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体备课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4:56:19
李连民
(河北省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秦皇岛  066400)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课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但有的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致使集体备课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学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 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学校教研组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
2.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教师为减轻集体备课的负担,实现“自我解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他们将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3. 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有这样的现象:同年级的几位教师教学同一内容时,经过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没有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没有争论,没有探讨。一些领导、教师对集体备课存在误解: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等作一番讨论交流,最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案;然后人人拿着这个同一的教案走进各自的课堂,实施这个教案,这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结果和目的。这背离了集体备课的本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集体备课是备课,更是一种教研形式。它的本质在于:在集体备课中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集体备课中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相互取长补短,交流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策略,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1. 集体备课应是一个完整的教研过程。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教师坐在一起研讨的过程,更应是研讨之前教师个人研究的过程,是集体研讨之后,教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再思考、授课之后再反思的过程。
集体备课追求的是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因此,集体备课要在参与者有知识积累的背景下进行。这里的“知识积累”,包括对教材的认识、对教法的思考等。有了这些“知识积累”,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才会互相启发,才会及时捕捉他人信息弥补个人思维的局限;有了这些“知识积累”,参与者才能有针对性地畅所欲言,才不会变成完全被动的接受者。这些“知识积累”主要依靠平时的积淀,但也要保证参与者在集体备课前有充裕的时间琢磨文本。
2. 集体备课的过程应是集体解读文本的过程。它的立足点在于通过集体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灵感,通过信息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这里信息不仅包括每个人准备如何教的信息,而且包括每个人对研讨内容的感受、质疑等信息。
3. 集体备课后应有一个反思和认识的过程,即如何对待和使用教案。面对同一课题内容,不同的教师拿出来的教学方案,必然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这是因为不管你的设计思路如何变化,方案中都必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和发现,要综合考虑如何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是,每一个有思想、肯钻研的教师,他拿出来的教学方案必然是一些特色鲜明的,不同于他人的,是个性化的。这是因为教师切入教学的角度是各不相同的,突出教学重点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途径,甚至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是有差异的。因此,集体备课的思维应指向“合而不同”,要与个体独立备课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情和学情,有选择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适合自己的教学预案,加工、改组、筛选、整合知识和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
三、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集体备课采取的的程序是:“个人自备——集体讨论、达成共识——个人复备、分头施教——课后反思,修改教学设计”的方式进行。
1. 个人自备。个人独立备课或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这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集体备课前教师必须做到“七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程序、备作业训练、备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最初的教学设计;或收集最近一段时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交流的准备。
2. 集体讨论、达成共识。教研组内所有教师共同交流、评议,共同完成教学预案。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引导每位教师认真交流教学设想,提出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的认识、感受、体会以及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流时先由教师说课,做到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课要体现新理念,有理论依据,要将初备时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组内成员针对教材、教法进行集体研讨,对“初备教案”提出改进意见。每个成员都要把个体纳入到集体中去,集思广益,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方法。交流时大家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或补充、或争论、或探讨,最后达成共识。
3. 个人复备、分头施教。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往往被大家忽视。抓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引导教师自觉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在这里,教师不是照搬集体备课的成果,而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本人教学风格进行“加加减减再创造”,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三次备课,并在备课本上整理出集体备课后生成的教案,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4. 课后反思,修改教学设计。这一环节重在引导教师根据课后教师的评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反思,进一步修改完善、优化教学设计,整理出“复备教案”。
通过这系列活动,集体备课的任务才能真正完成,才更具实效。教师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意识才会进一步加强。
此外,集体备课也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既可集中,又可分散。除了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外,还可以是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集体备课。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达到“双赢”:教师个人深钻细思,教师群体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可以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