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我军正研究防御空天一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26:14

纪念空军成立60周年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表示,应警惕国外空天侦察,正在研究防御“空天一体”
■ 专题引言
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着完全自主设计的“冯如一号”飞机,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实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飞行,这一时间只比美国人莱特兄弟完成的人类首次飞行晚了六年。时间来到整整一百年后,与共和国同岁的中国空军也将迎来六十周岁生日,然而中美两国在天空中的差距,是否还止于这六年的时间距离?认识差距,则需首先了解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空。因此,本报纪念空军成立六十周年报道的开篇,将从“空天理念”着手,回顾中国航天百年和先驱人物,解密中国空军装备的优势与不足,并介绍空军力量在和平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
空天成国家首道防线
新京报:“空天观”这样的概念,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大家的讨论范畴?

王明亮:中国传统文化是“重农重土”。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海洋热,“海洋观”被树立起来,关注海洋,重视海洋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可是,我们到现在也没树立起“空天观”,甚至连“空天观”的提法都很少见。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理念的失衡”,这是很不应该的。假如你们报社去做一次民意调查,我估计,知道“郑和”的老百姓要大大超过知道“冯如”的老百姓!
新京报:的确如此,“空天观”抑或空天发展对国家整体利益有哪些作用?
王明亮:空天是现代国家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空军军事思想创始人、意大利的杜黑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说过:“在空中被打败等于战争失败”。通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看,这已经成为现实。此外,一个国家也可以利用航空航天空间高效率地获取情报、投送兵力和火力,对敌人实施打击和威慑。
空天发展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也可以促进民族精神品质的提升。杨利伟成功飞天对培育中国的民族自豪感、英雄情结和科学精神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战例1】
18年前的海湾战争中,寄希望于“百万”陆军的伊拉克,准备通过地面“圣战”让多国部队血流成河,但“敌人”却没有给它任何展示的机会。先后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和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夺取了伊拉克的制空权,令其数量占优势的装备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空军装备面临新代差
新京报:中国的空天安全目前处于怎样的境地?
王明亮:与整个国家的安全形势一样,总体是良好的、稳定的,但潜在的、长远的空天威胁是存在的,而且是比较严峻的。尤其警惕这么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个是空天信息探测,表面上看,头顶上的天空很平静,其实每时每刻,有些国家就在天上对我们进行侦察。卫星在高处看,飞机在外围看;第二个是空天围堵,出动战略轰炸机进行“战略巡航”,在潜在对手周边部署空军,在对手外围定期进行飞行,目的是显示实力,挤压对手的战略活动空间;第三个是空天装备的竞争,第四代战斗机已经问世,这将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空天领域早已形成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拉大。
新京报: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空天科技的发展趋势?
王明亮:四个趋势吧,一是隐身化,隐身化的F-22已经服役,F-35即将服役,俄印等国也在加紧研制隐身战机。此外,隐身巡航导弹、隐身直升机、隐身运输机等也都在研制之中。二是远程化,美俄都在研制下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以便遂行全球作战。三是无人化,最近美国就使用无人攻击机在巴基斯坦炸死了塔利班领导人物马苏德。最后是空天融合,随着天基武器以及空天飞机等的发展,未来航空和航天两个地理空间必将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战场。
【战例2】
美国宇航局公开宣布,X—43A“极速飞机”已在美西海岸试飞成功。该机型每小时可飞8000公里,创世界新纪录,它是一个长3.7米的多角形黑色无人驾驶飞机。先由B—52轰炸机搭载,到40000英尺高空分离。同时,与X—43A捆绑在一起的“飞鸟”火箭即行点火,将X—43A再加速到音速的7倍,从而点燃用氢做燃料的冲压发动机。到95000英尺高空后,X—43A与火箭分离,可独立地以8000公里时速飞行。
印韩正构想空天一体
新京报:俄罗斯作为军事大国,在2006年4月通过了空天防御的新理念,在集中管理所有执行空天防御任务的力量、装备和资源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空天防御系统。这对中国是否有借鉴作用?
王明亮:俄罗斯这个文件透露出很重要的一个信息是:他们是把“空”和“天”的防御融合在一起的,这对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与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空天一体”概念是一致的。
新京报:除了俄罗斯,其他国家又是如何统筹空天力量的?
王明亮:航空与航天同为垂直空间力量,是分开建分开用还是统一建统一用?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的“全融合”模式,即把航天放在空军统一建统一用。美国航天资源的90%、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都放在空军。二是俄罗斯的“半融合”模式,即分开建、统一用。俄罗斯的航天力量和洲际导弹放在战略火箭军,没放在空军,但明确规定,在遂行空天防御任务时,战略火箭兵的导弹防御部队由空军统一指挥。
现在印度、韩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计划在空军中组建航天部队和天空指挥机构。可以说,以空军为主体建设一体化空天力量的模式是当今多数大国空军的选择。
【战例3】
2007年3月25日,美军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秘密进行了第四次“施里弗”系列太空战模拟演习,旨在验证21世纪联合部队使用太空的能力、战术及技术。这几次演习均动用了“空”和“天”的装备,包括各类军用和商用卫星、反卫星武器、天基反导武器、载人航天器、空间轨道战斗机、地基激光武器和电磁波武器、陆基弹道导弹等。
冯如
中国空天领域国家利益愈加复杂,专家呼吁重拾冯如精神
冯如:“倘得千只飞机可保无虞”
经过3年努力,冯如制成了一架可以载人飞行的动力飞机。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其飞行了半英里,美国媒体以《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等为题加以报道。
■ 先驱人物
位于解放军广州体育学院操场的燕塘机场遗址,是广州最早的机场。遗址内有一个不起眼的纪念碑,这里就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当年坠机、壮烈牺牲的地点。九十多年前,冯如在这里为中国的航空业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漂泊少年】
国难当头欲机器强国
1884年1月12日,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莲塘乡杏圃村。“村子里的人故老相传,冯如从小心灵手巧,经常制作轮船、车辆等模型作玩具,造得惟妙惟肖。”《飞向蓝天之旅———中国航空先驱冯如》的作者梁水长说。
恩平是广东著名侨乡,冯如的长辈吴英兰在美国旧金山开饭馆经商,回国省亲时遇到冯如,十分喜爱,将其带到美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和冯如是同村、同族,冯如比他高一辈。“那个时候出国,也不用护照,也不用买船票,那就是跟着上船,打小工就出去了。”冯培德说。
其时恰逢甲午海战失败、日俄战争打响,巨大的屈辱激发着中国人的爱国心,年轻的冯如更是图谋“壮国体,挽利权”。他在日记中写道:“尝谓国家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飞向蓝天】
屡败屡战创世界纪录
在异国他乡,冯如饱受种族主义者的岐视和侮辱,在纽约机械车间,他不但工资比白人低,还曾被无理解雇,只好转到另一工厂工作。转换工厂或工种,虽然给他带来了工作的困难,但也由此接触到更多种类的机器,增进了机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1903年,他的目光盯住了一只刚刚飞上天空的怪异“大鸟”,那就是莱特兄弟创制的飞机。20岁的冯如被深深吸引了,产生了效仿莱特兄弟试制飞机的念头。“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1907年9月,冯如和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在奥克兰租了一间厂房。在华侨的帮助下,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在美国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成立,冯如将它命名为“广东制造机械厂”。
经过3年的努力,冯如制成了一架可以载人飞行的动力飞机。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这架飞机飞行了半英里,降落时出现了意外,冯如被抛出机外,但还是引起了媒体的注意,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呼声报》等英文日报,分别以《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中国人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为题加以报道。冯如在华人心目中名声大噪,也吸引了更多的华侨资助他。
1911年1月,经过前六次的失败,冯如终于制成一架“顿异前制”飞机,并在飞行了约1英里后成功降落。后来,冯如又进行了一连串的改进,最后创造了时速105公里、航程35公里、飞行高度110米的世界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航空动力学专家刘大响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冯如当时的创举,他说:“冯如研制飞机比莱特兄弟晚了几年,但他并没有因为起步较晚就完全依赖于简单的仿制,也没有采用相对较成熟的双翼机结构,而是瞄准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单翼机结构。事实证明,这个选择符合飞行器技术发展的趋势,也为冯如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生涯】
投身革命憾突生意外
1911年,满清政府与孙中山几乎同时向冯如伸出橄榄枝。冯如出生在反清思想浓厚的广东,自然就倒向了革命军一方。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如率领他的三个助手一起参加革命,并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冯如在燕塘恢复了广东飞行器公司制造、装配飞机的业务,用从美国带回来的、自制的飞机零部件,开始在燕塘制造飞机。
同时,革命军还委任冯如组织飞行侦察队,配合北伐军对驻守北方的清王朝进行空袭。冯如用了约三个月的时间,制成飞机一架,但还没有来得及北上参加作战,清政府就已垮台。
1912年8月5日,冯如在广州郊区试飞,不料遭遇意外,飞机坠落。冯如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9岁。在弥留之际,冯如把失事原因简单地告知助手,勉励他们“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并且冯如“嘱将其遗体葬于黄花岗,俾能与七十二烈士英灵长相作伴”。
【众人评说】
先驱远见促空天发展
后人评价,冯如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飞机设计家、第一个飞机制造家、第一个飞行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企业家、第一个革命军飞机长,还是第一个认识飞机有战略价值的人。最早在1906年,冯如曾对学生朱竹泉说:“日俄战事大不利于祖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这个说法可以说是15年之后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制空权”思想的朴素先声。
冯如的同乡冯培德作为知名的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专家,他认为,在世界航空的萌芽阶段,冯如所代表的当时中国航空最高水平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反观当今,虽然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空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与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需要关切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上所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都是不相称的。
冯培德表示,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水平、所拥有的空中军事力量的强弱,国民的航空意识,国内航空运动开展的氛围,都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实力的象征。
“未来,我国空天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复杂,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威胁越来越强烈,国家安全、经济利益都与空天发展息息相关。”冯培德表示,航空高科技是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大成,空军是与现代高科技紧密相联的具有战略地位的军种,二者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投入,更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关心。重拾冯如精神,对于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促进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空中力量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报记者 徐春柳
日、俄战事大不利于祖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
———冯如在1906年对学生朱竹泉说的这番话,可算是15年后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制空权”思想的朴素先声。
中国航空百年大事记
■ 年表
1909年9月21日
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由冯如制造并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1913年9月
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成立。
1930年3月
国民党空军一架可塞型飞机迷航,迫降于鄂豫皖边区,被当地赤卫队扣留;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拥有的第一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1945年9月
东北民主联军受降日关东军第4练成飞行队,共300余人、日式飞机46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
1949年3月30日
军委航空局在北平成立。常乾坤任局长、王弼任政治委员。
1949年10月1日
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的17架飞机,从南苑机场起飞,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11月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刘亚楼任司令员。
1950年6月19日
人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聂凤智兼旅长。下辖2个歼击团、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
1950年10月至12月
人民空军第2、第3、第4批部队共17个航空兵师先后在各地成立,其发展速度在世界航空史上是罕见的。
2007年7月27日
空军部分兵力赴俄参加了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1999年12月
国产歼-11A型飞机首次飞行成功。
1998年3月
国产歼-10型飞机首次飞行成功,试飞员雷强。
1995年4月
中国第一架超声速无人驾驶飞机首次飞行成功。
1988年10月31日
中国改装的直-9型武装直升机首次飞行成功。
1979年12月
新中国自行研制的歼-8型高空高速歼击机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
1972年1月7日
南昌飞机厂改装强-5型核武器运载机,由空军航空兵第5师杨国祥成功进行了核弹试投。
1966年1月17日
国产歼-7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并于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产。
1959年9月30日
由沈阳飞机厂制造的米格-19(歼-6)歼击机首飞成功。
1956年9月8日
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Ф型(歼-5),并获批准批量生产。
1951年1月21日
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首次与美机空战,大队长李汉击伤美F-84型飞机1架。29日,李汉在空战中又击落击伤F-84型飞机各1架。这是志愿军空军首次击落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