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学:睡眠:睡五分钟等于六钟头的方法(熬夜必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20:34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睡眠与养生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子时一定要睡觉
迷人的网络,风光无限.  温润的鼠标,爱不释手.  时光悄悄地流逝.  朋友  注意了吗?  子时到了,你该休息了.  子时   睡觉很重要.
子时  指23点 到 1点 这两个小时.  传统阴阳理论认为,子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候.  同时也是阳气开始生成的时候.  称做 一阳生.  是所有阳气的出发点,起始点.阳气刚刚生成,还很弱小,需要修养, 使其活跃起来,成长壮大.  子时一定要睡觉,才能使人充满活力 阳光俊美 魅力无限.
养生学讲,养生头一条,  不是大补  不是吃药 而是睡觉.  子时胆经当令,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胆经活跃起来,其他各脏腑的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必须熬夜的人,也要在子时睡二十分钟.  胆气弱,会使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 免疫力降低,危害人体机能.  胆气主决断,支持中枢神经.  胆气弱,会使人抑郁 烦闷,缺乏主见.  子时一定要休息,滋养胆气,保证健康.
现代医学也认为,子时胆会更换胆汁.  同时分泌腿黑素 抗利尿素.  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肤白皙 光泽,让我们美丽 健康.
先说这些.  子时睡觉的重要性还有很多.  网友们要注意哦.
子时睡觉的重要
◎现代人所出现的问题最多的是抑郁,为何会抑郁呢?是阳气不足的结果,因为人们睡觉太晚的结果。有一位做过调查的记者说,全国的青少年的抑郁症大概是3千万人,中老年人的抑郁症还没有计算进去。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伤了胆气,人有三阴三阳。
◎23点-1点,胆经最旺,一个是手少阳,一个是足少阳。少阳就是出生的太阳,尤其是晚上23点到凌晨1点的子时,是胆经最旺,所以黄帝内经讲“十一脏腑取决于胆”。如果胆它没有阳气,人所有的脏腑都是消极的,如果说胆气没有升起来,就相当于体内没有太阳,如果天天晚上12点睡觉,一个月,那就是一个月体中没有太阳;一年,那就是一年体中没有太阳,没有太阳是不得了的。所以世界上的百岁老人,无论各自有什么绝妙的方法,有一个是一致的,晚上9点钟睡觉。我和一些人讲这个观点的时候,他们非常的惊讶,啊!好象9点睡觉是不正常一样。实际上9点睡觉是正常的,再晚别超过10点半,因为10点半躺下,11点睡着。
◎阳气怎么才能升起来呢?叫滋阴潜阳,当你睡着了为阴,在睡觉当中才能够把胆气升起来,如果不睡觉,那么不仅不升胆气,而且还消耗胆气。当胆气被消耗了,人就开始害怕了,我们常讲胆大、胆小,讲的就是胆气。所以《黄帝内经》里讲:“气已壮胆”,胆无气就没有胆量了,会出现惕惕不安,对周围非常敏感;善太息,就是常出气。经常有一些家长跟我讲,孩子年纪青青的,怎么经常长出气,就是因为伤了胆气,多疑,委屈、洁癖,最后就形成了抑郁证,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家长说现在竞争很激烈,孩子要考高中、考重点大学,晚上要写作业,我就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你们颠倒一下,晚上9点睡觉,早上3点起床。
◎《黄帝内经》讲“鸡鸣之时起床”,所以清朝以来的皇太子,都是凌晨3点起床,如果不起床,那么太监会跪在太子的门口反复喊“鸡鸣即起,勤政爱民”,不把太子叫醒,太监们就要受罚,所以太子往往可怜太监,逐渐会形成习惯,但是他们都是晚上8点睡觉。也就是说可以早起不可以晚睡,道理何在呢?因为3点钟是鸡鸣之时,太阳醒了,你就可以醒了。晚上9点钟是亥时,是少阳之时,太阳已经睡了,它在孕育着力量,所以你也必须睡,你不睡就没有第二天的能量。有的人讲不要紧,我晚睡,但是第二天我会补觉,没有用。晚上晚睡半个小时,第二天睡3个小时都补不回来,为什么呢?太阳的引力,因为人力不及天力,药力不及天力。所以不能够保证晚上正常睡觉的人,我一般是不给他调理的,因为没有用。
◎我们最近有一批名演员,突然的病逝,都是和睡觉有关。因为当胆气被耗的时候,肝就会受损,因为肝胆相表里,胆为阳、肝为阴,肝胆相照。什么叫表里,手心手背是表里。肝胆为心之母,当肝胆气虚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脏会突然停跳,没有及时的抢救过来,人大概几分钟就死掉了,就是这么简单。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没有四季呢?一天也有四季,凌晨是春天,中午是夏天,黄昏是秋天,深夜是冬天。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晚上9-10点钟要睡觉呢?因为9点钟已经是初冬了,11点是寒冬腊月,如果晚上不睡觉就相当于穿了很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站着一样。因为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志,他说很寒,“我的生活也很悠哉,没有很辛苦的事”。怎么会很寒呢?一问才知道都是晚上12点或一点睡觉,说你干什么,是看电视剧。什么叫寒,有寒必有虚,当你阳气被耗的时候,寒就进来。所以我们应该和天时,应该是对应的,否则,我们就离自然太远,病就很近了。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
养生的思维和方法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历代养生学家高度概括的结果。所以,掌握和运用养生于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并非难事。例如:“晚吃萝卜,早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这是长期留传于百姓中的经验。但是很少有人讲出其中的道理。古代养生大家则站在宇宙变化规律上概括事物的道理。一年之中阴阳各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可暖胃以助阳气;冬天吃萝卜降内热以滋阴气。早晨如春,傍晚如秋。晨起吃姜升发肝气令人阳气开放,精神充沛;傍晚吃萝卜令阳气收降,迎接阴气开放以利睡眠。
1、饮食
缺少唯物辩证法,就会“跟风走”,人云亦云,违反自然规律。在吃的问题上也是如此。说很多是吃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1)吃饭——身体的好坏与吃大有关系。
一是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
二是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食物都有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种。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里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吃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
(2)吸烟——不吸烟的人不要学吸烟。但吸烟成隐的人戒烟应辩证地对待。如果打破旧机制又不能及时形成新机制,人体失衡就会生病。所以戒烟应逐渐少吸,不可断然。
(3)喝酒——“酒为百药之首。”但饮酒要遵循规律: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4)喝茶——茶是人们应该选择的饮料。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体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    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胃凉人喝如雪上加霜。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制的茶叶。茉莉花性温,挥发油有穿透性。所以,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头昏脑胀的人喝花茶,有助于醒脑。红茶。是经发酵的茶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有助于暖胃。乌龙茶。结合绿茶和红茶的特点,属于平性。偏温性茶叶,上午喝有助于补气,偏凉性茶下午喝有助于收气。
(5)吃水果——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上午吃水果伤气;下午吃水果去燥。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
2、睡眠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1)睡觉的时间
讲睡觉的时间,必须要讲《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生命健康。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主旋律是什么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是一个事物的放大,秋冬是一个事物的浓缩。例如:一粒种子通过春夏的放大成为一颗稻谷,秋冬使稻谷浓缩为种子。种子由起点回到了终点,但是发生了变化,一粒种子变成了几十粒种子,这是哲学上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春天阳气生起,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之间生机勃勃,生物欣欣向荣。一派生动的景象。春主生、主动。
夏天阳气开放,是万物繁荣的季节。天地相交,地气上升为云,云降下为雨,万物繁华以待秋实。夏主长、主放。
秋天阳气渐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大地上的湿气退去。秋主收、主杀。
冬天阳气闭藏,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天寒地冻,一些动植物进入冬眠状态。冬主藏,主静。了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主旋律,有利于顺应四季的变化,以适应那个季节的时空特点。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冬主闭藏。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以补人在天地之间渺小的不足。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硬挺不睡,是观念出现偏差,懂得日冬的道理就要符合这一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表现为:惕惕不安,似有人捕之,气短,多疑,洁癖,严重者视父母如路人。再发展下去可能自杀或者杀人。2006年9月5日《北京晚报》刊登消息,北京的大学生有23.66%患者抑郁症,据此估计不少于10万人。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这10万人牵动着10万个家庭的几十万人的心。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这时太阳在地球的对面,我们处在阴面,“阴气盛目瞑。”所以,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2)起床的时间
故宫史料记载:清朝的大臣凌晨3点上朝,皇太子3点起来读书。这是科学的做法。3点至5点是寅时,也叫“鸡鸣之时”。有个词汇叫“闻鸡起舞”。清朝的太监也会在3点冲着皇帝的房间喊:“鸡鸣即起,勤政爱民。”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春主动,立春时风吹树动如同压水井把营养灌到树稍,待春分后暖气到来,嫩芽一夜之间发出来。人与植物同属于生物,对自然界的感应有相同之处。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现代“星期天病”就是如此。周日不上班,有人睡到上午10点。3点立春,6点春分,9点立夏。立夏之前没起床,相当于没有经历春天的动,无动无生。《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夏是阳气大放,没有阳气大放就没有精神。因此,早上起床应在3点至5点之间。3点至5点起床天没亮,可以在家里干家务,也可以看书写文章,也可以看电视,待天亮时外出散步。但是,冬天三个月不要轻易外出,必须有太阳才可外出锻炼。晚上睡得过晚或早上起得过晚都会封杀了阳气。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
(3)睡觉的空间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人在睡着时,体温下降。记住千万不能开窗、开空调、电扇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