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教育组织(教育情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5:39:38
日期: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天气:晴朗 作者:美的开始
绩效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教育组织(教育情境)?
发表:2006-12-7 17:06:50 出处:你的博客网(yourblog.org)
选自梁林梅的博士论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
为什么将绩效技术应用于教育组织如此步履艰难?为什么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面向学校的(教学)设计者,比面向企业和军队的同行们,通常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信息时代教育组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需要改进其自身的绩效?本论文尝试对以上问题分析如下:
1.教育组织具有不同于其它组织的独特性。
虽然教育管理受到企业管理浪潮的巨大影响,但它的特殊使命使它具有自己明显的独特性。
罗伯特.G.欧文斯认为教育组织是一个双重系统,它一方面具有松散结合的特征,在另外一些方面却具有鲜明的科层或经典组织特征。当前教育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稳定和难以控制,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加上教育组织自身的松散连接性,使得教育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有风险和非理性的活动。
挪威学者波•达林认为教育组织具有如下特点:目标不明确,教育组织的日标通常是笼统的、不明确的、目标之间还经常相互抵触;依赖性强,教育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济支持,很少有可供自己支配的资源;整合性差、合作性差;信息基础薄弱;缺乏竟争,教育组织的生存不依赖于其“产品”的质量,教育组织之间的竟争意识非常薄弱。
我国有学者将教育组织的特点概括如下:教育组织具有易变性;教育组织中的成员具有共同连接性;教育组织的目标往往不具体、不明确并且相互交叠、彼此冲突;教育组织成员具有流动性;教育组织具有松散连接性。
美国变革管理专家伊查克•爱迪斯认为,企业在社会中的目标是经济性的,但对于其他非赢利性组织而言,其社会目标或职能是不同的,附加值也应该不同地加以衡量。非赢利性组织首先应关注的是其社会职能,其次才是它必须创造的价值以及如何衡量这一价值,最后才是使创造这一价值的成本最小化。
从美国学者Ernest Burkman对军队和企业的教育机构与公共教育机构六个教学变量的比较(表2-2)中,同样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公共教育的结构是分散的,信息流动缓慢,较少强调学习的迁移,绝大多数教师不关心教学方法的成本一效益。他同时强调,由于军队和企业的教育机构着重强调效率,所以他们具有采纳和应用教学设计产品的强烈动机,与军队和企业相比,各类学校的教师不愿接受局外人的建议。
2.信息时代教育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
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已清楚地表明,只要时代发生深刻变化,教育或迟或早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传统中对教育组织的理解和假设所依据的是老式工厂的管理原则:以金字塔式的组织为其主要特征,教师是教育流水线上的工人,学生是教育的产品。教育组织自身的信息、资本、技术含量一直很低,这些因素在教育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微弱。教育组织内部基本上是静态、稳定、封闭的,传统的教育组织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活动不频繁,远离竞争,不太关注成本—效益,所处的外部环境基本上是静态、稳定、可以预测的。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迅速增加,教育组织将在信息化的世界潮流中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组织的历史性转变,使教育真正步入现代化。在“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中,许多学者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组织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深刻的、革命性的。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教育管理在内容、方法、模式以至对管理者的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教育组织将要发生的变革,众多国内外教育管理者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
.信息技术将引发现有教育组织管理方法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    组织管理将日益走向跨时空性、开放性与多元化。
.教育组织管理决策的民主化与扁平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将使教育组织的目标及价值观等发生很大变化。
.对教育组织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追求与关注。
.信息技术在教育组织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将使管理工具与手段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与虚拟化。
.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国际化研究与本土化研究的并重。
由于教育组织具有松散联系的特点,不易受系统内其它部分变化的影响,这给教育系统的变革带来了一定困难,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正为松散的教育组织内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供了各种便利与可能。彼得•杜拉克认为,在教育和医疗保健领域,整个重心将会从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层面转移到“信息”层面,将更加注重信息的内容与实质,这种转移的趋势和企业是一致的。同样,他在“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认为未来的典型组织应该被称为信息型组织,这种新型的、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管理问题新颖而独特,对未来的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桑新民(1995)认为教育实践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能量型实践”,属于“信息型”实践。
本文认为信息型教育组织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信息型的教育组织需要明确、简单的共同目标,以指导组织中个体的行动。
(2)必须有一个比较目标与效果的反馈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
(3)中层管理职位将急剧减少,结构将更加扁平,组织中大量工作将由以任务为导向的多功能跨职能团队来完成。
(4)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信息责任,为他人提供信息的责任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5)未来的信息型教育组织将需要更多各种类型的、高度自律的专业人员。
3.寻求信息时代教育组织的绩效改进
哈佛商学院教授里贾纳•E•赫兹琳杰等认为,管理的话题并不局限于工商业和营利性组织领域,管理的目标并非利润最大化,而在于效率的提高和效用的最大化。非营利世界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非营利世界并不排斥营利精神和商业行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非营利世界的有效经营管理,恰恰需要引入营利精神和商业行为。将营利世界的一些经营管理方法应用于非营利世界,将有利于解决组织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提升政府和公益组织的廉洁度及公众信赖感。
绩效技术领域的先驱Joseph H. Harless在经过了多年的商业、企业和军队的绩效改进研究、咨询与实践之后,开始关注和思考社会及教育领域的绩效问题,他于1998年出版了《The Eden conspiracy: Educating for accomplished citizenship一书,此书被认为是将绩效技术的理念和模型用于基础教育变革的第一本主要出版物。
在人类对教育组织改进的探索历程中,一直致力于对教育教学绩效的追求:从十七世纪夸美纽斯为了“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而写出的《大教学论》;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巴班斯基为了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为了使教师以最合理、‘最经济的办法达到教学目的,而系统地开展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研究;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己故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提出的美国“基础学校”的构想:学校应该成为社区大家庭、连贯一致的课程、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致力于品格的塑造’……这些思想与探索虽然没有用“绩效”一词,但它们的目标与理念与绩效技术是十分相似的,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如何吸收和利用绩效技术在商业、企业领域改进组织绩效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如何将绩效技术的方法和原则应用于某一特定的具体教育组织,以改进教育组织的绩效,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4.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协作研究和实践,是解决信息时代我国教育组织绩效问题的必然选择。
信息时代教育组织的绩效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而异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教育领域内多种学科之间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更需要超越教育的视野,从其它学科和研究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工程学、绩效技术等)寻求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协作研究和实践是解决信息时代我国教育组织绩效问题的必然选择。
社会的变革必然引发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化,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广泛开展,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性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的教育系统正在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转化,教育中的投资、成本在大大增加,信息技术的含量在不断提高,信息活动越来越频繁,教育系统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经常是变幻莫测、无法预料。教育中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原有的生产关系,甚至是上层建筑已极不适应,教育自身面临的种种巨大压力也在迫使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崛起,特别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关注,对教育组织效能与效益的关注等,使传统的教育组织系统已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教育组织中绩效的关注,也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与实践人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