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女性的四座大山:广告、影视、网络、报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48:50

有时候谬误说多了,我们就相信是真理了。在男人高吼女性权利达到最高峰的今天,女性其实仍旧被“四座大山”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只是,很多人,包括女人,都习以为常了,以为这就是真理……
网易女人特别策划,从广告、影视、网络、报纸四个方面找出那些过去在、现在仍在伤害女性的“坏虫子”。
中国女人最不喜欢看到芙蓉姐姐
在《网易女人说女人·十日谈》专题策划中,125646个女性投票者有18.4%表示最不喜欢看到关于芙蓉姐姐的报道。芙蓉姐姐可怜可笑的形象,丑化和贬低了女性,引起了中国女性受众的不满。
中国女人不喜欢看到的女性报道的内容前六位分别为:“芙蓉姐姐”、“婚外情”、“红颜祸水”、“贞节烈女”、“弱女子”、“苦命女人”。




给广告捉那些伤害女人的“虫子”

强化男性科技主导地位
场景:女员工的电脑死机,向男员工求助,男员工解决了电脑问题,被女员工桌子上的薯片吸引,于是继续为其装了很多游戏直到吃完薯片。
点评:女性被表现为没有能力处理简单的技术问题,需要求助于男性,既强化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又强化了“男性科技霸权”的刻板印象,其次女性在办公场所中伴着零食,广告中的女员工问题解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自己的薯片,将职业女性表现为:既没有能力,又不敬业的形象。

女性作为“花瓶”
场景:三位职业男性在酒吧,两位年轻男性被对面一位穿着职业装的漂亮女性所吸引,镜头中的职业女性表现出半羞涩半挑逗的表情,中年职业男性向其举杯示意,美貌职业女性回报挑逗眼神。
点评:广告中女主角与酒没有任何关系,她的出现只是为了让男性鉴赏。即便她的穿着打扮非常职业化,但依然是男性观赏和评论的对象。问题不在于男性能否审美女性,而在于女性仅仅作为满足,取悦男性的视觉形象,与审美主体男性构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女性是一种失去自我的形象,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其被观赏性成为衡量她们价值的唯一标准。

故意忽略女人的内在
场景:女主人公服用某某胶囊,经过6个月,胸部曲线完全凸现了,于是主人公走路更加自信了。“她还幸运地当上了总经理的秘书。既得到上司的赏识,又得到朋友的支持,她真正踏上了美满人生之路”。
点评:在一个性别不平等的文化世界中,女性通常被作为一种视觉形象,男性则作为看的承担者。当女性不被看作一个包含智力、勇气等品质的完整个体,仅仅成为被看对象时,其观赏性(或漂亮程度)的高低就决定了这个女性的价值。媒介报道或广告常在无意中强调女性的被观赏性。即男性看者决定着女性被看者的命运。为了被“看”上,女性必定要注重自己的美貌。
<<<<我来说更多不爽的广告

给影视捉那些伤害女人的“虫子”

不再年轻的女人全是“黄脸婆”
场景:《橘子红了》实际描写的就是三个女人围绕一个男人的故事 ,所有努力纠缠都是为了得到男人的宠爱,老女人被新来的女人抢去风头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大宅门》则是白景琦的4位妻妾围绕他争风吃醋、刀光剑影。创作者对男主角在脂粉堆里左拥右抱的生存形态的不自觉的赞赏 。
点评:女性的容貌和身体成了所有的资本,一旦青春不再就成了一无是处的弃妇。当前社会上一些中年人的婚姻触礁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竟被影视作品共同地变成中年女性家庭地位危机,描写的全是中年女性年老色衰,进入弃妇期。

无论什么女人最终不过是小媳妇
韩剧《爱情是什么》、《医家兄弟》,每个家庭的女主人都是家庭妇女,虽然她们也上过大学;而她们的女儿,即使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高材生,最后也要变成伺候公婆的小媳妇。
点评:在韩中对女主人公的描述主要强调容貌 ,男主人公却多是睿智而坚定的人物。而且男人从事的职业中是专家、官员的最多 ,但女性被描述为家庭主妇的比率最高。

男人就是女人们的全部
在许多电视剧中,女人们为了所爱的男人,不惜放弃自己所有的梦想。在描述女性受到自己爱慕的男性青睐时,女性的幸福感被放大到极致,仿佛人生除此再无意义。除了为爱痴狂,电视剧中的很多女人少有别的爱好、兴趣和生活,男人就是她们的全部。
点评:剧中女性终于能打动男性走上婚姻殿堂,她周围所有亲人和朋友都会激动得比中了头彩还高兴,那意思就是“终于嫁掉了,多不容易”。结婚后的女人则通通变成了婚姻中心甘情愿的保姆。女人完全成为一个为了找到白马王子而活的人,她们没有自己的人生意义。没有男人,她们就一无是处。
<<<<我来说更多不爽的影视

给网络捉那些伤害女人的“虫子”

女性永远只有艳照、性虐待
女性新闻多以“性”为标准。网络新闻大致分为时政、财经、体育、娱乐、社会等,时政和财经新闻中几乎见不到女性新闻,体育新闻中涉及到女性的也多是男体育明星的绯闻女友、女体育明星,娱乐新闻充斥着女明星的绯闻、性事、艳照,社会新闻随处可见强暴女性、虐待女性的事件。
点评:网络媒体沿袭了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女性没有被当作媒体受众,而被作为“性征”和娱乐对象,被当作媒体利用的目标。新闻信息中体现女性“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做贡献内容几乎没有。

女性形象暗藏色情指向
网络媒体中充斥着大量的女性图片,多是靓丽美女坦胸露背,搔头弄姿,性感撩人,做被看状。还有就是必须年轻美貌,一旦年老色衰就没有立锥之地。
点评:网络媒体对利润的无限追求,把女性商品化,通过“性”增加卖点。传播内容鲜明的“性”指向,使女性成为男性宣泄、观赏、把玩的玩物,由此带来“泛性化”。

误导社会舆论,给女性的发展制造障碍
类似“女博士属第三性”的怪论,《女博士遭遇情感困惑》、《女博士没人敢娶》、《女博士的苦恼爱情》、《女博士的情感失落》的信息充斥网络。“干的好不如嫁的好”,也让不少优秀的知识女性对事业产生了困惑。
点评:网络媒体通过声、像、文字刻画出的完美女人是什么样的呢:美貌的女人、性感的女人、时尚的女人、贤妻良母的女人。一句话,能够取悦男性的女人就是完美的。这种虚假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女性的错误认知:女性存在的价值就是有男人爱,有男人看,有男人“用”。不然,自身能力再强都是悲哀的、不完整的。
<<<<我来说更多不爽的网络现象

给报纸杂志捉那些伤害女人的“虫子”

吃人的贞操道德观
在一些女性被强暴、被胁迫做“三陪”或与人结婚的报道中,作者强调的不是妇女的人权被侵犯,而强调的是是否“失去了宝贵的贞操”。经常出现的语句有:“宁死不做三陪女的刚烈行为”,“为了赚钱,不惜牺牲一个姑娘的清白”,“她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质”,用“鲜血维护了自己的清白”云云。
点评:在这类报道中,为恶者的“恶”不在于他视妇女为玩物,粗暴地践踏妇女人权,而在于“不惜牺牲一个姑娘清白”,妇女的“受害”不在于他人用暴力或其他不合法的手段强迫她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在于人权被侵犯,而在于不能保全其“清白”,这是吃人的封建贞操观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

服从丈夫或家庭需要的妻子
与“歌颂”母爱类似,无论妻子是否有自己的工作,都“应当”成为全部家务劳动的承担者。这种成见在报道成功女性时显得特别突出。成功女性因工作繁忙而对丈夫产生的歉疚感常常出现在报道中。如在报道成功人士时,对男人记者只提他们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对女人则主要介绍她如何处理角色冲突,既把工作做好,又将家庭事务处理好,而只字不提男人是如何处理家务的。
点评:这里实际上是说,男性没有家庭的责任,只在事业上成功就行了,而女性不仅要事业成功,还要管理好家务。媒介报道常常在强化着这种意识:如果妻子一心一意照顾丈夫,她肯定是个好女人;如果妻子在事业上成功,还必须是个好妻子,才能是个好女人,如果没有家庭的成功,即使她有成功的事业,也是个有缺陷的女人。

“无私奉献”的母亲
在媒介报道中,母亲通常是无私奉献的形象,首先是奉献家庭,母亲的无私和为家庭的牺牲精神常常成为媒介报道的主题。其次是奉献子女,成功的母亲一定是培养出被主流社会认可成功的儿女。颂扬母亲,常常是因为她们“忘我”地培育了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子女。即使是在母亲节,母亲也是社会舞台上一道灰暗的背景,登场的主角则是她们的子女——摆出各种表情和姿态的演员、作家,科学家、大学生和学者。
点评:作为母亲,她们的独立人格、个性、个人发展以及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几乎未得到肯定,也就是说,社会仅仅赞扬的是母亲的牺牲和无私。那么,当一个女性成为母亲时,她的自我发展还有意义吗?为什么社会不歌颂她的自我发展?如果家庭成员都寄希望于母亲的奉献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来说更多不爽的报刊文章

编辑后记
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网易女人频道做这个专题,并不是到此就截止了,我们欢迎大家在跟贴里,说说你不喜欢的广告,不喜欢的电视剧,不喜欢的网络内容;也欢迎大家在网易女人频道捉虫子。对于那些“虫子”,“我们不害怕,但是我们很厌恶”。
<<<<我来说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