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内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4:10:29
◆ 俄石油出口税大涨16美元 中国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能源石油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不言自明———因得地利握有石油资源的国家经常在地缘政治中打出“石油牌”。据外电报道,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日前签署命令,对俄罗斯石油的出口税大幅上调。
业内人士称,中国是俄石油主要出口国,出口价格上升,我们就得花更多的钱买油,中国进口企业成本增加,下半年制造业成本还会继续增加。
从 8月1日起,俄罗斯石油出口税调高到每吨216.40美元。这也是今年伴随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俄石油出口税再次创下的历史新高。据悉,此前 6月1日至 7月31日期间,俄石油出口税为每吨199.80美元,这次调整比上两个月调高16.60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能源紧张的国际形势下,目前,俄政府要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行情以及国内乌拉尔牌石油的平均价格,每两个月对国内石油出口税进行一次评估。俄政府确定从 8月1日至 9月30日,俄石油出口税涨至每吨216.40美元。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7333万吨,进口金额达332.1亿美元,进口量增长15.6%的同时,由于油价攀高,进口额竟大幅上涨53.9%。
据从中石油和中石化了解到的消息,今年两大巨头计划从俄进口石油约1500万吨。中石油一位人士说,俄石油税的提高,最终是买油者买单,我国进口石油正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
◆ 批发石油市场开放规则模糊不清引发担忧
尽管中国可能已对今年年底前向海外投资者开放批发石油市场许下了某些承诺,但政府当局迟迟不愿公布最终监管条例的做法不由得使人对其最终能否兑现诺言感到担忧。
由于担心会损害与中国当局的关系,许多海外公司在这一问题上一度三缄其口。不过,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Total S.A., TOT)本周却对中国政府开放批发石油市场的“诚意”提出了质疑,他们怀疑中国当局可能仍在试图帮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Ltd., PTR, 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SNP, 简称:中国石化)维持石油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批发石油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颇具吸引力,原因是投资者可从炼油商手中以较低价格采购石油,然后再以高于采购价的水平将石油出售给加油站等零售商。因此只要投资者能弥补成本,他们就完全有盈利的机会。
各家公司已经注意到,中国政府为了让油价能够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年内已两度上调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预计中国当局还将采取类似行动。
这也使人们更加确信,凭借可观的利润率,石油批发商在中国的业务将获得持续性发展。
但分析师对中国政府开放石油市场的意愿表示怀疑,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中国将不得不放松对石油行业的控制。而事实上,石油业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被认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命脉行业。
虽然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 简称WTO)时承诺过将开放批发石油市场,但道达尔公司指出,目前出台的监管草案很多地方都模糊不清,需要在明年1月份正式实施前予以澄清。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石油和天然气研究部门主管David Hurd表示,除批发石油市场外,中国在放开石油进口许可方面不对WTO负有义务,因此中国国有的石油公司还是能够继续保持对油品供给的控制力。
不过海外公司可能会将投资转向下游领域。倘若外资企业确信中国政府无意将批发石油市场对他们开放,他们可能会转向其他高增长的市场领域进行投资。
鉴于炼油厂和石油进口资源仍大多掌握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手中,因此无论是在获得供应,还是在面临价格突然上升的情况下,其他石油批发商都处于相对劣势。
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发布的监管草案规定,批发石油市场的新进入者必须部分或全资拥有不低于1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空间,至少有两年石油零售经验,而且其在中国全资或部分拥有的加油站数量不能少于30家。
道达尔认为,所谓30家加油站的最低要求,其适应范围不一定就是全国,也可以被解读为对单个省份的加油站数量,而对石油批发商仓储能力的严格规定似乎旨在排除租赁相关设施的情况。
对于批发商来说,限定石油仓储能力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这将迫使海外大型石油公司在兴建储油仓库方面耗费大笔资金。石油行业协会则认为,这将使现有的800家民营石油批发公司面临更加不利的竞争环境。
◆ 石油替代品列入“十一五”产业规划
国家发改委即将制定实施《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及相应配套措施,研究提出鼓励、限制及淘汰的技术和产品目录。
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指出,为达到"十一五"期间节能2.4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将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高速增长。2004年我国石油消费量3.17亿吨,国内生产量1.76亿吨,净进口量1.51亿吨,对外依存达47.3%。而我国石油主要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其中工业行业中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消耗大量燃料油,节代油潜力很大;交通运输工具油耗高,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5%。节能潜力也很大,因此,《意见》将两工业行业和交通行业作为节约石油的两大行业给出了各种具体指导意见。
另外发改委认为,近年来我国石油替代产品发展较快,但受环境、成本等条件制约,推广力度不够。因此,《意见》中力推了一批石油替代产品,包括煤炭液化生产石油产品;发展醇醚燃料代油,包括利用工业副产可燃气生产甲醇、二甲醚,非粮食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等;鼓励发展生物质柴油。推广大比例甲醇催化燃烧技术和醇醚燃料尾气净化技术。
◆ 中东国家青睐中国炼油业
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同意广东省、中石化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PC)联合开展广东合资炼油项目的前期工作,由中石化与KPC合资建设这一年产量达1200万吨的炼油项目。该项目厂址设在广州南沙区,将成为中国国内最大中外合资项目。
近期关于中东国家投资中国炼油项目的消息不断:先是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表示,将与中国石化合作在福建和青岛建造两个炼油厂项目;接着,中东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证实,其将与有关中国公司在大连地区投资52亿美元兴建一家炼油一体化基地;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也正在就收购天津炼油项目进行新一轮谈判,估计涉资将达11.7亿美元。
切入终端市场
在中国炼油工业2005年净亏损近300亿元的背景之下,中东石油巨头们为何对投资中国炼油项目有如此高涨的热情?
众所周知,造成中国炼油业目前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倒挂。而随着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日益深化,国内外成品油价格的对接已经成为一种长期趋势,炼油业亏损的直接压力,将因为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体系的关系理顺而逐步消失。
在中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进程大大加快的基础上,中国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对石化中下游产业的「蛋糕效应」将从收益上得到充分体现。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仅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就已达到了16816万吨,同比增加了757万吨,增长率为4.7%。且继成品油零售市场开放以后,今年12月中国的成品油批发市场也将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协议正式放开。可见,中东石油巨头积极投资中国炼油业,实际也是为自身介入中国的石油石化终端市场找到一个绝佳切入点。
可以化解风险
对于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海湾石油大国之间的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沙特、科威特等国为中东石油大国,近年来对中国能源中下游产业的兴趣不断提高。譬如在2005年12月,科威特石油大臣就曾证实:除了广东的合资炼油厂项目,科威特还在中国寻求参与第二个类似项目的机会。
「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化解风险的金科玉律。由于石油相关产业的抗风险性弱,非常容易受到天灾和战争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石油生产而言,炼油业的抗风险性要更弱、更不易在短期内恢复,所以在境外投资建造储油基地和炼油厂已经成为海湾石油大国一种常见的预防和化解风险战略。这对于缓解因各种突发事件而可能导致的供应不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对于外国资本投资中国炼油业以中东国家居多现象,也是有政策因素和背景的。因为根据中国发改委《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中的说明,中国炼油工业将实行准入制度,而其中关于中外合资炼油项目的规定是:外方要么拥有先进技术,要么有原料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