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从"今天还能吃什么"到"中国食品威胁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5:21:28
从"今天还能吃什么"到"中国食品威胁论"
透视中国
江迅

鸭饲料参入苏丹红
有上海人如此戏称餐桌上的烦恼:早晨,剥一只"红心鸭蛋"伴泡饭,外加几片"瘦肉精"猪肉制成的火腿肠;中午,蒸一条"嗑过药"的多宝鱼,凉拌一盆致病福寿螺;晚上简单点,煮一碗"吊白块"龙口粉丝汤。
"红心鸭蛋",即喂养鸭子的饲料里有一种"工业染料油荣红",含四成七的苏丹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它列为第三类致癌物。吃了"瘦肉精"的猪,肌肉发达,但有毒副作用。"嗑过药"的多宝鱼身上有氯霉素、红霉素、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残留。福寿螺带有致脑膜炎的"广州管圆揽虫"。 "吊白块"粉丝含有有毒工业漂白剂。简单一句话,那上海人一天吃的都有"毒"。
北京的单身白领,当下出现"拖油瓶族"。单身白领几乎每餐饭都在外吃,他们中不少人带着油瓶上饭店,直接走进厨房,吩咐厨师用自己带来的油炒菜。这些白领虽然自带炒菜的油,对餐牌上标的菜价一分不会少付。他们担心的是饭店用的油来路不明。据回收废弃食用油脂的专业公司披露,近年每年至少有上千吨废弃食用油不知去向。据媒体披露,常有外来务工者在一些饭店后门的窨井,用管子吸走地沟油,而后加工成"食用油",廉价返销饭店使用。
中国有句老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天的吃喝,真是一步一惊心。吃牛肉,担心疯牛症;吃鸡肉,担心禽流感;吃西瓜,担心注射过红药水;吃大米,担心用石蜡加工;吃腐乳,担心加入工业颜料;吃木耳,担心用硫磺熏制;吃蔬菜,担心农药残留。用色素醋酸勾兑的食醋,用工业双氧水漂白的开心果,用石蜡增硬的火锅底料。还有掺了牛尿的牛奶,据说牛尿能延长牛奶保鲜期。当今社会,人们身边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问题食品,可谓风声鹤唳。
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认同。"问题食品"尚是相当文雅的称呼,在大众流行语中,称之为"毒某某"、"黑心某某"。对于"问题食品",几乎人人是"零容忍"心态。人们纷纷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建立无漏洞的食品安全制度确实迫在眉睫。对问题食品不能心慈手软。5月1日,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对这一"办法",有读者就显得不那么"明白":对"问题食品"为什么只是轻飘飘一句"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就等着人家"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问题食品","最高罚3万元"人民币,是否罚得太少,罚了后仍不撤离市场又怎么办?
有漏洞的制度
中国有食品安全制度,但相对于欧美、日本,甚至香港的食品安全制度,却无疑是有漏洞的。中国在食品出口和国内供应方面,采取两套标准是不明智的。商家为追求利益而做手脚的事,欧洲也有所闻,葡萄酒原料掺假,出售疯牛症牛肉,但他们有一套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食物从农庄田地进入家庭冰箱,整个过程有一个部门,即健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部监控,负责立法、卫生检疫和执法。中国却部门分类太多,效率低下,漏洞百出。日本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相当先进,生产程序各环节都有详细记录,消费者用手机上网,能追踪食品由生产商到零售商的各流程运作。
当然中国国情特殊,有200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2/3,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农民、小作坊的生产质量难以监管。媒体揭露食品安全问题,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今天是否真的到了"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感叹。中国人的健康越来越好,寿命越来越长却是事实。根据国家卫生部每年一次全国范围抽查数据显示,中国食品总体合格率,30年前是50%,逐年提高,如今是90%,这里不是有误区吗?
在媒体渲染下,苏丹红等同砒霜,似乎吃了后便会中毒身亡。专家一再说,要接连吃1000只含苏丹红的蛋才会中毒。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报告,致癌物分为三级,一级为人类致癌物,二级为可疑人类致癌物,三级为动物致癌物,苏丹红属于三级,一般人即使食用含苏丹红的蛋也远未达到致癌程度。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权威陈君石认为,苏丹红是工业染料,原本就不允许在食品中应用的,苏丹红事件本质上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假冒伪劣问题。这一解释未免牵强,正是假冒伪劣而引出食品安全。
其实,高温油炸食品的风险远高于苏丹红。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副所长李洁的话值得人们思索:目前检出的食品中含有苏丹红含量一般仅为几毫克/公斤,人体即使摄入,最大的可能摄入量也只有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剂量的10万到100万分之一,而油炸食品如油炸薯片、薯条、烧烤食品等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人体最大的可能摄入量是诱发动物致癌剂量的几千分之一。陈君石的观点却有道理:世上没有零风险食品,坐飞机、坐火车都有风险,消费者能接受,但食品安全方面却一点风险都不接受,这并不科学。关键是要把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那些污染物,控制在一个极其微量的可接受水平。当然,人们也应该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不吃半生不熟的食品,不吃稀奇古怪的食物,不吃街头摊贩卖的食品,不吃明令禁止的食物。低价离谱的,不买;色香味过分的,不买;强制搭配的,不买;假冒名牌,不买。
正当国人为食品安全问题担忧之际,美国掀起了"中国食品威胁论"波澜。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了从中国进口的107种食品,而2007年4个月内已拒绝中国298次船运食品入境,中国宠物食品成分污染的新闻,更是美国媒体热炒的话题。中国的食品安全确实存在问题,但当下美国掀起的"中国食品威胁论"却又是另一个"问题"。此"问题"与那"问题"不能混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扣留的非法食品,绝大多数是因为标签不合格,真正影响消费者健康的有毒有害食品非常少。中国是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出口的消费品,至少五成属于手加工贸易,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安全检测,是按设计商、进口商的合同要求落实的。由于设计商和进口商没能向生产商提供准确的消费品安全信息,令中国生产企业产品不符合进口国安全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国商人应该学聪明了。媒体报道说,山东截获300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美国鱿鱼,据悉美国进口的"问题食品"也会陆续公布,那美国食品不也在威胁中国人的生命吗?
江迅是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本文不代表BBC的观点,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从"今天还能吃什么"到"中国食品威胁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责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冲入中国汽车市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世界第一"情结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新生代婚恋新潮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面临巨大政治挑战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长城""竞选""新世界七大奇迹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春运-中国式劫难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希拉克不满英语愤然退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变化中的俄罗斯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苗条的法国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日:破冰?融冰?如履薄冰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华人电影的外热内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美朝热络 中朝趋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清理煤矿“官股”未见积极回应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当局警告豪华饭店会受袭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证实首批人类禽流感病例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官员:富人超生影响社会公平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 时尚劲吹超短风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动用五十万士兵和武警帮助抗雪灾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信息欺诈缘何频频出炉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一个城市的诚信细节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哈尔滨断水危机公众基本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