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钱”概括国人收入方式 户口成为幕后推手-搜狐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1:54:35

“五色钱”概括国人收入方式 户口成为幕后推手

来源:北京晚报 2010年07月27日15:06

  收入“五色钱”户口是推手?

  “由全国人大财经委、民盟中央各自完成的收入分配改革报告均已完成,将于8月底前上报中央。”今日出版的《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民盟人士看来,解决目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现象:一是要多管齐下;二是再分配优先,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做文章。政府有必要多拿些钱出来惠及民生,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国民福利。

  收入有差距,是现实,对于这个现实我们是有心理承受能力的,也是能够接受的,而我们之所以对这个收入差距耿耿于怀愤懑不已,其真正原因并不仅仅在收入迟迟不能提高上,还在于我们认识到:收入,差距不仅在数字上,还在颜色上!

  正常的工资、福利等收入是白色的;贪污受贿等非法收入是黑色的;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收入是灰色的;还有榨取别人生命的血色收入及炒股类的金色收入,这个“颜色收入”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它形象地道出决定收入多少的不仅是才智和勤奋,更要看身份和行业!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最近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表达了这个观点,李实教授强调:教育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而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推手。

  五色钱

  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人的收入大致可以分为五种颜色——白黑灰血金。

  根据互动百科网引用的解释,五色钱当中,白色收入指正常的工资、福利等合法收入;黑色收入指通过贪污受贿、偷盗抢劫、欺诈贩毒等违法手段获得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指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收入,在我国当前非常普遍;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和用鲜血榨取的收入,如黑砖窑、黑煤窑等;金色收入指利用黄金、股票、期货等资本获得的收入。

  专家认为,这五种颜色收入既依据了收入的合法性,也参考了社会道德标准,基本概括了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是一种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形象化的描述当前收入的表达方式。

  收入差距中员工素质只占1/3因素

  本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调查报告。根据该报告,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而国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053元。这与李实之前提出来的因为企业身份而造成收入差距的判断正相吻合。

  李实:(从2009年开始,分别主持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司课题《公共政策与收入差距》、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课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前两组课题正在进行中。)

  从中国统计年鉴上看,垄断行业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至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4至5倍甚至更高。很多数据和分析都说明,对于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工资差距来说,人力资本等个人禀赋并非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这些垄断行业的员工素质、平均学历高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是它仅仅也就解释1/3的差距,造成工资差距的2/3的原因是垄断带来的。

  我国现在一些垄断行业吸引了很多人,其进入门槛相当高,难度几乎相当于公务员考试。很多垄断行业的岗位是供不应求,企业在招聘时也都把户籍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条件,甚至是先决条件,因为招聘外地户口的员工,企业必然增加很多负担,这也导致了目前的一个乱象——国企内部也存在着两种职工,即所谓体制内的员工和体制外合同工。体制内的员工在编制之内,不管干好干坏拿的都是高工资,而体制外的合同工其实就是农民工,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工资水平还很低。这些合同工其实很多都是农村户口或者外地户口,因为户籍等各种原因没办法进入编制内,一个户籍差别让他们的收入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不同户籍,劳动力受到差别待遇

  由于是外地户口,很多“蚁族”在为工作奔波时付出了种种代价,其中之一就是到“黑市”买户口。去年本报的一篇调查《假户口如何混进真户籍》就显示,为了上学或找工作的便利,一些外来人口会出2万到10万的代价来求得北京户口,而据报道今年以来北京等地黑市为应届毕业生“代办户口”的价码已经涨到10万元以上。

  李实:我们现在能做的其实就是削弱户籍本身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要让户籍成为劳动力识别的标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不同户籍,劳动力在市场上会受到差别待遇,这也是户籍成为拉大收入差距推手之一的一个重要原因。你看现在很多单位招工,直接就要求是北京户口,还有很多国家企事业单位接收应届生,给非北京户口的毕业生的名额也非常少,这都加高了农家子弟进入城市的门槛。如果不能通过提高受教育水平进入城市,乡村里孩子还有什么更好、更积极的渠道来进城、来改变自身命运呢?

  可按照对城市贡献大小来确定户籍

  2008年以来,广东、浙江、湖北、上海等地纷纷推行居住证制度,逐渐实现外来人口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就业、社保以及子女义务教育等政策。而来自重庆的人大代表韩德云在2006年就提出建议,通过城市户口配额转换方式,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打工年限换城市户口。

  李实:说到底,在城乡差别特别大的时候,解决户籍制度是困难的,即便是同样的工资条件,大城市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对外地人口也有巨大吸引力,这样大城市就面临着很大的人口压力,也导致了大城市没有解决户籍问题的动力。

  即便现有的户籍制度不能取消,但是户籍制度应该是灵活的,不能一成不变,可以采取过渡性的办法。根据外来人口的居住年限,比如5年、10年,纳税年份等条件来确定户籍,也就是说以这位居民对城市贡献大小来确定他的户籍。

  如同购买社会保险一样,支付多少就享受多少,如果一个居民向城市交纳了足够多的税收,为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那么他就应该有权利享受到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具体如何规定,各个城市可以有差别,但是这个原则应该坚持。

  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随着技术水平、人际关系、人力资本等积累,工资也会逐步增加的,未来的5到10年里,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会出现大幅度扩大的情况,当然,要出现缩小的趋势也是很困难的,我估计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将在3倍到3.5倍之间浮动。

  迈不过户籍,能不能善待他们的子女

  由北京市政协组织完成的《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这样的政策在户籍制度暂时无法调整的时候,能不能起到缓解收入差距矛盾的作用呢?

  李实: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基本事实,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有这么一个相对稳定的产业大军,如果他们在基本权利比如工资、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对这个群体的伤害非常大。而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实也是城市的长期居民,如果他们被看成“二等公民”,那么我们可以说,城乡之间的这种差距经过分化和裂变,逐步演变成了大城市里居民之间的分裂,这种分裂是城乡差距和城乡分割的延续。

  如果不能解决现在城市里外来人口的户籍问题,但是能让他们的孩子在城市里进入公立学校,享受到城市里的义务教育,不让这些“贫二代”感觉到被城市另眼相看,就是弥补这种裂缝的最好的方式。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家庭观念是非常牢固而深厚的,只要我们给外来人口的第二代提供了好的受教育机会,就会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温暖和帮助,这对抚平他们的心理伤口、增进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是非常有意义并且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