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市长——摘自《往日时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7:45:42

平民市长


张百发同志与作者在北京市三环路贯通剪彩仪式上

                                 1

 

  一辆乳黄色的面包车缓缓行驶在宽阔的长安街上,坐在车内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及其家人,而陪同的官员却只有一人,即本文的主人翁、建筑工人出身、被人称作“平民市长”的北京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百发 

 

    这是个普通的日子。

    19931031上午9点多钟,一辆乳黄色的面包车行驶在宽阔的长安街上,与大街上来往不息的面包车没有两样。

    车内坐着一位精神饱满的老人,凝视着窗外的建筑物。

    他就是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随同的有他的夫人、女儿和孙子,还有大夫和警卫。在京城中并不处于最显赫的位置的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却作为唯一的陪同坐在他的身边。

    早在一个月前,张百发就知道了,邓小平想看看北京的道路,想看看北京市民住宅的小区,关心着老百姓的住房设计是什么水平了?什么水平就是实现了小康了?老人家惦记着这个小康。

    车子缓缓行驶。走到哪里,邓小平都得问一问,国际饭店啦、海关大楼啦……特高兴。张百发告诉邓小平,新建的长安大戏院在哪儿,张百发说:“再有两年可以投入使用了,到时请您去看戏。”

    出建国门,直奔劲松路,上了东三环高架桥。

    邓小平说:“北京变了,我都不认识了。”

    车子到了京广大厦,邓小平认识了,说:“这楼那年我来过啊!”

    张百发回答:“是啊,这是北京市最高的一座建筑物,19907 4日,我曾陪您登上这座大楼的楼顶。”

    邓小平说:“啊,这地方我来过,变了,全变了,都变了。”

    车子在行驶中,两边的景物不时引起邓小平的话题。

    张百发建议邓小平常出来走动走动。

    邓小平说:“年纪大了,不愿多走动。”

    张百发说:“有些老人同您年纪一般大,还打网球呢。”

    邓小平说:“他们胆子都比我大,我不行啊。”

    说完笑了。

    上了机场高速路,一条现代化的大道展现在眼前。邓小平想下车看看。那天天气虽好,但还不太行,有风。车上人劝说:“到四元桥吧,那里气势恢宏。”

    到了四元桥,大夫不让下。就在车上看吧,东看西看,四周的景色都看够了。邓小平问张百发亚运村在哪儿,张百发用手指了指方向。

    离开四元桥又继续前行。

    到了机场路收费站,邓小平女儿掏兜,问收多少钱?

    张百发说:“咱们这个车一去要二十元。”

    邓小平女儿转身对父亲说:“拿钱!”

    邓小平风趣地说:“我哪里有钱?从1929年起我就身无分文了,谁有钱找谁要去。”

    车上人都哈哈笑了。

    此时已是上午十点十五分,出来一个多小时了,可邓小平的兴致不减,精神特好。

    往回走的路上,邓小平问:“这个路是不是小康路啊?”

    张百发答:“这已超过小康啦!”

    邓小平扯扯自己身上穿的水洗烟色夹克衫问:“我这个算不算小康?”

    张百发看了看,说:“您这个早就超小康了。”

    车上再次发出愉快的笑声。

    这时,张百发提出明年请邓小平看看新建的西客站,已有规模了。邓小平点点头,好,好。

    张百发说:“两年后,京九线就与西客站接通,九七年实现您去香港的愿望就不用坐飞机了。”

    邓小平说:“那好!”

    邓小平身体非常健康,思维清清楚楚。在车上,还问到奥运会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吗让北京承办,怎么就差两票?

    张百发说国外有人捣鬼,他把过程讲了讲。

    邓小平说:“这个应该预料到的。”

    他的医生告诉张百发:投票那天,老人家还想看电视实况转播呢,我们动员他睡觉,可早上起来第一句话就问投票结果怎样?我们回答没有成功。他说预料中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的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与张百发分手时,邓小平说:“我总想出来逛逛公园逛逛商店,可是他们不让。”

    他用手指指他的警卫和医生。

    张百发向我回忆这天陪同小平视察的情景时,眉笑颜开,浑身洋溢着一股幸福感。他第一次见到邓小平是1958年。

    当时他是北京市的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在中南海接受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团中央书记王照华将他介绍给邓小平说:“这个小伙子叫张百发,是个多面手。”

张百发回答说:“我们有个口号:身为钢筋工,各行都精通,学成多面手,干活不窝工。”        

邓小平听了,鼓励道:“好,这是六亿人民的方向。”

    几十年后的今天,己从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位置上主动退下来的邓小平,每次出访京城,他都点名张百发为他作向导。

    邓小平说:“我现在是普通老百姓了,不要过多地惊动市长、部长。”

    十月三十一日这天,出来陪同的,自然又是张百发。邓小平一见到这位工人出身的副市长,就高兴地打招呼:“队长,队长!”

 

                                  2

 

                大忙人终于抽出时间同我交谈,说:给你三个小时

   

    历史给了张百发一个新的机遇:筹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使他的名字又与中国的体育事业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知名度一下飞出九霄云外,远远盖过他作为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官衔。

    美国的尤伯罗斯,在筹办旧金山奥运会时,不但没花国家一分钱,还赚了美金,成为世界性的新闻人物。

    而张百发,同样是花最少的钱,要办最大的亚运盛会。新闻媒体将张百发与尤伯罗斯相提并论。

    “我是主管城建口的,就被推上了这把交椅。”张百发幽默地说,“没有办法!你以为这把交椅好坐吗?”

    这些,已作为中国历史的精彩一页被翻了过去,张百发不想再打开。

    等着他处理的事情很多,今天的,明天的,他想着未来。

    但是,张百发乐天的性格和诙谐的谈吐,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突出的领导才干和指挥能力,尤其是身居高位关心群众生活疾苦的优良作风,构成记者追踪的目标。  

    “别添乱啦!”平易近人的张百发,这时往往一脸的严肃。一向能说会道的他,说什么也不愿谈自己,使得不少记者因此而打消采访的念头。

    其实,他同很多记者成了要好的朋友,朋友有什么难处,他常常“拔刀相助”,绝不打官腔。

 “百发市长,我想写写您。”我说。

百发说:“下星期吧,我忙着呢。”百发没有拒绝。

    几天过后,市委开常委会,我列席,见到了张百发。走过去小声说:“您答应这个星期安排采访的,请您别忘了。”

    他点点头:“好,好,等我找个情绪好的时候给你谈。”

然而,张百发是个大忙人,身不由己,每天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  

“百发忘记了吧?”我问他的秘书小韩。 

“没有,他只是说,写些什么呢?”小韩对我说,“您不是经常同百发接触吗?许多事是您知道的,就先写吧!”倒也是。自1987年起,由于记者职业的方便,我差不多三天两头见到张百发。许多事记在本于上,不少感人的情景至今留在记忆里。

    一个星期后,大忙人张百发终于抽出时间同我交谈,说:“给你三个小时!”

   

                                  3

 

    五十年代,张百发打着"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队旗,转战京城,屡建奇功,蒋兆和为他画像,邓拓在画像上题词

      

    1948年,一个瘦小的男孩,跟着父亲离开老家香河农村,一路步行,走过一村又一村,最后落脚在京城贡院西街八号小平房。

    父亲重操旧业,织布谋生。囊中羞涩,日子窘迫,无钱供儿子读书。儿子只好在家成了帮手。

    这就是今日大名鼎鼎的张百发,时年十四岁。  

    张百发住的附近是建筑工地。闲下来,他这个一天学未上过的穷孩子,经常去建筑工  地,摸摸这,瞧瞧那,有时,向工人师傅学绑钢筋。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头戴安全帽,出现在他们的中间。

    1951年,终于如愿以偿,他当上了一名钢筋学徒工,从此,投身到了首都北京的建设浪潮中。     

    这年的张百发,只有十六岁。他个子矮小,瘦削的脸盘,一双不大的眼睛却透出机灵。干活了,与人合扛一百斤的钢筋都扛不动。老师傅们照顾他,让他干些轻活。

    就是这样,一天八小时下来,他也累得什么也不想干了,晚上很早就想睡觉。由于每天扛钢筋,转悠在建筑工地,一年下来,他的背压得有点不直了。

    可是,那是新中国刚刚创立的年代,沸腾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张百发。他暗下决心,要像当时在社会上叫得响的王崇伦一样:“王崇伦能超过自己定额的两倍半,走在时间的前面,我为什么不能?我缺腿少胳膊?”

   1954428,由张百发和 十一名青年人组成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北京市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诞生了。

    作为突击队长的张百发,这年不过十九岁。耀眼的钢筋工青年突击队队旗,汇同其它青年突击队队旗,飘扬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上,是那样的鲜艳夺目。   

    几年时间,他和伙伴们打着队旗,转战京城,屡建奇功。从八大学院、友谊宾馆、东郊厂房到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工地,参加了近百幢高楼的建设。北京的地盘,他差不多跑遍了。无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冬腊月,还是在三十多度的高温酷暑,遇到最苦、最累、最紧张的岗位,也从未皱眉退却。

    张百发总是信心十足地对伙伴们说:“突击队就是专门往最困难的地方突击的,要是只去干那些轻活,那还叫什么青年突击队!”

    伙伴们也一个个赛似小老虎。  

    忘我的劳动,突出的事迹,赢来了鲜花与荣誉。

    1954年,张百发被平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5年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当上了全国先进生产者,1958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画家蒋兆和带着钦佩之情为他画像;邓拓信笔在画像上题词:“百尺竿头多面手,人民英雄张百发。”

    天地运转,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

    当年名声显赫的青年突击队长,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如今登上了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领导岗位,依然不减当年的风采。

 

                                 4

 

    也许是缘分,张百发与李瑞环同岁同年同进一个公司当学徒;他俩的妻子同姓同名同年同月同日生;如今,他俩都有一个孙子,同岁同名同在一个学校读书

 

    京城谁都知道,张百发与李瑞环,一个木匠,一个铁匠,是工人出身的一对师兄弟。

    谈到他们的关系,张百发的脸上漾起甜蜜的笑容,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岁月。

    “关系?我们的关系太长啦!我们同一年进三建公司当学徒,他是木匠,我是钢筋工,都是十六岁,从一个家乡宝抵县出来的。

    “我住的村,后来划给了香河县,与李瑞环住的村,相隔十几里路。

    “当学徒时彼此不太认识,真正认识是当突击队长的时候,接触多了。到了1958年北京市青年团提出“学习张百发,追赶张百发”活动,他们学习我们,追赶我们,开展技术大比武,这时的接触就更多了。

    “以后又在人民大会堂的工地上,我俩同显身手,他解决了放大样的技术问题,我攻克了钢架跨越的难关。

    “他同我一样,未念过书,但他学习比我好。他总结、讲话都胜人一筹,谁不服气不行。记得他上北京建工学院函授学院学习,从颐和园那边骑自行车去上课,真不容易。他白天加班加点,晚上骑车上学。他上学是组织上同意的,不能耽误功课啊。别人还拿他学习当着缺点来提,他硬是坚持下来了。我到前几年,才拿下人民大学函授学院的文凭。万里当时批评我学习不如李瑞环,我服气。  

    “这时我们就成了师兄弟了。我跟你们记者开玩笑,但跟李瑞环不开玩笑,相互特别尊重。我们在一个公司不在一个工区,他们工区请我去作报告,他主动当服务员,给我倒水。当时同行嫉妒,我们不是。别人说他有缺点,我就不听。”

    “听说您和李瑞环是一起提干的?是吗?”我问。

    百发说:“你说的还不全,是同一个人,同一天找我们两个一块谈话的,内容都一样,都是从队长提拔为党委副书记。只是把我们两个人的岗位变换一下,我到他那个公司当党委副书记,他到我这个公司当党委副书记,都是规定3天到任。”

    “还有新鲜的呢。”百发说,“我俩的老伴同姓同名,都叫王淑兰,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就是时辰对不起来,不是一个村的。更有新鲜的,我和李瑞环都有一个孙子,同岁,名字都叫老虎,在一个学校上学。我孙子回家悄悄告诉我:‘爷爷,李爷爷的孙子在我们学校,我知道他是谁,他不知道我是谁。’李瑞环开玩笑说:‘两个孙子中怎么没有一个孙女?出个孙女两家成亲不就得啦!’” 

   “这是不是缘分?”

    我在听了张百发的介绍,突然想到了这个带有迷信色彩的字眼。

    张百发大李瑞环三个月,都是1934年出生。只是李瑞环有两个儿子,张百发却有一儿一女。  

 

                                  5

 

    文革中,陪“走资派”挨斗的都是“走资派”;而陪万里挨斗的却是三个工人,其中一个就是张百发

       

    万里曾任北京市副市长,长期主管城市建设。李瑞环、张百发过去是他手下得力的“哼哈二将”。掏粪工人时传祥最红的时候,万里到他的队蹲点,同他一起掏过大粪,有“背粪市长”之称。

    三个工人的成长,都得到了万里的精心栽培。

    文革当中,陪“走资派”挨斗的都是“走资派”,而陪万里挨斗的却是三个工人。其中就有张百发。他忘不了那个失去理智的年代。

    这是1967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本应是万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欢乐之时,北京工人体育馆内却正上演一场人间悲剧——斗万里。时传祥、李瑞环和张百发被带去作为陪斗。

    万里说:“就这天斗我最高兴,说明我还有群众,还有三个工人朋友呢,我真光荣!”  

    张百发打开了回忆的闸门:“那天陪斗,还闹了个笑话,造反派要我们从体育馆南门进。我第一个进去,让坐在地板上,不准抬头,有凳子也不准坐。

    “第二个进去的是时传祥,他眼睛不好,看看我,我又不能抬头。再看看,他看出来了,说:‘兄弟,你也来了!’看守一听吼道:‘他妈的,到这里还称兄道弟?那边撅着去!’那边墙上正好有个毛主席像。我们坐着,就他撅着。

    “这时,听到外面李瑞环与人干上了,吵吵嚷嚷,要给他挂上‘捍卫团政委’的牌子。我是‘捍卫团司令’',不知怎么没给挂。李瑞环不让挂,造反派就吼道:李瑞环,你老实点!    

   “批斗会快开始了,体育馆内不下一万人。

   “李瑞环进来后,也坐在地板上。看守出去了,我们几个围成一圈。当过建工委党委书记的董文兴对我们说:‘唉,小伙子想开点!’我们几个人小声议论,过去出来都夹道欢迎,现在夹道挨打。接着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一副对联。李瑞环说:‘过去香飘万里,现在遗臭万年’。横批是我的:‘从零开始’。

    “挨斗完了,没事了,后来都解放了,我去湖北工作之前去万里家。万里说:‘哪天你来,把李瑞环找来吃顿饭。’我和李瑞环去了万里家,说起了这副对联。万里说:怎么能这么说呢?横批应是‘东山再起’!”

  

    197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周总理接见代表时说,重庆又出了一个掏粪工人代表,北京还有个掏粪工人时传祥。周总理想起来了,问时传祥哪里去了?回答说被赶回山东老家了。周总理气愤地说,时传祥被赶回山东老家有道理吗?难道文化大革命要打倒一个掏粪工人?应该接回来。

   “这个话我马上知道了,我也参加‘十大’的。周总理的讲话一下传开。当时“四人帮”还在台上。

    “万里见到我就说:‘百发,总理讲了,时传祥要接回来。’万里又去找环卫局的军代表:‘总理讲话了,把时传祥接回来。’

   “惨遭迫害的时传祥,被接回北京就住进了医院。万里是第一个去医院看望他的,我们跟着也去医院看望了。时传祥哭得厉害,但认识我们。我进门他能叫我名字,万里去也能叫名字。     

    “我们帮他翻身、按摩,发现他腿僵,不能弯了。大夫问一百多元的药用不用?我们说当然用啊。我问大夫:‘我们呆多长时间老时就哭多长时间,老哭好不好?’大夫说: ‘好,希望他表达出来,你进来能叫你名字,我们觉得挺有希望的,他家里来人他都叫不出名字。’

    “时传祥终于走了,带着他的不幸与欣慰离开了人世。

    “万里心情沉痛,派夫人送去了花圈。 

    “现在,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到时传祥家里去看看。我们不去,老时的家属就来看我们。”

   

                                  6

 

    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为了党和政府的声誉与威信,自我揭短亮丑,自罚工资一个月,市民们却纷纷汇款慰问

   

    “这幢高层住宅楼的建筑质量,简直糟糕透了:室内的顶棚、墙面开裂,墙皮脱落,门窗关不严,部分厨房、厕所的地漏竟高出了地面。楼房竣工了一年零八个月,还迟迟住不上居民……”

    张百发仔细读罢这封群众来信,不觉怒火中烧,拍案而起。住宅质量不知强调了多少  次,大会小会讲,一定要放在首位,这是直接关系到千百万群众利益的大事。可是,一些施工部门和一些主管领导,当成耳边风,极不负责任,致使劣质住宅一再出现。

    张百发决定亲自去安慧里二区十八号楼看个虚实。群众反映的一点不错,都是事实。这是一个“难得的典型”,张百发早就想抓,想不到现在送上来了。

 

  1992116上午,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当陈希同市长讲到在城郊绿化隔离带的违章规划要处理、登报时,坐在一旁的张百发说,市长讲的问题,我们这里也有,主要是执法不严,没有抓住反面典型。

“我们准备在十八日开一个现场会,”接着,张百发在汇报了安慧里二区十八号楼质量差劲的同时,发表了揭短自罚的意见。 

 陈希同一听,接过话荐:“好,你张百发自我揭丑,我支持。城建系统听赞扬声多了,不合格的公司要处罚。这在今年开个头,执法严是好事,千万要开好现场会。”

    陈希同说:“自我揭短,要有这个勇气。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威信,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证明我们的政府确实是为人民服务的。张百发做得好,各个系统要仿效。”

    十八日上午九点,张百发又一次来到安慧里二区十八号楼,与前几天不同的是,今天他带来了城建系统几乎所有的局长、总经理。

    一百多名大小官员,首先观看了十八号楼的工程质量,而后集中在十八号楼前的空地上。  张百发神情严肃地站立着,四周的喧闹这时似乎也停止了。

    市长助理黄纪诚主持了“自我揭短,自找差距”的现场会。

    有关责任者分别在会上做了检查。

    市建委主任施宗林也做了检查,他说:“这几年,每年建成住宅五百万平方米,由于对住宅质量抓得不紧,施工队伍农民增多,管理跟不上,才出现了十八号楼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

会场一片沉默,等着市长的“宣判”。看得出,百发的心情是沉痛的。                                    

“今天来的,都是带‘长’字的。我身为城建工作的主管市长,对在大抓住宅质量的时候出现这种问题,深感痛心。十八号楼竣工后,修了一年零八个月,修成这个水平,是对人民群众的严重不负责任。如不严肃处理,无法向人民群众交待,无法向党和政府交待。”张百发提高了嗓门,“这个信息,是我从群众来信反映中知道的,不是从市建委的简报,也不是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报告上知道的。我们有些人办事很官僚,我应该自责。前天,我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表示就此自罚一个月的工资,得到了市长的支持。今天,我在这里宣布:扣发市建委主任施宗林一个月工资;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站长写检查,扣发一个月工资;市住宅一公司经理要撤职检查;负责这项工程质量监督任务的监督总站二分站要撤销,站长也要撤职查办;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队长、工号主管工长的处理由主管部门定。但是我在这里声明,此事必须严肃处理,否则拿市建委是问。”

    附近的一些住户居民听说张百发来了,过问住宅工程质量,纷纷赶来现场。有的递条子说:“我们的楼道没有灯,暖气也不热。”

    百发当下表示:“请大家放心,灯必须马上装上,晚上我检查。暖气限二天,必须烧到十六 度。”

    有的居民则挤到百发跟前,称赞说:“‘救星’来了。”

    张百发主动揭短自罚的消息见报后,收到市民们寄给他的汇款,超过了他工资数目的十几倍,表示对他的赞赏和慰问。

其中有个小学生寄来一元二角钱,夹上一封信说:“这是我奶奶给我买油条的钱,我送给张爷爷。”

张爷爷对此特别感动,在好多场合讲起了这事。

这几年,北京高楼大厦的崛起,道路桥梁的修建,当中倾注了张百发的大量心血。这是世人公认的。

    人们都说张百发很关心部下,但对部下的要求是严格的,批评起来不留情面。

    记得建设第十一届亚运会场馆期间,在一次会上,张百谈到个别配套设施的质量有毛病,当着几百名各级领导干部的面说开了:“亚运会其它方面的准备工作都不错,最缺德的就是我领导的那个建筑队伍……”

    会场一片笑声。当时我就想,这些话要是憋在肚子里,就不是张百发了。

    

                                7

 

出租车司机拦住市长换外汇,张百发说:我这美元港币都有;联系出租行业的许多问题,这位共产党的市长说:不是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我们什么都好

   

    张百发很爱看报纸,一些喜欢看的报纸随身带,闲下来就浏览。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报纸给我信息。像晚报,我是每晚必看的。那上面小知识、小问题很多,帮助群众说话。从晚报上,我知道哪儿的街道失修了,哪儿的下水道漏水了。这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这天晚上回家,张百发照例看起晚报,看到上面登有月坛北小街居民推倒路边搭好的商亭金属框架的报道,一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原来居民与街道办事处在“打架”:一个说,把市场建在人行道上,就是不行!一个说,充分利用每一个有利条件的地方办些实事,有啥不行?百发毫不含糊:发展“三产”是需要的,但把马路都占了,人流拥挤,怎么走路?

    第二天清晨,晚报记者司马小萌家的电话响了,是张百发打来的,询问她报道的深入情况和详细地点。

    百发说:“今天我将去看现场。我已通知有关部门保护好现场。尽快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对挤占人行便道、影响交通秩序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一定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保护首都街道的市容环境。”

    百发说:“晚报这篇报道抓得好,很有针对性。以后,记者要多搞这样的好报道。”

    张百发随即发出了指令,不管谁批准的,妨碍交通的商亭框架一律拆除。月坛北小街人行便道,又恢复了它原来的面貌。

    处理完“便道之争”,又遇到了出租汽车司机闹“地震”。

 

1993523上午845分,国贸中心中国大饭店前突然吵吵嚷嚷,一会儿工夫,  门前道路水泄不通。里面的车子出不去,外面的车子进不来,三十多辆出租车堵塞在那里谁  也不相让。

这起因饭店值班调度门童调派车辆不公引发的混乱,本来十分钟就能疏导开的,饭店领导迟迟不出来,致使车辆行驶中断了一个半小时。饭店内住着外宾。人为的堵塞造成极坏的影响。

    这是不能容忍的。张百发就此召集有关市区和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负责人开会,专门研究如何强化城市的管理问题。

    会上,张百发通报了情况,开门见山说:“这是一起‘有理取闹’。无理取闹不允许,有理取闹'同样不允许。现在,有些出租汽车司机素质太差,暴露出管理部门思想工作软弱,管理不力,领导麻木。对此,必须批评、处理。”

    张百发讲到这里,联想起他在美国旅行时的感触。

    他说:“一次在马路边等车,一辆出租车开过来了。‘先生,需要我服务点什么吗?’我答:‘我有车。’那司机笑笑,从车内递上一本精美的小册子。上面讲,欢迎您下次来纽约,订车也行,租车也行,连电话号码也写在上面。又一次,正好有一辆出租车从我面前走过。我想乘,司机说:‘对不起,请您乘前面的那辆,我要到后面去排队,’说完,车走了。你看看人家的素质!不是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我们什么都好,你们到国外难道没看到吗?”

 

    然而,张百发在北京街头碰到的,有时却不是这样。他讲起了这样一些经历。 

    “有一天,我在西单,三个出租车司机呈三角形围住我换外汇。我问换什么?美元、港币都有。他们一听乐了,都要,换一千。架着我上车换。这时商店出来一个领导:‘张市长,您来了。’三个司机一下溜了。我问我的司机,记住他们的车号了吗?我的司机以为我们在谈心呢。  

    “又有一天,我在市政府门口公园溜弯儿,看见三个人围攻一个外地人。我问怎么回事?外地人说,这么一点路要二十元。我说你给他,我给你二十元,你把他的车号告诉我。这三个人中的一个见是我,连忙鞠躬:‘张大爷、张大爷,我不要了。’  

    “你们看看,这像话吗?不整顿行吗?”张百发将话题拉回到中国大饭店门前所发生的事,提出要抓住这个“典型”,举一反三,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现象。  

   

                                 8

 

    当领导的不能怕见群众,有事了面对面地对话,不仅能了解情况,更能化解矛盾

  

    群众有难处了,都想找张百发,总觉得他能给你帮助,也能得到帮助。因而去他家或是“拦路告状”的太多了。

    “这也是我最头痛的,”张百发说,“下面瞎扯皮,一点小事推来推去,解决不了。”   

    他相信群众是讲理的,遇到事情不能绕着走。你是领导,不找你找谁?

    19937月的一天,张百发在亚运村散步,一个小伙子上前告状。这是别人给他的信息:“你不是告状无门吗?你在这里等着,准能碰到。”

百发问是怎么回事?警卫拦着。百发摆手:不要拦,他有事呢。百发要小伙子给他个字条,小伙子事先未写。

百发说:“这样吧,你写个信给警卫,警卫肯定给我,我现在有事。”     

百发又让警卫问他住在哪儿,叫什么名字,好找他啊。

    警卫告诉百发:“哪里住啊?他是河北来的民工,砸伤了,单位不管推出去了,天热,就在这桥底下凑合着呢?”

    百发一听,心想够惨的,得给一点饭钱啊。第二天,他自己拿出一百元让警卫给小伙子。小伙子不要。警卫说,领导给你就拿着吧!

    张百发看了小伙子写来的信,立马查清了是宣武建筑队的人,施工中被砸伤了,不管人家,太不像话。随即在信上作了批示,狠狠批评了所在单位:“你解雇可以,他是合同工,但给千把块钱就行了?这种情况,起码上万块钱,还要经过公证处。”

    我问结果如何,张百发说:“可能解决了,小伙子未再找我。”

 

                                  9

 

    当领导的不能怕见群众,有事了面对面地对话,不仅能了解情况,更能化解矛盾。这是张百发一贯的观点。

   

    这是最近的一天,张百发出席市委常委会,东城区的200户拆迁户在门口上访。天还下着小雨,下午五点过去了还不走。

     市长让百发出来做工作。

     有人认为不一定见。

     百发问清楚了情况说:“见吧!”

     一些便衣跟了出来,以防不测。张百发一看人群中有老人小孩,就动了感情:“父老兄弟姐妹们,实在对不起大家!你们提的意见我都知道了,都对。错就错在我们这里啦!”    

    本来你言他语的,一下鸦雀无声。

    张百发站在大伙面前说:

   “要说责任我也有责任,这事市政府分工我管的,我起码要承担领导责任,让你们受苦,周转这么长时间。谁家没有老小啊,周转都一年半了,投亲靠友怎么行啊,住在一起生活上不方便,再出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谁家没有个窝啊?我们实在官僚。

   “现在,我们己经调出八个工程队,保证大伙明年国庆节搬进新居,到时如果搬不进去,你们来找我,我负责。你们搬进后,我登门拜访一户,都去不行。”

    张百发诚诚恳恳讲了这些之后,问大伙还有什么要求?

    回答说,要保证我们有煤气。 

    张百发说,我保证不了二百户都有管道煤气,但可以保证每户一个煤气罐。

    大伙乐了,热烈鼓掌。    

    百发说:“先别鼓掌,我说是先借给你们,等通上煤气再还给我们。”

    下面回答:“那当然啦。”

    大伙表示满意,说:“张百发挺辛苦的,我们给他点面子吧!”

    人群开始疏散。

    张百发说:“等一下,我再给你们留个电话,有事直接找我。”

    2天,真有给张百发办公室打电话的。秘书小韩问有事吗?回答说:“没有别的事, 我们就是想核实核实电话。”

    这样的电话,一天接到了好几个。

 

                                  10

 

                开会就是要解决问题,不能拖泥带水,议而不决

   

    市长李其炎去中央党校学习,市政府的事务由张百发掌管,一切按部就班。我在笔记本上记下的百发主持的两次市政府常务会的一些片断,别有百发的风格。

 

    时间:199311512日。

    议题一:当市农村总公司在汇报整体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大讲农机产品的生产时,张百发打断说“我们只能定大的原则,至于你们如何操作,那是你们的事,只要有市场、能赚钱即行,我们管不着。”

    张百发戴着老花镜,前后翻看长达十四页的讨论稿,说:“至少砍掉三分之二,简要一点讲,好吧?”  

    议题二:当市建委汇报解决拆迁居民安置问题及对安置的情况一一说明时,张百发打断说 :“汇报稿不具体,不明白,你随便拆迁,谁批准的?二万多户在外面,没有着落,一家老小冻着呢。该说未说,为何不说?我见了几个拆迁户,说:‘给我钱也不行,家分散了。’这可是个爆炸性的,怎么得了,直接影响安定团结,必须限期解决。”

    张百发说:“有一次我去看一个拆迁户,一进门男的给我跪下了,‘张市长,您就是我爸爸,比我爸爸还强呐,我爸爸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他爱人生孩子住地下室。他不让我走,也不起来。”

    张百发说:“安置拆迁户,书记有批示,市长很关心。拆迁一年两年,人家找你又见不着,还不闹?有些干部自己先搬进去,撇下群众能没意见?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

    议题三:当延庆县汇报将西拨子乡改设八达岭镇的理由时,张百发问,县长来了吗?你们商量过了吧?

    张百发说:“我非常严肃地建议你们县太爷,找个好镇长,找个有知识的懂外语的。找不着说一声,市人事局给你找。那个地方相当重要,要同外国人打交道。这个没有什么意见吧?人家先富起来你有什么意见?”

    张百发看看左右在座的,说:“没有意见就过去了。”

    议题四:当市教育局汇报加强对中小学收费工作的管理中提到学生书费两学期一起收时,张百发打断说,用市长的话说,这也是岂有此理。他接着问,学生蒸饭收多少钱?政府不是给了吗?

    张百发说:“为什么给你三十五分钟的汇报时间?是让你回答问题的。你在这里讲了一大堆原因,意思是说没有钱,政府未给,市长在这里不批你才怪呢。”

    张百发说:“制止乱收费在其它行业都起作用,就是你这里照样有信来,像话吗?五十多封群众来信所问非所答。集资办学是没有问题的。武训算什么人?‘文化大革命’把他批了,武训还集资办学,我们不比他觉悟高?但眼前的事,还是乱收费,抓住几个暴光几个,让大家一看,群众写信还管用。”

   

                                   11

 

    我的特点,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我自个儿感觉是不能再往上升了,再升就不是我张百发了

 

    有一天,张百发驱车行驶在京郊顺义的一个村子的公路上,被两个农民拦住了:

    “下车!”

    “干吗?”

   “收费!”

   “谁让你们收费的?”张百发一脸的不高兴。

   “村里让收的,这条路是我们村里修的。”

   “你们这个村还是我给规划的,你们交钱了吗?把你们的村长找来。”

    农民一看这人像个大官,摆摆手说:“走吧,走吧,不交就不交呗!……”

    这是在一次市政府的常务会上谈到一些地方乱收费时,张百发讲了这则亲身经历。

    李其炎笑道:“这是碰到了您张大爷,别人呢?”

 

     张百发讲话,胡同里扛木头,直来直去。尽管在官场年头不短,在市政府有“四朝元老”的资格,排列在八位副市长之首,但他不玩权术,也不会玩权术。

    1988年初,市政府换届选举。这次采取的办法是历届市人大会没有采取过的,差额无记名投票,要求候选人同全体代表见面,发表“竞选演说”,回答代表们的提问。

    作为副市长候选人的张百发,已连任两届了。在去会场的路上,张百发说:“我得选上,不然,我的宏伟计划就吹了。当然,实在选不上我就当董事长,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

    几位候选人都笑了。

    会场上气氛热烈,轮到张百发演说了,他直截了当:“代表们,亚运会的工程摆在我的面前,你们投我一票吧,让我把这件事干完!”

    会场上爆发出一片掌声……这掌声,包含了对他的信任。

 

    1992年,陈希同还是市长的时候,在一次市政府的常务会上,对危改小区的设计提出意见,房子能否错落有致,有点变化?

    他说:“现在的设计过不了多少年就陈旧了,需要改造。外国也遇到这个情况,太麻烦啦。规划委抓一下,设计要想得远一些。”

    说到这里,陈希同看了一眼坐在右边的张百发,接着说:“当然,这与建筑材料有关,张百发就很不注重建筑材料的更新,就像黄超不注重农业更新一样。”

    张百发马上插话:“怎么能拿我与黄超比呢,我比他强多了。”

    说罢,看看坐在他右边的管农口的黄超副市长。

    会场发出一阵笑声。

    圈内人士说:“这话只有张百发说得,别人就说不得。”

    就在这个场合,陈希同对市经委就企业改革的汇报不甚满意。他说:“企业兼并的阻力在哪里?我看还是在部门、在二级公司、分公司。你们要注意下面说假话的干部,不要以为下面说的都是真话。所有的部门要好好研究本部门的基本思路,如果研究或归纳不好,领导起来就思路不清。这对领导人来说很重要。”

    陈希同讲到这里,停了一下说:“张百发做报告人们为何喜欢听?他讲话能抓住要领,这是本事。一、二、三,一针见血,简明扼要。”

    张百发插话道:“谢谢,继续努力。”

    会场再次发出笑声。

    这就是张百发!   

 

    一次,我问百发市长:“有人称您‘平民市长’,听得惯吗?”

    百发说:“嗨,我就爱听这个词,特热乎。”

    我请百发与我合个影,百发高兴地拉着我。我说:“咱俩都从农村出来的,不过,您当了大官。”

    百发幽默地接过话说:“不、不、不,原来就没有想当官,当了嘛,就越当越大。”

    说罢与在场的人一起笑了。

 

    不久前,一个批件转到了张百发的案头,一看就让秘书压下了,住着四合院,还来要    房子,嘴上讲反腐败,你这不是搞腐败吗?

    主管城市建设的市长确实不易。

    张百发常对秘书说:“嗨,咱得罪人多啦,管他呢。咱工人上来的,大不了再回去当工    人。”

    据一篇文章透露,他对香港记者的一次讲话就更坦率了:“我的特点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我自个儿感觉我不能往上升了。再升就不是张百发了。”  

 

                                 12

 

     听说有些出租车司机想上街游行,张百发说:谁爱游就让谁游吧,要依法办事,让他们到亚运村转上几圈

 

    前几年,上面曾有“领导人不坐进口轿车”的通知,北京一度掀起了“换车热”,一下子淘汰了不少“奔驰车”。

    张百发却照旧坐着他的米黄色“奔驰”二八○到处跑。他说:“我的‘奔驰’,是外国人赠送给亚运会的,一共两辆,我是亚运工程的总指挥,最高头儿,我不坐谁坐?还是实事求是点吧,中央也说了,不要造成新的浪费么!”

    至今,他还是坐着他的“奔驰”车到处跑。

张百发长期主持基建,深感“刮风”式的领导方式给经济工作带来的恶果。在讨论一份有关基建的文件时,他感情激动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件不符合改革开放的精神,下面没法办。

张百发说:“我干了四十二年基建了,几年折腾一次,损失太大了,一次折腾比一次损失大。硬性停缓建行吗?经济规律不允许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要变通,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

    在北京,最敏感的事莫过于“上街游行”。

    张百发对此却不大怵头。听说有些出租汽车司机想上街游行,他发表了一番与众不同的高论。

    他说:“北京总不能老不让人游行啊,谁爱游就让谁游去吧!当然要依法办事,上长安街不行,上天安门不行,就让他们上亚运村转上几圈,然后告诉外国新闻媒体,我们这儿有游行的了。”

这话传开,那股子紧张对峙的空气,反倒缓和下来。

人们说:“上下沟通,就好办了。”

   

                                 13

 

             他们都愿意同我打网球,怪吧?因为我不在乎输赢

 

      大忙人张百发忙归忙,一星期两次网球“雷打不动”。他说,这有好处,增强体力,干工作有劲头。           

“我打网球还是跟万里委员长学的。”张百发谈起打网球,兴致勃勃,似乎就在网球场上。   

1984年,我有事请示万里。秘书说,在网球场上,你带着网球拍去。

“我走进网球场,不懂啊,现在懂了,进网球场不能说话,打球时不能走动。走动、讲话有时间,即在打完了十个球。他警卫懂,叫我坐下等着。 

“打完这一盘,万里休息了。我想,这个玩意我也行,上去了。 

    “万里立马将我‘刺’下了:‘去、去、去,你不懂,穿皮鞋就根本不能进入场地,完全犯规。’

   “网球场是沙地,绝对不能穿皮鞋进去,一踩一个脚印。‘换上鞋!’万里说。

   “我换上球鞋,拿着拍子上场了。万里说,这个拍子不行,我给你。

   “第2天,万里给我一个拍子。万里夫人看见了,说给我的拍子不好,老头抠门!

   “万里知道了,对我说:‘你开始打网球一定不能用好拍子,用好拍子学不来,用次拍子学了差不多时再用好拍子’。

“我说,行。从那以后,开始了打网球。 

    “我现在的水平?当然可以啦。老实讲,我打不过李瑞环,不过打起来也不一定。要排名次,李瑞环第一,第二李铁映。二李一个档次,比我们高一些。但真要打起来,第1个是李瑞环,第二个是我,第三个是李铁映,第四个才是陈希同。陈希同不服气,上次他输了,上车就走,一句话没有。

    “打网球弄不好就像小孩子打架,谁也不服输。他们都愿跟我打,怪吧?因为我不在乎输赢。

    “这次李瑞环和李铁映进入决赛,别人不敢裁决,我来。要问球出界了没有?我就嚷嚷,您来看看。决赛到中午 十二点二十分了,还是个平局。我心里想,还打?就稀里哗啦,裁下了李铁映。这才收场。

    “过了一个月,打完网球洗澡,李铁映问我:‘百发,上次打球裁判公不公啊?’我说:‘您还说公不公啊,十二点半了,还吃饭不吃?’

     “李铁映说:‘这么说,还行。’”

    张百发讲到这里,笑道:“裁判倾向谁,一点辙没有!” 

 

    (原载1993年第6期《中华儿女》海外版,1994年第4期《新华文摘》转载)

 

 

                    我写“平民市长”张百发                                                                

    

                               1

 

    几年后,《中华儿女》杂志社要编一本编辑部的故事,要我谈谈采写《平民市长》的前前后后。我向来不喜欢对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再说三道四,也许是记者的职业一直忙于赶路的缘故。但这次我却欣然答应了,总觉得,似乎有些什么话要说。

                             2

                                             

这篇人物特写发表在1993年第6期《中华儿女》杂志的海外版上。先后被《科技日报》、香港《文汇报》、《读者》、《新华文摘》等几十家报刊转载。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记得文章登出来的一天下午,我到市里参加一个会议。

张百发见到我,笑嘻嘻走了过来。

我说:文章给您添麻烦了吧?

百发说:没有,都说写得好,百分之九十九中只有个别熟人对我说,百发,别吹自己了。不过,的确很好,不错。

当时担任市政管委会主任、现为国家建设部副部长的郑一军也大加称赞:您把百发写活了,我在他手下工作的时候就是这么回事!

我体会不是文章本身怎么样,而是张百发这个人值得写。

                      

                              3

 

接受《中华儿女》约稿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大名鼎鼎的张百发不知有多少记者、作家写过了。特别是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申办2000年奥运会,指挥百万人马,为修建场馆设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张百发,更是新闻媒体的追踪目标,早已成了公众人物,这样你还能写出什么新意?

我不能重复别人的。

在翻阅了有关张百发的资料之后,我有了信心。由于职业的关系,见诸报刊的比起我所知道的事情真是凤毛麟角。

这天,我把厚厚的两大本剪报送给了张百发。我说:这是人民日报平时收集的有关您的资料。

百发一见乐了:啊,有这么多!请给我复印一份。

                           

                               4

 

张百发终于抽出了时间,安排在星期五的晚上。

“您把《中华儿女》的几个人请来一起吃个饭,”百发对我说,“而后咱们再谈咱们的事吧。”

地点选在五洲大酒店。

张百发的兴致特高,情绪特好,几杯下肚,讲了许多闻所未闻的内部信息。

我惊异他的记忆与口才,同样的话经过他的表述,显得那样的生动、风趣,引人入胜。

等大家离去我们开始了交谈。

百发说:“出个题目吧。”

我说:“最好您先侃。”

百发说:“我不知侃什么,要侃的在饭桌上已侃了。”

我说:“谈点政治行吗?谈点您陪同小平同志视察首都机场路的情况行吗?”

百发:“谈这个干什么,又不能发表,发海外可以。我跟小平秘书说了,他说可以,就讲身体健康。”

我说:“《中华儿女》杂志就有海外版。”

张百发同意了。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打开,也从这里慢慢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不知不觉中到了子夜,我怕影响他的休息,影响他第二天的工作,就此打住了。

百发说:“没关系,还有什么?你们问的好,一件事一件事的。”

我说:“今天就这样吧,稿子写好了您要看吗?”

百发站起来笑说:“您想推卸责任?嗨,文责自负!”

 

                                5

 

    我沉静下来,顺着张百发的思路,结合我平时的接触,去梳理一个个细小的故事,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令人钦佩。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他来自草根阶层,十六岁进城当学徒,从一名普通的钢筋工人走上了北京市的常务副市长的领导岗位,而且成了四朝元老。但他始终忘不了当年挎着一个只装了一件新缝制的海昌蓝士布对襟小褂的小包袱,一步一回头告别河北老家香河农村的情景,与这个草根阶层始终有一种水乳交融的联系。

他讲话直言不讳,在官场几十年好像始终没有学会官场里的套话官腔,逢迎圆滑,这种作风在中国政坛已属鲜见。

即使在大会上讲话,也“口没遮拦”。

记得一次市政管委召开工作会议请他讲话,他开口就说,全国没有市政管委这个机构,唯独咱们北京有,还不是那几个服务的重要?

他说,同志们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老到小,从冷到热,从中央到地方,吃喝拉撒都在郑一军这里,都要搞好。咱们琢磨一下,怎么让老百姓高兴高兴,中国老百姓要求实在不高,实在是好!比如,三天两头拉老百姓的电,能没意见?拉你家的看看?

他说,我早说要给中南海停电,才能解决电源不足。这次真的给中南海停了。一停就打电话给我,是不是张百发的主意?小平家里停了五十多分钟。京西宾馆在开会,也停了。一下引起了重视,今天国家计委来人了,四个电站上马。

说到这里,他说起了工作作风。

他说,有些事对我们是举手之劳,可是到了下边就难着啦!正座的大权小权都有一点,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现在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布置太多,检查太少,从中央到基层,没完没了,互相扯皮。顾眼前利益太多,顾长远利益太少。公园管理抓住大的,小的放下去,管那么多干什么?扫大街也是的。市政府怎能去管区里扫马路?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来了,行政手段,党的领导。培训中心的培训在哪里?都是我同意搞的,标准太高,以后不要搞了,搞起来要发挥培训作用。

他说,我赞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机遇都在咱们这里,您能不抓?万里对汽车广告特有意见,见一回讲一回,不搞就要少收入二千万!我请李瑞环做工作。李瑞环见到万里,对万里说,您少管闲事,就是打网球,打桥牌,汽车广告管什么?万里说,这事我还得管一管。李瑞环说,您管什么?少说话,就是打网球,打桥牌。现在,老人家不吭声了。

我注意到,张百发的面前有个讲话稿,可他只翻了一下就丢开了。完全现场发挥,实实在在,风趣生动,这是他的一贯风格。

记得他在一次市政府的常务会上,还讲了这样一件事,让人忍俊不禁。扫马路的清洁工发现小平住宅的门前有垃圾,吵着要进大院罚款。卫兵不让,电话打到百发那里。百发一听火了,对清洁工说,你们又不长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百发说,您不能说清洁工不对,“门前三包”嘛,市政府早有明文规定。

我又想起了秘书对他的评价。

秘书说,百发身上保留着人性的东西很多,与一般官僚的区别就在这里,不像一些人当了官就不是人了,他待人宽厚但有原则,说话办事坦坦荡荡,人们喜欢他的也在这里。

一位领导装修房子花了不少钱,百发气了:像话吗?后来又有人要为这位领导开辟一条路通到门口,要拆迁一批民房,被百发制止了,百发说:你们别帮倒忙!

“百发生日到了,我们几个秘书给他过生日,他不想过。不送鲜花,不送蛋糕,送他一幅字。”秘书说,“我想,百发如想当官,绝不会当了二十多年副部长;如想发财,比谁都大。就凑了两句词:功名利禄随他去,宽厚坦荡自我行。请王霞举书写的。百发一看,问是谁编的?我说,大家编的。百发说,很好。”

张百发经常对秘书们说:荣辱不惊,仕利不争,褒贬为民,奉献终生。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我合上了记事本,坐到电脑前,不假思索地敲上了这几个字:“平民市长”。

这是《中华儿女》总编杨筱怀先生、编辑张新华女士出的题目,最确切不过了。

 

                                6

 

    今天,我在写这篇杂记的时候,张百发已过了两年多的退休生活,偶尔的以首规委副主任的身份出现在公众场合,在电视上露面。

宣布他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中组部部长张全景,代表党中央作了这样的评价:张百发同志五十年代就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在北京市和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担任副市长以来,为北京市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张百发同志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有魄力,敢抓敢管。性格直爽,敢于发表意见,群众观念强,作风深入。

尉健行在讲话中说:张百发同志是我们党从工人中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长期在北京担任领导工作,对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北京市城市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鉴于百发同志对北京市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辞去副市长后,仍然继续担任首都规划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贾庆林在讲话中说,市里的干部群众对百发同志同样是充分肯定的,在这里,我们再次向百发同志表示真挚的谢意。

张百发也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了发言。

他说,我对北京的感情可以说很深,对这里的一山一水,条条道路、栋栋楼房、座座桥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恋恋不舍。如今我要离开这个几十年的工作岗位,感情上确实恋恋不舍,心里还真有些不是滋味儿。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他说,对于我来说,当官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路;做人,做一名共产党员,是一辈子的事,今后的人生道路还长着呢!退下来以后,工作上万一有事需要找我,我欢迎,随叫随到。在这里顺便向大家说一句,从我退下来之日起,绝不会干扰同志们的工作,我保证做到三不:不添乱,不乱串,不让人讨厌。凡是有利于党的事情我就做一些。

人们再次向他鼓掌。

这就是平民市长张百发!

 

                                  7

 

人的一生没准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但作为记者,我们所写出的,正是我们所了解的张百发作为平民市长的真实而生动的一面。     [ 原创 2010-06-04 10:35:23] 作者:颜世贵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7561910381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