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制度的弊端及其革新的方向和条件(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00:49
4、革新财政会计制度的方向和条件
4.1 高度中央集权的各级各部门独立核算的财政体制是改革的方向
革新会计制度,已经刻不容缓。离开了预算管理,其他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没有预算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当前的一切社会改革都不会有坚实的基础。任何改革的设想和方案就都只会是避重就轻的,避实就虚的,和纸上谈兵的。
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建立责任清晰的会计工作流程,获得可靠的会计原始凭证,这些都是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所必需具备的。我国建国虽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可是至今为止,会计工作离这些起码的要求的任何一项都还有很远的距离。
可是即使我们做到了这一切,也只是为下一步的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些条件基本具备了以后,我们要实现的更高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各级各部门完全独立核算的财政体制。
所谓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是指政府的各级各部门的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都必须在中央财政部门的直接监控之下。没有一分钱的收支可以在这个监控体系之外。所有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都是对上级完全公开的和透明的,也是对社会完全公开和透明的,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之下的。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是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的体现,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基本权利的体现。
所谓各级各部门完全独立核算的财政体制,是指的所有的预算都由政府的各级各部门根据当地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只要不违背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不与中央制定的全国发展和对外竞争的战略目标冲突,他们的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就应该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又要高度集权,又要独立核算,是不是相互矛盾?实际上当然会有矛盾。但是完全可以做到。现在世界上的跨国公司都是采用这样的管理体制。跨国公司的遍布世界各国的分公司的账目对总公司和董事会是完全公开的,同时又都是独立核算的。这才保证了分布在各国的分公司能够在公司总部的统一领导之下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这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样的做法也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经验的总结。
比如,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在西柏坡。那时的中央军委就实现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几百万军队的高度集权的领导。中央军委确定各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在全国战场上调兵遣将,胜利领导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是同时,全国的各个根据地,解放军的各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又都有极大的自主性。他们都要自己解决军备,自己确定作战计划。中央只给他们发命令。除了命令以外,什么都不可能从中央得到。每一粒米,每一颗子弹,都要自己想办法。自己养活自己,别指望别人来救你。打了败仗也要自己承担全部后果。事实证明,高度的中央集权和充分的独立自主,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相结合,威力无穷。
再比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高度的中央集权就表现在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在全国通过政府的行政体系层层贯彻,得到切实执行的。这些年来,各地政府的独立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因此才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遇到的各种困难。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情况差别很大,因地制宜的办法只能在当地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社会各界协商才可能产生出来。
当然,反面的教训也有很多。
比如,我们长期实行的预算外资金的制度,不仅损害了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也使政府各级各部门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
再比如,中央政府一纸命令,全国齐步走加工资,就是错误的做法。各地的政策应该各地政府自己去制定。即使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年代,全国也有十类工资区,各地的工资政策也不一样。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中央政府的领导应该体现在方针政策上,而不是要在老百姓面前和地方政府抢着做“好人”。这样的“好人”要留给地方政府去做。地方的事情办好了,老百姓自然会说中央领导得好,需要这样去抢吗?
还有,目前关于劳动法的执行,是中央政策的又一个败笔。翻开劳动法,其中抄袭外国法律的痕迹处处都是,却很少有中国自己经验的总结。劳动法公布多年了,都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这本身就说明了其中有很多问题。我国的法律应该兼顾社会各方的利益,而不是象西方国家那样要去代表谁,反对谁。否则还会有和谐社会吗?你代表了这一方,就能不代表那一方了?别人有事还是要来找你,你也不能不管。这样的事情,各地自己去处理,比中央制定统一政策强制执行有效得多。乱发号施令的结果只能是自找没趣。去年,2007年,是有史以来工薪阶层,特别是低工资收入的农民工工资上升最快的一年。今年强制贯彻劳动法,工资反而升不上去。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谁的命令也没有用。抢着做“好人”也是有风险的。结果常常是好人没做成,还要遭人骂。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制度一定是既能做到权力高度集中,又能给予各级政府和企业充分独立性的制度。反过来,一个坏的制度一定是既不能有效实现统一意志,维护整体利益,又处处为社会的生机勃勃的正常发展设置障碍的制度。
4.2 藏富于民的大政方针是革新会计制度的前提条件
藏富于民的大政方针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社会生活反反复复,历经不知道多少磨难以后才产生出来的最重要的财政政策的根本方针。这个根本方针被中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看成是治国之宝。我们今天讨论国家大事的时侯对此仍然绝对不可以有一丝怠慢。即使我们在其他方面都做得一丝不苟,只要在这方面略有失误,就会满盘皆输。
会计制度,只是一种工作制度。完善的会计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这就象军队有了严格的纪律并不能保证一定打胜仗。要想打胜仗,还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战役部署。如果没有好的财政政策,会计制度上的单兵突进的革新,不仅很难有实际的进展,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经济生活整体上的更严重的失败。
任何国家的政府部门都有要扩大自己权利的天然倾向。会计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对政府的各级各部门充分授权。这样的充分授权无疑会强化他们扩大自身权利的倾向。西方国家依靠政党轮流执政,国会监督来制约政府。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共产党永远执政的国家。在我们的国家里,对于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主要来自执政的共产党的政策和各级组织,以及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的社会力量。如果党制定的政府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发生了错误,如果执政党本身就放弃了藏富于民的指导思想,如果执政党只把政府的财政收入看成是“自己的”,却把社会资金看成是“别人的”,如果执政党的政策就是在不断的鼓励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政府的部门利益就会泛滥成灾,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横征暴敛的政府行为就会在今天重现,成为社会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根源。我们国家近二十年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几乎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绝对不是政府工作的成绩,而恰恰说明了政府的财政政策已经背离了藏富于民的根本方针。这更不能证明执政党的经济政策的正确,相反应该提高警惕,要仔细的看一看执政党的现行政策中是否存在着方向性的错误。
我们国家的政府工作的始终不渝的目标应该是为全社会谋利益。因此,社会对政府经济工作的评价,不应该看政府自己的财政收入增长了多少,而是要看政府为社会经济的稳定成长做出了多少努力。所以,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尽管做得有好有坏,都把“轻征薄赋”,“藏富于民”作为最基本的治国方针。令人担心的是,这样重要的治国的根本方针已经被我们今天的社会遗忘了。从执政党,到政府,到学术界,再到社会舆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把政府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看成了好事,很少有人对此保持警惕,更没有人提出严厉的批评。
从眼前来说,如果建立起了严格的预算制度,巨额的预算外的资金就会全部纳入正规预算来进行管理。根据目前预算外资金的规模,政府预算中的机动财力就会增加一倍,甚至更多。这笔庞大的资金,处在预算外状态,作为私房钱藏在千千万万的小金库里,还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就全部涌入市场。可是,一旦进入到了预算中,就可能立刻变成巨大的政府购买力。如果会计制度的革新让这笔庞大的资金突然涌入市场,对于社会的经济稳定来说将可能是如同海啸一般的不可阻挡的破坏力量。如果真的这样,政府本身就会成为破坏自己制定的宏观经济控制政策的罪魁祸首。
因此,取消预算外资金的革新的前提就是政府必须放弃一味追求财政收入增长的经济政策。政府的预算必须紧缩再紧缩。执政党必须承担起应有的领导社会的责任,领导全社会对各级政府部门的预算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全社会的最杰出的经济管理人才都要在监督政府财政收支方面做出贡献。全社会的老百姓都要来支持执政党行使对政府的这种领导权,支持专业的管理人员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否则,就可能闯出天大的祸来。如果我们的政府没有能力在革新会计制度的时候紧缩政府的收支,如果我们的执政党还没有为把政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做好精神准备,会计制度的革新就不会为当前的经济成长带来任何好的影响。这时,我们就只能等待,一直等到执政党领导政府重新确立藏富于民的财政政策,一直等到执政党,政府和老百姓都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去革新。否则,我们就一定会满盘皆输。
4.3 管理工作要有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对根本利益的认识。
会计工作是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很细致的工作,是在做小事。可是为了把小事做好,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制定工作制度时,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要有全局观念,有长远打算。要首先能从大处着眼,然后再从小处着手。
政府财政的根本方针就是藏富于民。会计工作的根本制度就是预算管理。这些都体现了社会的根本利益。为了一时的需要,而在这些根本问题上产生动摇,就是在犯战略性的错误。
会计工作一定要强调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预算制度,就是为了集中统一的管理。承认预算外资金,否定严格的预算制度,就是从小处着眼。以小恩小惠来调动积极性,就是不顾大局,没有长远眼光。以破坏国家的根本制度来显示政府部门的权威和领导人的个人权威,其结果只会是法纪松弛,让中央的命令,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这样下去什么权威都会丧失殆尽。
会计工作一定要有严格的责任制度。充分授权,不等于没有严格的责任制度。以不讲清责任,来表现对下级的信任,实际上是在害人,害己,害社会。
会计工作,权利一定要下放。不充分授权,就会是死水一潭。怕下面犯错误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不给下级独立核算的权限,什么事都要上级批准。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刻刻都表现出对下级的不信任,事事处处都在给下级拖后腿。功劳都要归功于自己,错误都要推给下级。这样的制度和风气不转变,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这些都反映了指导思想上的问题。
今天的会计制度已经由来已久。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就缺少战略眼光。好象一说到做经济工作,就非要讲眼前利益,斤斤计较,才算尽到责任。现在都说要反对不正之风。其实这些才是真正的不正之风,是所有不正之风的根源。
上面差之分毫,下面失之千里。不正之风泛滥是因为指导思想出了问题。端正风气,要从端正指导思想开始做起。第一步,就是要有战略思维。
2008年3月2日初稿
2008年3月14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