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 让学习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20:05
三、错误对成长的价值
只有真正了解了错误的价值,我们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去正视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对于教师,错误是反馈教学的镜子。
古往今来,许多科学家的故事都告诉我们,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
瑞典的化学家诺贝尔对炸药的研制起了划时代意义。但是诺贝尔在研究中经受了无数次试验,但是也尝试了无数次的失败,面对失败他没有气馁,而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后又经过几年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安全炸药、无烟炸药等一系列的发明。
从很多科学家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同一个道理:错误是有价值的。
然而,在我们所做的一项调查中,初中生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并且有过这方面体验的仅占51%;还有23%的学生相信但没有体验,12%的学生明确表示完全不相信,15%的学生没有作出回答。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有喜有忧。喜的是,有51%的学生是真正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因为他们自身有过体验,当他们犯了错误、遭受失败的时候,他们不仅不会气馁,还能够从中认识到价值;忧的是,还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从失败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不能真正树立起“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信念,这些学生在面对错误和失败的时候,很可能就一蹶不振。这样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是否是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少地深入挖掘错误的价值,才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完整地体验从错误走向成功的全过程?“教学中宁要真实的错误,不要虚假的成功。”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并且让学生也明白: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错误的价值。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看到错误的价值?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渗透在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错误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挖掘:
(一)善用学习错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生所出现的学习错误中,通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的答案整体上是错的,但是其中又有正确的部分;或者,学生回答的内容本身并没有错误,只是因为它并不符合问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可以将这些错误回答中的正确部分进一步拓展,成为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案例1]小丽背诗
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背诵自己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小丽站起来张口就背出了四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春色满园关不住,浅草才能没马蹄。”老师一听,乐了,好家伙,这哪是一首诗啊?分明是三首诗嘛!老师就对同学们说:“小丽真利害啊,一口气给我们背出了三首诗。有谁听出来了?”有的学生还摸不着头脑,不就四句诗吗?怎么说是三首诗呢?有的学生则已经听出来了,回答道:“我知道前两句是同一首诗的,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老师说:“很好,你能把诗句完整地背出来吗?”学生就把正确的四句诗背了出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老师又问学生:“那刚才小丽背的后面两句又是哪儿来的呢?”又有同学分别答出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并且完整地背出了相应的诗句。老师这个时候就说:“看来小丽的四句诗还真的是浓缩的精华啊,让我们一下子就了解了三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我们要感谢她。不过……”老师的话锋一转,“为什么小丽会把三首诗混为一首诗呢?我们让小丽自己来说一说。”小丽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背混了,可能是太像了吧。”老师就让学生们观察,“春色满园关不住,浅草才能没马蹄”和原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有什么相似之处。结果学生们发现,“住”和“舞”是押韵的,“蹄”和“啼”是同音的。老师进而向学生讲解古诗都是有韵律的,小丽之所以顺口就背混了,正是因为混进来的诗句符合了原诗句的韵律。“那么,怎么样才能不背混呢?”老师说,“就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着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慢慢吟诵。”学生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根据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实验小学孙巍老师口述整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之后,并没有当即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借此错误引导学生又学习了其它的古诗,并在最后肯定出错的学生所背的诗句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是浓缩的精华”,消解了学生出错后的不安;此外,她从学生为什么会把诗背混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到诗歌是有韵律的;最后,教师还向学生强调,要不把诗背混,就要理解诗歌的意境,慢慢吟诵,这实际上是对出错学生的纠正,也是对所有学生的提醒,即诗歌不是顺口溜,不能只图背得快而忽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会。学生一次不经意的出错,在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之下,成为了学生拓展知识的起点,这不能不说是错误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类似这样的让错误转变成知识拓展的机会应该会有很多,只要老师们留心发掘,把握时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08-0416:49,福建省南安市东田中学蔡昭资
该师能够随机应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应该是有长期的功底的。我今后也会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决不随意批评学生!
主题四 让学习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
三、错误对成长的价值
(二)善用学习错误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有些时候是因为知识的缺乏,而有时候是与能力有关。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学生在能力上的欠缺,有意识地利用由此造成的错误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也是学习错误的一个重要价值。
1.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去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主题四 让学习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
三、错误对成长的价值
(三)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学生出现学习错误之后,往往都会出现负面的情绪,产生挫败感;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习错误是能够反过来成为培养学生正面情感和态度的契机。
1.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犯了错误,怎么还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2]两个“半圆”的相差面积
右图中凸起部分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问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会很有可能会回答4平方厘米,这时教师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待学生判断后,接着问:“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就会找到诊断错误的方法:学生的错误产生于受两个“半圆”这一特征的影响,把圆的平分线(直径)作为基准,把超过(乙不足)半圆部分,看成是甲、乙两部分之差。如果不进行折叠比较,小学生难以相信甲的面积实际上比乙的面积大(4×2)=8平方厘米这一事实。(图)
(摘自郭慧芬,《变“错误”为有效的学习催化剂》)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能在纠正错误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2.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错误往往发生在事物的转折之处,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学生每遭遇一次错误,就增添了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经验的机会。遭遇并克服一次错误,学生的已有智慧结构就会呈现一种螺旋递升的状态,有了一次重组的可能,从而实现创新思维。
[案例3]多种数学列式法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应用题:3名工人2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某车间12名工人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20?3?2×12×8=1920个,有一位同学却列式为:120?3×8×(12?3)=1260个。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解法有创意,就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一看,异口同声说“不对”,老师笑了笑,请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3)倍,前两步表示3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这位同学想了想,说:“120?3不对,应改为120?2×8×(12?3)。”在这位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120?3×12×(8?2)、120×(12?3)×(8?2)等不同的解法。
(摘自沈正会,《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创新思维的契机》,刊于《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7期)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这位老师非常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打破“常规思路”的机会。然而,假如老师不是这样做,而是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立即大喝一声:“这堂课你听了什么?你看人家学得多好!订正!”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肯定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剿灭”了,也就不可能出现后面其他学生带来的种种精彩。这就告诉我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轻易给学生的“错误解法”判“死刑”,而要充分给予学生“讲理”的机会,在分析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的给予点拨和鼓励,保护学生难得的创新火花。只有善待、宽容、利用错误,才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达到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
3.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反思。
[案例4]学习书信的格式
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让学生学习“书信的格式”之前,让学生先按照自己设想的格式写一封信,第二天交上来。第二天,有的学生交上来一封格式很规范的信,显然是请教过父母或者是自习过课本的;更多学生写的是五花八门,与规范的格式相去甚远。老师就把这些格式不规范的信和格式规范的信都贴到了黑板上,让学生们对比一下它们之间有些什么区别,讨论哪些信的格式好,哪些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学生在这种对比、讨论的过程中,得出他们普遍认为好的书信格式,这个时候得到的书信格式就已经非常接近规范的书信格式了。老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书信的规范格式还有哪些优点。如果学生不信服,老师就向学生说明,规范格式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格式,但它是一种规范,是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我们写的信不符合这种规范,就很有可能造成交流上的麻烦,就像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普通话一样。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有规范的,为了不妨碍交流,我们的创新应该建立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
(根据湖北省钟祥市承天路小学李友元老师口述整理)
讲授书信的格式,应该说原本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可能教师费了半天劲儿来讲解,最终学生练习的时候还是频频出错。这位老师很聪明,他不是先告诉学生正确的是什么样的,然后再等学生来犯错,再纠错;而是让学生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把所有可能犯的错误暴露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反思这些错误为什么是错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规范”,盲目地按“规范”去做,而是对“规范”进行了批判性的甄别,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培养学生这样的反思能力,不仅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有益,更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益。
[案例5]修渠应用题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例题:“一条水渠长3000米,甲队单独修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000?(3000?15+3000?10)=6(天)”。教师继续问学生:“如果这条水渠长6000米,甲队单独修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0天完成,那么合修的时间是多少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12天。究竟是不是要用12天?学生经过计算,结果还是6天。工作量扩大一倍,合作完成的时间竟然不变。此时有些学生疑惑:为什么工作量变了,而合作时间不变呢?在这个问题中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没有关系呢?能否不用己知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发了学生对以上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使其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中学习了新知识。
(摘自李顺展,《变学习中的错误为教学资源》,刊于《黑龙江教育》2004年第7期)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学生出现学习错误之后,通过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错误与正确结果进行对比,能够让学生产生疑惑,进而主动去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激发。
4.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心理学家在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创造力与知识、智力的关系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比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的心理学家则认为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在研究创造力性人格的时候,却无一例外地提到一个特征,即对错误的容忍。许多我们所熟知的故事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从爱迪生的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对人类有重要贡献的发明家,正是因为他对错误有着一颗极为宽容的心。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正视错误,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可以说,错误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情况。学生只有感受到心理的挫折、惊喜与顿悟,才能从中获得质疑、反思与多向思维的创新品质,这就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为了避免错误,通过一些机械和刻板的方式去压制学生犯错误的可能,实际上也剥夺了他们形成创造性人格的机会。
综上所述,学习错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价值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由于反抗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同时也是依靠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加以实现的,这或许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