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永宁乡沙堤的董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30:26
在国语和闽南话中,“友”、“酉”发音相同,同音讹用,亦称董酉;民间尊称董酉娘,族谱有昵称董酉姑者。祖籍晋江县永宁乡沙堤(今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董友与郑成功成婚,是郑成功的元配夫人,故又称董夫人、国姓夫人;是郑经之母,郑经立国东宁(台湾),又称董国太。(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经》)
父董飏先
董友是董飏先长女。
董飏先《沙筑公私志手书世次》(《温陵沙堤董氏祥芝房分谱·附记》收录)载:“余飏先娵(娶)叶氏、陈氏,男四:长麟,次葵,三东,四武;女四:长友,次隐,三周,四仟。……长女配郑门国姓夫人……”
《石井本宗族谱·井江郑氏历代人物·西亭郑成功》(《郑成功族谱三种》,厦门郑成功研究会、厦门郑成功纪念馆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记:“妣董氏,雷廉道容先女。”
董飏先,或作扬先、容先,号沙筑,晋江县永宁乡沙堤(今属石狮市)人,后移居今石狮市永宁镇永宁居委会后山。明·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董友即出生于后山。旧居朝南向,由前廊、天井、祀厅、后厅等组成,面积约400平方米。现后厅虽倒塌,整座旧居却依然保留传统的闽南古大厝建筑风格,外架内构基本保持完整。这座古厝至今仍被人们称为“董酉姑旧居”。
董飏先早年家境贫困,其在《沙筑公难言记》(《温陵沙堤董氏祥芝房分谱》收录)自记:“余世之难人也,家君晚举余兄弟三人,期以远大,俱贽名西垫(“塾”之误),授以举子业。余为仲子,年甫鬕,即不愿落人后,虽手破铁门关者八,未能博一弟子员,至家徒四壁,发愤下帷攻苦自若也。”
董飏先四十六岁始成进士,走上宦途。
董飏先《沙筑公难言记》(《温陵沙堤董氏祥芝房分谱》收录)自记:“迨邀阴庇,癸酉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以儒科捷乡闱,丁丑年(明·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4》载:“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刘同升榜进士董飏先,泰州知府,佥事。”
《国子监历科进士题名碑》载,董飏先为福建人、民籍、二甲第二十名进士。
《温陵沙堤董氏祥芝房分谱》中一篇残文中亦载:“(飏先)公生于万历辛卯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十月初六日寅时,卒于丙申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二十八日辰时,享年六十有六。岁癸酉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乡试四十二名,丁丑(明·崇祯十年,1637年)会试二百二十一名,殿试二甲二十名。初选江南泰州知州,忤权贵,再调通州。”丁艰服阕。补广东化州陛刑部员外转礼部郎中,又外调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雷廉海北道。其居官以无为为宗,以静为用,故所居无赫名,及去,人皆思之焉。
明末,董飏先隐居金门。因此,亦有称董酉娘是金门古坑人。
然而,不知为何,一些资料包括族谱却将董友作为董飏先的胞侄女。
这种说法,目前所见最早的资料是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的《郑氏附葬祖父墓志》(《郑成功族谱三种》,厦门郑成功研究会、厦门郑成功纪念馆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该《墓志》曰:“祖母董,系明·进士、礼部侍郎董讳扬先公(即飏先)胞侄女,生于癸亥年(明·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廿四日酉时,卒于辛酉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十六日巳时,享年五十有九。”
郑克塽卒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郑氏附葬祖父墓志》所作年代不会迟于己于人此。后来的《泉州董氏族谱序》(清·咸丰六年[1856年]董登荣作、董春蔼抄)等沿用此说法。
国姓夫人、国太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董友与郑成功(原名郑森)成婚,是郑成功的元配夫人。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郑森陛见南明·隆武帝,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后来民间称为“国姓爷”,董夫人也被尊称为“国姓夫人”。
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举义旗抗清,董夫人贤惠治家,使得郑成功能专心致志征战四方。为应付军需,董夫人“日率姬妾、婢妇为纺织及制甲胄之物劳军”。
《开闽董氏沙堤分派宗谱·附:泉州董氏族谱序》载:“飏先……其胞侄女(?有误,应为长女,见上)酉姑,配国姓,《遂士录》传其禁奸止杀,董氏与有力焉。又辛丑(?应为辛卯,即顺治八年,1651年)之变(清军袭占厦门),踉跄逃难,人竟怀珍宝,董氏独包裹姑之神主以出(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建立金、厦抗清基地·清军袭占厦门》),成功大加敬服……”(注:《泉州董氏族谱序》为清·咸丰六年(1856年)董登荣作、董春蔼抄。)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出兵台湾,留长子郑经守厦门。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占领台湾的荷兰军投降,台湾收复。
此时,留镇厦门的世子郑经同四弟的奶母陈氏通奸生了一个儿子。
开初,郑经向父亲报告侍妾生了个儿子,郑成功因添孙高兴,赏了一点银物。不料,郑经的妻子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与郑经素不相得。唐显悦为孙女鸣不平,写信给郑成功大加非难。郑成功“登时气塞胸膛。立差都事黄毓持令箭并画龙桶三、漆红头桶一,过金门与兄泰,同到厦门斩其妻董氏治家不严之罪,并其子经与其所生孙、乳母陈氏”。
守金、厦诸将接令后大为震惊,力图大事化小,商议后采取折衷办法,拟杀陈氏与所生婴儿,诸将联名上启代董夫人及郑经请罪。取得董氏和郑经同意后,由黄毓回台复命。而郑成功坚持必须杀掉董夫人和郑经,让黄毓再次到金门交郑泰执行,逼使金、厦诸将联合举兵拒命。(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成功之死·“家族不睦,其子乱伦”说》)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郑成功气噎而死。十月,郑经入台湾嗣为延平王。(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郑经》)
董友率众东渡台湾,以“国太”身份过问政务。她时常告诫郑经“抚恤黎民,厚待百姓”,深得民望。
在台南有一北园别馆遗址,是郑经安养母亲董友的地方,后来,董友终老于此。北园别馆于清代改建为台南开元寺。开元寺内至今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文物,如寺后的七弦竹,相传为董友亲手栽植。
东宁事变
康熙十三年(1674年),郑经渡海西征。
康熙十八年(1679年)四月,郑经与妾(即原为郑经四弟的奶母)所生的长子郑克臧监国。郑克臧刚毅勇断,有乃祖郑成功之风。当时郑经诸弟聪、明、智、柔,也就是克臧的叔叔们,在台恃势欺压横行,强占民田,克臧守正不阿,必执不可。故上至董夫人(时称国太),下及镇将兵民,抱以热烈支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克塽·郑克臧监国》)
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经反攻大陆七年无成后返回台湾,意志消沉,从此溺于酒色,无复西意。见监国郑克臧处分国事妥当,愈加放心,自此军国事务皆交克臧裁決,唯偶取公文批阅而已;並给予精兵三千,由沈诚、毛兴统之为护军。宗族益惮监国,而含恨愈深。
而董夫人始终认为郑成功是给郑经和奶母生子一事气死的,因而迁怒于郑克臧,极力主张立嫡孙郑克塽(郑经次子,正室所生)为世子。
这时,台湾郑氏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空前激烈。东宁国分为二派:一是留守派,以郑克臧、陈永华等为首;另一是西征派,即反攻大陆回台人员,以冯锡范、刘国轩等为首,西征败归要分享留守派的地盘。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冯锡范设计罢陈永华兵权,永华郁郁死。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郑经卒,王位的继承顺理成章应由长子、监国郑克臧即位,但冯锡范联合郑经的王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乘机发动东宁事变。
冯锡范硬是说郑克臧非长子而是螟蛉子,应由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即位,而克塽是冯锡范之女婿。冯锡范由郑聪、郑明诸叔向董夫人造谣,说尽郑克臧的不是。董夫人欲见刘国轩、冯锡范,而刘国轩以有病未赴约。
正月三十日,董夫人下令召见郑克臧。郑克臧不疑有他,在入门时将隨从护卫毛兴、沈诚挡在门外。就在克臧进入董夫人府內,尚未见到其祖母时,即被冯锡范随协蔡添一刀剌入腹中,再由郑聪、郑明、郑智、郑柔四位叔叔以木棒打死(《清史稿》称为“共缢杀”),时年十八。董夫人得知郑克臧被弒为时已晚。
二月一日,年仅十二的郑克塽即延平王位。
冯锡范立郑克塽后,自以拥立有功,表封为忠诚伯,仍管侍卫,兼参赞军机。弒君之郑聪为辅政公,然而资才庸懦,事少决断,惟冯锡范是听;郑明、郑智为左右武骧将军。又将“克臧螟蛉难嗣大位”的文书通告四方,民心、军心尽丧。
董夫人以长孙郑克臧是因召见而死于非命,间接促成杀孙,怨叹郁卒不已。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十六日,重病缠身的董夫人卒,享年五十有九。临终前,董夫人也只好承认现实,任命刘国轩为“武平侯”,授予“独断军国大事”大权;同时授予冯锡范主持政务,封为“忠诚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