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31:51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2007-4-26 16:0:0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
孙松夫
一、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所谓商业银行审计风险,是指在对商业银行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行为原因导致重要错误或技术过失,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或做出不正确审计结论的风险。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从审计实施过程可分为审计准备阶段风险、审计实施阶段风险、审计终结阶段风险。
(一)审计准备阶段风险。商业银行审计准备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审前调查不充分、对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和财务核算体系不了解、计算机审计中对被审单位数据结构不清楚、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有偏差、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和内容针对性不强等产生的风险。
(二)审计实施阶段风险。商业银行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主要有审计取证不充分、不客观,审计证据相关性、重要性不够,审计取证手段不合法。
(三)审计终结阶段风险。商业银行审计终结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或做出不正确审计结论、审计资料泄密等。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⒈审计力量不足。由于受审计资源的限制,审计人员往往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一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审计。审计人员面对数量众多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以及海量数据资料,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抽查,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特别是对样本的选取更多的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
⒉人员水平不高。随着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品种不断创新,业务领域不断拓展,金融系统混业经营势在必行,一些金融衍生品、新业务不断出现,所有这些,都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国家审计机关中,具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历的复合型专业审计人员比例过低。很多常年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面对商业银行金融业务不断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现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审计发展的瓶颈。
⒊技术方法落后。由于信息科技愈来愈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银行业又是信息科技应用水平较高的领域之一,其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都是由计算机来存储和处理。面对被审计单位庞大的电子数据,数据的采集、清理、转换、验证、分析的工作量很大,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另外,由于审计软件与商业银行数据库之间存在差异,容易导致在数据采集和转换过程中产生错误,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二、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⒈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决定因素在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审计机关每年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经费,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种金融、法律、会计、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熟悉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商业银行业务、产品不断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⒉开发审计软件,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目前,计算机审计已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的普及和深入,使审计的范围更加广泛,审计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实现从抽样审计到详细审计,以达到更好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审计的结果发现更多的审计线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⒊实行全面质量控制,提高审计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建立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检查和考评制度、落实审计质量责任制。实现AO和OA系统的交互管理,针对不同的审计阶段,建立审计方案、审计通知、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信息、审计公告发布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利用AO和OA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在各关键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形成一套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审计项目的优质、高效。■(作者单位:绍兴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