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洪水检验三峡(新世纪周刊 2010-7-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43:48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29期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19日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
防洪是三峡水库的首要功能,但防洪库容仍显不足,需要综合应用下游分蓄洪等各种方式,以及上游水库的统一调度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邓海
三峡大坝开启两个深孔和一个排漂孔泄洪
闪电抓破夜空,狂风抽打着树枝。7月15日,暴雨顺着夜幕泻落,顷刻间将宜昌城包裹得严严实实。
在此之前,长江流域已出现两次集中强降雨阶段,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陆续受灾。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称国家防总)数据,截至15日9时,洪灾导致9750万人受灾,其中806人死亡和失踪,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的分析,7月15日至18日是长江流域第三次集中降雨阶段,长江防汛形势将更为严峻。此次强降雨期间,降雨带将在长江上游自西向东移动。
7月15日,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称长江防总)发出今夏第12道调度令,要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下称三峡集团公司)从当日13时起至19时止,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由25000立方米/秒,逐步加大至32000立方米/秒,腾出防洪库容,迎接洪水的到来。
此时,长江中下游多处水位告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正面临严峻考验。
汛期如何泄洪
作为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在长江流域洪水发生期间被多次提及。三峡集团公司汛前发布消息称,三峡枢纽挡水及泄洪设施已具备正常运行期的防洪能力, 可按最终规模运行。
就泄洪调度权而言,出库25000立方米/秒以下由三峡总公司自行调度;出库25000立方米/秒到56000立方米/秒由长江防总决定;56000立方米/秒以上,则由国家防总定夺。
接近长江水利委员会(下称长江委)的一名专家表示,防汛抗旱期间,三峡水库在什么时间需要下泄多少水量,通常是长江委水文局等部门测算而得,要对长江进行整体考虑。
7月初,长江上游降雨,致使三峡入库流量在今年首次突破2万立方米/秒。7月9日,葛洲坝二江泄洪闸开闸泄洪,标志着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全面进入防汛状态。而此时鄱阳湖等流域强降雨开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先后止跌转涨。
随着长江上游降雨量的逐步聚集,7月10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最高达到360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先后开启三个泄洪深孔泄洪,这也是三峡水库今年入汛首次泄洪。
7月11日,三峡水库的出库流量在31500立方米/秒左右。根据长江防总防洪调度令的要求,自7月12日18时起,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按25000立方米/秒控制。
正值江西、湖南、湖北遭遇暴雨袭击,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继续上涨。短短三天内,城陵矶、汉口、湖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均上涨了几十厘米。三峡水库在此期间泄洪,被认为是以下游为壑的事件,排在三峡水库各项功能之首的防洪功能,也被一些民间人士所质疑。
三峡不能包打天下
在1992年召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会时,中国科学院曾有专家与长江委就修建三峡水库是否利大于弊展开争论。
最终,国家环保局提出的意见,没有就利弊大小作结论,而是称三峡工程有利有弊,并将其一一列举。在利的方面,排在首位的便是防洪功能。
参与此次会议的长江委专家告诉本刊记者,长江委的观点是,如果没有防洪功能,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但是有防洪功能,就是利大于弊。“自汉代到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发生大洪灾214次,次次损失惨重。仅民国后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洪灾,就分别淹地5090万亩和2264万亩,伤亡14.5万人和14.2万人,损失难以估量。”
1954年的洪水,尽管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区,但仍然淹地4755万亩,有3.3万人遇难。较近的1998年洪水,导致4150人死亡。
前述专家表示,上世纪80年代也研究过提高堤防和开辟分洪道等方案。但如果要防御1954年那样大的洪水且避免分洪,需加高长江干流两岸3600公里的大堤;要预防1870年那样大的洪水,荆江大堤堤身平均高度要达到16米。受基础地质条件和堤身隐患的限制,这样做很不现实。
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赵木森向本刊记者表示,三峡工程紧临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可以控制长江上游地区的全部来水,起到削峰、错峰的作用,对长江上游特大洪水的调节作用,是其他任何工程都不可替代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城陵矶附近地区的分蓄洪量。
根据三峡工程运行相关参数,经过三峡枢纽的防洪调度,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控制湖北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在不启用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河段可安全行洪。
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通过枝城的相应流量不超过77000立方米/秒。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避免荆江南北两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难。
针对三峡水库在汛期泄洪的质疑,赵木森表示,三峡水库在今年的两轮汛期拦蓄了41.5亿立方米洪水。如果这些洪水全部留在库里,只占三峡防洪库容的18.7%,三峡水库完全能够将其接纳。泄洪是为了更好地防洪。
他解释说,因为每年洪水有很多次,三峡水库的调洪作用,并不是将一次洪水的全部水量拦蓄在水库内,而是将超过长江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那一部分洪水拦蓄在水库内。待到洪峰过后,再陆续放水至汛期水库限制水位145米,腾出防洪库容,迎接下一次洪水的到来。
根据三峡水库的运行标准,在正常运行期间,水库汛期防洪水位为14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在此高差内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四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如果我们现在就蓄满了洪水,那长江上游再来洪水怎么办呢?”长江年径流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降雨通常集中在七八月,如果只蓄不泄,待洪水再次来临时,三峡水库会失去其作用。
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表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是“蓄泄兼收”,首先要充分发挥河道下游的泄洪能力。超过河道下游泄洪能力这一部分洪水,才需要动用三峡水库加以拦蓄。
前述长江委专家表示,自2003年三峡水库135米蓄水以来,三峡水库所起的防洪作用非常明显,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在本次洪灾中,到目前为止,发生问题的主要是长江的支流,长江干流无恙。因灾死亡者,绝大多数是山洪暴发所致。
不过,赵木森强调,考虑到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较弱与洪水峰高量大等突出矛盾,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仍显不足。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还要靠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堤防、分蓄洪区等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各种方式综合运用。“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有限,不能包打天下,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不能完全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不能使长江防洪一劳永逸。”
他表示,整个三峡水库的防洪运作包括两个层次:常规洪水可由三峡水库全部拦蓄;遇到特大洪水,则需启动分、蓄洪措施。“即便是要启动分、蓄洪措施,有了三峡水库的拦截作用,也可为分、蓄区人员转移赢得时间,减免人员伤亡,其作用依旧十分明显。”
多位专家指出,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主体性工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堤防等配套工程。湖北在经历1998年洪灾后,对长江堤防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和加固,但支流和中小河流堤防尚未实施大规模整治,高标准防洪体系尚未形成。其他沿江省市也大多面临同样问题。
统一调度难题
在整个长江流域,强降雨通常自4月开始。长江委一名官员表示,每年4月至6月,鄱阳湖流域降雨;然后向湘江转移,到洞庭湖;7月,逐步向西形成全流域的降雨;而汉江流域的强降雨则在8月前后。
按照常规,整个流域的降雨存在时间差。三峡水库在夏季防洪期的排水期与下游的强降雨期通常可以错过,或者说可以错峰。因此,中长期天气预报在防洪中显得很关键。前述官员表示,今年最初预计长江流域降雨平偏丰,但实际上不是这样,长江中下游的降雨较同期有很大的增幅。
“在中长期预报不准确的情况下,短期对三峡水库水流的调节便更为重要。但是短期预报今年频频不准,给决策带来了困难。”7月14日,长江防总曾与三峡集团公司联系,谈及改变下泄水量的问题,至次日才最终确定。
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向本刊记者表示,如果能实现三峡大坝上游多座水库梯度统一调度,将更有利于今后的防洪。目前,三峡集团公司正在筹备旗下同处长江中上游的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和三峡水库的集体调度。
根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测算,三峡及上游控制性水库远景总调节库容近1000亿立方米,总防洪库容达500亿立方米,如果统一调度,将对长江流域的防洪起到巨大作用。
同时,随着上游干支流一批水库的建成,其调度运行将对三峡水库产生明显影响,包括解决三峡水库在枯水期间的发电用水难问题。目前,长江委、清华大学等机构都在单独或集体研究水库群调方案。
但对于群调方案能否起到效果,前述长江委官员称并不是很乐观。这是因为,河流的问题纷繁复杂,存在着上游、干支流、水质水量以及各种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冲突,矛盾不断产生并不断掩替。管理政策的出台,将在多方博弈和多目标综合协调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制度无疑是重要前提。而这样的制度很难建立。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长江委水文局曾到长江上游调研各水库的情况,包括对各水库库容等进行备案,但大多被拒绝。有好几家上市公司甚至认为库容及消落方案等属于公司机密,如果外泄可能影响以后的电价竞拍。
前述长江委官员还表示,尽管三峡集团公司强调集体调度,但是三峡集团公司有时也会违反长江防总的调度要求,在2008年时就曾为了发电而在汛期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