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为何拒被“赤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2:57:13
黄维为何拒被“赤化”
发布日期:2010-7-2   来源:  点击数:60
自身性格因素
黄维的性格可用一个“儒”字来形容。这样的性格虽秉承了儒家“君子之道”的特色,使黄维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风度。但“墨守成规”、“守旧迷信”、“满脑子书呆子气”的劣性也为他与共产党背道而驰埋下了伏笔。
1904年2月28日,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乡农家,父早逝。黄维早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考入鹅湖师范,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黄维虽深谙为师之道,却做事刻板,以至于和乡绅不睦而弃职离乡。1924年黄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被编在第二队,同年与同学集体填表加入了国民党。黄埔时期,黄维深受国民党“正统思想”熏陶,使他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救国救民之主义,盖舍三民主义外,更无其他真正之主义”。而此时,蒋介石“君臣之道”、“忠臣良将”的儒家说教又恰与黄维合拍。后来,黄维因做事严谨认真受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赏识,据说,陈立夫十分宠爱黄维,以至于差点把女儿嫁给他。陈立夫极力把黄维推荐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也大加重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黄维就死心塌地追随他的“蒋校长”了。
国民党很多将领都领教过黄维“书呆子”气的厉害。一次,陕籍将领杜聿明远征出兵缅甸,但战事不利,杜聿明兵败回国,而此时对杜聿明部队进行点检的就是黄维。杜聿明久闻黄维是个书呆子,执法如山,但他还是希望黄维能够开恩,给他的部队少报点损失,给他这位蒋介石跟前的“红人”留点面子。所以,杜聿明就伸着热脸去贴黄维的冷屁股,宴请黄维。宴会上的气氛果然凝重,杜聿明的幕僚们为了活跃气氛,就和黄维没话找话,说的也就是些“近来天气很好,风调雨顺什么的……”谁知黄维不领情,立刻发作曰:“我老家江西正发水灾,哪来的风调雨顺?”杜聿明部下以为黄维向他们索贿,便问是否给黄维家送些“款子”,谁知,黄维听后更大发雷霆曰:“我家开的酱油铺米铺,发大水正好发国难财……”杜聿明听后无奈地长叹一声便离席而去。
黄维的“书呆子”气,连许多共产党将领也略知一二。淮海战役中,黄维的十二兵团被解放军重重包围于双堆集,陈赓大将的部队就坚守在南坪集。陈赓与黄维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他早已摸透了黄维的性格,知道黄维是教书出身,迷信书本,墨守成规,打仗老爱在书本上找依据。所以,陈赓就采用放弃已占阵地,诱敌深入的方法。黄维果然上当,当黄维醒悟的时候,已为时晚矣。
被蒋氏集团“逼上梁山”
上世纪40年代后黄维逐渐转入军事教育领域。1948年9月,黄维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此时,蒋介石发动内战打得如火如荼,正是用人之际。黄维于是被蒋介石推上了风口浪尖。
蒋介石用人考究“资历”,而黄维本身就是黄埔一期嫡系,他在北伐战争中已是营长,在南京栖霞山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又表现勇敢。再加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举荐,因此深得蒋介石器重。黄维本号“悟我”,后被蒋介石改为“培我”,可见蒋介石对黄维的“栽培”之心。1933年,一直欣赏德国军事教育的蒋介石一纸批文送黄维去了德国考察。在德国,“书呆子”黄维如饥似渴地学习德国军事经验,并在国内国民党军事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使蒋介石颇为赞赏。
黄维深得蒋介石信任,不但30岁就当了师长,从师长到军长也只用了4年。1938年,蒋介石把“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交给了黄维,34岁的黄维任军长。黄维不仅对部下要求严厉,对自己也很严格,他从不染指女色或赌博,从西方留学归国后,也从不流露出西方特色。因此。蒋介石把黄维看作是不可多得的德才兼备型人才。在黄维流露出对军事教育感兴趣后,蒋介石竟让黄维担任了自己兼任的武汉陆军学校校长,使黄维感激涕零。
1948年9月,蒋介石组建十二兵团,并让黄维担任司令,黄维本来不想干,但在蒋氏集团的“恩威并施”下,黄维只好答应,临走前他还对蒋介石说:“等打完这一仗,我还要回去办我的军校!”蒋介石也答应了他的请求。可黄维怎会知道自己有去无回?黄维被俘后,国民政府宣布黄维“阵亡”,并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中央日报》大力宣传了黄维将军的“光辉业绩”。蒋氏集团如此大张旗鼓,黄维对中共也只有“顽抗到底”了。
与共产党“有缘无分”
1918年黄维就读师范期间,就与来自赣东北的老乡、后来成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重要领导人的方志敏结识。因方志敏比黄维长4岁,黄维就对方志敏以兄长相称。在黄维心中,方志敏是位极热诚、极可信赖、极令人钦敬的人。比起方大哥,黄维觉得自己很幼稚,和方志敏在一起,时时处处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一次,黄维问方志敏今后的打算,方志敏回答:“投笔从戎,到广州找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跟着他一定能够救国救民,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番豪言壮语深深打动了黄维。后来,黄维跟随方志敏一起报考黄埔军校。他们先来到了上海,但不巧,因为来得太早,黄埔军校还没开始正式报名。这时,黄维的盘缠也快耗尽,在进退两难之际,方志敏又托上海的熟人给黄维暂时找了份工作,使黄维的吃住有了着落,解了黄维的燃眉之急。不久,黄埔军校开始招生,方志敏与黄维都顺利通过了初试。黄维想到今后能与方大哥在一起,心里特别高兴。但没想到,接到复试通知的第二天,方志敏告知黄维自己有些事情要办,不能复试了,叫黄维先去广州,自己忙完就去广州找黄维。没想到这竟成了二人的永诀。实际上,早在1923年方志敏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与黄维分别是受中共指派去了江西。当时,方志敏没对黄维说,因为这是党的纪律,否则的话,黄维的命运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进入黄埔后,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徐向前、陈赓、左权等共产党高级将领都曾是黄维的同学。但黄维加入国民党后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也没与共产党人擦出火花。直到1949年1月10日兵败淮海战役,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黄维被俘后,先后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和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长达27年的改造过程中,黄维还是未能受中共感化。当时。所有国民党战犯在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都会写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罪行当众作思想报告。而黄维不但不写笔记,别人作报告时他也一言不发。一次,黄维的妻子来探监并给黄维做了很丰盛的饭菜,用餐中妻子劝他和中共合作,争取早日特赦。结果,黄维直接把筷子摔在桌子上,并大声斥责夫人:“从现在起不吃你做的饭,你也别来看我!”但是,共产党和政府还是以最大的宽容对待黄维,黄维初到功德林监狱时身患5种结核病,经中共医护人员4年的精心治疗、护理,根治了他的病症,日常生活中他也受到了优待。后来,黄维以研究“永动机”为名拒绝思想改造,但中共还是尽力满足他的要求,周恩来还亲自审阅了他的设计图。1975年3月,黄维被特赦,后被中共任命为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工作。
暮年的黄维曾回到江西老家,当站在方志敏烈士墓前时,黄维陷入困惑中:“‘国军’人数装备俱优于解放军,为何还会如此惨败?”殊不知,共产党爱民如子,与人民情同鱼水。国民党纵有百万之师,违背民意又能何为?正应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古语。
摘自《文史天地》 韩博 王海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