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20:44
中  国  模 式
“中国模式”(或曰“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等),特指中国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4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
[编辑本段]
“中国模式”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旧的经济模式基本上是“斯大林模式”,国营经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较先进的工业和城市与极为落后的农业和农村并存的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带来的是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效益低,形成的是短缺经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加上“文革”的政治动乱,使中国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主要政治障碍基本清除后,中国走上了探索新的经济模式的道路。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旧的经济模式虽然问题很多、弊端突出,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一个重要的成就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比较好的重工业基础,为改革开放后轻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否则,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难以得到那么快的发展。
[编辑本段]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由过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四统”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济;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与效率并重、既有差别而差别又不能过大、既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
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目前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换,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编辑本段]
“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
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还在发展、完善中,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成功经验。
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又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如果制度极不合理、政治上动荡不定,就谈不上发展。
“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经验是: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手段,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是必备条件,三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改革和稳定为发展服务,发展能够促进改革和稳定,改革必须带来发展,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
“中国模式”没有走极端、搞单一化,而是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既否定了单一公有化,又没有搞全盘私有化,从而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和作用;既改变了方式单一的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差距,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防止贫富高低悬殊、两极分化,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公平效率并重,更有利于发展和稳定;既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又没有一切市场化、完全自由放任化,注重发挥了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更有利于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特别是致力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本国企业、产业、经济的必要的合理的保护;既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本、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又减少对外国的依赖,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中国的模式转换也没有采取激进式的“休克疗法”,而是渐进式的“摸着石头过河”,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双轨”过渡,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这样阻力更小,成本更低,至少到目前为止的实践证明是更成功的方式。
[编辑本段]
“中国模式”的不足和完善
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不成熟、不完善。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创新动力不足,技术进步不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受阻、国际竞争激烈、外贸条件恶化、外贸顺差过大、外贸依存度太高;工业、城市、东部地区发展快,农业、农村、中西部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严重,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发展成果分享不均;公共品供给不足,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生产安全和社会治安问题比较严重;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不健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明显,政府有些不该管的事仍然还在管,有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好,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
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中国现在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提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充实和完善现行的经济模式。[1]
[编辑本段]
相关图书信息
作 者: 潘维 主编
[2]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11700773
定价:¥80.00
内容简介
这是一群优秀的中国学者从中国人的视角解读中国模式的学术尝试,从政治、经济体制到社会结构,从医疗、减贫到人力资本培养,他们提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立场和观点。他们所取得学术成果,对于在西方模式基础上形成的现有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成了挑战,这不仅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也使整个人类的知识有了新丰富。在“中国模式”的总结,是对中国发展奥秘的探寻,是对中国未来成败的关注,是对中国重返世界强国舞台所做呼唤的一次回应。它标志着具有独立性、敢于向西方争取“话语权”的“中国学派”正在浮出水面。
目录
吴志攀 旧邦新命(代序)
总论
潘维 当代中华体制——中国模式的经济、政治、社会解析
经济篇
高梁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和经济体制的变迁
章百家 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
温铁军 董筱丹 “中国经验”的“中国特色”——中国工业化进程之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可复制性
贺雪峰 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与基础
李玲 人力资本、经济奇迹与中国模式
胡鞍钢 中国减贫之路:从贫困大[3]?[4]?国到小康社会(1949—2020)
政治篇
赵穗生 中国模式探索:能否取代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王绍光 如何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村医疗融资体制的变迁看中国体制的学习模式与适应能力
朱景文 中国法治道路的探索——以纠纷解决正规化和非正规化为视角
强世功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樊鹏 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维护稳定模式的影响
社会篇
李强 人民共和国60年的社会分层结构
张静 利益组织化结构:非同质性内聚
张翼 中国60年来人口控制政策的历史变迁
国际篇
朱云汉 中国模式与全球秩序重组
[编辑本段]
有声图书
主讲:郭凡生
慧聪网董事局主席。20世纪50年代生于北京,从小随父母到内蒙古支边。1978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学习,属于下乡,当兵又考上大学的特殊一代。1982~1990年,在内蒙古自汉=治区党委研究室、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西部发展与企业制度方面的研究。11990年,因各种原因下海经商。
《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目录:
导言
家族企业的定义与评估
伟大的中国式管理
家族企业与企业家
管好家族企业的理性与逻辑
知识经济的伟大变革
家族企业的“三权”分立模型
慧聪变法:从劳动股份制到知识经济
看《乔家大院》做“知本”老板
股权变革的艺术和细节
家族企业的资本革命
管理制作概论
家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家族企业的有形管理
中小型家族企业的战略管理
家族企业的文化与亲情
家族企业领袖的用人之道
家族企业传承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家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