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之五行学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35:05
五行学说是运用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阐述宇宙间事物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属于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古代自然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与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则形成了中医的五行学说。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运动规律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其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一种中医学的特殊理论。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类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的“行”是指运动变化,即运动不息之义。
五行是一个较抽象的哲学概念,它不再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本身,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性质和作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主要是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㈠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义。树木伸展的形态都是枝干有曲有直,向上向外,自由舒展,因而引伸为具有生长、生发、柔和、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火是自然界物质燃烧现象,火有温热、上升、照亮万物的特性。因而引伸为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yuan}稼穑(se)”春种曰稼,秋收曰穑。“稼穑”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意为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土为孕育、长养、承载万物的基础,因而引伸为具有升华、承载、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土为万物之母”。
4、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变革;意为金有坚韧、清肃、收杀的特性。因而引伸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金。
5、水的特性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湿,湿润、滋润;下,下行,向下。水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特性。因而引伸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㈡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自然界是以四季(五季)、五方为中心展开的一个五形系统,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展开的一个小五行系统。
1、五方与五行
日出东方,与木的开发特性相类,固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特性相类,固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固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固归属于水。
2、季节与五行
春季温暖,草木生长,与木的特性相类,固归属于木;夏季炎热,与火的特性相类,固归属于火;秋季凉爽,草木摇落,与金的特性相类,固归属于金;东冬季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固归属于水。
3、自然界与五行
日出东方,春季多风,其风柔和温煦,万木容发,大地一片翠绿,东、春、风、生、青就自然的联系起来
夏季酷热,多南风,烈日炎炎,好似赤火,动植物均能得到很好的长养;南、夏、暑热、赤、长就自然地联系起来。
秋季气候凉而燥,西风扫落叶,犹如金戈挥舞,一派肃杀,田里庄稼收割,大地脱下绿装,给人以白空之感,西、秋、燥、凉、白、收,就很自然的联系起来。
冬季严寒,北风凛冽,千里冰封,生物都闭藏起来,昼短夜长,阳光微弱,使人有暗昧之感,北、冬、寒、黑、藏就自然的联系起来
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表
自      然      界


人      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季
五方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五液
情志
五声


































湿
长夏















西


大肠

皮毛












膀胱





4、人体脏腑组织与五行
肝主升而归属于木,肝主筋,开窍于目,固筋与目也归属于木。
肺主肃清而归属于金,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固皮毛与鼻也属于金。
肾主代谢而属于水,肾主骨,而开窍于耳,固骨与耳也。属于水。
心阳属温而归属于火,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固脉与舌也属于火。
㈢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1、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生,即资生、助长的意思,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可。即克服、抑制、制约的意思,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人体来说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中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才能在自然界维持着生态平衡,在人体维持生理平衡。
⑴相生  (顺序  母子关系)木生活,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⑵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⑶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①生中有克   如水生木,木生火,水克火;火生土,土生金,火克金。
②克中有生   如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金克木,木克土。土生金。
可见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发展与变化。因此,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协调平衡的发展变化。
在五行系统中,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每一部分的变化必然影响着其他所有部分,同时它也受五行整体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两部分之间,由于总是相生的关系,所以是不平衡的,从而处于运动之中;然而就整体来看,生却在总体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它,又被生,既克它,又被克,在总体上也呈现出动态的均势。可见五行中所表现的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而是建立在不断运动的基础上。五行学说就这样以相生相克来说明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受到整体调节,防止其太过及不及,以来维持事物间的相对动态平衡。
2、五行的乘侮
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出现异常的乘侮现象。
⑴相乘
相乘,是指一行的过度克制,由于相克太过,超过正常的制约程度。使事物失去了正常的平衡关系。五行之间的相乘关系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乘现象的出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对另一行克制太过,引起制化异常。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的虚弱,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
相克与相乘的区别是: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后的异常相克现象。
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于其“克我”的反克。某一行不仅不被“克我”克制和制约,反而对其“克我”进行克制和制约,从而导致事物正常协调平衡关系的破坏。所以相侮又称“反克”和“反侮”。五行之间相侮之间的次序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或侮水,水侮图,土侮木。
相侮的原因  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特别强盛,对其“克我”进行反克;如水克火,火盛反克水,“火亢侮水”。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特别虚弱,由于水的特别虚弱,不仅不能克火,反而受到火的反克,“水虚火侮”。
综上所述,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维持着五行之间相对的协调平衡状态。相生相克的过程即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哪一行,只要是在一定限度内的增强和减弱,皆可由再一次的相生相克加以调节,从而出现新的协调平衡,因此不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但是,五行中的某一行的增强与减弱超过了一定程度,出现了太过与不及,就会引起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此时相对的协调平衡就被破坏,在医学上生克表现为生理现象,相乘相侮表现为病理现象。
三、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 木性柔和,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在生理上喜调达,而恶抑郁,有生发疏泄的功能,固肝树木。
心属火: 火性温热,明亮,其性炎上;心阳有温馨作用,心主神明,心主行血,故以心属火。
脾属土: 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骇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固以脾属土。
肺属金: 金性肃降、收敛;肺有肃降功能,肺气以肃降为顺,固以肺属金。
肾属水: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固以肾属水。
㈡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相互资生: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脏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可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相互制约
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调达,可以疏泄脾(土)气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的泛滥;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阳(或)亢烈,即水克火;心(火)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肃降太过,即火克金。
必须指出⑴五行学说对人体生理功能和各脏腑组织器官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平衡所作出的说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肝属木,说明肝主疏泄,喜调达的一个方面,但不能说明肝主藏血的另一个方面。肾属水,说明了肾藏精主水的一个方面,不能说明肾阳的温煦推动作用。⑵在五行相克的次序中水是克火的,说明了肾水可以制约心火,但没能说明心肾两脏又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的一面。⑶在相生关系中,金生水表达了肺为上水之源,肺气肃降下行,水液才能归肾。但金生水不能说明肾脏精气又有滋养肺脏的另一面。火生土按五行相生应是心火生脾土,但明清之后,一般是指命门之火温煦脾土。很少指心火与脾胃的关系。
由此可见脏腑的生理功能不能以五行属性加以概括,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也超越了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因此在学习中绝不能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