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0:09:49
人活到老死,一生往来于爱的公路上,却只是逢站必停。停停走走,看似爱情履历丰富,其实总也没进入状态。
很多人停下来,是想找一家理想中的爱情超市。最好条件齐全,能凭自己需要精挑细选。但世上所有人无论在物理外型上、心理品质上、智慧水平上,其实都无法全方位地去满足另一个人,爱情超市是不存在的。
就算破天荒出现这么一家超市,不等于顾客就不再挑剔,而顾客也不一定永远都是对的。
世上每天那么多人谈恋爱,所用频率最高的是“我爱你”三个字——但这样连写是有点误会的。应该是“我”,然后“爱”,最后才是“你”。
因为大多数人第一项最关切的,终究是他自己。我有没有“被爱”?我有没有“得到爱”?第二,这样的“爱”是否合乎我的要求?第三,那个“你”当然重要,因为那是一个容器,爱就装在里面。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得好:“每一个人都想要被爱,而那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他用小孩来诠释这个。小孩一生下来,就是在获得爱的状态下成长。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及陌生人那里获得,而且一直都是获得。他就在这个最初体验里长大,潜意识里,他就认为自己一生必须获得爱。
而几乎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潜意识里长大的。人人都要求获得。给我爱,给我,我要。这种小孩对爱的需求状态,可以一辈子统治着人们对感情的领悟,限制着人们对感情价值的看法。确实有些人,都活到三四十岁了,仍然用他做儿童时的需要条件,套在“爱”上面。
爱是一份能量。不只是能接受,也要能提供这份能量,才能说这个人真正拥有爱的能力。
但能力仍然是分高低的。我的一位好友刘锦煌,就是一位对爱的能力有深刻感悟的人。他常在手机里放一句这样的话:“能不能爱?就视乎你能不能在毫无条件下依然无偿付出。”
是不是一定要在拥有和有回报之下,才能付出呢?
我有过两次深刻的爱。也因为深刻,而选择“放走”了两个人。一些不能明白的朋友,至今提起还是无法接受,因为这两位被我“放走”的人,如今虽少相聚,但我们仍可以是互相关怀的好朋友。只不过客观事实,就是客观的事实。除了对感情的敏感度,还需有足够的意识来作支撑。
因为爱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水平,逐渐提升上来,它最终可以是一份纯粹的善意、慈悲、寄托与祝福。并且,即便没有反馈,也不应该会影响这份能量的付出。
假如一定要有所反应才能去爱人,一定要以某个特定的价值或方式才能去爱人,那其实不是在真正爱他人,是在爱自己所要的“爱”罢了。
当人的情感成熟了,要真正感受爱,就要有这份过滤与沉淀的能力。
其实最好的爱,也是有榜样可以参照的,最靠近身边的就是我们的母亲。母性这份爱,可以不计较一切,不企求一切,不惊动一切,就是默默付出。
母性这份爱,也是一种宇宙的爱、无私的爱,你能在人类许多不同民族里看到它的不同表现方式。假如我们能为我们所爱的人付出这样的爱,那就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