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所见“执道者”与“名”的关系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29:01
《黄帝四经》所见“执道者”与“名”的关系(曹峰)
(2008-7-13 16:47:12)
作者:曹峰    转载于:简帛研究(http://jianbo.sdu.edu.cn)
内容提要: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关键词: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名 前言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①]中与“名”相关的论述非常丰富,如果要对这部出土文献作出正确解读,“名”是极其重要的一条线索,以往对《黄帝四经》思想构造的研究,只重“道法”关系二元结构,不重“道名法”关系三元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笔者在《〈黄帝四经〉所见“名”的分类》(以下简称《分类》)一文中,探讨了《黄帝四经》所见名思想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道”、“名”、“法”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不同语境中的“名”分为五类,认为《黄帝四经》所见“名”的性质和“法”相近,与规范、准则相关。本文可以说是《分类》一文的续篇,主要讨论《黄帝四经》中“执道者”是如何通过审“名”展开政治活动的,从而揭示“名”在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为阅读方便,本文在引用帛书时,对没有争议的假借字不再标出原文。 一、《黄帝四经》中“执道者”的审“名”活动   在《黄帝四经》中,统治者有多种称谓,如“执道者”、“圣人”、“圣王”、“君”、“主”、“人主”、“主上”、“王天下者”、“帝王”、“王公”、“帝者”、“王者”、“霸者”,往往根据文意有选择地使用。在此之所以选取“执道者”作为统治者的名称,一是因为这种用法颇为常见,二是因为“执道者”这一称呼能有助于说明“道”、“名”、“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执道者”而言,“道”有着三方面的意义,一,“道”是统治者认识和行动的总根源、总依据[②]。二,“执道者”必须采取与“道”相应的“无形”的姿态去把握“有名”、“有形”的对象,从而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三,存在于天地四时的运行法则中的“道”是“执道者”必须参照遵循的准则。本篇主要谈“名”,因此,基本围绕第二个层面展开讨论。在此首先分析“执道者”是如何审査“形”、“名”的。 《黄帝四经》中并无“形名参同”的说法,但用“形名参同”来解释《黄帝四经》中所见名思想是一种十分通行的做法。它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将《黄帝四经》中所见“形名”直接看作君主对臣下“循名责实”的“形名法术” [③],笔者称其为狭义的“形名参同”观。另一种则是广义的“形名参同”观。在此先分析第一种。 众所周知,第一种“形名参同”观在《韩非子》表现得最为典型。例如《主道》篇说“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显然这里的“名”指的是臣下的“言”,“形”指的是臣下的“事”,君主用其“言”去考验、对照其“事”。《扬权》篇说“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生。”其中关于“名正”、“名倚”的表达方式与《黄帝四经》非常接近。但同篇又说“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可见“形名参同”之术的运用是完全限定在君臣之间的。“形名参同”的基本精神是“循名责实”,就是君主依据名实一致的原理,根据臣之所言或根据职责来检验臣下的实际功效[④]。   《黄帝四经》中多见“循名”之言,但如《分类》已确认的那样,此“名”基本上代表既定的、规定的位置与形态,而且意义宽泛,并非单纯指治臣之术。《经法》中也有“王术”的说法,《六分》篇中有“不知王术,不王天下。知王〔术〕者,驱聘驰猎而不禽荒,饮食喜乐而不湎康,玩好嬛好而不惑心,倶与天下用兵,费少而有功。”可见这并非单指御臣之术。 如《分类》所述,在《黄帝四经》中,“名”、“形”因为常常并称,所以两者在意义上并无实质的差异,没有太多强调两者间的主次关系,都可以看作是“规定的位置、应有的形态”。因此,把“名”和“形”看作名称与实体、言说与行动,事先之发言与事后之功效、官职与实绩,时时确认“名”和“形”是否对应、是否一致,这种称之为“形名参同”的君主统治术或行政管理方法,笔者以为在《黄帝四经》并没有发现。   《经法》中也可见“名实”一起使用的例子。但非常少。如《四度》篇中有: 美恶有名,逆顺有形,情伪有实,王公执□以为天下正。 即一旦把握了“美恶”、“逆顺”、“情伪”之“名”、“形”、“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