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的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38:43
作者:十年砍柴
张居正到底没能挣脱改革家的宿命,和他的前辈商鞅、李斯的下场差不多。只不过商、李亲身遭遇惨祸,张居正报在子孙而已。
中国的帝制时代,改革者本人除非掌握最高权力,否则就难免被清算的命运。 “良相”行改革之法,像曹操这样完全把皇帝当成手中的傀儡,而自己的儿子干脆篡位,才免于身首异处或身败名裂,其他的“良相”,不管自己手腕多强硬,见识多高远,权术多娴熟,只要是依靠皇帝而改革,很难善终,为何?因为改革得罪的人太多,而支持他改革的最高统治者,个人态度太容易发生变化,改革不是由制度而是由帝王进行保驾护航,不可知的风险太大了。
改革总是利益分配的再次调整,会遭遇既得利益者的猛烈反对,试以张居正为例。
他实行考成法,提高了行政效率,控制了言路,得罪的是大多数文官特别是监察官员。黄仁宇对此评价极为中肯:“张居正把所有的文官摆在自己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和贬黜,因此严重地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张居正力图振作,要求过于严厉,以至抗拒横生。在他有生之日,他犹可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业就随之付诸流水。”
他进行土地清仗和推广一条鞭法,得罪了大肆兼并土地却逃避赋税的大地主;他为了节省财政支出,规定外戚封爵不许世袭,及身而止,得罪了后宫和外戚,而且对皇室宗族的岁禄和田地进行整顿,得罪了宗室;他进行机构和人员精简,裁减冗员,得罪了底层官员;他整顿驿站,不许官员任意旅行时免费使用驿驰,得罪了大多数在任和致仕的官员;他严令不许滥增学额,对各县生员人数严格控制,不许私人开办书院。---就如日本幕府时代有无数不治产业的落魄武士一样,明帝国有许多当不了官的落魄文士。这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享受免赋税种种特权,因为不愿意去做工、种地、经商,必定联合起来利用对知识的垄断,包揽词讼,左右地方的舆论,张居正的这项改革和天下的读书人作对。而且作为传统的制度培育出来的精英,张居正所要改革的正是促使他仕途成功的旧制度,这几乎是和自己的影子作战,所用的方式难免以毒攻毒,饮鸩止渴,诚如黄仁宇所说:“张居正既不能撇开文官集团而自起炉灶,他的所作所为也就无法避免矛盾。”也就是说,他没法对根本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那么大的政治构架下的行政、财政改革就必定人亡政息。
张居正改革所得罪的人,全是手中掌握政治、经济和舆论资源的人,他们有强大的能量。而谁是改革的受益者呢?当然是国家,可国家是一个很难人格化的政治概念,具体说来受益者,一是大多数被赋税压得透不过气来不得不抛家舍业去做流民的小老百姓,这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能直接给张居正提供支持;还有一个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改革能富国强兵,延续国祚。可皇帝个人是容易变脸的,张居正作为难免会伤害他的情感和尊严,前文已做过分析。所有被得罪的既得利益者,在观察皇帝,皇帝态度一变,他们就像马蜂一样群涌而上。王安石变法也是这样,比起张居正,王安石虽然被发配到金陵闲住,新法被废,但个人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有保证,那是因为中国所有的王朝中,宋朝的皇帝为政最宽厚,张居正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居正被清算后,几乎所有的新政都废除,大明又按老样子运转。崇祯在帝国即将崩溃时,想起了张居正,感叹一百个庸相抵不上一个救时宰相,可惜已经太晚了。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宰相给了大明,大明皇帝没有珍惜,上天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