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11:36

从2006年12月1日起,《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在长城上,取土、取砖(石)或者种植作物、驾驶交通工具等七种活动被明文禁止。《条例》的施行,让与长城打了20多年交道的董耀会感到非常欣慰。
年近50的董耀会是中国长城学会的副会长。他的家乡河北省抚宁县就在长城脚下。
长城被誉为人类创造的奇迹之一。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将国家统一前各诸候国修建的边防城墙相连而成长城,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历朝历代都对长城加长和修缮,使它从中国疆土的东部海边,一直向西延伸到沙漠之中,全长数千公里。其中尤以六百多年前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最大、保存至今也最为完好。
虽然住在这著名的历史遗迹旁,但小时候的董耀会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一位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曾经是长城东端秦皇岛市电力局的一名电力工人,喜欢爬山,还是一名业余文学创作者。上世纪80年代,他忽然有了徒步考察万里长城的想法,于是就与两个伙伴一起背起行囊出发了。董耀会这样描述他十多年前实施徒步计划的 最初动机:
“因为从小就生长在长城脚下,对长城从小就有一种感性的认识,自己也喜欢爬山,爬山过程中与长城接触得就多了,因为秦皇岛周围的山上都有长城,因此就想了解长城,但是那时能找到的书很有限。越想了解它,越找不到东西,就越感兴趣。就觉着,如果长城上留下第一行完整足迹是我的,这肯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
董耀会说,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但非常喜欢文学。每天都在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发表了一些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自从有了走长城的想法,他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搜集有关长城的各种资料中去。1984年5月4日是董耀会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董耀会和两个同伴向自己的理想进发了。那年他28岁。日复一日艰难地在深山里穿行 ,遇到的困难超过想像。不过,董耀会说,精神上的寂寞远比身体的劳累更让人 难以忍受。他回忆说:
“实际上真正实施之后,最大的困难还是作为一个人远离文化的社会之后,远离了亲人和朋友之后,每天在大山里,就是远离社会的孤独感对人的折磨是最大的。我们在山里很多时候精神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三个人谁都不理谁。”
董耀会和伙伴们整整走了508天,穿越一百多个县市,完成了徒步穿越长城的宏伟计划。他和伙伴们取得成功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也是从这时起,董的命运从此与长城相联。1985年,董耀会到北京大学,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学习。这期间,他接触了更多的学者、专家,并直接参与筹备中国长城学会,他的视野更开阔了。
与此同时,他整理自己徒步考察长城的成果,与人合作出版了《明长城考实》。该书首次分地段、较完整全面地介绍长城的修筑背景、建筑特色、保存现状等,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此后,他相继出版了科普读物《长城万里行》,《董耀会长城文集》、《长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95年以来,董耀会相继担任中国长城学会的秘书长、副会长,他积极组织 有关长城保护的学术及社会活动,呼吁长城专项立法。在董耀会等社会各界多年呼声下,2003年下半年,长城立法保护工作正式启动。如今《长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他感到非常高兴。董耀会说:
“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很多地方发生破坏长城的事件,现在破坏长城的 事件很少得到有效惩处,对长城保护是十分不利的。长城作为一个特殊的文物,涉及的区域广阔,它需要特殊的法律。全国的长城保护法规颁布之后,我相信一定会对整个全国的长城保护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董耀会说,目前长城只有三分之一修复和保护完好,另有三分之一残破不全 ,还有三分之一早就不复存在。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长城不仅仅属于中国,它是全人类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物,应该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他愿意把自己的有生之年,投入到这一有意义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