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反对寻找失散儿子,看毛泽东的博大胸怀 - 湘潭 - 红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59:20
从毛泽东反对寻找失散儿子,看毛泽东的博大胸怀
毛泽东,儿子,博大胸怀,失散
从毛泽东反对寻找失散儿子,看毛泽东的博大胸怀
作者:太平县人
最近有多家电视台在演《沂蒙》电视剧,讲述了当年沂蒙革命老区的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与人民子弟兵的渔水情,沂蒙人民对党和军队的无私援助和舍生支持,真情意切、催人泪下。
剧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时期的1939年6月,日寇野蛮扫荡沂蒙山区。部队需要转移,部队没有能力带家属转移,一批干部的小孩需要托付给当地老百姓收养。八路军许部长的孩子叫“沂生”被于宝珍家收养。于宝珍和孩子的养母,儿媳“心爱”厉尽艰辛,抚养孩子。当小孩生病九死一生,是“心爱” 把药噙在自己嘴里,嘴对嘴给孩子喂,晚上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用母爱抚育孩子战胜病魔。当日军得知“沂生”的情况,来搜捕时,也是于宝珍用自己的孙女“宁宁”从日冠的手中换回了沂生,保住了八路军的后代。革命胜利后,许部长要领回自己的孩子了,于宝珍一家的爷孙情、母子情在剧中表现了淋漓尽致。终于“为了孩子的将来前途”,于宝珍深明大义,心爱只有忍痛割爱。
《沂蒙》电视剧中这段生活中的故事让我们悟出这样的三层意思。
一、孩子虽然与亲生父母之间有“血肉之情”,但与其养父母之间的“骨肉之亲”更感人致深。
二、孩子虽然是父母的私有产物,但如果把他看作是人民的一个分子,那么“私有”就会淡化,生父、养父都是为了抚育“未来”。所以已经失去了断链的一方就没有必要强人所难。
三、作为生父、养父之间的任何一方,作出孩子留去的决定都具有很大的痛苦和难舍之情的。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与他的伟大的思想是一致的。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军事上对战略和战术的决策是准确和果断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部署也是具有明确性和前瞻性的。这与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襟是分不开的。毛主席在他革命的生涯中已经丢失了几个孩子,在处理这些关系中他所作出决定也是普通人所难以想象得到和不能企达的。
1949年5月,贺子珍由东北去上海时路过天津。毛主席派阎长林陪李敏去看望妈妈。毛主席对阎长林说,我也很想见见贺子珍,可是东北局决定不让贺子珍来北平与我见面,我只好服从组织决定,托你带着李敏去天津看她。李敏去了天津,贺怡来了北平。贺怡既是贺子珍的妹妹,又是毛泽覃的夫人,所以她既是毛主席的小姨子,又是毛主席的弟妹。
贺怡见了毛主席,就向他提出要找毛毛。毛毛是贺子珍在江西苏区时生的一个男孩子。1934年10月情况紧急,毛主席和贺子珍要同红军主力从苏区撤退,进行长征,没法带孩子。毛主席和贺子珍决定把孩子交给留在苏区继续坚持战斗的毛泽覃、贺怡夫妇安排。红军走后,毛泽覃、贺怡夫妇把毛毛寄托在一位老乡家里。后来又几经周折,毛泽覃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牺牲了,毛毛后来托付到什么地方,哪一家老百姓收养就没有人知道了。这个时候刚解放了,已经从江西那边转来了有关毛毛的一些消息,所以这时贺怡向毛主席提出要找毛毛。
毛主席说:“毛毛生下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那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我们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安全成长,才把孩子交给老百姓收养。战乱之中,人家老百姓为了毛毛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哩。现在解放了,我们进了城市了,生活条件好了,这时你们要把孩子从人家手里要回来,这样对得住人家养父、养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吗?人家和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你好好想一想,你把孩子要回来了,孩子借我的光上了大学,把人家养父、养母丢了,人家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人家养活,人家就少生一个。孩子不是人家亲生的,可是人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几岁,人家对孩子的恩情比我们要大得多。我的意见是,你就不要去找毛毛了。”
贺怡坚持要去找毛毛,并且很坚决,跟毛主席争辩起来。贺怡没有听毛主席的意见,决定自己到江西去找毛毛。结果在寻找孩子的路上,汽车出了事故,贺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后来关于找毛毛的事,就没有再提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