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筋功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6:07:25
拉筋功法
拉筋是俗家疏通经络的一种方法(外功),太一按摩导引术是道家舒筋活血、通经络一种功法(内功),将二者融合起来,俗道一家,内外兼修,练功时间都得到了保证,解决了拉筋时的无聊,又平添了很多乐趣,真是妙不可言。
躺式拉筋时,可行功法:布气摩面、夹鼻、划太阳、拉耳、梳顶、拍头、叩脑、浴手等,具体视个人兴趣习惯所定。
立时拉筋时,舌顶上腭,提肛效果也不错。
拉筋时也可调息,所谓真人之息以踵,我们做不到,但可以感觉。将正常的“一呼一吸”改为深度的“吸、吸、呼”和“呼、呼、吸”也都是增强“气代谢”不错的方式,次数以六的倍数为好。
附上:太一按摩导引术
太一按摩导引术,传承道教正一派太一道,习此术不分男女老少,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只要持之以恒,定生奇效。通过它的锻炼,可使你气色红润,容光焕发,还可治疗神经衰弱,增强记忆力,同时对脏腑、四肢以及全身起到舒筋活血、通经络、除风湿、预防各种疾病的良好效果。
预备式: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身直,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面含微笑。
注:1.局部放松法:即是意想自己身体各部分,从上到下逐一循序地进行放松。意想自己头部各器官,使其逐一放松;接着意想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的皮肤、肌肉及神经、脏器等,使其都放松;然后意想两臂两手、两腿以及两脚,使其放松。这样连续几遍,不仅可帮助周身放松,而且可诱导入静。
2.第一部分第一线是从头部前面开始,沿胸腹下行至两腿到两脚底。第二部分第二线是从头部后面开始,沿后颈部、背部、腰部至两臀部及两腿外侧、及两脚后跟至两脚趾。第三部分第三线是从头部两侧下行至两肩、两臂到两手指。这样由上而下,连续几遍,使全身逐步达到放松。
总共预备式放松约三分钟左右。
第一式:布气摩面。将双手用力搓热,意想双手间真气灌满,有一灼热的火球,在手掌间摩擦(冬天,先把手放在热水袋上暖热),使双手掌生物场电位快速上升,然后分别放于脸上,意想脸部皱纹展开,气色红润,容光焕发,1分钟,然后双手由里向外摩面九圈。
第二式:夹鼻。深吸一口气后,口闭,用双手掌缘夹住鼻部,闭气,待气灌到内耳膜充满后,将双手突然放开,同时鼻喷气,使气到气窍,两眼、两耳、口腔、两鼻孔,九次。
第三式:划太阳。用中指中冲穴,以两眉中心部,经印堂,划至太阳穴点压,力度适中,九次。
第四式:拉耳。将双掌根用力挤压耳部,不留一丝缝隙。然后猛然拉开,能有开啤酒瓶一样的“砰”声,反复九次。
第五式:梳顶。十指如耙,如梳头状从前发际梳到后发根,路线:以前头的“上星穴”到头顶的“百会穴”,到后脑“风府穴”。然后左右梳顶,前后左右各九次。
第六式:拍头。双手掌用力适度,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交替拍打头顶正中,头正身直,下颌内收,体验拍头的力度颤动全身,反复36次。
第七式:叩脑。两掌心紧按耳孔,两手指的十宣穴(十指头)轮击头枕骨,能听到“咚咚咚咚”的声音,也叫“鸣天鼓”,反复36次。
第八式:摩大椎。大椎——在颈椎和胸椎连接处,双掌举手脑后,重叠压于颈部,两大拇指反复点按揉动大椎穴,用力适中,反复36次。
第九式:浴手。以右手空心拳从颈部沿左肩与手臂内侧向下拍打至手掌,再从手背沿外侧拍打至肩峰,反复旋回九遍。然后换手,以左手拍打右手,反复九遍。
第十式:浴身。以双手空心拳沿胸骨两侧向下拍打,在胸口正中膻中穴交汇,再沿肋弓向两侧拍打,直至小腹丹田。力度适中,反复九遍。
第十一式:浴腿。以双手空心拳,从小腹丹田沿环腰带脉拍打至命门穴。再沿双腿外侧向下拍打至外踝;再从内踝,沿双腿内侧向上拍打回丹田。反复九遍。
第十二式:浴腰。两手掌捂住腰部肾区,约3分钟,待双肾温暖后,再意念内气随掌由内向外正反旋转揉压按摩各三十六次。
第十三次:浴背。双手自然下垂放松,扭动腰部,双手摆动,以空心掌自然拍打对侧肩臂及背心部。由轻渐重,由慢渐快,反复三十六次。
第十四式:浴丹田。接上式,双手以空心掌同时前后拍打腹部丹田和后腰部命门穴三十六次。由轻渐重,由慢渐快。
第十五式:悬照。全身自然放松,双脚与肩同宽,保持预备姿式,曲膝,双手掌心、掌背分别悬空照于丹田和命门处,前手掌心遥对小腹丹田,后手掌背遥对后腰命门,掌心、掌背距丹田、命门约10cm左右。体会良性意识,意想光辉照穿、照透、照亮整个腰腹部。双手在中途交换1次。时间共约3分钟。
第十六式:收式。双腿收拢并立,双手贴身收置于小腹丹田处,双掌重叠(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掌心向内,按紧腹部。十脚趾抓地,持续用力收小腹提肛。意想全身真气收归丹田,不再启动。时间3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