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2:20:15
丘东晓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摘  要】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普通劳动者的任务,培养的人才素质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必须更新评价观念,认识到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过程是民主参与的过程,评价方式应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中职  学生评价  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大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阶段,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源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普通劳动者的任务,其培养对象的素质结构是: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初、中级专门人才,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评价作为学习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越来越受到教育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对确保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使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下,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原则
1.评价的方向性与科学性的原则
评价的方向性是指建立什么样的指标体系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建立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并存,以相对标准为主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际上已经采用“增值”评价的概念,即以学生的入学素质水平为基础,将每次评价与原水平进行比较,测量其“增值”效果,这种以“成长评价”为主的判断应当说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向。
评价,其实质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评价各方有可能对教学现象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判断应主要关注是否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并从不同的角度判断事物的价值,归纳出正确的判断。
评价方案的设计,应广泛考虑到教学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多级评价(自评、互评、社会评);在操作过程中,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与科学性。
2.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的原则
导向、激励、改进是教育评价的三大功能。教育评价既是一种管理的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改进的机制。
导向与激励有机配合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目标,恰当的质量目标是导向的基础,力争达到目标则要靠激励作用为动力。导向过渡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向激励过强也会可望而不可及。对学生来说,要建立以自我激励为主,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动态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时,评价成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发展个性要求的科学体系。
3.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主体评价意识,形成主动参与、自主改进、不断完善的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和探求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多角度评价,指评价的参与者是多方面的,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注意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掌握质量情况,从不同角度审视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
4.评价的可操作和实效性原则
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就是让评价参与者接纳,并方便地使用。在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上,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一要注意评价实体所处的内外环境,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二是在操作上,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让评价的操作方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四是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评价的参与者都应正确理解方案的精神实质,增加透明度,保持良好的评价心态。五是增强评价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保证评价结论的可靠性。
二、评价方式和方法改革的思考
1.评价观念的转变
评价的目的是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必须认识到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全面、准确地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信息与资料,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评价是注重过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成为教学评价主要内容
学生的发展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评价活动应强调对教学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和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所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任何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讨论、交流、实验、思考、获得结论等学习行为的质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和探索精神,根据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的感受和体验,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发展与进步,不仅仅在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而且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3.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之外,还具有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一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九种智力,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构成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出个体的智力差异和潜能差异,产生了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
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学习状态呈现出不稳定性。在传统的评价中,过分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学习结果的评价过分依赖考试分数,过分强调量化分析,把考试分数相同等同于智力发展水平相同,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的多面性和客观性,使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阴影”,难以调整正确的学习心态。因此,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智慧和潜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4.强调评价过程的民主参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传统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以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容易造成对评价意见对立、抗拒的心理,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反馈、认同,不利于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应该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之间相互交流,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评价价值理念,达成评价的结论,并通过密切的合作,共同制定改进措施,保证评价建议的真正落实。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克服评价主体单一所造成评价结论容易出现主观、片面的问题,使评价结论得到充分的认可;另一方面,由于被评价对象参与了评价活动,特别是让学生对评价活动的全面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等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断增强的过程。
在中等职业的评价工作中,企业的参与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对企业用人意见的分析,能够更加明确外部环境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5.评价方式应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
目前,评价的方式过多地通过书面考试这种量化的评价方式,检测学生对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技能、迁移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则重视不够,至于在学科领域中所反映的情感和态度更是显得薄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除了利用量化的纸笔测验去考核基础性的知识点,可以尝试采用课堂观察、实验考查、口试、项目报告等多种质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真实地评价,从而全面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多层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展示个人特点、张扬个人特征,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任务,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评价的改革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评价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以科学、求实、创新的态度,结合教与学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确定测量和评价教学质量指标的根据,所以制定动态的,结构性的目标体系是做好评价工作的根本保证)和适合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是否具备必要的学习经验,影响知识构建的因素)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并加以完善,使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勇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2]唐晓杰等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3]林少杰  “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广州教学研究》  2003年第5期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