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处世妙办事: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31-3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16:08

第31节: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
什么样的人最有"心机"?当然是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的出家人。但普通人无法与出家人相比,都有七情六欲,不可能毫无表情,可一个喜怒都表现在脸上的人无疑时刻暴露了你内心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是暂时的也会被高手识破,所以做人要谨慎。
不管你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你都不要表现出来,都要藏在心里。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没有"心机",什么事都沉不住气。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司,强露笑齿,而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人,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你想做,并不是不可能做到。你每天起床后,或睡觉之前,对自己说一声:"我绝不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以此警惕自己。或者是在日记上,仔细写出来,要每天持续不断地做。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哀的事就尽量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愤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对这方面都尽量不形于色。
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了解到,并因你不形于色感到奇怪,你应该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而无法透知你的底细。
当你被大家认定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
当你失意或得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旁人看来,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与上司交涉时,要堂堂正正地由正面接触,谈论的道理要证据充分,如此上司便不敢不重视你。且在争辩时,你必须说一声:"我不敢与您强争,否则会伤感情,但请您再多多考虑。"如此一来,上司会觉得你替他保留了一点面子,抗拒心就会减少。如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他的怒火,他势必不肯认输,而跟你争辩到底,一场争斗就免不了了。
所以,我们要为对方留下一条退路。当你的上司向你表示折服,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因为我有我的立场,因此不得不向您提出这些违背您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这点请多多包涵……幸亏能得到你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这样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真意。
正面的争论以及诚恳的态度,这两者都具备,则上司必然无法战胜你,也会向你认输,说:"这个人的头脑真好,这人品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
不管是沉默还是有必要的争论,都必须就事论事,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为人处事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32节:适时为上司背黑锅
适时为上司背黑锅
上司既然是人不是神,决策就会有失误之时。即使一直正确,群众中也可能出现对立面。这时,也许有些人会站在群众一边,同领导对着干,这可就糟透了。这样做无疑是掉进了晋升道路中难以自拔的陷阱。聪明的做法是,当领导与群众发生矛盾时,你应该大胆地站出来为领导做解释与协调工作,最终还是有益于群众利益的。但作为领导,当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你支持了他,也就自然视你作为知己。实际上,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它既可以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诚然,领导与部下身份不同,是有距离的,但身份不同的人,在心理上却不一定有隔阂。一旦你与上级的关系发展到知己这个层次,较之于同僚,你就获得了很大的心理优势,你也可能因此而得到上级的特别关怀与支持。甚至,你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至此,是否可以预言,您的晋升之日已经为期不远了呢?
某公司部门经理方某由于办事不力,受到公司总经理的指责,并扣发了他们部门所有职员的奖金。这样一来,大家很有怨气,认为方经理办事失当,造成的责任却由大家来承担,所以一时间怨气冲天,方经理处境非常困难。
这时秘书小卜站出来对大家说:"其实方经理在受到批评的时候还为大家据理力争,要求总经理只处分他自己而不要扣大家的奖金。"听到这些,大家对方经理的气消了一半儿,小卜接着说:"方经理从总经理那里回来很难过,表示下月一定想办法补回奖金,把大家的损失通过别的方法补回来。"小卜又对大家讲:"其实这次失误除方经理的责任外,我们大家也有责任。请大家体谅方经理的处境,齐心协力,把公司业务搞好。"
小卜的调解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按说这并不是秘书职权之内的事,但小卜的做法却使方经理如释重负,心情豁然开朗。接着方经理又推出了自己的方案,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热情,纠纷很快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小卜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小的,方经理当然对他另眼相看,善于为领导排犹解难,对于升迁竞争的确是有利的。
在关键时刻,在你的上级最需要的时刻,你能够及时而勇敢地、得体而巧妙地站出来,为他解除尴尬、窘迫的局面,这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比较一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原来只是工作上的关系,增加了感情上的色彩;原来对你的评价一般,而现在一下子发现了你更多的优点,你原来的缺点也似乎得到了"重新解释"。甚至你会发现,你的晋升之日已经指日可待了。
在某日用品公司广告部供职的涂小姐,直接管理她的是广告部主任。主任虽然接近五十岁,却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人,经常和年轻属下打成一片。
涂小姐佩服主任的原因是,公司领导层在广告方面的"主旋律"趋向于保守,而主任却一直顶着压力坚持锐意进取。前不久,公司开始新的一轮广告战,广告的载体以公共汽车车身为主,图案是公司聘请的某香港歌星拍摄的。可是,当部分广告样印上公共汽车车身后,歌星的头部刚好在车窗位置。当车窗开启后,歌星的人和身子就被分隔了,远远看去非常难看。公司董事长对这次广告非常不满意,当着广告部员工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主任。
在同事们都在一边旁观时,涂小姐挺身而出,主动承认广告策划是主任的意思,但是图案的大小和排列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当她承诺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交出新的广告案时,董事长便没有继续斥责主任。刚才还灰头土脸的主任挽回了一点颜面,对涂小姐也是一脸感激。
后来,主任获得了升迁的机会,登上公司经理的位置。主任离开后,当即提拔涂小姐坐上了广告部主任的位置。
在上司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上做他的"挡箭牌",为他化解尴尬、窘迫的局面,会让他从内心接纳你,并心存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交往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一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面却指责自己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在这些小事情上,特别是没有太大干系的事情上,给领导错怪了,便大可不必去申辩。因为,上司总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希望不出大乱子,希望大家都听他的。如果你为了一点小事便不厌其烦地为自己申辩,以致于给公司造成种种过多的麻烦,那尽管你的申辩是正确的、有力的,其客观效果也并不好,反而会使上司讨厌你,认为你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所以说,适当地"糊涂"是医治这种情绪病的良方。对人对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大可"糊涂"待之。"糊涂"者,指不必事事计较谁是谁非,不去时时考虑个人得失,不去每每分析谁占了我便宜,不去常常思量自己有没有吃亏。
第33节:有理也要让同事三分
有理也要让同事三分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见人深知没有理就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就会感觉理亏,可是得理了,"理"在你手中了,你又会如何?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领导批评别人,很有点"得理不让人"的味道,气势汹汹的,结果被批评者要么是毫不买账,言行举止反而变本加厉;要么是口服心不服,一肚子不开心,这实在是于事无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不可能事事顺心,很有可能你是有理的,但有理就一定要不让人吗?
讲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以理服人才能让人接受。所以大家都讲理是一种前提,但有理也应该学会让人,在不是很原则的问题上,批评应该委婉,应该能让人容易接受,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冲突都是由于一方或双方纠缠不清或得理不让人,一定要小事大闹,争个胜负,结果矛盾越闹越大,事情越搞越僵。这时应该学学"难得糊涂"的心态,在这些小事上,没有必要那么清楚明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妨糊涂一下,得理也要让三分,用宽容之心待人。所以说,"得理让人"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处世方式。
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旁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师父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第三位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其实以每一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另外的角度,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因此就在所难免了。如果能够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是对的"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
因此,凡事都要争个是非的做法并不可取,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危害。如当你被别人误会或受到别人指责时,这时如果你偏要反复解释或还击,结果就有可能越描越黑,事情越闹越大。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不妨把心胸放宽一些,没有必要去理会,装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事情就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对于公司员工来说,办公室是办公场所,虽然人和人相处总会有摩擦,但是切记要理性处理,不要盛气凌人,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赢了,大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觉得你是个不给朋友余地,不尊重他人的同事,以后也会暗地里防着你,于是你会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被你损了尊严的同事,也会对你记恨在心,这样你就无意中多了一个敌人。
为此,一要有话好好说,切忌把与人交谈当成辩论比赛。在办公室里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虽然有时候,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但是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并不很强的问题,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值得提出来,你也不希望大动干戈地把小分歧变成大冲突。如果一味好辩逞强,会让同事们对你敬而远之。
同时说话也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
如果你是一位嘴巴不肯饶人的人,那么你在与同事交谈时,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能总想在嘴巴上占尽同事的便宜,否则时间长了,同事就会逐渐疏远你。例如,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有些人极具侵略性,常常主动出击,人家不说他,他总是先说人家,永远要做胜利者,而且要别人信服他。他们喜欢大呼小叫,见高拜、见低踩,小事要化大,令人烦不胜烦。
对于这类人,怎生是好?当他因某事大发雷霆,但这事与你没半点关系,最好别花时间去了解,将麻烦留给别人好了;有人找你评个公道,淡淡地说:"事情始末我不清楚,不敢妄下断语。"当然,茶余饭后,有人提及,你同样只宜做听众,切莫提意见。这样,来者不会怪你,连那位老兄也不会听到你任何评语,对你自然不会有"新仇"。
要是事情与你有直接关系,最好采取低姿态,对方脾气火爆就让他发泄,切忌与他对骂,而且要避免直接与他摊牌。要做报告的话,只将事情始末以白纸黑字呈报上级或老板,所有是与非任由他去裁决。但你要保持风度,在事后也应保持缄默,或者索性忘却整件事,只记取对方的弱点就够了。
因此,聪明的人都善于把精明智慧放在心上,须知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不是老挂在嘴旁的口头禅,精明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人生进程中。所以,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老揪住别人的小过失不放。如果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口语之快而作意气之争,更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做到有理也要让同事三分。
第34节:理解万岁(1)
理解万岁
"小不忍则乱大谋","难得糊涂","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至理名言。在今天的职场上同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在职场中,经常会碰到看起来很吃亏的事,比如工作的调动、环境的变迁等,或者很受委屈的事,比如本该自己升职、加薪的,却花落别人等,或者无辜受到老板、上司的批评,当了别人的替罪羊,或者受到同事的误解,乃至算计。凡此种种,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忍耐、理解、宽容、豁达。
宽容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艺术,也是立身处世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格的涵养。宽以待人,不仅可以消灾免祸,还可以远避羞辱。如果自己没错什么,别人侮辱自己,那与己无关,不算是真正的侮辱;如果自己做错了什么,别人侮辱了自己,那是自取其辱,就更应该宽容别人。
当上司或同事与你发生冲突时,你应当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比如,你不能忍受经理在众人面前为一个小过错对你大加指责,但如果你是经理,你会非常大度地容忍下属的当众顶撞吗?反之,如果不是采取息事宁人、宽容大度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冲突,而是针锋相对,其结果可能就是两败俱伤。
大学毕业后,小华在一家信息公司做了两年,自认为在业务与资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就不免飘飘然。这时小华被人事部调至一个新部门,部门里的一个老家伙--老张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小华眼里,老张就是我的对手,公司里多少个有胆、有识、有为的年轻人都在跟老张的较量中纷纷落马,摔得鼻青脸肿,夹着尾巴落荒而逃,其中一位还是总经理的博士小舅子。所以当知道自己要和老张搭档时,极度自负的小华觉得有一种将遇良才、棋逢对手的感觉,大有和老张一决胜负的勇气。小华觉得自己始终占据着各方面的优势:年轻、博学、新潮、反应灵敏、懂电脑、懂英文,这些都是老张无法具备的;对上会迎合领导,对下擅长人际关系,交友广阔,朋友遍天下。
第35节:理解万岁(2)
小华有什么比不上他老张呢?老张惟一能炫耀的就是他的经历和经验。据说他是十几年前和公司老总一起创业的元老。但是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可以炫耀呢?有老江湖阅历的人都应该明白用新不用旧的道理,旧人对公司了解太多,并且以功臣自居,会引起老大的反感。朱元璋不就大摆鸿门宴,杀了开国元老吗?还有,经验不过是过去经过的体验,对现在的新形势、新局面不一定适用。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老张就这么一点嫉贤妒才的功底,小华已一目了然,不必再打探什么,足有把握为大批年轻才子报仇雪耻。
小华决定,第一天上班就给老张一点颜色看看。小华的新部门是公司策划部,就是现在流行的企业形象策划、广告企划部门。在信息公司,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是老总直接领导、最为重视的一个部门。在讨论公司的一个可行性方案时,其他人说什么小华都不提支持或者反对意见,只要老张一开口,小华就立即提出反对意见,并罗列出十条八条、头头是道的不可能因素,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老张观念之落伍、学识之老化。说话时,小华似乎看到老张无声地叹了一口气。我得意地想,你老张气归气,私下里还是不得不正视自己老了,落后了,比不上年轻人了。
接下来的几天,由于小华的在场,小华迅速而果断的办事能力几乎让所有的同事都发现老张在工作中的弊端。几次老张头上冒汗,口中念叨着"老了,老了"。小华正想着老张应该考虑一下知难而退,把位子让给年轻人尽情发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小华的算盘全部落空。
那天老张领了一个人来找小华,替他安排工作,说这人是他……老张故意让我打断他的话,然后接着说是他以前小孙子的老师。我为了让老张尽失颜面,故意把那人刁难一番,横挑鼻子竖挑眼,直到一纸调令让他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
第二天,董事长把小华叫去,小华才知道小华刁难的那个人是董事长孙子以前的幼儿园老师。那以后,董事长对小华此恨绵绵无绝期,总经理对小华此恨绵绵有时尽,部门经理对小华不恨不爱,好像小华并不存在,至多是一个可多可少的物品。
小华怒气冲冲地找老张质问,老张幸灾乐祸地说要想不办错事,就一定要先学会不打断别人说话,其他没什么可以传授给我的。小华恨得直咬牙,而又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小华的每一步棋都没有置他于死地。他呢?没有任何动静,但一出手就是杀手锏。没几天,我就被调离了所在部门,又调到一个新部门。
而小华被调去的部门正是董事长孙子的幼儿园老师所在的部门。老张隔着部门向这位仁兄传授权宜,告诉他我不过是懂英文、懂电脑的毛头小子,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不用害怕,有他撑腰没有问题。同时,老张找小华的部门经理喝酒,让小华的顶头上司对小华防备防备再防备。从部门经理瞧我的眼神,我就知道这个部门我又待不长了。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小华,这才后悔没有继续脚踏实地地认真工作,却无端花费精力在公司人事上。小华更醒悟到,对手是用来学习的,特别是"老而辣的姜"。或许小华跟老张多共事一段时间,就会学习到他身上的优点。人事是领导的事,是小华分外的事情。现在小华因为自己所谓的才华已经像一只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的,只得决心另外去寻一份工作了。
这位年轻人的教训恰好印证了职场上一大定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永远是最愚蠢的做法,不仅会招致同事的鄙视,更会使上司产生对你的负面评价。
以针尖对麦芒之势对待竞争对手,也许会出一时之气,但你们的争执在同事眼里常常会变成一场闹剧或背后议论的话题。而这时你们的形象都不会被描述得很完美。别以为与竞争对手的争辩是在显示你的伶牙利齿,尤其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大动肝火,会让人觉得你原来竟是如此重视自己的得失。如果一个人和某个同事吵过架,谁也不会怀疑什么,可如果这个人和所有的同事都吵过架,那就不能不说他有问题了。
同时,发生正面冲突会使自己失去冷静和理智,从而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事实证明,许多人都常常后悔自己的盛怒之下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