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孔子新传》独家连载(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28:56
zt 何新:《孔子新传》独家连载(2)
---------------------------------------------------------------
孔子新传
 
(一)孔子家世
1、出生时间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陬,字又作邹,在今山东曲阜附近。①孔子宗族本为“子”姓,“孔”是其高曾祖分族的别氏,所以孔子又称“子孔子”。
据《春秋·公羊传》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谷梁传》则记为同年十月庚子(当夏历8月27日)生。《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由于三书所说不一,以致二千余年来聚讼不决。
关于孔子生年所以发生上述说法之不同,原因是因为秦汉以前,中国各地区、多朝代使用历法不同,又在换算中发生讹误。颛顼历之1月,在周历及夏历各为10月及12月,有旧年、新年之别,则纪时序必有一年之误。实际在《史记》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纪年中,多次发生过这种类似的历法换算之讹误。盖《公羊传》用颛顼历,②《谷梁传》用周历。颛顼历(建亥)11月,正当周历(建子)之十月。③至于“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之异,也是由于不同历法换算中造成了纪年舛误。④
建月 亥











夏历
10 11 12 1 2 3 4 5 6 7 ⑧
9
颛顼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周历
12 1 2 3 4 5 6 7 8 9 ⑩
11
 
①《孔子世家》:孔子生地在鲁昌平陬邑。陬,通邹。《水经·泗水注》:“邹山,《左传》所谓峄山也,故邾娄之国,叔梁贺之邑也。”
②秦及汉初通行颛顼历。鲁用周历。
③《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生于鲁襄公22年;《公羊传》谓生于鲁襄公21年周历十一月庚子;《谷梁传》谓生于鲁襄公21年周历十月庚子(夏历8月27日)。据《春秋》襄公21年“十月,庚辰朔(初一)”,在无闰月的情况下,则下月(十一月)不当有庚子。
④《索隐》:“盖以周正十一月属明年,故误也。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岁,每少一岁也。”何按:上古历法十月为一纪年。十一、十二以至十三、十四月乃增润之月也。故若换算为周正,十一月可计为新年也。
 
 
-------------------------------------------------------------
今人计算孔子纪年,多信从《史记》,但实际则仍应以先于《史记》成书的公羊、谷梁为准,即确定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9月9(庚子)日。①
 
 
2、家世
孔子祖上曾有一个颇为显赫的贵族世家背景。②
 
孔子直系先祖可以上溯于殷商王族之名人微子启及微仲。③微子是商王族之庶子,是商纣王(帝辛)的异母之兄。
周武王克商后,并未灭商祀。武王仍封纣之嫡子武庚及其族属守于殷邑,继奉商祀。但周武王死后,武庚即反叛周,被周公率师东征所镇压。周公平乱之后,封商王族之庶子微子启及其族属守于商丘,国号宋(商之音转)。但宋之爵位(级别)仍列上公,与周公之子鲁公伯禽并列,爵位高于中原其他诸侯之上。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继位。所以宋国之君族,是出自殷商王族之庶枝,孔子的族属,可以一直上溯于此。
孔子的高祖子弗父何,是宋君愍公之嫡长子。如依照周公所立之宗法制度,诸侯世世当立嫡长子为太子,则弗父何本具有继位宋君的资格。④但是,商朝虽也曾有父死子继的父系传位先例,但并未形成严密的制度。在商亡而宋立国以后,由于宋君微子本身也是庶子,因此自微子以下,其继统并不严格遵守周人的宗法制,仍采用殷商传统的“兄终弟及”即据母系的传承制度。⑤
 
宋愍公死前,未将王位传于嫡子弗父何,而传于自己之弟。弗父何之弟名叫鲋祀,对此不满。他后来发动政变弑杀了国君(其叔父)。政变成功后,鲋祀先假意欲将君位让给其兄弗父何,但弗父何不敢受,鲋祀就自己坐了了王位,此即宋厉公。子弗父何以下三世,均以世卿担任宋国之大司马。
 
 
①前人已指出,考《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多处记事皆有一年之误。
②“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接国于宋”。(《宋世家》)孔子自己说:“丘也,殷人也。”(檀弓)“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③微子即殷子。殷微古音通。宋国即商国,宋商音通。讳殷故称微,讳商故称宋。其地略在今豫北之安阳、西之沁阳,东之商丘。
 
④据《史记》: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殷之王室转为诸侯。四传至宋愍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宋愍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立其兄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让不受。其弟鲋祀立,是为厉公。弗父何仍为卿。《左传》中孟僖子说孔子乃圣人之后,即指弗父何。
 
⑤鲁国虽是周公之后,但周与殷商遗族通婚,其继统之法亦采取所谓“一继一及”,不严格遵守周之宗法。故严格传嫡之宗法制,似仅实行于周之王室。
 
 
--------------------------------------------------------
 
3、由宋迁鲁
孔子之七世祖子正考父,职司是宋国太宰。①正考父也是宋国公室的一代名臣,历宋戴公、武公、宣公三世为卿(约在前799年—前729年)。有人认为《诗经》中的“商颂”,就是子正考父所制作的。②
正考父为人以谦逊知名。庄子曾说:正考父为士时,见人躬着背。任命为大夫后,见人弯下腰。任命为上卿后,见人更谦恭地俯下身子。地位愈高,谦卑愈甚。
孔子之六世祖孔父嘉,复任宋国之大司马,主持军事。此前孔氏诸祖皆不标“孔”氏。从孔父嘉一代后,始别族命氏称“孔”。③(孔,当为其采邑名。)孔父嘉时代,宋国发生内乱,孔父嘉后来被宋太宰华督所杀害。④
 
[《左传》记此事谓:宋殇公9年(BC-711年)孔父嘉任大司马,主持军事,多次与邻国的郑国作战,战争引起国民不满。孔父嘉有美妻。太宰华督使人宣言国中曰:“国君即位十年,对外打了十一仗,民生痛苦不堪,都是大司马孔父嘉的责任。我们应该除掉他以安定民心。”不久,华督发动政变,杀死孔父嘉,夺去其美妻。后来华督又弑杀宋君,另立宋庄公。]
 
 
①先秦官制中“太宰”,即后世宰相,或称“国相”。列国称呼不一,如鲁无“太宰”,国相称“司徒”,为季孙氏世袭之职。但《谷梁传》钟氏补注则以为,宋国之大宰乃卑职,不在六卿大夫之列。
②《鲁语》:“正考父作《商颂》十二篇。”或说“校《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弗公何曾孙正考父,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皆为上卿。但正考父不自满假,每一受命,益增其恭。又自奉甚俭。尝为鼎铭曰: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③《春秋》谷梁传范宁《集解》:“《左传》曰孔父嘉,名嘉也。孔,字也。父,美称也。《春秋》名嘉者多字孔。弗父何让国,四世传至正考父,宋君未赐氏族。五世,至孔父,君命以其字为氏。”孔父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其子奔鲁为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孔父是孔子六世祖。
④《春秋》谷梁传:“桓公二年春正月,华督弑其(宋)君与夷(名)。集解:“华督,宋之卑者,卑者以国为氏。”及(殛也)其大夫孔父,孔父先死。孔子,故宋人也。”《公羊传》:“(华)督将弑殇公,于是先攻大夫孔父之家。”《左传》谓“督艳孔父之妻,杀而取之。”又言“民之不堪命归罪司马(孔父)。”孔父乃宋国大司马,首席执政,华督,为“大宰”。大宰主君膳食,不列于宋之六卿(说详《谷梁》集解。)
 
 
-------------------------------------------------------------
孔父嘉之子,即孔子之五世祖孔木金父①,为避内乱逃离宋国,举族迁居到鲁国。②因鲁宋两国公族之间世代有婚姻之亲,所以孔氏一族此后即繁衍在鲁国,其后人多为鲁国贵族的家臣。
4、祖父与父亲
 
孔丘的曾祖父是孔防叔。根据周代的命名风俗,“叔”是指行次(长曰伯,次曰叔),“防”是所出生的氏地。
孔防叔是鲁国贵族臧孙氏的家臣。防是臧孙氏的封地(位于曲阜之东),孔防叔曾任防邑宰(防邑总管)或防大夫,以地命氏,故称“防叔”。
孔防叔之子孔伯夏。伯夏生孔叔纥,又称叔梁纥③,简称“孔纥”,此人就是孔子的生父。
关于孔纥的生平,先秦史料中记述很少,关于其生年亦无可考。④但关于其卒年,史料则有记载,谓孔纥死于孔子三岁时,即鲁襄公24年(前549)。据《左传》记,孔纥是鲁贵族孟献子(蔑)别宗臧氏之家的家臣。
鲁国宗室贵族中,最显赫者为三家: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这三家贵族都是鲁桓公的子孙,故鲁人称此三家贵族为“三桓”之后,简称“三桓”。孟献子家族,也是“三桓”之一。
5、勇猛的武士孔纥
 
鲁襄公10年(前1563),晋国、吴国组织多国联军围攻一个小城邑福阳。福阳,地处今江苏安徽交界处,又称偪阳、付阳,即今江苏沛县(沛、偪古音通)。是一个非华夏族小
 
 
 
 
①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为孔子之第六代祖。别族取新姓为“孔”。父者,伯也,志其排行。嘉是其名。因获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为氏,乃曰孔氏。
 
 
 
宋宣公传其弟为穆公,以孔父嘉为大司马。穆公又传其兄宣公之子为殇公,孔父嘉受遗命佐助嗣君。太宰华父督欲弑君,太宰遂先杀孔父嘉。
 
 
 
孔父嘉曾孙曰孔防叔,鲁授其邑于防,为防大夫,故氏号曰“防叔”。鲁有东防西防,防叔所治为东防,在今山东费县东北。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铎夷,孔铎夷生防叔,孔防叔又生孔伯夏,孔伯夏生孔叔梁纥。孔叔梁纥生孔子。
 
 
 
②可能鲁国有强大的殷商遗族。《左传》定四年:“分鲁公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集)其分族,将其类丑(俦),以法则周公。”
 
 
 
孔氏奔鲁,或国有族亲在鲁国也。
 
③古以伯仲叔季四字标识排行。叔,即兄弟中排行第三。纥,名。梁,或说为字。或说为邑名,梁即纥之生邑,以邑为氏故称梁。梁纥即梁父,梁甫,后世以故有“梁父吟”。
④晋王肃伪撰《孔子家语》说纥65岁娶颜氏,生孔子三年后(71岁)死,其说出自王肃伪造。荒谬不可信。
--------------------------------------------------------------
国。①这个小国属于东夷族妘姓,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处在自江淮进入中原的要冲地位。②
 
福阳之战是春秋中期的重要一战。因福阳是吴国与中原交往的必经通道,此战是吴国联合晋国所发起,目的是打开吴国与晋国之间交通的要道。领导联军的统帅是晋国之将军荀偃及吴国之将军士匄。对于此战,作为晋国盟友的鲁、卫等国都派军助战。
孔纥随同鲁军参加了攻打福阳的攻城战斗,福阳人奋力坚守。战斗中,守城者故意打开城门,放进联军一部分军队,然后突然放下城关闸门,企图关门聚歼已经攻进城的联军。当闸门就要落下时,孔纥正好经过门下,他一个人居然用双手承托住下降中的沉重的门关,使攻进城的联军武士们得以及时后撤脱身。此门关据说重达千斤,由此可以知道,孔纥是一位力气非常强大的壮武勇士。(晋人王肃撰《孔子家语》,谓孔纥力举城门时年事高达60岁以上,则根本不可信。)
以常理揆之,孔纥此时年纪应在30—50岁左右。《曲礼》:“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武士)。五十曰艾,服官(政)。”从生理能力看,男性体力最强壮期在30—50岁之间。③
 
七年后,即鲁襄公17年(前556)秋,齐国侵犯鲁国。齐将高厚率军攻击防邑,将臧氏家族围困于城中。一天夜里,孔纥帅甲士300人突围而出,护送主人臧纥逃到前来援救的鲁军营地。齐人遂退兵撤离。
此战之后,为表彰孔纥,臧纥遂授任孔纥为陬邑宰(地方主管)。陬邑在防邑以南十余里,原为狄族小国邾国的都邑。鲁文公十三年(前614),邾国人在鲁人压迫下弃邑东迁,此地被鲁国吞并,而由臧氏家族控制,附属于防邑。
孔纥全族后来即定居于陬邑,其族属以陬邑为氏。故孔纥又称“陬人纥”,④而孔子成年后也被称为“陬人之子”。⑤
 
 
 
 
①《春秋》经:“十年春,(鲁)公会晋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祖。”
据《谷梁传》,此战乃吴国发起。但《左传》则未提及吴,而只讲晋欲夺此邑以封宋之向戌(因向戌亲晋)。
②《谷梁传》钟氏集注:“付阳及祖地皆在沛县,乃吴入北方之要冲。”
③传说孔子也有举门之膂力,事迹见《列子·说符》、《吕·慎大》、《淮南主术》、《淮南·道应》及《论衡·效力》。
④见《左传》襄公十年。又,《史记》“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
⑤《论语·八佾》。
-------------------------------------------------------------------
6、野合而生的私生子
最值得注意但也历来最被古今儒者所讳言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孔子的出身并非贵族之世家,而实际只是武士孔纥与一位贫家女子颜氏“野合”,而生出的一个私生子。换句话说,他的贵族出身,并不是原装的,而是后来才被追认的,类似刘备的中山靖王后裔的出身一样。
这一事实是司马迁当年实地访察孔子家乡后,所了解到的孔子真实的身世情况,并明确记录在《史记》中:①“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
所谓“野合”,直解之即在田野林地中性交。另一种说法是男女没有举行婚礼之前的性交,也是“野合”。清儒桂馥《札朴》:“《史记》记梁父野合而生孔子。按‘野合’,言未得成礼于女氏之庙也。”换句话说,总而言之,不管是田野之交还是廊庙之交,所谓野合,亦即未婚而交合。
司马迁在《史记》孔传中记述的关于孔子父母“野合”的事实十分清楚,因此可以断定,孔丘父母关系实际是非规范性的(“非礼”)关系。
孔子的正名叫孔丘,别名(即“字”)叫“仲尼”。小山曰丘,尼者,即尼山,乃东鲁沂水之发源地,距陬邑约10华里。以“丘”及“尼”命名,看来与孔子父母的上述“野合”故事是有关系的。
仔细审核《史记》中关于孔子出生的记录,可以这样说,在《史记》原文及先秦及秦汉文献中,除司马迁记录了孔纥与颜氏女发生过野合关系外,并没有关于孔、颜二家曾建立婚姻关系的任何正式记载。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后世所有关于孔纥与颜氏存在婚姻关系的描述,都是汉以后的儒士文人所编造的。(其中尤以晋人王肃为著名)换句话说,为了神化孔丘,儒者们试图抹去这一段野合的记录,而根据汉以后常规的婚制礼俗编造了孔纥与颜氏女之间所谓正式的婚姻关系。①
-------------------------
①太史公曰:“余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日)习礼其家。余敬徊,留之不能去。”
②为修补圣人的这种非礼出身,汉以后一些儒者如晋之王肃,竟编造神话而弥合之,曰:“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这段故事于史无稽,纯是王肃所臆造。崔述《史记志疑》指出:“《史记》记:‘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邱,得孔子’。案:此文疑本作‘纥与颜氏女祷于尼邱,野合而生孔子’。《索隐》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比室初笄之礼也,故云野合。’此说谬甚。老夫得其女妻,从未闻谓之野合。”蒙文通曰:“王肃好贾子之学而不好郑玄,所为经注,异于郑氏,虑不胜,然后有《孔子家语》、《尚书·孔传》之伪,有《论语·孝经·孔传》、《孔丛子》之伪。”王肃实为晋氏伪乱孔学之一大谬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