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50:27
【作者说明】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是一本作者全情投入、精心写作的作品,是作者多年经验的结晶,作者对生活和工作的归纳与总结。
这本书得到作者好友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老师(心理学博士)高度评价的书。李亦菲博士曾将书稿复印拿到研讨会上分发给参会校长阅读,得到校长们的高度评价。这些校长渴望早日获得该图书并奉送给学生家长阅读,以提升亲职教育水平和家庭成长。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的写作风格与市场上流行的家庭教育及心理咨询类通俗读物风格不同,这本书融入了小说、戏剧的元素,需要静心阅读并加以思考,作者通过对书中人物的深入挖掘,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对话中,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书中还有读者的身影,作者确信您只要静心阅读一定能够从书中获取于许多有益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最后,告诉读者,作者曾将《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送到几家出版社,均被出版社的“专业人士”委婉地拒绝,这不是市面流行的内容,即:千字左右的故事、三五百字分析、二三百字指导。作者不想为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于是放弃出版。
温馨提示
本书旨在关注亲子教育、警醒家庭成长、聚焦健康和谐。适合如下的读者群:
1.大专以上学历;
2.计划生育的夫妻;
3.16岁以下儿童家长;
4.儿童监护人及参与儿童教养者;
5.中小学教师;
6.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者。
(2)
作者:黑尔斯
【作者说明】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是一本作者全情投入、精心写作的作品,是作者多年经验的结晶,作者对生活和工作的归纳与总结。
这本书得到作者好友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老师(心理学博士)高度评价的书。李亦菲博士曾将书稿复印拿到研讨会上分发给参会校长阅读,得到校长们的高度评价。这些校长渴望早日获得该图书并奉送给学生家长阅读,以提升亲职教育水平和家庭成长。
《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的写作风格与市场上流行的家庭教育及心理咨询类通俗读物风格不同,这本书融入了小说、戏剧的元素,需要静心阅读并加以思考,作者通过对书中人物的深入挖掘,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对话中,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许书中还有读者的身影,作者确信您只要静心阅读一定能够从书中获取于许多有益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最后,告诉读者,作者曾将《孩子 我不是那意思》送到几家出版社,均被出版社的“专业人士”委婉地拒绝,这不是市面流行的内容,即:千字左右的故事、三五百字分析、二三百字指导。作者不想为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于是放弃出版。
目  录
序…………………………………………………………………
导读………………………………………………………………
前言………………………………………………………………
引子………………………………………………………………
1 家长会激起家庭风波…………………………………………
1.1家长会的遭遇……………………………………………
1.2莫名火引发夫妻战争……………………………………
1.3回忆难忘的岁月…………………………………………
1.4有话还得好好说…………………………………………
1.5亲子情景再现……………………………………………
1.6面对问题,寻求改变……………………………………
2 心理咨询师的视野……………………………………………
2.1清晨的警醒………………………………………………
2.2亲子教育行程……………………………………………
2.3语话迟的贵人……………………………………………
2.4壮壮的咨询情境…………………………………………
2.5黑尔斯咨询热线…………………………………………
2.6儿子因何长不大…………………………………………
2.7亲子问题知多少…………………………………………
2.8自我妨碍的好学生………………………………………
2.9因何考试就生病…………………………………………
2.10和谐温馨的家园…………………………………………
2.11生活事业相支持…………………………………………
3 家庭的天空……………………………………………………
3.1带孩子的男人……………………………………………
3.2陪读母亲的生活态度……………………………………
3.3丁克家庭的女主人………………………………………
3.4电视媒体咨询案例………………………………………
3.5爱演变为潜暴力…………………………………………
3.6“何苦来”与苦何来……………………………………
4 家庭治疗………………………………………………………
4.1为了孩子忙碌着…………………………………………
4.2家庭治疗初接触…………………………………………
4.3学习思考与反思…………………………………………
4.4咨询进家巧安排…………………………………………
4.5少年问题现真相…………………………………………
4.6改变从每个人开始………………………………………
5 郝思的亲子教育………………………………………………
5.1打孩子的记录……………………………………………
5.2借助教师力量……………………………………………
5.3首次接到成绩通知………………………………………
5.4手机铃声响声来…………………………………………
5.5遭遇成绩挫折……………………………………………
5.6考前焦虑调适……………………………………………
5.7给青春期女儿的信………………………………………
6 家庭成长工作坊………………………………………………
6.1孩子的幸福体验…………………………………………
6.2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6.3养育者的良苦用心………………………………………
6.4良好的亲子沟通…………………………………………
尾声………………………………………………………………
致谢………………………………………………………………
导读
看到书名—《孩子,我不是那意思》,读者会意识到两点:第一,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第二,这本书的关于亲子沟通的,并且关注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即孩子误解家长的意思。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无论做什么,家长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为孩子好。然而,在家长费尽心机地和孩子说话、为孩子做事时,孩子却反应冷淡,甚至断然拒绝。也就是说,孩子不仅没有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家长不爱自己、存心与自己过不去,结果就是表现出逆反言语或行为。当家长看到孩子的逆反言语或行为时,或者当亲子教育专家们指出家长在对待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存在的失误时,家长会感到非常错愕,会觉得黯然神伤,同时,会极力为自己辩解:“我不是那意思”、“我真的不是那意思”……
为什么家长的一片爱心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呢?为什么孩子会对家长的言语和行为产生那么强烈的逆反呢?
信息论指出,在信息由发出者经由特定的通道(或媒介)到接受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噪声,它们对传输的信息产生干扰,导致接收者获得的信息与发出者发出的信息有差异,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变得扭曲而不能解释。
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是一种信息,因此,我们可以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待亲子沟通:家长是信息的发出者,孩子是信息的接收者;家长的言语和行为是传输通道(或媒介);而家长在言语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负面情绪,如急躁、愤怒、忧愁、悲伤等,就是噪声。正是这些噪声,导致孩子误读家长的爱,将“爱”理解为“不爱”,甚至曲解为“恨”,并表现出逆反的言语和行为。对于孩子的逆反言语和行为,家长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得到强化,导致各种形式的亲子暴力。这些暴力行为又变成更大的噪声,将家长的“爱”淹没得无影无踪。这种反映“爱”被曲解的过程的模型可以称为亲子沟通的“噪声干扰模型”(参见图1)。
根据亲子沟通的“噪声干扰模型”,为了使自己的爱不被孩子误读,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应仔细审视自己希望向孩子传达的爱的信息,采用恰当的言语和行为来表达这种信息,并尽量排除各种负面情绪(噪声)的干扰。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成为孩子的父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甚至是很突然的事情,他们没有接受过“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家长”的培训,他们只是模仿当年父母的做法、学习书籍中的知识,尽己所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孩子的衣、食、住、行创造最好的条件,为孩子的德、智、体、美规划最美的蓝图。

在幼儿和小学阶段,由于家长的纵容和孩子的服从,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时,大多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孩子也会得到较多的关爱和满足,并感受到家长的疼爱,因此,亲子之间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冲突。
从表面上看,家长的纵容和孩子的服从是矛盾的,实际上,两者通常是并存的。一方面,家长的纵容通常表现在物质条件的满足方面,如衣物、饮食、玩具、游乐等。另一方面,每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如身体健壮、口齿伶俐、读书背诗、写字算术、待人礼貌等,家长会努力按照这些标准去要求孩子,并且往往将这些要求与物质条件的满足联系起来;孩子为了得到家长的物质奖励,就必须服从家长的要求。
一些父母忙于学习或事业,不得已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带养。在这种情况下,爷爷、奶奶会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纵容程度也就更加突出,而爸爸、妈妈也因为自己很少照顾孩子,而对孩子的物质欲求更是加倍满足。同时,由于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普遍追求,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并不会因此而放松,但祖辈和父辈的成长的时代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对孩子的要求标准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出现矛盾。孩子处在多种标准的要求下,需要服从多方面的要求,实现心理平衡和行为适应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随着孩子的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12-16岁),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家长的纵容也逐渐弱化,亲子沟通的冲突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在我国,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学业上,当孩子的学业不能达到家长的理想时,或者,当孩子不能按照家长的要求进行学习时,家长对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就容易带有各种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就成为干扰家长爱心的噪声,并直接使孩子受到感染,使孩子不能理解家长的爱、曲解家长的爱。
那么,哪些负面情绪会成为父母传达爱心的噪声呢?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导致孩子怎样的误解呢?家长可能会说,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源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早期赖床、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不愿与人交流等。问题在于,这些不良行为的根源,还是在于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呢?
《孩子,我不是那意思》这本书采用情景剧的形式,以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专家郝斯及其所开设的“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的亲子咨询和教育活动为线索,全面展示了亲子沟通中各种负面情绪在家长言语和行为中的表现形式、消极结果,剖析了这些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并通过家庭治疗、自我反思、家庭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并通过正反对照,重点示范了一些正确的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技巧。
本书涉及的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四组。
第一组,以郝斯为线索展开的三个家庭:(1)由郝斯与妻子范静(小学老师)及女儿郝晓靓(15岁的初三学生)组成的家庭;(2)由郝斯的妹妹郝秀和他的丈夫王文涛组成的丁克尔家庭;(3)由王文涛的哥哥王文峰(某公司副总经理)、妻子胡秀荣(教育咨询公司职业讲师)、儿子王灏(13岁的初一学生)、母亲李玉枝(退休小学老师)、父亲王傅杰(某企业病退职工)。
第二组,郝斯及其领导的“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的职员,包括吴志峰(中心主任),赵秀英(中心咨询师),程洁(中心咨询师),郑君怡(中心咨询师),钱嫚(中心咨询师)。
第三组,郝斯及“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在开展亲子咨询和亲子教育活动过程中接触的家长、孩子或记者。通过电话咨询、信函咨询、面对面咨询、电视节目、记者采访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四组,郝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家长和孩子。通过这些家长和孩子,展现了各种伴随着负面情绪的亲子沟通言语和行为。这些言语和行为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它们虽然有害,但人们却习以为常。
在本书的引子部分,作者描写了王文涛、郝秀夫妇的一场小小的争吵。争吵源于两人在电梯间遇到愁眉苦脸的王文峰时尴尬对话,王文涛想了解王文峰为什么不开心,而郝秀则认为不应该打探他人的隐私。王文涛理解自己的妻子的不开心只是借题发挥,根本原因是将宠物狗送出寄存后而引起的分离焦虑。基于这一判断,王文涛利用自己的幽默、风趣和机智,化解了妻子的不快,将一场家庭内部“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
王文涛和妻子的家庭风波化解了,但王文峰的家庭风波则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王文峰的家庭风波源于上初一的孩子王灏在学校的表现。从小由奶奶带大的王灏一直在唐山读小学,两个月前刚到北京上初中。在家长会上,王灏的班主任将王文峰留下来单独谈话,向他描述了王灏在学校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不合群、上课常走神、自尊心太强、上体育课提不起精神,并责怪王文峰将孩子交给老人养育。回家后,王文峰心神不宁,抽烟解闷,而这恰好成为他与妻子吵架的导火索。由此,作者切入了本书的主题----“隔代带养孩子的亲子教育”。
争吵平息后,王文峰和妻子回忆起王灏在奶奶带养下亲子沟通的几个典型情景。其中,一个情景展现了奶奶用“奶奶不管你了,奶奶不要你了”,“你跟妈妈在家吧”等语言要挟王灏吃饭,直到孩子吃得吐出来;另一个情景展现了奶奶为了不让孩子受凉,将半壶开水倒入鱼缸里(导致十几条金鱼全部漂在水面上),任凭王灏抓鱼玩。这些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灏在学校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奶奶过渡喂养、过渡骄纵的带养方式有关。
在接下来的篇幅中,作者将王文峰一家的问题搁置起来,转而从心理咨询师郝思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各种各样的亲子沟通问题。
首先,作者以清晨起床和上班路上为背景,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家长为孩子的起居、饮食、学习过渡操劳、包办代替的生活场景。下面的表1列出了这些场景中家长的言语和行为,并对这些言语和行为中所包含的负面情绪,以及它们的不良后果进行了简要说明。
接下来,作者通过郝思和“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的其他咨询师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亲子咨询活动,展现了由于亲子沟通不当而导致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不愿意和家长亲近、不能正确对待学习、考试焦虑等问题。下面的表2列出了孩子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亲子沟通方式。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附言”介绍了有关儿童成长的心理学知识。在这些知识中,以下几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提示家长,要以真情和耐心,对孩子抱有美好的期待,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第二,孩子的心理需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父母的关爱和关怀;(2)被接受,被尊重;(3)得到别人的赞赏;(4)在家庭中有地位。从中国的家长,尤其是祖辈家长的教养方式来看,孩子的这四种心理需要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书中介绍的“小猴子的依恋实验”生动地展现了这一事实:小猴子对替代母亲的依恋并不是因为有物质的供给,而是在于是否有精神的满足。连小猴子都有强烈的精神需要,何况人呢!第三,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考试焦虑,是因为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将孩子考试成绩的好坏看成是孩子(甚至家长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并与孩子的奖惩挂钩,与自己的喜怒哀乐挂钩。要想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家长必须淡化考试分数,不因孩子分数的高低而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反映,做到不为分数高而兴奋,不为分数低而沮丧,甚至愤怒。
前  言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被赋予“父母”之职,成为合法父母。为担当起这一重任,我们尽全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但是,在家庭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尚未读到一则“父母岗位职责”的说明书。于是,我们模仿长辈们的教育方法、凭借个人成长的感悟、借鉴影视作品及书籍的间接经验,我们试图成为合格的父母。
事实上,我们尚未从任职父母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之际,孩子,就是那个被我们称之为“宝贝儿”、“亲爱的”、或冠之“丫丫”、“蛋蛋”等昵称的“小可爱”,开始向我们发起进攻,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面临亲子教育的一系列挑战。
我们爱孩子,我们以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式爱着,但在许多家庭中却事与愿违,孩子并未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发展。也许他们令我们失望,也许他们伤了我们的自尊,也许他们与我们势不两立,成了“天敌”,也许……
面对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我们反思亲子教育的过程,回忆对子女的所作所为,自省夫妻之间关系和家庭氛围,想当初的一切美好愿望,竟因我们的无效沟通、强制行为、过度教育、无限溺爱而产生了那么多失误。我们如同驾车在高速路上疾驶,一旦因一念之差选错了出口,可能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将错误地走出很远的距离。扪心自问,为子女我们的确全心全意,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甚至“牺牲”了自己。而对子女的愿望与现实因何却有如此大的差距,这是谁之错?
孩子生活在声光电的多媒体世界之中,而我们竟还以传统的、单声道的亲子方式与之沟通交流,以我们的信念和态度教导他们,以我们的价值观评判他们。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如同二条不相交的平行线,无论走多远,总保持着心理的距离。我们对子女的“爱”,竟演变成“非爱”行为。
我记得曾读到过这样的话:父母的爱有时也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牢狱,孩子也会把父母的爱当成拐杖走路,珍惜得不肯放下而无法真正长大。
面对今天子女的状况,我们回忆亲子过程,往事宛若昨天,清晰可见。我们怀有良好的动机,我们尽力行动,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不良结果。有哪一位父母不是为了孩子的“好”呢?当他人指出我们亲子教育中存在的失误和错误方法时,我们黯然神伤、由衷感慨,我们摇着头、极力为自己辩解说:“我不是那意思”、“我真的不是那意思”、“真的,真的,我不是那意思”……
在今天这个多元化家庭模式中,疲于生计、工作、学业、事业奔波的年轻父母无耐地将子女留守家乡,将子女交由老人或保姆养育;离开工作岗位独自养育孩子的专职妈妈;因自己离异或丧偶而出现的单亲居住家庭、重组家庭等等多种家庭形式。在繁杂的因素影响下,当亲子教育出现困扰和矛盾激化时,代理人无能为力、爱莫能助,年轻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抚养和教育,百感交集而又不知所措,于是出现亲子焦虑。欲重新梳理亲子教育,必将付出加倍的辛苦。
作者崇尚家庭健康和谐幸福快乐成长才是亲子教育之本,通过近年来对多个研究家庭的细腻观察和研究,通过个案咨询的深刻领悟与思考,横断、纵向精心设计,以发散式思维编写具有普适性的亲子教育个案和家庭教育常规话题,面对今天多种家庭的生活方式下,试图分析亲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与家长朋友们分享亲子教育理念,倡导亲子教育理念和方法,减少或避免亲子教育中的失误,力争引领孩子积极向上,促进家庭健康快乐成长。

引  子
场景
时间: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傍晚
地点:北京“学梓庭院”小区8号楼1314室
人物:
王文涛:37岁,硕士学历,北京籍唐山人,北京某公司销售部经理。
郝  秀:35岁,王文涛妻子,北京籍石家庄人,北京某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硕士学历。
王文峰:40岁,王文涛的叔伯哥哥,北京籍唐山人,某公司副总经理,经济学硕士。
王文涛、郝秀夫妇,一周后利用年假到国外旅游观光,这一对三十多岁的快乐丁克,将他们的两条宠物狗“贝贝”和“小黑”送往寄存处,他们对管理人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呵护好他们的“儿子”。他们相互给对方起了昵称为“贝贝妈”、“小黑爸”,养狗的朋友圈里似乎也忘记了他们的真实姓名,都直呼他们的昵称。
他们已经是宠物寄存处的老朋友了,两个人的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或学习,没时间照顾宠物的时候,就将他们送往寄存处或“狗友”的家中寄养一段时间。有空闲陪护“儿子”时,再接他们回来。
寄托手续办完,二人驱车返回居住“学梓庭院”小区,大约是晚上七点钟。王文涛夫妇在电梯口遇到候梯的王文峰。王文涛与王文峰是叔伯兄弟,两个家庭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时常往来。
郝秀看了一眼王文峰紧皱的眉头,并未像往日那样热情洋溢地与王文峰打招呼,她礼貌地说:“文峰哥,您下班啦。”
未等王文峰回话,王文涛焦急并关切地问。“哥哥,怎么了?您这脸色,看上去不大好。”
王文峰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压低着声音,回答说:“啊,啊,没什么,没什么。”
电梯门打开了,三个人同时进入电梯,王文涛借着电梯里明亮的灯光,继续仔细地打量着王文峰的脸,说:“哥哥,您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看您现在愁眉苦脸的样子。”
“噢,没事,没事。”王文峰应付着说:“你们过几天就该走了吧”,他转移了话题。
“是的,刚刚把‘儿子’送到宠物寄存处,这几天太忙,没时间管他们。欧洲回来后再把他们接回家。”郝秀回答。
“你们真幸福。”王文峰低声说,努力地抬了一下低垂的头。电梯间空气似乎凝聚,三个日常说笑的人,竟然感觉到面面相觑的尴尬。
简短的沉默后,电梯到了十三层,王文涛、郝秀与王文峰话别,走出了电梯。郝秀立即低声说:“你没听出文峰哥不愿意说他气色不好的原因?你还追问两次,我看你需要参加个学习班提升情商了。”郝秀用手指戳了一下王文涛的脑门。
王文涛一把攥住郝秀的手,回答说:“你以为我没看出来?我担心他遇到什么难事,我只是想帮助他,我和他兄弟,是兄弟!你明白吗?头发长见识短,你!”说完,他低声哼起庞龙那首耳熟能详的《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郝秀沉默不语。他们一起走到1314号,标有铜牌“一生一世”——自己的家门前。
(后续文章更精彩)

王文涛打开房门,郝秀把他推进家里,迅速关上门。不依不饶地说:“那他需要你的帮助吗?谁都有隐私,你想打探人家的事情?别自做多情!你以为在老家呢?东家长西家短,不分场合随便乱问?”郝秀因丈夫未接受她的意见有些不满,提高了嗓门。   “我不是那意思。得,我们不谈这事,和你谈论男人间的事,你根本不懂。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我们不是来自一个星球,和你没法说清楚。找个共同语言吧,看看晚上咱们吃点啥。”王文涛催促郝秀下厨房做饭。
“吃?吃等等吧。想吃你自己做。我减肥,晚上不吃了!”郝秀进一步提高了嗓门,她简直是喊着说话,鞋也没换,径直走到沙发边,重重地座下。
王文涛看得出她生气了。每次他们把狗送出去的时候,郝秀总会有几天的不适应,表现出分离焦虑。王文涛能够理解一向乐观豁达的郝秀对他发脾气只是个表面现象,她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只是将焦虑情绪暂时转移到了他的身上,现在情绪反常也在王文涛的预料之中,调整几天就好了。
王文涛怪声怪调地调侃着郝秀,说:“我最最亲爱的贝贝妈,您不肥,我就喜欢您这样丰满的女人。”他从鞋架上取下郝秀的脱鞋,走到沙发前,说:“小姐,可以为您提供服务吗?我给您换上鞋。”
“王文涛同志!你给我听清楚!你别招我,你话里有话,谁丰满了?我身材正好!!!”郝秀此时可不是“好惹”的,女人最听不得与“胖”相关的同义词了。
“我不是那意思,亲爱的。我郑重宣布,以后私下里就别叫我‘王文涛同志’了,那个称谓留待正式场合专用。以后和全国人民一样叫我‘涛哥’就行啦。2008年11月11日,光棍节,钦此。”做销售的王文涛这张嘴可是经过世面的,相关的和不相关的、有用的与没用的话都能联系到一起说出来,他继续道:“好好好,你是魔鬼身材,你是骨瘦如柴。你们女人没有瘦,只有更瘦。我饿了,我得对得起自己这个胃。”王文涛干笑两声,边说边打开冰箱,看看里面也没什么可吃的,对着郝秀说:“亲爱的,你吃什么?我下楼去买。”他表情搞怪地看着郝秀,继续哼着《两只蝴蝶》“追逐你一生,爱你无情悔,不辜负我的柔情你的美。”
“随便!”郝秀是个极在意身材的人,她不要孩子,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她最容不得别人说她体型方面有问题,她生气,不仅因为王文涛对她的身材胡乱评价,更由于王文涛不理解她的劝告,不够通情达理,尤其是说她头发长见识短。
“那奴才我就给您老人家买‘随便’去啦,我的太后。”王文涛捏着嗓子模仿太监的声音,依然一幅油头滑脑的腔调,他转过身继续说:“小的下楼给母鸟打食去啦。”乐观的王文涛,一直对郝秀持极宽容的态度,整天嘻嘻哈哈、小打小闹,但从不引发家庭战争。他坚信“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每逢遇到郝秀火气上升,他就采取“制怒、放松、愉悦、转移、妥协、装傻”等战略战术,将家庭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
郝秀扑哧乐了,愉快地说:“你就贫吧,小样儿!给我带点水果回来就可以了。”
“小的遵命!”王文涛打了一个飞吻,下楼去了,楼道里飘荡着他悠扬的歌声“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
(后续文章更精彩)
【附言】
夫妻之间,时常因顶点小事而发生争执或吵闹,这也许是生活的本色。如果任其发展,矛盾将不断升级,也许导致一场人民内部战争的爆发。
夫妻因分歧而理论,女方也会施以“小性”,家庭中不存在“全责”问题。无论哪一方,适度地妥协,尤其男性借自身的幽默、风趣和智慧讨妻子一片欢心和愉悦,即可将战争迅速消灭在萌芽状态。
阴云稍纵即逝,阳光再度充满家庭。

夫妻之间,时常因顶点小事而发生争执或吵闹,这也许是生活的本色。如果任其发展,矛盾将不断升级,也许导致一场人民内部战争的爆发。    夫妻因分歧而理论,女方也会施以“小性”,家庭中不存在“全责”问题。无论哪一方,适度地妥协,尤其男性借自身的幽默、风趣和智慧讨妻子一片欢心和愉悦,即可将战争迅速消灭在萌芽状态。
阴云稍纵即逝,阳光再度充满家庭
1 家长会激起家庭风波
【场景】
时间: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傍晚
地点:北京“学梓庭院”小区8号楼1818号
人物:
王文峰
胡秀荣:39岁,王文峰妻子,北京某教育咨询公司资深职业讲师,管理学硕士。
王  灏:王文峰之子,13岁,北京市爱吾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郝  思:42岁,郝秀的哥哥,心理学在读博士生,某电视台《家庭成长》栏目嘉宾主持人,某电视台心理节目嘉宾,北京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法定代表人,私人心理顾问,职业讲师。
李玉枝:66岁,王文峰的母亲,河北唐山退休小学教师,中师毕业。
王博杰:王文峰的父亲,河北唐山某企业病退职工。
高国英:女,52岁,王灏班主任,区级先进教育工作者,高级语文教师。
王文峰从十八层的电梯出来,驻足在1818号自己的家门前。以前看到1818,想到的是“要发要发!”,今天看到1818,他感觉到自己被打入双重十八层地狱。
房间里没一点动静。她的妻子胡秀荣日常不会这么早回家,何况今天还要加班开会。他打开客厅的灯,换了鞋。他还没脱下西装外套,就重重地坐在了沙发上。他燃上一只香烟,站起身,翻箱倒柜地四处寻找烟缸。终于,他在一个旮旯里,发现了落满灰尘的烟缸。他在洗手间的水池里胡乱将烟缸冲洗几下,返身回到客厅,坐在舒适的沙发里。自2000年搬入新房,胡秀荣就规定:为大家的健康,不允许在家抽烟,即使有客人来访也不允许在客厅吸烟。
王文峰抽了一口烟,立即将香烟掐灭放在烟缸里。他无聊地双手托着脸,变换姿势将十指插入头发中,他用力抿了一下嘴唇,“唉!”他长叹一声,下午家长会的情景再次浮现在他的眼前。
1.1家长会的遭遇
王文峰按家长会通知要求,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下午2点准时坐在爱吾中学礼堂最后排临通道的座位上,他为随时进出礼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年级主任赵老师在会前介绍了家长会的时间安排,然后隆重地介绍了专题报告人郝思老师。赵主任说:“自从有了孩子,也就有了问题。孩子,是家庭的焦点,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时常向我们提出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学习亲子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时常关注电视媒体中家庭教育节目,试图在遇同样问题时借鉴使用。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时常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亲子教育专家郝思老师,郝老师一向强调家庭氛围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主张和谐的家庭培养健康的孩子。下面,他将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大家分享主题为《家庭和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报告。我们热烈欢迎。”
王文峰随着大家礼貌地拍了拍手。尽管郝思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讲解,获得了家长们阵阵掌声和高度的认同,但王文峰自始至终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报告,似乎与他无关。儿子王灏一直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教育儿子的任务全部转交给了母亲——小学退休教师李玉枝的身上。他不停地进进出出接听着电话,频繁地按动手机,通过短信向下属布置工作任务,一刻不得空闲。他忍耐了60分钟后,终于可以走出报告厅,打电话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务。
随后,家长回到孩子所在班落座。校长通过喇叭向全体家长通报学校做了哪些实事,教学主任宣读了学校近期安排的活动,任课老师在班上介绍学生学习情况,班主任最后做总评。老师们走马灯似的,依次告诉家长班级大致的考试情况,年级总评分,班级总评分,班级排序情况。安排班干部给家长发了印有孩子每次大小考成绩和排名的小纸条,看上去如同股市的KDJ线一样一目了然。最后还要表扬一下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指出成绩差、有多种问题的学生。有的老师担心家长没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及博客地址公布给家长,说:“我所有的要求都已经写在博客上了,请家长配合我的工作。大家还有什么没明白的,给我打电话或者在博客上留言吧。请家长们务必督促孩子回家读书,认真完成作业、注意查漏补缺。”
区级优秀班主任高国英老师最后一个站到了讲台上,她说:“咱们学校是北京市重点,啊。咱们的学生家长,不同于其他学校,啊。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在社会上独当一面的人士,啊。无论您是什么职位和背景,在我眼中,一视同仁,把大家当作家长看待,啊。我说话有不客气的地方,请各位原谅,啊。”高老师一句一个“啊”地说着,她稍稍停顿一下,她继续说“咱们语文成绩是这样的:年级平均分92.6分,啊。咱们班平均分94.5分,在年级排第一,啊。低于90分的同学,只有两名,其中一名89分,另一名82分,啊。所以,家长看到手中的条子后,不要以后82分已经很不错了,啊。那是班上的最低分,啊。王灏的家长来了吗?”


王文峰已经看到王灏就是那个82分了,他有被刺痛的感觉,脸上似乎有些发烧。听到高老师叫他,急忙应声地回答:“啊,来了。”
高老师接着说:“请您稍等我一会儿,我要好好和您谈谈,啊。”她有意将“好好”二字的语气加重。
尽管高老师给王文峰留足了面子,没有在班上点出王灏有什么问题,但让他留下,并指出要“好好”谈谈,他已经感到谈话不会轻松。
家长会在五点前结束了,由于许多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未曾被老师点名,不知自己孩子表现如何的家长们,一窝蜂地跑到教师办公室,找任课老师问自己孩子的表现。当然,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课堂纪律、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是否有了进步。
高老师与热情的家长们打过招呼后,迅速地找到焦急等候的王文峰。高老师引领王文峰来到学校的小会议室里。
“王先生,我知道您工作很忙,啊。刚才在报告厅时,我就注意到您的工作状态了,啊。我就开门见山和您谈谈王灏的情况,啊。”高老师快言快语地说。50余岁的她,穿着打扮透着利落和干练。
“好的。”王文峰说着,从公文包里取出笔记本和笔。
高老师说:“您不用记,我把王灏在学校的表现和您交换一下意见,啊。希望我们共同关心他、帮助他、促使他进步,啊。”高老师稍稍停顿了一下,转身为王文峰倒了杯水。她接着说:“王灏小学一直在唐山读书,由奶奶看护,升初中才来到北京,啊。开学这两个多月来,通过我和任课老师的观察,认为他有四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啊。第一,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不和群,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啊。第二,在纪律方面,他不能全部完成作业,时常丢三落四,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小动作也很多,啊。比如玩文具、抠手指等,还时常将游戏机带到课堂上玩,啊。第三,他的性格方面表现出自尊心极强,很任性,容不下老师和同学对他说一个‘不’字,啊。但凡听到老师对他的批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暗示,他也会落泪,啊。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点名对他提问简单问题时,他回答的声音跟蚊子嗡嗡声似的,根本没个男孩子的样子,啊。第四,就是身体素质方面,他也太胖了,家里有好吃的,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吃啊。上体育课总提不起精神,不能跑不能跳的,啊。”
高老师并没有结束讲话的意思,但王文峰无论如何也听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打断高老师的话,“这孩子毛病是挺多的。我和他妈工作都太忙了,把他在老家生下来就留给我妈照顾,我们也意识到老人把他给惯坏了。所以,升初中了,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接到北京来读书。原本打算等他初中毕业来北京读高中的。”
高国英白了王文峰一眼,“上高中再接回北京读书,啊?那你的麻烦就更大了。噢!把孩子生下来,你们不管了,你们躲清静了,交给老人养着,隔代人哪有不宠坏孩子的,啊?自己的孩子还得自己带,交给别人?哼!谁能替代父母的责任啊?孩子可不是个小猫小狗,放哪里养都行。孩子是人,不是宠物,啊!”
(后续文章更精彩)
高国英在这所学校里见多了不带孩子的父母,所以她开门见山地指出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家长们都不是等闲之辈,也算给大家一个下马威。她也见多了这些孩子存在的多种问题,尤其,她的儿子也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一身的毛病,上学不爱读书,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也不爱工作,五六年来就在家呆着,天天看电视、玩游戏。母子二人无法沟通。高老师一旦表达对儿子的不满,立即就听到反驳的声音:“现在想管我了?以前你们干什么去了?把我交给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总招一拨人来家里搓麻将、闲聊天,我能学习好吗?你以为我不愿意好好学习呢?我有环境吗?”
高老师被王文峰的话触动了最敏感的神经,她的情绪有些失控了,说出来的话,格外地重。
“是的,是的。”王文峰连连点头,他感觉到面部的灼热。在单位,他也是个体面的人物,上上下下对他至少表面上敬畏几分,听阿谀奉承的话习惯了。今天竟有人这么直接并毫不客气地说自己的不是,他的脸面真得挂不住。但仍然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客气地说“高老师,我们给您添麻烦了,给您添麻烦了。”
“麻烦?我们没什么麻烦,啊。孩子是你的!我们三年一个循环,王灏就从这里毕业了,我们又去教新生,啊。噢,不!我教完王灏也就退休了,啊。真正为孩子着急的是家长,是你们啊!瞧瞧现在社会上那些啃老族,如果家长用点心,也不至于成那样,啊。”高老师停了一下,看了一眼王文峰,她突然意识到是自己把个人家庭的问题带出来了,感觉到话说重了,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忙改口试图挽回些面子,说:“其实,我不是那意思,啊。只是替你们着急,说话可能重了些。我这人刀子嘴豆腐心,啊。如果还和风细雨地和你说这些,你不痛不痒的,回家你们也不重视,啊。但这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多,希望你们多关心他,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啊。回去也别打孩子,打也不解决问题。他十多年没和你们在一起生活,啊。如果你们再采取粗暴的态度,孩子和你们的感情会更疏远的。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吧,啊。希望你找机会多和我联系,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啊。”说着在撕下一页纸,留下自己电话号码,接着说:“这是我的手机号,希望我们电话多联系,啊。”说完,高老师站起身,示意王文峰谈话结束。“还有最后一句,今天邀请来学校讲座的郝思先生是青少年教育专家,啊。他专门研究亲子教育,如果你们需要这方面的帮助,我可以介绍你联系他,啊。他在儿童教育方面还是有些名气的,啊。”
“谢谢高老师,谢谢您。”王文峰向高老师频频点头说。
王文峰回忆参加家长会与高老师谈话的详细情节,怎么自己的儿子就这么差呢?他知道儿子有问题,但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他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王灏就在身边而不是与母亲同住在学校附近的另一套房,王文峰非狠狠地收拾他一顿不可,独自嘀咕一句:“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让我的脸面丢尽了。”

王文峰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家中兄弟姐妹三人,好像谁也没怎么让父母操心就长大了。靠着父母微薄的收入,似乎谁也没刻意去做什么,自然而然地成长,兄弟们发展的都不错,姐姐大学毕业、弟弟在攻读博士学位,哪有王灏这等麻烦事情?
王文峰感到从未有过的无聊,他无所适从,不知做点什么才能打发这寂寞的夜晚,他渴望夫人早一点回家,和她聊聊孩子的事情,至少能放松一下紧张情绪。
王文峰的母亲感冒了,否则这次家长会一定是她去开的。他还从未参与过家长会呢。王文峰购置第二套房产是为了把儿子和母亲接来北京,一方面希望她晚年在北京享受一番生活,另一方面替他们继续带着王灏。王文峰时常国内外飞来飞去,妻子也经常下班很晚。他们工作的确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王文峰走到门口的衣架旁,欲换鞋去看望母亲,他换了一只鞋,又脱下。他担心在母亲面前表现出不良的情绪,长叹一口气后,看看时钟已经指向八点半,尽管尚未进晚餐,他也未感觉到饥饿。他进入卧室,合衣躺在床上。他还在想高老师说王灏时的神态表情和内容。
【附言】
中年人在单位是骨干份子,承担着较多的责任。在生存竞争激烈的当下,尤其是男性,更多精力关注事业的发展,实现其工作、家庭中流砥柱之使命。疏于亲子关系,缺乏教育理念,也是中年男性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现实,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缺失。父亲的形象,利于孩子对男性角色的认识,也可能影响到孩子长大后,对男性角色的认同和选择。所以,父亲尽可能挤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后续文章更精彩)

1.2莫名火引发夫妻战争
迷迷糊糊中王文峰听到开门的声音,他知道一定是妻子到家了。但他懒得动一下,也不想搭话。
“文峰,文峰?你抽烟了?你这人怎么抽烟了?你不记得我规定不能在家抽烟?”胡秀荣大声叫着。
“不能抽烟?你都不问问我为什么抽烟!”王文峰压抑许久的莫名火气终于找到爆发的机会了。
“怎么了?为什么?”胡秀荣声音更高了。
“家长会上,我让老师给数落的抬不起头来。”王文峰从卧室走出来,站着把家长会上高国英老师说的与王灏有关的事情,从头至尾带着情绪复述了一遍。最后他恼怒地补充一句:“这,就是你儿子,气死我了。”
“什么?我儿子?他不是你儿子?我早就说把他接回来,你偏不同意。你总给自己找借口,说太忙了,没时间管孩子。现在让你妈惯成这样,这只能怪你不听我的。”胡秀荣发挥了她讲师的职业特点,大噪门、条理清晰地吼了出来。
“说得轻巧,你真能带得了孩子?你到上海读三年的硕士,进修学习更不计其数,今天跑这城市,明天飞那个地区。孩子在身边,你有时间还是我有时间管?”王文峰在单位的领导地位,今天在家中也张显出来。以前一向是有话好好说的态度,而现在两个人却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是一种强强组合的夫妻阵容,谁也没有主动示弱的意思。
“你呢?我们刚结婚二年,你不是也到北京来读硕士吗?我工作三年供你读研你怎么不说?哼!”胡秀荣生气地回应着。“我告诉你,王文峰,孩子今天这德性都是你妈把他给宠坏了。哪里有那样养孩子的啊?那是养孩子?养宠物差不多。”
王文峰本来就一肚子苦水不知向谁发泄,再加上胡秀荣对他的态度,特别是指责了他的母亲对的儿子的教育,致使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顺手抄起茶几上的杯子,用力地摔在地板上。
“摔东西了?谁怕谁?”胡秀荣从茶几上拿起茶壶摔到地上。她今天也感觉格外受伤,晚上加班本来是中高层研究公派出国学习人员名单,无论如何这次理应,或者说,轮也轮到她胡秀荣到国外进修半年了,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度假。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最后的结果却偏偏没有她的名字,取代她的是一个来单位不到一年,某领导的亲戚。会上她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内心的不快完完全全写到脸上。回到家中,王文峰与她又谈儿子的种种不良行为,她的确想借此机会将单位的事情宣泄一番。
“摔吧,都摔了。”王文峰更加生气,他生硬地说。
胡秀荣本想回到家把单位的事情向王文峰述说一番,求得丈夫的安慰,不料却是火上浇油。她听到王文峰这样不通情理的话后,她用力将王文峰推到一边,回头看到在水中悠闲自在的鱼儿,试图去搬展台上的鱼缸,那是养着王文峰心爱的热带鱼。今天,胡秀荣就是要成心给王文峰点儿颜色看看。
(后续内容更精彩)
王文峰险些被胡秀荣推倒,已经很生气了。当他看到胡秀荣准备毁坏他的鱼缸时,立即冲上前去,把胡秀荣推到一边,抬着胳膊,大嚇一声“你想干嘛?!”
“怎么?你还想打人?你试试?”毫不示弱的胡秀荣瞪大了眼睛,她感觉自己很委屈。
“你动我的鱼缸,就不行!”王文峰已经把胡秀荣逼到了枪口上。
“我今天就要把鱼缸给砸了,让你知道什么更重要!”胡秀荣转身走进储藏室,拿了把大锤子,走了出来。
王文峰铁青着脸,“你敢?!”
胡秀荣竟直走到鱼缸前,高高地举起锤子,“你看我敢不敢!”。
王文峰健步如飞冲上去,一把抢过胡秀荣手中的锤子,左手一不留神,落在她的脸上。
“你,你,你打我?”胡秀荣被王文峰这一巴掌吓呆了。她转身跑回卧室,将门一关,委屈地号啕大哭。
王文峰也被自己这的失误吓坏了,他怎么可以和与自己同甘共苦、多年一起打拚生活的妻子动手呢?这一切皆缘于那个令他爱之深的宝贝儿子。他进入另一间卧室,需要冷静地想想,这到底是怎么啦?
他没再抽烟,他知道胡秀荣对烟的味道极为反感,他不能再让她不快乐。静谧的夜晚,令人回忆昨天,他的思绪回到十几年前。
【附言】
生活中的不快事件时常发生,包罗万象的事件随时向我们涌来。这些事件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伤及无辜。由于亲人对我们最具包容心,于是,不管不顾尽情展示自己的“原形”,丝毫不做妆扮和修饰,将自己的愤怒一股脑地泼向最值得信赖和最亲密的身边的人。
夫妻之间的大吵大闹,许多时候缘于双方缺乏情绪管理,一旦出现含沙射影和恶言恶语,紧接着是指责、谩骂、羞辱,致使家庭气氛白热化,恶劣情绪升级,引起动手动脚。

1.3回忆难忘的岁月
他想起91年7月,两人自石家庄某大学毕业后,为了生活在一起,双双应聘来到甘肃某县工作。实习一年后,二人结了婚。王文峰不甘于当地的生活,希望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改变生存环境。新婚的大红喜字尚在简陋的房间里张扬地嘲笑他们不会做饭、不会安排生活,而胡秀荣已有了身孕,王文峰早已从新婚蜜月的甜蜜中转入了书海,下班之余的所有时间用于刻苦读书备考。妻子支持他读书,尽管她也不是个理家能手,但毅然承担起全部的家务,终因不懂如果打理孕期生活,她流产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文峰顺利地通过了北京某大学的考试,接到了录取通知书,于93年9月初踏上了列车,带着改变命运的企盼,带着妻子的重托,进京读研去了。
胡秀荣承担起王文峰读研的所有费用,自己省吃俭用,鼎立支持丈夫读书。日子尽管过得清苦,但希望就在眼前,他们憧憬着三年后发生的变化,他们描绘的生活前景是一片光明。94年寒假,王文峰带着久别后的喜悦和渴望与妻子团聚,胡秀荣第二次怀孕了。尽管生活环境简陋,他请母亲李玉枝来到甘肃家中照顾妻子。94年岁末,妻子随婆婆回到老家生产。研究生二年级的王文峰喜得贵子,他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儿子满月那天,他请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学校食堂连吃了一日三餐,以示庆祝他有了后代,留下了根。
胡秀荣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她回忆着自己的艰苦岁月。王文峰考研走了,尽管留下了一缕希望的阳光,但生活还是继续艰难地进行着。26岁的胡秀荣自豪地、夸张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在她租住的一处简陋的平房里走来走去。要做妈妈的喜悦展现在脸上。尽管丈夫读书给家庭又增添了经济压力,但命运的曙光已经唾手可得了。为避免再次流产,婆婆李玉枝专程从老家赶来照顾胡秀荣的生活,打理家务。婆媳二人相互尊重,相处也算是和谐快乐。
在胎儿6个月的时候,胡秀荣的公公王博杰因病住院了,婆婆不得不回到老家。胡秀荣多么希望丈夫能够陪伴在身边,尽管,她知道丈夫是为了这个家庭的改变、命运的改变去学习了;她多么希望母亲能够在世照顾她渡过这一特殊时期,但她需要面对现实,只能自己面对这一切。她想到挺着大肚子洗衣做饭,想到生病时独自承担,想到脚面肿得很高时却不得不去上班,她想到,到医院检查,自己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她想……。那段岁月,也许是她最难的时候,她挺过来了。她心中拥有丈夫取得毕业证书后的企盼,有即将出生的孩子带来的快乐,这个准妈妈,再苦再累也心甘。
预产期到了,王文峰从学校请假赶回甘肃的家中。收拾好行囊陪着胡秀荣投奔唐山老家去生产。她顺利地生下儿子王灏,全家人高兴地奔走相告,通知亲朋好友什么时候办满月酒。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胡秀荣不得不再回单位上班,她实在没时间和精力看护孩子,而婆婆也必须在老家照顾公公。她与王文峰协商,由王文峰与老人谈把孩子留在老家。婆婆爽快地满口答应了。
胡秀荣的产假结束了,王文峰专程赶回唐山接她回甘肃自己的家。一进家门,王文峰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一个好消息,他在北京找到一家企业兼职,如果用人单位认可他的工作,就有可能落户北京。王文峰看着熟睡的儿子,小声说:“儿子,爸爸争取落户北京,那样,你就成北京人啦。高考就不必象我们地样辛苦地玩命念书啦。”
胡秀荣内心充满矛盾,她喜忧参半,一方面分享着丈夫可能留京工作的喜悦,但想到马上和儿子分开,她含泪深情地亲着孩子,心中念道“孩子啊,妈妈舍不得与你分开,但是妈妈真是没有办法照顾你。”
第二天,胡秀荣在丈夫的催促下,再一次整理自己的衣服,她马上就要与亲爱的儿子分开了,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一种难言的伤。胡秀荣看着熟睡的儿子,低头又亲了一口,摸了摸儿子细嫩的小脸蛋,眼中含着泪花,低头走出婆婆的家门,奔赴火车站,乘西去的列车,继续去打拼。
她,他们,要为儿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创造一片天地。为孩子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孩子创造殷实的物质基础,这一切,都是以儿子的名义而奋斗。
胡秀荣回到工作岗位,满脑子都是儿子可爱的影子,她时而充满了忧伤,她思念那个小宝贝;时而充满快乐,她的丈夫通过读书可能改变“命运”,从此他们的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时而惝然若失,她不能总与丈夫两地分居地生活。于是,她也暗下决心考研,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她愿意再次拼搏一番,通过读书改变生存现状。
胡秀荣是个要强并有心计的人,她拥有理智的大脑。很快,她就从与儿子分离及对丈夫留京的喜悦中走出来,她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备考之中,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即使对王文峰也没有提起。上班工作没什么事情做,同事们经常聊些家长理短的话,有时还传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她躲到一处清静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复习英语去了。96年初,她悄悄地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直到手中攥着上海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才把这一既成事实的好消息告诉了王文峰。而那时,王文峰已经和实习的单位签署了协议书,他7月份就正式落户京城了。
王文峰夫妇各自在房间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尽管二人静静地思考了很长时间了,他们谁也没理出头绪,今天是第一次动了手,摔了东西。物质生活提高了,各自职位提高了,收入提高了,孩子在身边了,一家人团圆了。什么原因导致今天的场面?他们到底怎么啦?
【附言】
许多家庭都有一部艰苦的奋斗史,有为改变环境和命运谱写的成长曲。成年人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不懈地努力着。目标激发了每个人的潜能,即使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们也执着地努力着。有需求,才能产生动机,然后付诸行动,并誓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家长的付出,潜意识是为了孩子,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转化为许多家长潜能的不懈力量,但打拼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1.3回忆难忘的岁月
他想起91年7月,两人自石家庄某大学毕业后,为了生活在一起,双双应聘来到甘肃某县工作。实习一年后,二人结了婚。王文峰不甘于当地的生活,希望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改变生存环境。新婚的大红喜字尚在简陋的房间里张扬地嘲笑他们不会做饭、不会安排生活,而胡秀荣已有了身孕,王文峰早已从新婚蜜月的甜蜜中转入了书海,下班之余的所有时间用于刻苦读书备考。妻子支持他读书,尽管她也不是个理家能手,但毅然承担起全部的家务,终因不懂如果打理孕期生活,她流产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文峰顺利地通过了北京某大学的考试,接到了录取通知书,于93年9月初踏上了列车,带着改变命运的企盼,带着妻子的重托,进京读研去了。
胡秀荣承担起王文峰读研的所有费用,自己省吃俭用,鼎立支持丈夫读书。日子尽管过得清苦,但希望就在眼前,他们憧憬着三年后发生的变化,他们描绘的生活前景是一片光明。94年寒假,王文峰带着久别后的喜悦和渴望与妻子团聚,胡秀荣第二次怀孕了。尽管生活环境简陋,他请母亲李玉枝来到甘肃家中照顾妻子。94年岁末,妻子随婆婆回到老家生产。研究生二年级的王文峰喜得贵子,他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儿子满月那天,他请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学校食堂连吃了一日三餐,以示庆祝他有了后代,留下了根。
胡秀荣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她回忆着自己的艰苦岁月。王文峰考研走了,尽管留下了一缕希望的阳光,但生活还是继续艰难地进行着。26岁的胡秀荣自豪地、夸张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在她租住的一处简陋的平房里走来走去。要做妈妈的喜悦展现在脸上。尽管丈夫读书给家庭又增添了经济压力,但命运的曙光已经唾手可得了。为避免再次流产,婆婆李玉枝专程从老家赶来照顾胡秀荣的生活,打理家务。婆媳二人相互尊重,相处也算是和谐快乐。
在胎儿6个月的时候,胡秀荣的公公王博杰因病住院了,婆婆不得不回到老家。胡秀荣多么希望丈夫能够陪伴在身边,尽管,她知道丈夫是为了这个家庭的改变、命运的改变去学习了;她多么希望母亲能够在世照顾她渡过这一特殊时期,但她需要面对现实,只能自己面对这一切。她想到挺着大肚子洗衣做饭,想到生病时独自承担,想到脚面肿得很高时却不得不去上班,她想到,到医院检查,自己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她想……。那段岁月,也许是她最难的时候,她挺过来了。她心中拥有丈夫取得毕业证书后的企盼,有即将出生的孩子带来的快乐,这个准妈妈,再苦再累也心甘。
预产期到了,王文峰从学校请假赶回甘肃的家中。收拾好行囊陪着胡秀荣投奔唐山老家去生产。她顺利地生下儿子王灏,全家人高兴地奔走相告,通知亲朋好友什么时候办满月酒。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胡秀荣不得不再回单位上班,她实在没时间和精力看护孩子,而婆婆也必须在老家照顾公公。她与王文峰协商,由王文峰与老人谈把孩子留在老家。婆婆爽快地满口答应了。
(后续内容更精彩)

胡秀荣的产假结束了,王文峰专程赶回唐山接她回甘肃自己的家。一进家门,王文峰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一个好消息,他在北京找到一家企业兼职,如果用人单位认可他的工作,就有可能落户北京。王文峰看着熟睡的儿子,小声说:“儿子,爸爸争取落户北京,那样,你就成北京人啦。高考就不必象我们地样辛苦地玩命念书啦。”
胡秀荣内心充满矛盾,她喜忧参半,一方面分享着丈夫可能留京工作的喜悦,但想到马上和儿子分开,她含泪深情地亲着孩子,心中念道“孩子啊,妈妈舍不得与你分开,但是妈妈真是没有办法照顾你。”
第二天,胡秀荣在丈夫的催促下,再一次整理自己的衣服,她马上就要与亲爱的儿子分开了,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一种难言的伤。胡秀荣看着熟睡的儿子,低头又亲了一口,摸了摸儿子细嫩的小脸蛋,眼中含着泪花,低头走出婆婆的家门,奔赴火车站,乘西去的列车,继续去打拼。
她,他们,要为儿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创造一片天地。为孩子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孩子创造殷实的物质基础,这一切,都是以儿子的名义而奋斗。
胡秀荣回到工作岗位,满脑子都是儿子可爱的影子,她时而充满了忧伤,她思念那个小宝贝;时而充满快乐,她的丈夫通过读书可能改变“命运”,从此他们的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时而惝然若失,她不能总与丈夫两地分居地生活。于是,她也暗下决心考研,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她愿意再次拼搏一番,通过读书改变生存现状。
胡秀荣是个要强并有心计的人,她拥有理智的大脑。很快,她就从与儿子分离及对丈夫留京的喜悦中走出来,她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备考之中,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即使对王文峰也没有提起。上班工作没什么事情做,同事们经常聊些家长理短的话,有时还传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她躲到一处清静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复习英语去了。96年初,她悄悄地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直到手中攥着上海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才把这一既成事实的好消息告诉了王文峰。而那时,王文峰已经和实习的单位签署了协议书,他7月份就正式落户京城了。
王文峰夫妇各自在房间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尽管二人静静地思考了很长时间了,他们谁也没理出头绪,今天是第一次动了手,摔了东西。物质生活提高了,各自职位提高了,收入提高了,孩子在身边了,一家人团圆了。什么原因导致今天的场面?他们到底怎么啦?
【附言】
许多家庭都有一部艰苦的奋斗史,有为改变环境和命运谱写的成长曲。成年人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不懈地努力着。目标激发了每个人的潜能,即使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们也执着地努力着。有需求,才能产生动机,然后付诸行动,并誓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家长的付出,潜意识是为了孩子,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转化为许多家长潜能的不懈力量,但打拼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1.4有话还得好好说
夜,北京初冬的深夜,那是整栋楼里唯一亮着灯光的房间。时钟已经爬过三点,“滴哒、滴哒”秒针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空格外令人烦噪不安。
王文峰无论如何难以入睡,他也不可能入睡。他在床上辗转反侧多次后,只身步入客厅,还穿着压皱了的西装,坐回沙发上。他此刻似乎除了抽上一支烟外,双手不知放到何处,也不知该做点什么。他懊恼自己竟然在家里摔东西,尤其是第一次与胡秀荣动了手。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唉……!”心想,“我这是怎么了?”
静悄悄的夜,王文峰听到房间内的动静,抬头向卧室的房间瞄了一眼,正巧胡秀荣走了出来。他立即迎上前去,说“对不起,今天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对你动手,请你原谅我,请你一定原谅我。”
胡秀荣,红肿着眼睛,低声说,“我们好好谈谈吧。”
“什么?我以后改,我一定改!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和你动手了。”王文峰真诚地看着胡秀荣,近乎哀求地说着。他担心夫人说的“好好谈谈”是谈……,他不敢往下想。王文峰是个非常爱妻子的人,并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他时时提醒自己,在读研期间胡秀荣为他全部的付出。此时,他对于谈的内容极为敏感。
胡秀荣平静地说:“我们要好好谈谈孩子的事情。”
“别,别,别这样。是我不对,请你原谅我。”王文峰左手拉住胡秀荣的胳膊,右手在她的肩膀上摇了摇,他似乎除了恳请原谅,别无他求。
胡秀荣转过头,看着王文峰,说:“文峰,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好好谈的是如何调整孩子目前的状态,你想什么呢?”
王文峰一愣,面部表情暂停片刻后,立即陪上笑脸,说:“我不是那意思。”
胡秀荣转身从储物柜里拿了袋速溶咖啡,王文峰立即殷勤地从茶几上取了夫人专用的杯子,代她冲好端了过来,坐在胡秀荣的身边。
胡秀荣,长叹一口气,抿了一下嘴唇,说:“文峰,对不起,我不该那样说妈。我回来时情绪不好,把单位的不愉快带回家了。我进门闻到烟味,还听到孩子现在的状态,和你一样着急,情急之下说了不该说的话。请你原谅我。”
王文峰拉住胡秀荣的手,说:“主要是我错了,无论如何,我不该对你动手,请你原谅。”这一对恩爱的夫妻相互请求对方的谅解,但脸上并未阴转晴,还有什么比儿子的成长更重要的呢?他们依然沉浸在儿子的种种行为表现中。
“文峰,我今天加班开会,单位取消了我出国的机会,我本来很生气。回来后又听到你说孩子的事情,我没控制自己的情绪。”胡秀荣平静地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王文峰将妻子揽入怀中,抚摸着她的头说:“今天我去参加家长会,高老师说了许多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我感觉脸上挂不住,回来后把气撒你身上了。但我真是让高老师的话气坏了。”他稍停顿一下,接着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我们俩在单位都是有脸面的人,到学校后让老师数落的一无是处。说我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自己养,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养了十多年,让老人惯坏了。好的习惯没有,坏习惯一堆。”王文峰提起家长会上高老师的种种说辞,他难以接受的不仅是老师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不能接受孩子的表现。即使不谈学校的事情,他也为王灏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有些恼火了。
胡秀荣说:“孩子是有许多问题,高老师的话,我们听着不舒服,其实,我们早就该反思一下了。”胡秀荣说完,顺势靠在王文峰的怀里,王文峰搂着妻子,抚摸着她的头发,一会儿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在一种甜蜜的氛围中,夫妻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述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孩子的问题的确是家长的责任。二人的思绪飞回到过去的时光里,王灏——那个小可爱的样子闪现在脑海里。
【附言】
我们生活在自我的情绪世界里,一旦受到环境或事件的影响,首先需要提醒自己:“我受到了坏情绪的干扰,我可能失去常态了。”暗示自己:“我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理智地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便。”
如果有三五好友,不妨邀请他们做些交流,毕竟在朋友面前还需要保持一份相对的矜持,将情绪做个宣泄的缓冲。也可听一听朋友们的建议,之后再面对家人时,态度会清醒。
面对亲密的家人,许多人认为可以裸露自己的情绪而不管不顾,这样造成家庭内部的不愉快或争执。尤其在孩子面前的如此表现,导致孩子紧张、胆怯。
在受到情绪困扰时,不妨对家人直言自己遇到的事件和感受,请大家给自己一点时间静心调整。
(后续内容更精彩)

1.5亲子情景再现
情景一:宝贝是个开心果
王灏一岁那年的春节,王文峰夫妇带着大包小包的物品,怀着幸福与喜悦的心情,回到老家。他们看到胖胖壮壮的孩子躺在摇篮里依呀学语,他们的幸福展现在脸上,留在心里。两个人争着抱起儿子,王文峰先抱起王灏,说“让爸爸亲亲我的大胖儿子!让爸爸用胡子扎扎我的大胖儿子。”
王灏哭了。
“你把孩子吓着了。来,宝贝儿,妈妈抱,你爸爸不好,他不会抱你。”胡秀荣伸手接过儿子。
婆婆听到王灏的哭声,走了过来。温和地说:“谁招惹我孙子哭啦?让奶奶抱着,抱抱我的大胖孙子。爸爸招惹你了吧,来,我们打他,我们打他!”李玉枝从胡秀荣的手中接过王灏,抱着王灏走到王文峰面前,架着王灏的手轻轻地在王文峰的脸上划过,“爸爸把你扎哭了,我们打他!我们打他啦。现在不哭啦,不哭啦!”。李玉枝接着说:“你们没带过孩子,没经验。看我给你们把儿子养得白白胖胖的,多可爱呀!我的孙子多可爱呀!”李玉枝对着王灏笑得象菊花一般,她的价值感在孙子身上再度得以体现。
胡秀荣看着虎头虎脑的儿子,笑着对李玉枝说“妈,您辛苦了”。
“瞧你说的,我不辛苦。带自己的孙子,我高兴。要不是这孩子给我带点乐儿,我还不天天愁死。哈哈哈……”李玉枝爽朗地笑着回答。
王文峰明白母亲所说的愁死,是自父亲生病卧床后,给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尤其是母亲要天天面对失去生活能力的父亲。王文峰转身进了父亲的房间,他努力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为父母做些事情,他坐在床前和父亲说说家常话。尽管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能从老人的语言中听到他与孙子一起生活的快乐。
【附言】
婴儿是老年人快乐的源泉。老人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再度投放到孙辈身上,以期弥补对自己儿女幼年时时间和精力投入的不足,补偿因岁月艰难和工作劳碌在儿女身上无法实现的母爱。于是,对孙辈的爱,难免有过度溺爱之嫌。
幼儿是个开心果,他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体验,每一天都可能有明显的变化和进步。幼儿是朝阳,带给老人清新的生机和愉悦。老人与幼儿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情景二:儿童教养于无声中
胡秀荣研究生二年级时的寒假,她径直从上海赶到婆家。她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身为母亲,她感到不称职,担心儿子缺少母爱而影响健康。王灏已经2岁多了,当见到胡秀荣后,并不像其他见到母亲的孩子一样,立即扑上去,喊着“妈妈抱抱”,而是用一种陌生的眼神短暂地打量着她,看了一眼后,立即躲到奶奶的身后。
李玉枝回过头,用手抚摸着王灏的头,笑着说:“傻小子,那是你妈。你不是天天说想妈妈吗?秀荣,你给孩子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有没有给孩子买玩具啊?快拿出来,让我孙子瞧瞧上海的东西有多好。”
胡秀荣立即打开行李包,“来,宝贝儿,这是妈妈给你买的。”她拿出一套儿童服装、一包彩笔、一只玩具枪,一条围巾和一顶帽子。“妈,这是我给您买的围巾,这顶帽子是给我爸的,免得你们出门冻着。”说着双手递给了李玉枝。
李玉枝接过围巾和帽子,“你这孩子,还给我们买东西,你上学哪来的钱啊,以后不准再乱花钱了。”李玉枝将围巾系上,站到镜子前照了照。“大城市的东西就是看着洋气。博杰,媳妇给你从上海买了顶帽子。”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里屋传了出来:“还乱花什么钱啊,我也下不了楼了,要帽子有什么用啊。”
“怎么说话呢,你?秀荣给你买了,你就收着。这是媳妇的心意,这么好的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李玉枝对着屋里喊着。
她一转身,看到王灏打开包装盒,把玩着玩具枪,说:“瞧我这宝贝孙子,已经玩上枪了。”
“宝贝儿,好玩吗?”胡秀荣蹲到儿子身边说。
“嗯。”王灏眼睛也不抬一下,玩具枪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胡秀荣无耐地站起身,她环顾客厅,发现家里所有有棱角的地方都包上了棉花和胶布,她问:“妈,用胶布包桌子角做什么?”
王博杰抢着回答说:“灏灏总闲不住,整天在家蹦蹦跳跳、跑来跑去的。你妈怕灏灏磕着。”他咳嗽了两声,喘了口气儿,接着说:“所有有角的地方都包上了。这可是她花了不少时间呢。”
胡秀荣从公公的话语中体会到老人用心良苦,她发自内心地说“谢谢,谢谢妈!”
(后续内容更精彩)

转眼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婆媳二人安置好饭桌,李玉枝说:“秀荣,你先吃吧。我喂孩子吃饭。”
胡秀荣回应说:“妈,让灏灏自己试着吃吧。您先照顾我爸。”
“没关系,你爸每天吃得晚,再过一小时才吃呢。我天天都是先照顾小的,再照顾老的。哈哈哈……”李玉枝笑了笑,“来,孙子,奶奶喂饭吃啦。”她端着王灏专用的小碗,盛了满满一勺饭菜,用嘴轻轻吹了吹,送入王灏的口中。王灏扭头不吃,却伸手去抓李玉枝手中的勺子。
“奶奶,我自己吃。”王灏说。
“不行!你自己吃饭弄得地上、身上哪哪儿都是饭粒,奶奶喂你吃,快吃!”李玉枝哄着孩子吃饭。
“不吃,我就自己吃。”王灏小嘴闭得很紧,头转向一边。
“你吃不吃?不吃就跟你妈走吧,奶奶不管你了,奶奶不要你了。”李玉枝要挟着,把一勺饭送到王灏口中。
王灏不再反抗,也不吱声,但脸上露出不快的神色,眼睛闪过一丝恐慌。
“好孙子,来,再来一大口。真好!”李玉枝不停地一勺一勺将饭送到王灏嘴里。王灏的嘴被塞的满满的。
“快吃下去,这一碗都吃完了。”李玉枝命令地说。
“哇”地一声,王灏吐了出来。“奶奶,我不想吃了,我吃饱了。”
“饱什么饱?你才吃了几口?都吃完。多吃饭才能长大个,长得比你爸爸还高。”李玉枝又将一勺送到王灏口中。
王灏一转身,坚持不吃。
“你吃不吃?不吃我走了。你跟你妈在家吧。”李玉枝说着,站起身,做了一个离开家下楼的假动作。
王灏立即跑过去,带着哭腔说“奶奶,奶奶,你别走,我吃。”
“这才是好孩子,多吃东西身体好。”李玉枝再次把饭送到王灏口中。
王灏含眼泪吃了一口,但又吐了出来。
“妈,他不想吃就别喂他了。是不是他早晨吃得晚或者吃多了?是不是他上午吃零食了?”胡秀荣看着,心中有些酸楚。“妈您先吃饭,我给他试试那套衣服,看合不合身。”胡秀荣打开衣服,往王灏身上一套,她苦笑了一下,“孩子你太胖了,衣服穿不上了。”
“衣服买小了?这孩子长得大,你得买4岁孩子的衣服。”李玉枝答话。
“已经是4岁孩子穿的衣服了。”胡秀荣看着胖儿子,拧了一下他的胖脸蛋。
李玉枝爽朗地笑着,“我孙子给我壮脸,说明咱家富裕了,条件好了。胖胖的孩子,多可爱。文峰小时候,吃不上喝不上,长得象根棍儿,现在的日子真是好过了。能吃的都给孩子吃。”
【附言】
身为儿媳的胡秀荣通过为公婆购置礼物表达由衷的尊重和感激。小小物品转化为心灵的载体,对儿童的教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老人对孙辈的教养,重点关注衣食住行和健康不生病。在传统观念中“白白胖胖”的幼儿,是对老人付出劳动的最好评价,是让幼儿父母放宽心踏实工作的信号,也是老人自我表扬、自我得意的最好实证。
对老人而言,现在条件改变了,有财力给孙辈最好的,有能力给幼儿最多的,不费大力气可以提供给幼儿超量的……,这是一种“爱”的表达。
(后续内容更精彩)

(接上文)

情景三: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
王灏4岁那年的春节,王文峰夫妇回老家与儿子团聚。王灏无论他们以何种允诺和物质诱惑,坚决不与他们睡在一起,晚上哭着闹着必须与奶奶睡在一起。
清晨八点半钟,王文峰喊王灏起床,李玉枝忙阻止他说:“别叫了,让我孙子睡吧,他每天九点半以后才能醒呢。”
王文峰问:“妈,他起这么晚,上幼儿园怎么办?”
“咱这儿的幼儿园老师,能教孩子什么?”李玉枝没有正面回答,“这么小的孩子,高兴就去玩会儿。不愿意上,就在家呆着,我教他。我不比幼儿园老师强啊?”
“孩子不上幼儿园怎么行?以后过集体生活,可能会有问题的。”王文峰从母亲的话中听出王灏经常不去幼儿园。
“行了你,你没上过幼儿园,不也是个硕士?你就听我的吧,我教得孩子比你吃得饭都多。”李玉枝有些不高兴了,她认为王文峰指导她如何教育孙子,身为多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她已经容不得别人对她的评头品足了。
十点多,王灏终于起床了。为了给家庭增添节日的气氛,王文峰一家三口到了鱼市,买了十条金鱼和几株鱼草回家,以图“年年有余之意”。
回到家中,王文峰与儿子将买来的鱼缸刷洗干净,把十条金鱼和鱼草放入缸里,顿时家中节日气氛浓重了许多。王文峰将鱼缸放在窗台上,王灏吃力地将一把椅子移到窗前,站在椅子上,伸手去抓鱼。
王文峰走过去,把儿子抱了下来,说:“别摔了你,我的宝贝儿。水太凉,你别摸。”
王灏在王文峰的怀里扭动着身体,极力挣脱,哭着喊着就要抓鱼玩。
李玉枝从里屋跑出来,对王文峰说:“大过节的,别让孩子哭了,来奶奶抱抱。”她接过孙子,抱了起来。“孙子,奶奶给你糖吃。”
王灏继续挣扎着说:“我要抓鱼,奶奶我就要抓鱼玩。”
“这孩子,拧脾气又来了。”李玉枝说:“你等着。”她径直走向厨房,拎着一只暖瓶,朝鱼缸走去。拿起瓶塞,将半壶开水,倒入鱼缸里,转身对王灏说,“孙子,来抓鱼玩吧,水不凉了。”
王灏立刻止住哭声,爬上椅子,小手伸到鱼缸里。
“等一下,我的小祖宗。来,奶奶给你把袖子挽起来,别把衣服弄湿了。”李玉枝麻利地边说边做。“好好玩啊,让你爸爸看着。你别摔下来,我给你爷爷喂饭去了。”她转身对着王文峰喊:“文峰,看着孩子,别摔着我的宝贝孙子。”
王文峰夫妇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十条金鱼已经漂浮到了水面上。而王灏玩得正很高兴,快乐地笑出了声,他抓起一条鱼扔到水里,再去抓另一条。
“妈,你怎么,你怎么……”王文峰在惊讶之余,对母亲说。
“他是个孩子,大过节的,咱让他高兴。你们看着他,我给你爸喂饭去。”李玉枝转身去照顾卧床的老伴。
胡秀荣两眼发呆,皱着眉头,看着王文峰,小声说:“怎么这样惯孩子?”
“唉!算了算了,大过节的,家里别有哭声,不吉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王文峰无耐地回答。
……
【附言】
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喜庆的日子里,许多家长尽可能回避儿童哭闹,满足孩子一切需要而不采取干预措施,无形中强化了儿童的无理要求,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
提出需求—遭拒绝—儿童哭闹—成人让步—儿童需要得以满足。
如果在儿童哭闹时,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允许其哭闹,忽视其哭闹行为。儿童将习得“无理哭闹不能解决问题”的理念,之后“为达某种目的采取哭闹的行为”将减少或杜绝。
(后续内容更精彩)

1.6面对问题,寻求改变
往事,清晰可见,宛如发生在昨天。王文峰的确很早就意识到母亲对王灏的极端宠爱,但自01年父亲去世,6岁的王灏就演变成了母亲幸福与快乐的源泉。那时,姐姐工作生活在广州,弟弟在南昌读研究生,他们夫妻二人在北京正努力为一片小天地忙得找不到北。即使把孩子接到北京,谁又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呢?
“孩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发展下去,别说考高中念大学了,初中毕业都难。我们该怎么办?”胡秀荣焦急地对王文峰说。
“把孩子接过来,咱们自己带?”他抬头看着妻子。“妈肯定不会同意。灏灏是她的命,我们也不应该让妈自己住一套空房子,那就不是我们孝敬老人了。”王文峰否定了自己闪念而过的想法。
“即使把孩子接过来,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工作都这么忙,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管他。”胡秀荣正视现实生活。“妈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学老师,她是个明理之人,我们提醒她一下,把灏灏在学校里的表现告诉她,引起她的重视。我相信她会有方法的,她以前管那么多孩子都没问题,管自己孙子应该也没问题。我们明天下班都早点回来,晚上和妈好好谈谈孩子的事。”
“好,我推掉明天的应酬,我6点准时到家。我们休息吧。”王文峰伸出右手抚摸着妻子的脸,“对不起,我发誓再也不会对你动手。请你原谅我。”
“我也请你原谅,我不该把外面的情绪带回家中。我以后也会多多注意的,请你提醒我。”胡秀荣站起身,拉着丈夫回到卧室里。
【附言】
孩子,是家庭的焦点。
在问题未出现之前,或者在问题能够遮掩前,许多家庭并未意识到孩子可能走在一条什么样不平坦的路上。
中国的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苏联家庭教育专家谈到,六岁之前,如果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养成,之后家长将付出多倍的努力去纠正。
而付出的多倍努力是几倍?这将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家长教养的具体技术以及觉醒的早晚。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他存在于家庭系统之中,任何一个人的问题,都牵扯到系统内的全部成员。如果希望改变,就不能仅仅盯住孩子的改变,而自身没有任何变化。
改变,要求家庭系统的相关成员一一调整,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改善家庭功能,产生影响,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让家变成身心休憩的宁静港湾。
(后续内容更精彩)

2心理咨询师的视野
【场景】
时间: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地点:甘雨胡同“京都”小区2号楼301室
北京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
北京爱吾中学
人物:
郝  思
范  静:郝思之妻,40岁,本科,北京市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优秀教师。
郝晓靓:郝思之女,15岁,北京市爱吾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吴志峰:41岁,男,北京籍石家庄人,郝思同学,合伙人,已婚,教育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北京黑尔斯家庭成长咨询中心主任。
赵秀英:61岁,女,丧偶,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北京黑尔斯家庭成长中心心理咨询师。
程  洁:44岁,女,已婚,心理学硕士,北京黑尔斯家庭成长中心心理咨询师。
郑君怡:41岁,女,离异,有子,教育学硕士,郝思的同学,北京黑尔斯家庭成长中心心理咨询师
钱  嫚:23岁,女,未婚,本科,山东潍坊人,助理
(后续内容更精彩)

亲子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并固化下来,家长身上的担子自然而然地就轻松了许多。
2.1清晨的警醒
清晨6点10分,郝思隔壁家的“花腔女高音”母亲又开始练声了,她的早功课每隔一周左右就能提前几分钟,但训练的内容基本一致。
“岩岩,该起床了,六点多了。”这是她两年多来,节假日以外的清晨第一声“铃声”。10分钟过后,她音量提高,喊到:“起床了,让我天天这么叫你?!”
又过了6分钟,“花腔女高音”以其尖利的能够穿透时空的大噪门,大声吼道:“周岩,快起床了,我都叫你几遍了,再不起来就要迟到啦!”
4分钟之后,“花腔女高音”掀开周岩的被子,一把将9岁的儿子生硬地拽了起来,口中念念有词:“天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我不对你动手,你就懒在床上!赶紧起床,快去上厕所!”周岩仅穿着小裤衩迷迷糊糊地被妈妈推到了厕所里。
“花腔女高音”是郝思的闹钟,她的第一声呼唤就把郝思从床上叫了起来。郝思洗漱完毕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读书,这是他的早读课。
6点20分,范静的手机闹钟响了。她起床并简单梳洗后进厨房准备早点。
6点30分,郝晓靓从房间走出来,她首先向书桌前的老爸和厨房里的老妈说:“Morning,Daddy,摸(māo)您,老妈”。范静的英语水平较差,郝晓靓就用这种特殊的中国式英语向母亲问候。
她的作息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晚上10点30分准时睡觉,清晨6点30分准时起床,休息日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可以睡到自然醒,一般不超过9点钟。
6点45分,范静招呼一家人吃早餐。
郝思合上书本,转过身,睁大眼睛盯着餐桌上的稀饭、蛋糕、面包、煮鸡蛋、咸菜,以其一贯夸张地方式说:“这么丰盛的早餐,是哪个十星级宾馆的大厨做的?”
范静笑着说:“你就贫吧,也不怕把孩子带成贫嘴丫头。”
郝晓靓接话道:“老妈—范大厨师,您辛苦啦,小女子感谢老妈赐我食。”郝晓靓搞笑地作揖,马上进厨房拿碗筷。
一家人分工合作,阳光、笑声洒满房间。
隔壁的“花腔女高音”的晨练还没结束,郝思一家人清清楚楚地听到她的怒吼声:“赶紧穿衣服!动作麻利点!再磨蹭就来不及吃饭了!天天磨磨蹭蹭,你天天这样!!!”
“让不让我睡觉?你天天就这德性!一大早就喊,吃枪药了你!”孩子父亲沉闷的声音,回应了一声。
(后续内容更精彩)

“你少跟我废话!我不这样他能起床吗?你从来都不管孩子,睡吧你,像猪一样的睡吧。”
“花腔女高音”继续以其高八度的声音喊道:“周岩,快点吃点东西,我把炸鸡蛋放桌上,给你盛好粥了。”
周岩端起碗,马上放下说:“烫死我呀!这粥怎么喝?不吃了。”
“花腔女高音”瞪大眼睛说:“爱吃不吃,不吃饿死你!”
郝思一家听得极为清晰,他们能够想象隔壁家的舞台上发生的戏剧故事,似乎真切地看到人物表情和动作。
郝晓靓说:“老爸、老妈,我爱你们!你们绝对不会这样对我吧。”
范静看一眼郝思,笑着回应道:“当有一天,我们教育的方法用尽,教育技能失效的时候,也可能会对你采取这种态度噢。我相信你能够应对,我们已经接受这样的示范教育两年多了。”
郝晓靓吐了吐舌头,一家人相视一笑。
用完早餐,郝思收拾餐桌。一家人整理好各自携带的物品,走出家门,沿楼梯下楼。
随后,“花腔女高音”也走出了家门,一边关门一边说着:“周岩,拿上你的书包。你的东西天天我替你拿,咱们到底谁是学生啊?”说着把书包递了过去。“你的作业都带齐了吗?书带好了吗?你看你的裤子,往上提提!”说完未等周岩自己动手,“花腔女高音”麻利地上前提了提周岩的裤子。她一边下楼梯,一边谆谆教导周岩说:“我再提醒你一次,上课时不准和同学聊天,不能再有小动作,如果老师再告你的状,我就和你不客气了。”周岩像没听到一样,低头摸着楼梯抚手向下走。
郝晓靓听得真真切切,她不停地摇着头。到了小区门口,郝晓靓与父母说:“老爸老妈,我爱你们!多谢我生在这个家庭,如果没有对照,也许我并不知你们的好。再见亲爱的老爸老妈。”说完她步行去上学。范静向东乘公交车上班,郝思向北坐地铁,一家三口兵分三路各自忙去了。
【附言】
许多家庭的晨练,是从叫孩子起床开始的。有些家长自愿承担起孩子的无限责任,无条件地承揽孩子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传递给孩子一个声音——我为你的一切负责。
家长负责的越多,孩子担当的越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补充,彼此配合,形成默契的合作。
有些孩子有磨蹭的习惯,缘于家长设计好了孩子的每一天、每一步,家长随时的提醒造就了孩子不加思考的习惯,孩子丧失自我管理责任心。
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他一些自主权,放心让他去思考,家长发挥教练的功能孩子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后续内容更精彩)

2.2亲子教育行程
在地铁里,郝思看到一些行色匆匆的中老年人替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拉着孩子的手,焦急挤车上学的身影,这些孩子年龄在三至十一二岁。在车上,郝思不时地听到家长们一再叮嘱和告诫:
奶奶:“书包里给你放了一盒牛奶和一块面包,记得抓空吃了。昨天你就没吃,这样对身体可不好。”
孩子不耐烦地说:“我不吃!我根本不饿。”
“早上不吃东西怎么能不饿呢?不吃可不行,不吃就没有好身体,不吃早饭可能会长胆结石的。”奶奶继续谆谆教导着。
爷爷:“明天一定要早起一会,今天又快迟到了。”
孩子:“出了地铁口打车到学校就晚不了了。”
爷爷:“打车、打车,一个星期打三四次车,谁受得了啊,你爸妈他们挣钱容易吗?你早起一会儿还能晚得了?我从六点开始叫你起床,你就懒在床上不动窝。”
孩子不耐烦地回答:“那你就再早点叫我,五点开始叫。”
爷爷笑着说:“那我就成‘半夜鸡叫’了,谁家那么早叫孩子起床?”
母亲:“昨天的作业都完成了吧?你的书本都带齐了吗?”
孩子:“你整理的书包,还问我齐没齐,我哪里知道?”
奶奶:“上课一定要好好听讲,认真记笔记。”
孩子:“知道了知道了!天天这样说,烦不烦?”
爷爷:“课文背熟了没有?爷爷和你一起再背一遍吧,免得老师提问你的时候又背不上来。来,一二。‘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唉?你怎么不和我一起背了?”
孩子:“我背过了,您甭管啦。”
爷爷:“下午放学后在门口等我,我不来接你,你不能随便走去。”
孩子:“爷爷,你别来接我了,我自己能回去。”
爷爷:“不行,你自己走丢了,我怎么向你爸、妈交待。”
妈妈:“children,c、h、i、l、d、r、e、n,再背一遍,这个词你还没背熟呢。”
孩子拖着长音,懒洋洋地说:“children,c、h、i、l、d、r、e、n”
妈妈:“好,你再背一遍,多背几遍就记熟了。英语单词错一点都不行,一定要特别熟练,这样考试的时候就不会丢分了。”
……
(后续内容更精彩)

地铁到了雍和宫换乘站,郝思排队等候换车。一位怀抱小孩儿的妇女搀着老人站在他的身后,郝思主动让她们排在前面。地铁到站后,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堪称“大侠”,她行动敏捷,迅速地抢先挤入车厢坐下,并用手按在旁边的一个空座上。抱孩子的妇女扶着老人走了过去,她对着老人说:“妈,您坐这。”
“大侠”马上说:“这有人了,有人了。”
对面座位的一位小伙子站起身,说:“阿姨,您这坐吧。”
“谢谢,谢谢!”老人坐下,接过孩子,让孩子坐在自己腿上。对着孩子说:“谢谢叔叔给我们让座。”
那位大侠还用手按着座位,不停地告诉后上车的人,“这座位有人了。”
地铁即将关门前,一个十六七岁的穿校服的男生,他慢悠悠地进了车厢,大侠马上大声喊到:“快过来。”
“干嘛?”男生不耐烦地皱眉说。
“来这坐,妈给你占了个座。”
男生走过去,坐下看也不看地将脸转向另一侧。
在车上,大侠一直不停地主动和男生说这说那,男生头也不回,看也不看“大侠”一眼,她的身边一直站立着一位背着学童书包、拉着孩子手的老人。
……
郝思每天面对来去匆匆、流动的亲子情境,已经习惯于观察养育者们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他密切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暗自思忖:养育者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无论孩子需要的还是不需要的,一骨脑地塞到孩子身上。
看到这些,郝思不经意间想起一系列的事件:
19岁的大学生从四川到长春想和女友过了浪漫的春节,到了长春却迷路了,因联系不上女友,在街头跪在路边失声痛哭。被警察发现并提供帮助后,他终于见到女友,喜极而泣的他,说:“多亏了民警,要不然这三天我得饿死在街头,谢谢啊!”是谁让他——19岁的大学生,迟迟不肯离开幼年“断奶期”的尴尬,谁一直让他心理严重缺钙而不能“立”起来?我们的家长应该负起什么责任?再重温一遍家长打“飞的”给孩子送馄饨的“感人”事件;再看看大学周围陪读的母亲们;另一个才子如何的结局——十七大硕士生因何肄业回家?一个个心生恐惧的个案,家庭要承担起多少责任?
(后续内容更精彩)

【附言】
养育者们以最大的努力和自己最认可的方式爱着孩子,他们包揽了孩子的衣食住行、部分学习任务以及社会责任,他们对孩子的无私呵护与高度的爱,竟转化成对孩子成长体验的一种剥夺。无私的养育者正在无心培养和造就一批自我中心、自私自立、目中无人的“未来战士”。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承担自己应承担的义务,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
多萝茜?洛?诺尔特在《孩子们从生活学习》中写道: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想念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尊敬的家长,您,让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您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您示范给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您以何种方式对孩子讲话?
……
(后续内容更精彩)

2.3语话迟的贵人
郝思在拥挤的人群中,静静地回忆上午9点的咨询个案。
3岁多的壮壮上幼儿园了,他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博士父亲王先生与硕士母亲的家庭组合是相当多家长梦寐以求的顶极夫妻知识结构,壮壮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每天沐浴在知识的光辉之中,壮壮一定可以成为天才儿童。智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遗传对智力的影响占到50%~60%。
事实上,壮壮自从进入幼儿园后,王先生收到了令他们吃惊的反馈信息。老师们一致认为壮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问题,在幼儿园里表现出不合群、孤独等症状。在入园之前,家长没有与其他孩子比较。而幼儿园的老师面对更多的孩子,他们的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王先生为壮壮的状态而苦恼,于是他通过媒体介绍找到了郝思,前来寻求咨询治疗。
第一次咨询,郝思了解到,王先生夫妇工作较忙,各自在单位承担着重要职责。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夫妻双方的父母又因多种原因不能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北京照顾孩子,王先生不得不从老家农村请五十岁初头的大姐王贵芝来京照顾壮壮。
由于工作的繁忙,王先生夫妇常常把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做,因为有王贵芝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夫妻二人一门心思做学问、求发展,他们几乎没有时间陪壮壮玩。
王贵芝习惯农村的生活状态,喜欢吵吵闹闹的生活,希望听到声音和响动。家里没人的时候就会感觉心烦,于是当王先生夫妇上班走后,她就打开电视机,无论演什么节目,只要有声音,有图像,她就感觉踏实。
日常情况下,王贵芝抱着孩子在电视机前座下,就可长达二三个小时。受到彩色图像的吸引,壮壮自几个月大,就喜欢看电视。只要开着电视,壮壮就很安静。王贵芝一向认为壮壮听话、很好照顾。
壮壮2岁多了,他不象其他的孩子那样像“话痨”一样不停地说话,王贵芝认为“贵人语话迟,壮壮将来必定和他父母一样有出自息。”
(后续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