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专题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21:13
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一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美国教育家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7种教学行为是:“有效的班级管理、良好的课堂氛围、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1、教师要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班级(课堂)规则的制订。一开始就要立规,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上课要注意的事项。课堂规则不要太多,4—8条为宜,少了不全面,多了则变得繁复而没有约束力。其次,教师要形成自己一贯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流畅?当教师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且学生适应后,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学生自然就会知道,形成自觉习惯,这样保障了课堂教学不被打断而流畅。第三,对问题行为低调处理。问题的行为干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如果抓住不放,其实就是在扩大这个非主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问题行为的处理上。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注意松紧结合、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是有节奏感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另一方面,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教学是组织化、结构化的,要注意整体与部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以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3、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4、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5、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6、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7、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低效、无效教学原因集中表现在:
1、教学设计环节:缺少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精心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认真,周全的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
(1)教学目标模糊;(2)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当;(3)缺乏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的设计。(4)对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媒体的设计等等缺乏周全的考虑。(5)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
2、教学实施环节:缺乏有效引导和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今天的课堂教学,一方面为了追求“高效”,节约时间,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的概念、规律、问题的分析往往没有认真设计有效的启发,引导进程。为了成绩,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反复,机械的课堂练习上。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注意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结论不适宜过早告诉学生,要以启发的方式提出,但教学实施中往往缺少耐心的等待,往往为了教学的进度,提出问题后很快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方向上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指向预定答案。
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性被抹杀了,总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不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另外,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课堂上表现多的是教师预设条件下的教学,很难看到师生互动的智慧生成。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过多注意于自身的教,但对学生如何学的真实情况却缺乏关注,缺乏了师生间思维的有效碰撞。课堂中学生往往局限于被动的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学生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反馈意识等缺乏。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3.教学反思环节:缺乏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长远来说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上。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日记等的教学感悟,这就主动放弃了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良好机会。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有效教学主要涉及两面个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的观念,把新的课程理念贯彻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二是要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具体来说:
A.有效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结合课标准确解读教材。
(1)开学前拿到教材,应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知道教材改动的地方。
(2)把握单元、章节(专题、板块)和课文的知识内容。
(3)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认清所教知识对今后学习的作用。
(4)明确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5)研究教材中提示性文字、教材练习和教学建议,明确编者意图。
(6)在教案中简要书写“教材分析”。
2、有机整合资源。
(1)灵活处理教材。①突出重点内容;②分散化解难点内容;③选择最佳切入口;④一课时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
(2)适当引进教学资源。①引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②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活学活用教材知识;③引进课外资源,匹配学生实际,拓宽学生视野,延伸学习空间。
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1)设立单元、章节(专题、板块)、课文的教学目标。①依据教材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学情”因“情”定标,因此,教案中应有“学情分析”一项;②从“三维目标”出发,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性;③根据教材的重点内容确定主要目标;④两课时以上的教学内容应有总目标之下的分课时目标。
(2)预设主要教学环节的问题情境和师生双边活动。①主要教学环节是指预习、导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训练、小结等;②问题情境的设计: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障碍,将它们转化成问题;提早收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理出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着重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设疑,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将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的热点问题有机吸纳进来;教学环节转换时问题过渡要自然;问题不能过于琐碎;③教与学活动同步设计:教师讲什么,学生练什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要一起考虑同步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要有明确而准确的意图,要有明确的指向;课堂教学的训练方式要适当,训练强度要适宜,训练内容要科学。
4、恰当选择电教手段。
(1)准确定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手段。
(2)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凭借人的感官难以直接知晓的教学内容;条件限制难以亲身实践的教学内容;需要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呈现的抽象或深奥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兴趣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艺术处理呈现的教学内容。
B.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师要注重创建有效课堂,课堂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课堂要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1、课前环节—预习。
(1)要求学生通读即将学习的教材,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获得对教材的初步感悟。
(3)根据教材内容的难度,适当布置预习思考题。
(4)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做好充分准备。
2、课始环节—导入。
(1)通过简明、生动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
(2)由备课时选择设计的最佳切入口直接切入教学,开门见山。
3、课中环节—重点、难点教学。
(1)通过准确精要的讲解和富有成效的师生互动,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弄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排除识记和理解上的疑难。
(2)通过启发、探究和生成,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3)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
4、课末环节—练习小结教学。
(1)回顾教学过程,归纳教学内容,完整把握知识要点。
(2)教师小结为辅,学生课内小结、练习为主,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3)布置课外作业和下一课预习要求。
(4)课堂小结和当堂练习阶段的时间应在10~15分钟左右。
5.教学实施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
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
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
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功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必须作出精当的安排。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确定,诸如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搞表演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总之,只有把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7.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因材施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C.有效作业。
1、精心设计课堂训练。
(1)确立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的原则,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要同步设计,训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2)训练的目标是: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掌握基本方法。
(3)把训练作为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的主要手段,展示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充分利用教材的例题和思考探究习题,带动教学过程中的训练和探究。
(5)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当堂练习为主,当堂练习要以知识的巩固为主,实现当堂清,课课清。
2、认真设计作业。
(1)作业包括口头、书面、动手制作、上网搜寻资料、阅读文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相关的作业形式。
(2)书面作业要在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侧重于知识运用的能力题和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问题。
(3)作业布置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减轻学生负担。
(4)要重视教材例题的变式训练和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题,课堂教学中已经利用和处理的重点习题,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书面完成。
3、认真批改作业
(1)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作业必须有检查和反馈,书面作业应认真及时批阅,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讲评,切实做到“凡练必收、凡收必批、凡改必统计、凡讲必取舍、凡评必点拨、凡错必跟纠(跟踪纠错)”。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要有批改记录,然后进行针对性讲评。
(2)重视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先复习后作业,书写端正,解题过程规范清晰,错误及时订正。
D.有效复习和测试。
1、复习。
(1)重要测试(期末、中考)前应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好复习内容,落实配套复习教案和相关资料的编写工作,复习计划应落实到每一节复习课。
(2)复习课主要是知识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两种课型。知识复习课要区别于新授课,习题讲评课要防止对答案式讲解。
(3)备课组内教师分工合作编制复习教案,注重复习教学中练习的科学安排,可以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作业、课内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性作业。
2、命题。
(1)检测命题的内容和范围应该及早向学生公布,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2)命题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直接来源于教材、平时作业和课堂讲解的内容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向学生讲明。
(3)命题要重视发挥教学检测的激励作用,严格控制难易比例,一般难题、中档题、容易题的比例控制在1∶2∶7左右。
(4)命题要杜绝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格式要规范,题型和分值分布要合理,知识覆盖面要广,注意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测试,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3、测试。
(1)提倡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快速诊断学生误差,为后续教学和学困生补差提供依据。
(2)做好试题得失分统计工作,认真评讲,特别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要多加分析指导。
(3)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加强考后辅导,对每一位学生在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中多次重要测试的成绩要进行位比分析,关注进(退)步原因。
E.教学实施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课后反思不在多,贵在精。可以记录这些内容:(1)记课堂生成;(2)记下规律;(3)记下精彩;(4)记下败笔;(5)记下灵感。
有效教学专题讲座之二
一、首要教学原理。
美国教育家梅里尔提出了首要教学理论,首要教学原理的基本内容:
(1)以问题为中心: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2)激活旧知: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3)充分展示: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4)尝试应用: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5)融会贯通: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梅里尔认为首要教学首中之首,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而其它四项原理是对应有效教学四个阶段的。
(一)以问题为中心。
推论1——交代任务:当向学习者交代在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后能够做什么或学会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
推论 2——任务水准:当学习者介入问题或承担任务,而不仅仅停留在操作或活动水平时,才能促进学习。
推论 3——问题序列:当学习者解决了以系列比较澄清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
交待任务
在单元或课时开始之前交待学习具体目标,这是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事了。这类目标通常出现的方式是:“学习者将能……”。这种目标其实抽象得很,往往要等教学开始之后才能慢慢理解。大多数理论家建议,如果能够具体展示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本身与学习者在教学中要掌握的东西又很相近,那么,交待学习具体目标本身就会更有定向引导作用,而不是限于泛泛地将目标陈述一遍。
任务水准
很多现在流行的教学是教给人一些指令和零散的行动,并且假定学习者会把这些零散的东西拼凑起来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或问题。现行的教学中,我们司空见惯的做法是“主题”式教学。在引入真实生活中完整任务或问题之前,先得让学生掌握全部预备知识技能。学会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涉及4种水平的教学:(1)问题;(2)解决该问题所要求的任务;(3)组成这一任务的各种操作行为;
(4)组成某一操作行为的各种动作。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努力介入所有四种水平的业绩表现之中一一问题水平、任务水平、操作行为水平和动作水平。
问题序列
2、教学实施环节:缺乏有效引导和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学习者必须完成的问题中的有些方面或者整个任务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只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只给予一点点或者干脆一点都不给予指导,收效甚微。为了掌握某个复杂的问题,学生必须先从较简单的问题着手,逐步深入,循序渐进。通过对问题序列的层层推进,学习者的能力也就在不断提高,最终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
(二)激活旧知:当相关的旧经验被激活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1——原有经验:当引导学习者依据相关的原有经验,回忆、联系、描述或应用知识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2——提供经验:当向学习者提供作为新知识基础的相关经验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3——内容结构:当引导或鼓励学习者回忆用来组织新知识的结构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激活旧知
“从小打好基础”,这一直是一条主要的教育原则。如果学习者已有相关旧经验,那么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是确信这些旧经验是否能被激活,是否可用于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果学习者澈未掌握充分的相关旧经验,那么学习初始阶段就应该提供真实生动的实际经验,用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基础。
原有经验
当学习者觉得他们已经部分懂了将要教的东西,那么他们现有的经验可以通过一种恰当的机会来激活,这就是展示他们已经知道了仟么。这项活动可以用来帮助学习者聚焦于将来学习的新内容,从而使取得教学成效落在了实处。当学生觉得自己对将学习的新内容颇为陌生时,只向他们提供常见的信息填答型前测,其效果往往是令人沮丧并且难以激活原有经验。只是通过简单的回忆信息作为激活旧经验的手段,常常是鲜有其效的。
通常新学习对学习者的旧经验而言,是非常陌生遥远的。如果这时候就直接切入新内容,显然学习者会感到茫然突兀。小学老师们深知这一点,往往会花大量精力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但是,随着年级增高,人们似乎觉得没有必要在教学开始首先提供相关经验,结果导致学习者只能死记硬背。由于他们缺乏依靠旧经验所建立的心理模式,因而也就不能为建构新知识奠定基础。
内容结构
激活不只限于引导学习者回忆旧经验如提供相关经验,激活还包括了引发需要进一步调整改造的心理模式以确保能够将新知识整合到旧知识中。
(三)充分展示: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告知相关的信息,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1——匹配一致:当教学展示论证与学习目标相一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2——提供指导:当向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3——善用媒体:当媒体起到一种恰当的教学角色并且没有使学习者眼花缭乱干扰分心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充分展示
将要学习的知识处于两种水平:(1)信息;(2)刻画表现。信息是概略性的、包容性的,泛指多种情况;而刻画表现则是限定的、具体的,特指某一情况。呈现信息是教学最常见的方式。教学中所呈现的信息往往只带有一些要复诵的问题,这种告知一提问式的教学本身是鲜有其效果的。如果在教学中渗透了刻画表现水平的信息,也就是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充分展示论证信息,具体说明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效。当信息包括了一些具体的刻画描写时,学习者更容易记住及应用信息。
匹配一致
具体包括:(1)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2)展示程序的递进逻辑;(3)尽量直观形象地提示出“过程”;(4)示范行为样式。
有效的学习发生于学习的条件与所习得的业绩类型之间的一致匹配。如果充分展示论证与预期的学习结果类型不相一致的话,学习的效果就难以保障。
提供指导
具体包括:(1)引导正确方向;(2)采用多种呈现表征的手段;(3)对不同的展示论证过程给予明确比较。
善用媒体
不必要的例图、插图对教学作用甚微,学生通常不去注意它们,有些还会起到干扰的作用。多媒体的某种组合方式(例如,文本与插图相配),恰恰是在争夺注意力,因而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另外一些多媒体组合方式(例如声音与图表相配)则能起到彼此补益、相互促进的作用。
(四)尝试应用: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推论1——一致练习:当应用(练习)及后测与已经陈述或隐含的目标相一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2—一渐减指导:当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得到恰当的反馈和指导,包括错误核查与纠正并逐渐减少指导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3——变式问题:当要求学习者解决一组不同的变式问题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一致练习
具体来说有:(1)操练信息——回忆或记忆信息;(2)操练各个部分——寻找、称呼或描述各个部分;(3)操练种类——确定每一种类的新类别;(4)操练发生情境——预测某一条件运作后的结果或发现缺陷的条件如何导致未曾预料的后果。
正像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有不同的知识成分、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式一样,也有不同的操练类型。如果操练时与教学目标风马牛不相及,就可能收效甚微。一致性标准应首先保证,如果应用与目标相悖,那就等于是白费劲,其它像精心辅导及时反馈等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渐减指导
在学习开始时,学生需要较充分的支持,但随着学习不断进展,这种支持就应该逐渐减少,最终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学。支架作用是指对那些学生暂时不能做的事情要提供帮助,但应逐渐减少指导量并转向对学生的监控。
变式问题
只对某一个问题应用知识,这对掌握一项认识技能来说是不够的。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在变式问题中运用新知识和技能的多种适当操练机会.
(五)融会贯通:当学习者受到鼓励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时候,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1——实际表现:当学习者有机会实际展示表现其知识技能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2——反思完善:当学习者对学到的新知识技能进行反思,质疑和辨析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3——创造革新:当学习者能够创造、发明、探索新事物和有个性特色地运用新知识技能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融全贯通
学习者如果能够表现出在日常生活中改进技能,辨析知识和修正完善新知识,那就是意味着他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到生活中
实际表现
当学习者掌握新技能时,首先的愿望就是向亲朋好友表现一番。当学习者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时,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激励价值的。计算机游戏吸引人的一个原因就是游戏者本人可以亲眼目睹技能不断在提高。有效教学必须提供一个机会让学习者展示表现其新学到的知识技能。
反思完善
学习者需要有机会反思、辨析和分享他们已经学习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之成为个人的财富。
创造革新
依据自己的特点调整新知识正是学习者超越具体教学情境并将新知识技能融入生活世界之需。
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要教学原理强调的是教师通过实施课堂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首要教学原理强调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综合的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合适的个性化指导,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监督者。
首要教学原理也体现了学习者地位的明显转变,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首先,首要教学原理的“应用”原理强调学习者运用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和技能,即提高绩效,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其次,它强调学习者将新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去,强调学习者的反思和创新,通过自我反馈(反思)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的综合特征,从强调简单的行为参与转变为更加强调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地位也有了根本性地变化。
学习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脱离现实生活、陈旧的简单知识传授被一种强调知识内在联系、基本理论和与真是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所代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简单的事实性知识而是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二.几所学校的教学模式
(一)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高效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中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其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
先学------(看、练)后教-------(点拨、讲解)当堂训练--------(练)(学生动)--------------(师生互动)--------------(学生动)
“先学”就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课件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学的时间,接着让学生自学。自学的形式较多,可以学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后教”并不是完全由老师讲解,而是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出点拨,适当讲解。“当堂训练”实际上是分两次训练,但两次的要求不一样。第一次训练在学生自学例题或课文后进行,主要是模仿练习,只要求学生基本会做,不会做的可以再看例题或课文。第二次训练就是课堂作业,也就是达标检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二)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模式:“三三六”或“10+35”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交流合作;展现提升;交叉巩固;达标测评10:教师讲解≤10(分钟) 35:学生自主≥35(分钟)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多种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课堂氛围,很好的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南京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
东庐中学最受人瞩目的热点是他们长期坚持的“讲学稿”。教师讲课前给学生人手一份师生讲学稿,即本节课的教案。讲学稿是统一格式的表格,有班级、学科、授课时间、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重难点等,下面是教师手写的教学案。整篇讲学稿大都是题目或问题,有课前预习、课堂巩固、自我测评、课后练习等等。大约有几十道题,在题目前面有一些纲要性的知识提要。讲学稿要求反应学生学的过程和教师教的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并在课前一天发给每个学生,学生要在预习中完成讲学稿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进课堂。上课前老师会检查学生课前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
(四)几所学校给我们的启示。
1.只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人人都可以创造高效的教学经验。
2.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反馈和指导。
3.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已经形成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我们有许多教师教学改革的愿望十分强烈,素质也并不比这些中学的教师落后,但我们的改革却步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我们的已有经验系统在起作用。当这种经验系统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是不愿放弃的,因此这种经验系统一定要改革以后才能适应目前形式势需要;而一旦实行了改革,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4.要注重对问题的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这些学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论,而且用实践去证实自己的理论,是因为他们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而是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去创造解决教育问题的办法,注重对问题的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