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富的隐秘世界- 吴阿仑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33:55
河南首富的隐秘世界
2007-06-28 15:41:01
大中小

2007年6月28日南方周末C13、14版
孙树华故事的前半段,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农村穷孩子的个人奋斗史,但从一位乡长做主给他第一笔贷款之后,孙树华和他的华林集团就一步步变成了乡、县、市、省诸多人士政绩与财富的来源地,而这位小学都没读完的河南首富的财富,则来自几大国有银行数以十亿计的贷款
南方周末记者 吴阿仑 发自河南
从前年初开始,41岁的孙树华就很少在他的公司华林集团出现,因为从那时起,他已成为逼债的银行和媒体围追堵截的对象。这一年,他将他的座骑--一辆黑色奔驰600轿车,悄然换成了一辆越野车。
这辆奔驰,曾经见证了孙树华的荣耀与梦想。据称它是在河南省周口市出现的第一辆奔驰车,“京AG0116”的牌照显示着主人特殊的身份。这种牌照被认为“花钱也搞不到”。
今年6月1日深夜,躲债的生活终于结束。在哈尔滨的一家宾馆里,正在上网的孙树华被警方抓捕。
距此一个星期前,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对孙树华正式立案侦查。距此两天前,新华社播发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许可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消息。作为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最大的企业老板,孙树华还曾身兼河南省人大代表、淮阳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命令是从公安部下发的,理由是孙树华涉嫌贷款欺诈。他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材料、土地重复抵押等方式,从农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获得了13.6亿元贷款。
事实上,从2002年以来,孙树华主要是依靠贷款,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貌似强大的“华林帝国”。最高峰时,他从各家银行拿到的贷款总额高达40亿元。
他的手法是以一些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为平台运作贷款。将近10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拿在他手里,从南水北调工程配套项目到锂电池,从高速公路到桥梁建设,从发电站到教育,林林总总。尤其在2003年一年,华林集团以蛇吞象的气概,马不停蹄地接连拿到了六七个大型项目,并以此从银行拿到贷款。这些项目如果同时开工,需要200亿元的投资。华林集团的资产因此也在短短两年期间,由不到2亿元一下子膨胀到47亿元。
2004年10月,在河南小有名气的孙树华被运作进“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成为“河南首富”。对于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企业家来说,这是他荣耀的顶点。仅仅三四个月后,他的贷款欺诈问题便浮出水面,并被有关方面追查。他也成为债主最想见到的人。
两年多后孙树林的身陷囹圄,不过是延续了很长时间的一个悬念的终结。
“一副农民样,一颗霸王心”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一带,孙树华白手起家终成大业的事迹,已经是一个被说滥的故事:小时候炸过油条,卖过煎饼,捡过破烂,蹬过平板三轮车,兄弟姐妹6个人在艰难困苦中长大成人,都没读过多少书。在家中排行老三的孙树华,最终依靠在捡破烂时发现的农用塑料薄膜业机会,从收购废旧薄膜到自己设厂生产,从而逐步建立起在河南周口地区有一定实力的塑料生产王国。
有人形容孙树华:“生着一副农民样,有着一颗霸王心”。还在为温饱问题而挣扎的少年时代,孙树华就生活在人称“中原第一湖”的淮阳县龙湖边上。烟波浩渺、一望无边的龙湖是淮阳人的骄傲,这里相传是中华文化始祖伏羲生活过并且死后安葬的地方。孙树华发迹后,曾投资为龙湖边上的伏羲、女娲像重塑了金身,并且赞助了伏羲广场的建设工作。
至今龙湖边上的人都津津乐道于孙树华小时候的艰难生活。“小时候他和他哥就在那边炸油条卖,他们兄弟经常被烫得满手是泡。”一位环卫女工人指着湖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孙树华掘到第一桶金的地点,就位于离龙湖不远的淮阳县曹河乡。从19岁开始,他以曹河乡为据点,将从农地里收来的废旧塑料薄膜运到济南、上海一带出售,并且从云南贩回大批的磷肥销售。“整个淮阳县农民用的磷肥,差不多都是他从云南贩回来的。”孙树华的二哥、至今仍住在龙湖边上的孙树星说。在1980年代末,这两项生意运转了几年,使孙树华积累了五六十万元自有资金。
据熟悉孙树华的人称,只读过三年书的孙树华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签名都写不好,没有什么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他在1993年出过一次车祸,躺在医院昏睡8个月才醒,人显得更加木讷少言了。
这场车祸究竟给孙树华带来什么影响,仍然是个谜。
一些跟孙树华打过交道的人认为,1993年的那场车祸,改变了孙树华的人生态度。当奇迹般“复活”后,他对很多事情看淡了,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嗜好,惟一的爱好就是工作。并且,“做大事”成为他在公司里经常宣传的个人理念。“官、产、学、研”四轮驱动是他公司里的文化人帮他总结出来的企业经营哲学。
但孙树华的二哥孙树星回忆道:“他后来脑子出了问题,是那次车祸导致的。”孙树星的具体证据是,车祸后的孙树华,性格变得怪异了,与家里人交流时动不动就发脾气,“后来我们不见他了,只通电话,他的疯脾气让人受不了,再后来我们电话也打得少,因为在电话里他也乱骂。”
也有人说孙树华的木讷少言是在与“大人物”打交道中形成的习惯。“他是官员办公室里的常客,所以说话肯定得先思考好了再说。”一位与孙树华有过紧密合作关系的人说。
但无论如何,在43岁的孙树华因贷款问题被警方刑事拘留以前,他在运作项目、资金的过程中,的确表现出了惊人的能量。河南安彩集团前任董事长李留恩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孙树华是个能量极大、背景极深、可以通天的人。”安彩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彩电玻壳制造厂、一家有着上百亿元资产规模的上市公司。
“贵人相助”
一个毫无背景、从捡破烂起家的穷孩子,如何能够建立起如此深厚的人脉资源,并且以一个毫不起眼的贫困县城为基地,最终拿到那么多国家大型项目,从银行里拿到如此高额的贷款?
有人认为,孙树华能办成很多“大事”,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就是“傻大胆”。“再大的项目他也敢拿,对一些官员送礼,他的方式也很直接,就是拿着成箱的钱往别人桌上一放。”河南本地一位关注孙树华两年之久的记者说。
据知情者称,孙树华虽然个人生活极度节俭,但在“请客送礼”上却从不小气。孙树华出门从来没有刷卡的习惯,都是带着成箱的现金。在他的车后备厢内,总是成袋成袋地码放着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一位当年跟孙树华同桌吃过饭的记者亲眼见到,孙树华拎起身边的一只密码箱打开,从里面掏出成捆的现金付账。
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孙树华曾经向某银行申请11个亿的贷款,最后拿到手的钱只有7亿。
据一位华林内部人士说,孙树华在北京还拥有6辆宝马、奔驰一类级别的高档轿车。“这些车他都送给北京的那些关系重要的人物开。”
孙树华跟人打交道时经常是显得非常客气,态度极其友善,甚至给人傻呵呵的感觉。“这样可以让人对他没有防备心理,很快建立起信任。”一位华林内部人士说。
此外,“贵人相助”是孙树华创业经历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关键词。孙树华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叫迟新志,是当时的曹河乡乡长,他看到孙树华从事的塑料薄膜生意后问他:“你为什么不办一家工厂,自己来生产塑料薄膜呢?”孙树华告诉他,自有资金不够。这位乡长便做主由乡里的信贷社给他提供了100万元左右的贷款,成立了一家塑料生产厂。
也有人说,这一阶段孙树华通过“搞关系”的方式,从淮阳县工商银行等地方贷过几十万元。但迟新志的帮助,显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孙树华一直将迟当作恩人。当迟从淮阳县法院副院长的职位上退休后,孙树华便让他到华林当了一个厂的厂长。
“最初是乡里给他贷款,然后是县里给他贷款,再后来是市里、省里,孙树华就这样,一步步地做得越来越大了。”孙树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有恩必报”,为人善良,讲义气,是熟悉孙树华的人对他的普遍评价。“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民,有着农民身上的那些突出优点。”一位跟孙树华打过交道的河南记者说。他“讲义气”的名声让一些人很放心地将钱借给他。
2004年8月,一位河南银行系统里的人看到孙树华有困难,以私人名义借给孙500万元。这个后来为追不回这笔钱而急得要跳楼的银行职员说:“孙树华很讲义气,我当时相信,这笔钱借给他,他一定会还的。”当孙树华陷入困境后,这个银行职员找到过孙树华,孙回答:“我现在有困难,你等一等,过段时间,我一定还给你1000万。”可是此后孙树华已经无法再维持“讲义气”的形象,这个银行职员再也寻不见孙树华的影子。
“他不会出卖别人,如果出问题了,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把别人供出来。所以很多人很放心地和他交往。”在谈到他为什么能够交结到一些“大人物”时,一个熟悉孙树华的人这样说。
另一个“贵人”的出现据说正是孙树华的善良带来的。这个“贵人”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但传播得最广的版本是,一个上海客商到淮阳考察项目,与孙树华谈合作,几天下来没有达成意向,上海客商准备返回上海,但突然染上重病,躺倒在淮阳县的医院里。孙树华得知后,天天跑去服侍,前后长达一个月。客商病愈,与孙树华成为生死至交,合作也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孙树华1997年将塑料厂改名为“沪光塑料厂”,隐约可见这位上海“贵人”的影子。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孙树华的二哥孙树星甚至认为,这个“贵人”根本就不存在,是孙树华出了名以后别人杜撰出来的。但据一位跟华林多次打过交道的人说,华林鼎盛时期,时任华林常务副总裁的哈尔滨人罗镇,经常将这个故事讲给来访者听;并且罗镇说,是孙树华亲自讲给他听的。
这个故事里更神秘的情节是,据说这个上海客商在北京拥有极丰富的人脉资源,他是孙树华“能量”的秘密来源。
第一个关键项目
到1990年代末,孙树华的几家塑料厂加起来也不过每年几千万元的销售额。但1998年的长江洪水给了孙树华一次生意上的飞跃机会,他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抗洪抢险所需要的塑料编织袋,赚到了不少钱,并且还成立了一家号称长江以北最大的塑料篷布厂。
2000年,孙树华觉得塑料行业增长空间有限,他试图寻找"做大事"的机会。这一年4月,他将手下几家塑料生产厂组建为华林集团——“华林”,取了他自己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以及与他关系最好的五弟孙树林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
成立华林集团的同一时间,孙树华如愿拿到了他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年产10万吨的聚乙烯(PE)管材生产项目。农业银行为这个项目贷款4.5亿元,该行河南省分行前任行长张银海说:“华林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塑料篷布厂,这是华林拿到PE管材项目的原因之一。”
但华林当时毕竟只是在河南周口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塑料厂。据悉当时国内共有41家企业,其中包括4家上市公司,都递交了项目申请报告。
华林的优势何在?据张银海介绍,华林由于从事的是农用塑料生产行业,跟水利部打交道较多,关系较好。“这其中水利部的推荐应该发挥了作用吧。”
这个总投资12.5亿元的亚洲最大PE管材生产线项目,华林拿到以后,实际上并没有资金实力投资兴建。“觉得项目很有前景”的张银海在一次省里开人代会之际,将项目介绍给河南安彩集团当时的董事长李留恩。最终,安彩出资3000万,与华林共同组建安彩华林化学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并持有30%股份。此外,安彩还提供了4290万元作为运营资金,并承担起1.35亿元贷款担保责任。华林则以土地等固定资产入股。
安彩华林是在2002年6月注册成立的,其PE管材可行性报告三个月后才得到国家计委的批复。但早在当年5月,农业银行的4.5亿元贷款就已经到达华林的账上。
张银海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是冲着华林集团贷款的,而不光是看这个项目公司。”至于9月国家计委才批下项目可行性报告,张的说法是:“项目报告还没得到审批时项目就启动,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不是这样,也没有今天的安彩集团呀。”
张银海的儿子张超的建筑公司参与了安彩华林PE管生产线的兴建工作。到2003年,由于SARS的影响,项目暂时停工,张超退出。对此,张银海说:“我儿子是参与投标获得这个项目的。我当时不知道。我知道后就劝他,不管做不做得好,最好不要做。”
安彩和华林的合资关系仅仅维持了9个月。李留恩提出要撤股,并且索要已经投入的7290万元资金。至于撤股的原因,李留恩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解释是,觉得华林的管理家族味太浓,极度混乱,孙树华独断专行,安彩方面在管理上插不上手。“进入以后才发现上当了,孙树华是一个招摇撞骗的人,一个坏家伙。”
李留恩说,他后来碰到张银海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批评他“不该将安彩拖进来”。对此,张银海说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当初根本没料到孙树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今,安彩集团还有3000万元未能从华林讨回,并且1.35亿元的担保责任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从头顶掉下来,银行有可能从安彩的账户里划走这笔钱。
与两位“受害者”所描述的情形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安彩在这件合资案里只是充当了一个“托儿”的角色。当“托儿”的功能完成后,安彩便急于退出。
“反正损失的是国家的钱,又不是自己的钱。”一个对这起合资案较熟悉的人士说,“华林借助安彩集团的巨大影响力,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当安彩撤资后,孙树华因为害怕与华林有债权关系的银行失去信心,而不惜假造安彩集团的公章,并模仿李留恩的签名,以维持合资关系仍在继续的假象。
华林向农行申请的4.5亿元贷款,张银海介绍说,“完全符合贷款程序”,是由淮阳县支行报到周口市支行,到河南省分行,到农行总行,层层上报的,总行再派工作小组到淮阳考察项目情况,并最终由总部批准的。
但根据一位农业银行内部的人士透露,孙树华在农行的贷款,还是有人脉资源在起作用。“华林前后向农业银行系统贷出了二十多亿的款项。贷款都是直接由总部批准的,凡是涉及华林的贷款,下面的分行不要问为什么,一律放行。”
农行系统与孙树华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从种种迹象中并不难看出。华林有一支专门负责融资的团队,几名成员都是曾在农业银行工作过的人。2005年,农行周口市支行一位行长被立案侦查,其中查出这位行长的司机有一张由华林提供的700万元存折。另有一位支行行长离任后,就去负责曾经由华林拿下的南阳天池崖水电站建设项目。
2005年,华林陷入债务危机后,农行周口市支行信贷员鲍建主动辞职离开农行,自告奋勇地来担任华林集团法定代表人。据一位接近孙树华的人说,此人之所以在华林陷入困境之际“勇敢地走进华林,为华林分忧”,完全是因为他被孙树华的“义气”所打动。
“我们要与华林共存亡”
PE管材项目为孙树华赢得了巨大声望,取得了来自政府层面的重视,可以说这是他继续获得更多“大项目”的一个支点性项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PE管材项目使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开始对孙树华刮目相看,承诺在政策上给予孙树华全力支持,还特地划出一千六百多亩土地,为华林打造工业园区。
孙树华此后成为淮阳县里的明星人物。
在一个贫困的小县城里,华林集团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企业,受到需要发展地方经济、建立政绩的政府官员的呵护,其实并不奇怪,政府官员们于公于私都乐于帮助一个迅速崛起的明星企业。
在县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孙树华在淮阳获得了三千余亩土地。这些农用地被从农民那里征用过来,改为工业用地。
在华林集团大门外的水泥地上晒小麦的当地农民,纷纷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他们的土地被华林征用时的情形:“他们在村子里一家一家地找农民签卖地合同。有不愿意卖地的农民,当即被押进车里带走。”
这些土地以一亩地2.2万元左右的价格得到,成为孙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的资产。抵押给银行时,每亩地作价至少在10万元以上。
2005年华林出现困境以后,淮阳县政府调集了6000万元资金,帮助华林还债,其中包括政府扶贫款及淮阳县一中的教育经费。周口市当时的市委书记在会上表态说:“华林是我们周口最大的企业之一,我们周口与淮阳要与华林共存亡!”
据周口市政府网站报道显示,在此后的两个月之内,周口市政府班子、河南省以一位副省长为首的几位领导分别到华林去考察慰问,他们将这场媒体风波形容为“竞争对手的点火”和“媒体的炒作”。一位副省长在考察华林时还亲切地对孙树华说:“树华,能挺得住吗?”孙树华的回答也充满豪气:“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我不被唾沫星子淹死,我就要把这个企业办下去。”
2006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下发过一份文件,文件名带有“紧急帮助华林集团重新崛起”这样的句子。该文件建议华林的债主银行不要单独起诉、冻结资产,并希望银行为华林提供封闭贷款以帮其渡过难关。
一些保护之举甚至令正常的执法行动都难以展开。2005年,河南省审计局两位工作人员受到局长派遣,带着执法证到华林集团审查华林的资产情况。起初周口市审计局不予配合,理由是他们必须先征求周口市委领导的同意。当两名审计人员进入华林后,淮阳县的一位县长赶过来“全程陪同”,两三天以后,两位审计人员毫无收获,忽然接到派遣他们出来的局长的电话:“你们回来吧。”两名审计人员无奈地离开,此次资产审查就这样不了了之。
首富的末路
“我觉得孙树华到今天这步,都是他身边那些人,还有那些官,害了他。”孙树华的二哥孙树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孙树华自始至终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团队。一个例子是,公司财务部长经常换来换去。有一段时间,华林的财务部长是一位年仅22岁、高中毕业、毫无财务知识的年轻人。“这位小伙子自己对我说,他连记账都不会,只管签字付款。”一个在华林鼎盛时期访问过华林的客户说。
孙树华的家人、恩人、熟人占据着华林集团各个公司的主要负责岗位。孙的大哥孙树民,五弟孙树林,六妹孙树玲都在公司负责相关事务。除了孙树华最初的“恩人”迟新志,以及来自农行系统的朋友、熟人外,孙树华早年在曹河乡一起创业的伙伴也都在公司居于要职,比如来自曹河乡的王建民负责华林的整个采购事务,曹河乡的庞春枝、庞金枝兄弟俩分别负责塑料厂和篷布厂。
有一段时间,孙树华的家人常常趁孙外出跑项目之机,假冒孙树华本人的签字从公司支取钱款。后来孙树华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召开了华林历史上罕见的一次“董事会”,在会上厉声骂道:“谁胆敢再冒我的名字签字领钱,我×他妈!”
“孙树华的特长是跑项目,如果他只是一个专门替淮阳县去跑项目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企业运营者,他可能会发挥极大的正面作用。”一个跟华林长期打交道的合作者说。
2004年底离开华林的罗镇是哈尔滨人,据悉是孙树华在火车上认识的。“他觉得罗镇很老实,很谈得来,就让他来华林工作,后来当了常务副总裁。”一位华林内部人士说。
酷爱写诗、干文字宣传工作出身的罗镇,在华林集团快速扩张、四处拿项目的过程中,被认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项目都是他提出来的构想,孙树华采纳了。”一位熟悉华林情况的河南记者说。
作为哈尔滨人,罗镇帮华林在黑龙江拿到了几个大项目,其中包括总投资额达65亿元的哈尔滨三环高速公路项目、松花江斜拉大桥,等等。
一位华林的长期观察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帮职业经理人害了孙树华。这帮经理人看到孙树华有能力运作来资金,公司管理上又完全是一团糟,便纷纷前来聚到他的旗下。“他们趁此机会捞到大量好处,等公司出事了,便纷纷离开,让孙树华本人成了最大的替罪羊。”
在地方政府期待华林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心态下,一些拉郎配式的并购、摊派任务也落在了孙树华身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林对河南四五酒厂的收购。本意是帮助政府解决"员工上访"问题,但最终因没有资金履行收购合约,酒厂仍被政府收回。
灌进华林这个“塑料大棚”般的帝国的第一股冷气,是2004年6月交通银行前去华林的PE管材仓库查看,结果意外发现华林在好的PE管材产品下面,掩藏着成批的次品。
当时,国家在金融领域进行宏观调控,银行贷款手续变得更严格。闻讯前来讨债的银行络绎不绝。为了掩饰PE管材开工不足的事实,孙树华命令华林的货车装着PE管产品由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来回地转,给人以货物在源源不断地从仓库运出的错觉。
但孙树华的“跑项目”、“圈钱”游戏此时已很难再玩下去了。
华林在2002、2003年之间拿到的近10个国家级、省级或市级大型项目,在“拆东墙,补西墙”也无法保证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几乎一一夭折。
2005年以后,孙树华很少在华林出现。有人说孙树华在转移资产。一些原本属于华林旗下的公司,纷纷变更了法定代表人。比如沪光塑料厂、篷布厂以及投资1亿多元兴建的周口鲲鹏外语学校,其法定代表人在2005年之后就不再是孙树华了。
在孙树华贷的大量款项中,有很多钱并没有投入到实业上去,不知其踪。这些大宗的失踪款项,目前是公安部门极力追查的重点之一。
华林集团部分项目一一夭折
◇ PE管材生产线建成后,就面临严重开工不足,现已全面停产;
◇ 一期拟投2.7亿元的锂电源项目,后来因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放弃;
◇ 拟投资8.6亿元的25万锭紧密纺项目,一直未能开工;
◇ 拟投资21.6亿的周口-商丘高速公路以及新乡-长垣高速公路,也并未动工;
◇ 拟投资72亿的南阳天池崖水电站,也因资金不够而易手;
◇ 郑州黄河三桥建设项目,后来也因为迟迟无法动工,终于被河南省政府收回建设权。
河南人的戏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