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明末抗日援朝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0:17:05
据史书记载,明军在东征期间共耗费饷银八百万两。七年花了八百万两,对比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一次就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再加上‘赎辽费’三千万两和威海卫日军守备费一百五十万两,共二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朝这笔钱花的很值。
有“专家”曾指出,明朝的灭亡,一个重要原因是把钱花在朝鲜战争上了,所以对后金作战失败,这种说法很可笑,八百万两银子就能让一个庞大的帝国灭亡吗?万历年间仅修建定陵的钱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要说乱花钱,应该算这笔帐才对。
日本向大陆扩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明军不在朝鲜击败日军,战争仍然会在中国本土发生。
明亡是亡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轮流更替的历史宿命上,亡在制度上的腐败、包括经济的腐败和偏差上。
至于把明朝后来的灭亡,归咎为四五十年前进行的一场帝国保卫战,我想也只有某些中国专家才会有这种想法吧。
日本军人的兽性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两次侵朝使朝鲜在籍人口比战前减少了六分之五,李朝大量文物、档案、建筑物、历史文献和艺术品均在战火中被焚毁,田地荒芜,人口减少,工匠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耕地仅为战前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明军不出兵援朝,这一切也必将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也许有人会对这种说法表示异议,不幸的是,后来的历史的确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日本来说,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不仅彻底失败,而且更埋下爆发关原之战的诱因。秀吉死后,其部下分为东西二军互相攻击,西军的精兵大多送命在朝鲜,假设岛津义弘在关原之战不是带了一千多人,而是两万人;假设小西行长手中是从朝鲜撤回的第一军团主力,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最终的结局是秀吉亲信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被德川家康领导的东军击溃,丰臣家的势力受到重创,又过了十几年,德川家康发动了大阪战役,彻底灭亡了丰臣一族。丰臣这个姓氏,从此在日本灭绝,这是丰臣秀吉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需要指出一点,因为在侵朝战争中掳掠了大量朝鲜工匠和读书人,倒让日本在学习儒家文化、陶艺制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万历朝鲜战争意义重大,这场战争的胜利使的朝鲜维护了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使的日本统治集团数百年不敢向大陆扩张;使的中朝两国人民鲜血结成的友谊世代相传。
万历朝鲜战争的辉煌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善待,学会珍惜,学会继承,而不是无知地去嘲弄。
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方面很值得人回味!
就是双方间谍的活动!明军的间谍主要是万历皇帝派来的锦衣卫,日军的间谍则主要是大名鼎鼎的依鹤忍者兵!
总的来说,日军间谍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尽管他们起的有时是反作用!
最典型的是蔚山大会战后,其实双方应该算是不分胜负,中朝联军损失略大些,可是日本间谍却在北京到处散布谣言,说什么“明军仅仅死亡的就达到2万”,目的就是要使明朝知难而退兵,但令人可笑的是万历皇帝居然相信了,以致于很多关于这次战争的历史资料都说蔚山会战“明军仅仅死亡的就达到2万”,但事实上明军在这次战役中一共出动的兵力是3万6千人左右,加上朝鲜军大概是4万5千人,当时明军几乎是把在朝鲜的所有能出动的兵力全部出击了,试想如果“明军仅仅死亡的就达到2万”,那明军岂不是就快全军覆没了,但 当时战役的结果是明军只是回到了战前的阵地,仍然处于攻势。
当然这次谣言并没有能使日军得到什么好处,它没有吓倒万历皇帝,反而激起了明朝朝野的愤怒,万历皇帝急忙从南方对缅甸作战的部队中抽调1万骁勇善战的云南少数民族士兵,从浙江招募2万勇猛的义乌士兵入朝参战,后又调川兵1万,水军2万,入朝作战,使得朝鲜的明军总兵力达到7万(加上水军一共9万)人马,并从军械库要了近100门大口径火炮再次增加了明军的火力。
所以日军的间谍并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反而加速了自己的失败。
除了蔚山战役外,日军在很多战役中也做出了与此类似的谣言。
总体来说,明军在朝鲜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第一次战争的表现,无论在任何方面都要强于日军,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看了日本战国史,都认为当时的日军作战经验丰富,但我想这些人也应该想到,当时明朝的内部有两大敌国:北方的蒙古和南方的缅甸,内部还有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叛乱,在朝鲜作战的明军都是长期在与蒙古和缅甸作战的精锐部队,当时的蒙古军和缅甸军的战斗力要比日军强,明军在与这些强敌的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居正的改革,这次改革在军事上成果是比较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提拔了戚继光和李成梁这两位名将,他们一个守北方,一个守东北,他们又破格从士兵甚至被俘虏的山贼中提拔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像这两次战争中的很多将领都是出自他们的提拔,还有就是这两位将领都是十分重视火器的应用,这对明军的战斗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很多人及书籍都以现在的眼光看历史,认为近代现代日本强,缅甸弱,就认为当时也是日本强缅甸弱。
其实当时缅甸正是他们历史上强盛的时期,侵略泰国等周边国家,多次出动大军入侵明朝。明军在和他们作战的时候占不到任何便宜,举个例子,就是在朝鲜战场大胜日军的明军一支部队(指挥官就是解生),在后来与兵力和自己差不多的缅甸军作战时几乎全军覆没,这与在朝鲜战场上明军经常以少胜多战胜日军有着多么大的反差!
明军和日军是装备对比.
当时的日军,由于经历了战国时代这一特殊环境,普遍推广使用了铁炮“日式火绳枪”,并能够熟练的操习,而大口径的火器,因为笨重和制造不易,只装备了海军,直到十三年后,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大阪攻防战时,石火矢才被日军广泛的应用。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能力和眼光大规模在陆战中装备和使用火炮。
“注:石火矢为日式重火炮,约重八九百斤,相当于明朝的大佛朗机炮,日本倾其国力,到入侵朝鲜时才制造出四十门。耶稣会传教士弗洛伊斯记载了1584年九州大名龙造寺隆信出阵的场面。一万二千人的部队才只装备轻炮两门,但却拥有火绳枪近四千枝,可见比例失调之严重。”
明军则恰恰相反,轻火枪而重大炮,和日式板机火绳枪相比,火铳的质量,数量都不行,还得用明火点燃导线,当文禄之役结束时,明军才仿制日本铁炮装备了大量先进的鸟铳,并应用于庆长之役中。“注:鸟铳:明式火绳枪,因为打的远,所以叫鸟铳,不是指专门打 鸟的枪。”
不过明朝军队中却装备了大量各种口径的火炮,以大将军炮为例,长两米,重五百斤,有多道加强箍,可发射7斤重的铅弹,用一辆车运载。车轮前高后低,可在车上直接发射,威力无比,李如松的部队共有这样的大将军炮一百二十门。日军在平壤之战中企图用步枪和轻型火炮来对抗明军的巨炮,不能不说是一种战争史上的悲剧。
明朝水师非常强大,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就不说了,即使到了十六世纪未期,其综合实力仍能名列世界前六位,至于在亚洲,则堪称无敌手。主要装备有:大福船、二号福船、三桅楼船、蜈蚣船、大苍船、小苍船。前三种战船是深海作战的主力舰[将在露梁海战章节中介绍];后两种为浅水战船。
大苍船:又称为海苍船,吃水七八尺深,风小时机动,用来配合大福船和二号福船作战。作用类似现代的护卫舰。船上武器有千斤佛郎机炮四门,碗口铳三门,鸟枪六杆,喷筒五十具,烟罐八十个,小信炮十个,火砖五十块,火箭二百枝,蹶张弩六张,毒药弩箭一百枝。乘员五十三人,其中水手九人,作战士兵四十四人。
小苍船:吃水六七尺,装备千斤佛郎机炮两门,碗口铳三门,三眼铳或鸟枪三四杆,喷筒四十具,烟筒六十个,火砖三十块,火箭一百支,蹶张弩4张,弩箭一百支。全船三十七人,其中水手四人,作战士兵三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