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赵谦祥诗意引领人生  访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12:28
赵谦翔与“绿色阅读”——清华附中特级语文教师赵谦翔访谈录
作者:陈淑芬  时间:2008-6-18 13:43: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02
美国文艺复兴领袖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欧阳修曾说“多读书而勤为之自工”,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提到“作文没有诀窍,如有诀窍就在那素有定评的文章中”。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读书,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阅读。这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写作水平。
身处教学第一线的赵谦翔深切地感到,如今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三种病颇为流行:贫血(缺少真情和激情)、缺钙(缺乏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懒于理性思考)。他认为,致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读书。在目前网络媒介大量充斥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这是很重要的。语文课本是必须要读的,但那只是举一反三中的“一”。如果只有“一”的精读,而没有“三”的扩展与深化,那么读的能力就无法培养起来。同时,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小,所得的生活经验和精神营养就少,那么到了写作的时候自然就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针对这一现象,赵老师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解决。
一、读好书——解决不读的问题
1993年教师节,一学生送给赵谦翔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扉页题词:“送给也如我一样爱书的先生。”赵谦翔惭愧,该书虽热销全国,他竟没读过。十几年来,他全心全意专注于“吃透”高中6本教科书,因为最初几年的高考还要从全国统编教材中出一些试题,他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使学生在考场上丢分。
其实,赵谦翔是个本性嗜书的人。书荒年代,一部“百科全书”般的《红楼梦》伴他度过整个“文革”。他虽然没有彻悟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但却背熟了其中二百多首诗词歌赋,并且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领会了“悟”的真谛:“悟乃“心”与“吾”的合成,从左往右是思之吾,即思考的我;反之,吾之思,即我的思考。因此悟就是要我们做一个有个性的思想者。”希腊哲人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赵谦翔以此哲理反省此前人生:自己累得贼死地满堂灌、死背书、画重点、抄答案,结果还是事倍功半,还是得不偿失。他决定“跳出此山,寻找源头活水”。他“敢跳”是因为有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他“能跳”,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他肚里有货。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是也是投入和创造。”为此,赵谦翔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他将余光中、余秋雨、周国平、张承志、王小波的作品都引入课堂,介绍给学生。为了解决学生不读书的问题,他从每周五节课中拿出一节课来专门进行课外阅读。要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书,读后写心得。目的是让学生在与书籍零距离的接触中激发读书的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事实证明:通过阅读苏东坡的诗文代表作和专家对苏轼的评论,审美尚浅、涉世未深的高中学子也能写出异彩纷呈的独特感悟;通过阅读周国平的《性爱五题》,大胆尝试“纸上谈爱”,花季学子也会出人意料地写出对爱情的许多真知灼见。赵谦翔说:“在高考的指挥棒的魔力下,许多老师从高一开始就模拟着高考题型演练。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但不能在高考中取胜,而且必将付出牺牲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惨重代价。”多年来,他的教学始终坚持“慢功远利”,高一高二的时候打好全面基础,等到高三时再向高考靠拢。这样的教法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在赵老师那里,我看到了一封他的弟子不久前发给他的邮件:
赵老师,我们都特想您。真的很怀念您上的语文课,您的语文课很有意思,我们从您那里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现在在北京交通大学,大学里没有语文课,太讨厌了!不过请您放心,我不会因此就沦落成一个“无知的人”。我现在的同学告诉我,她从来没看过课外书,而且这样的人不少,说一句要用形容词副词的话都得别人提醒,要不然就说不来了。您要是看见这惨状肯定都不想教语文了,太不可救药了。不过您还是教吧,要不然以后语文都成为几代单传了。我们还打算着哪天去旁听您的课,再受受教育呢。
赵谦翔在回信中写道:听到你介绍的情况,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我的教学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绿色语文赢得了升学与素质的双赢。悲的是俯首听命于应试教育的灰色语文仍在流行,它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危害:不止糟蹋了我们民族的母语,更戕害了一代青年的精神世界。你是一个有灵性也有韧性的弟子……现在上了大学,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和个人的选择,你可以更好地自学语文,更自觉地追求做一个“精神贵族”了。
赵谦翔提倡“慢慢读,慢慢写,逐步积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历史学家范文澜语)这是读书的境界,也是作文的境界,更是做人的境界。
二、好读书----解决如何读的问题
赵谦翔说:“是重在整体感悟,涵养精神,还是重在肢解文本、获取知识?这是绿色阅读与灰色阅读的第一道分水岭。如今流行的显然是后者。原因就在于阅读教学俯首听命于高考指挥棒。高考如何设题,阅读就如何设问;训练的习题做完,读书的目的就告成。于是,文本的内容被五马分尸,学生阅读所得仅限于语言或章法上的某些知识,至于整篇文章所表述的人文精神,则被买椟还珠式地放弃了。这是一种阉割文本灵魂的阅读教学:没有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只有读者对文本的肢解;没有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只有读者对作者的曲解;没有读者与编者的对话,只有读者对人文教育目的活生生的剥离。是要十目一行,还是要一目十行?一种人读的很广,也读的很快,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论;一种人什么书都不读,是有文化的文盲;还有一种人读书特别多,但是什么也没有读懂。所以,要让学生由一目十行的读书变成十目一行的读书。陶渊明‘不求甚解’是文学鉴赏的一种境界,而我们读书还要面对考试,如果‘不求甚解’的话,那么就是一个错误。因此,我要要用‘十目一行’的方法读出书中的真谛。
例如,在选讲毕淑敏的《给生命加个意义》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高考的模式设题,只设置了两个思考题让学生笔答:一、这篇文章最能启迪你的思想火花是什么?二、这篇文章最新颖的写法是什么?这是两个很有启发性和开放性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好好研读文本,拿出一颗心来与作者的心撞击,从而发现这篇美文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一位同学在阅读心得中写道:‘《给人生加个意义》这篇文章曾是我初中时一次语文考试的阅读题。这次重新阅读,使我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可能因为情境不同——不再有分数的压力。’
重在‘求同’,还是重在‘求异’?这是绿色阅读与灰色阅读的第二道分水岭。如今流行的依旧是:只‘求同’,不‘求异’。‘求同’,本来是指准确把握文本原意,但在某些老师那里被篡改成从教学参考书上抄一的统一标准答案,于是‘求同’则成了‘死读书’的代名词。‘求异’,本来是指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或赞同,或反对,或补充,或超越,但在某些老师那里又被误解为放任学生脱离文本随心所欲地评说。读书应以‘求异’为主,理由有三:首先,书是用来‘开发’生活而不是‘规范’生活的。既然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注解’,而生活本身又是绚丽多彩的,那么每一个生活的参与者就都有权对生活给出自己的‘注解’,这才是让书本为生活服务。其次,即使我们所读的书句句是真理,世界上的真也不可能被穷尽。因此,如果以‘求同’为读书目的,势必不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最后,一味地讲‘求同’就会误导学生制订老师的意图,追随老师的思路,结果势必把自己鲜活的灵感、新颖的思想或个性的表达扼杀在摇篮中。
‘求同’常常是显性效益,‘求异’常常是隐性效益;‘求同’常常是近期效益,‘求异’常常是远期效益。‘求同’与‘求异’虽可作轻重之分,但不可有取舍之别。‘求异’固然是读书的重点,而‘求同’则是必要的前提。只有将‘求同’与‘求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落实读书育人的根本效益。”
为此赵谦翔翔在阅读教学中,不但不避讳不同意见,而且经常利用不同见解的碰撞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他有一个小小的发明:“三精”牌一言心得。每当学习了一篇重点文章,他都要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具体要求是:精诚——极端真诚;精练——言简意赅;精彩——讲究文采。课后,他就把这些心得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然后加以点评。他称自己的这种教学为“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读王国维的“三个境界”说,有人谈创业的重要,也有人谈不创业,对比讲评则深化了同学们的认识;面对“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论调,有人认为“可取”,也有人认为“可弃”,还有人认为“可析”,对比讲评则使弟子们学会了辩证分析;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人悟得为人处世之道,有人悟得学习知识之法,对比讲评读书心得,则互相启迪,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由读导写------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赵谦翔说:“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灵感,这是一个最最重要的写作渠道。题海战术的做法则大相径庭,他们会瞄准高考试题,四处搜罗话题,反复演练。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是绝对不可能的。”.
文章是学生“读”出来的,也是学生“写”出来的,更是学生“改”出来的。没心没肺地读,随心所欲地写,同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赵谦翔把他的绿色语文教学概括成四个字:热爱,习惯。要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由衷地喜欢我们的母语;要通过具体训练把“含英咀华地读、锤章炼句地写”变成一种学习习惯。
赵谦翔每次批改作文,都会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之后,还要再写一段修改心得。在反复的修改中,得到提升。
有一名毕业生在新年贺卡中写道:“附中的三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当然上您的语文课我最开心了!真的很幸运,我能成为您的弟子。如今我学的是中文专业,一点也不觉得烦,反而觉得很幸福。当我把所想倾泻在纸上的那一刻,心中真的有种莫名的快乐!我想,这便是您让我寻找的绿色的“春天”吧!当然,还要特别感谢您。您讲过的许多文学知识,早已印在我的头脑中,所以,课堂上免不了‘小震’老师和同学一下。看着他们羡慕的眼神,我好开心哦!”
赵谦翔说:“我的绿色语文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因为它确实有益于青年学子的成长,也确实有益于我的精神生活,它使我不断地超越旧我、发展新我,使我的教学和生活充满幸福感。”
在绿色阅读中,赵谦翔和他的学生,读着,思着,写着;教着,新着,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