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位文学大师,30多通记录他们手迹的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42:26
红砖院墙,花木掩映,镇平县柳泉铺乡一所普通的民居里,30多通黑色大理石石碑林立。  吴祖光、冰心、楼夷适、臧克家、巴金、孙犁、施蛰癌症骆宾基、萧乾……60余位中国当代顶尖的文学大师的手迹,穿过历史,和这所民居紧密相连! 一切,都源于一位76岁的老人。  翻译外国小说  结友文学大师  老人名叫梁平甫,镇平县柳泉铺乡人。1933年生,原郑州白鸽砂轮厂德语翻译,他通文史,广交游,心地纯厚,热心公益事业,退休后他撰写了很多关于文化名人的回忆录和评介文章。  作为一名专业的德语翻译,老人喜欢翻译外国文学名著自在情理之中。迄今,他已翻译《织网姑娘》、《茵梦湖》、《暗语》等外国小说30余部。  由于文学的缘故,老人曾与冰心、楼夷适、臧克家、巴金等我国60多位当代文化名德语翻译人,有着精神上的交流和文字上的长期往来。
友谊,点滴见于梁平甫和大师们的文字来往之间。  或是一封书信,或是几句题词,或是草草的签名,或是记叙一段友谊的感叹之言。字迹或疏或淡,笔墨有繁有简,有的题在书的扉页,有的写在各种信笺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大师们用语虽简,但恬淡的心态,对往事的点滴追忆,对友人的勉励关照,对人生的态度,都一点点地从这些文字里流拓展训练露出来。可以说,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力,都蕴含着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  “和大师们的友谊,大师们给我的文字,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梁平甫老人说,“我要用一种形式把这些永远记录下来,以缅怀他们。”老人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刻碑。注册公司   7年不辍雕琢   碑林见证历史   为把自己和大师们之间的友谊和文字镌刻在碑上,梁平甫老人花费了7年时间。地点,老人选择他的家乡——镇平县柳泉铺乡。  因自小生活在郑州,老人家里已没有宅基地,更别说房屋了。于是,他只身从郑州多次往返镇平,寻地、建房,忙得不亦乐乎。
勒石刻碑,花费不菲。老人从退休工资里一元一元地抠。为省钱,在往返郑州、南阳的列车上,他一碗方便面就可打发一天的时光。  刻碑需要好刻工。经人引荐,梁平甫结识了卧龙区蒲山镇的张海全。张海全曾为郑州中原炎黄文化碑林刻碑7年,刀法娴熟,工艺精湛。 基于共同的历史情结,碑林很快成了梁平甫、张海全共同的事业。工作服他们把全部心血都融入这处名人文化碑林上。  历时7载,农家小院里一处独特碑林终告完工。徜徉于碑林,但见名家手迹刻于石上,神韵俱在。30多通黑色大理石碑上,荟萃了中国当代顶尖的文学大家或朴拙,或灵逸的手迹,不禁让人想起他们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及对中国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  “大师们热情的文字是写给我的,也是写给大家的,更是写给历史的。我建这处碑林的用意也在于此。”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梁平甫评介大师们的文字,以及他的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