当你把对自己语言的执著与对自己环境的适应放下以后,学到越来越多的是对方语言和对方文化。学到了对方文化,学到对方语言,你可以很容易把文化、思想用适合对方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想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