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肉鸭板块 培强富民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9:23:24
发布:admin  徐州林牧渔业网  2006-8-17
2006年初,沛县“一亿羽生态肉鸭产业化开发工程”被江苏省列入首批高效农业百项工程。1-7月全县生态肉鸭饲养量4468.6万羽,全县共有鸭棚6800多个,其中今年新建鸭棚400个;建成规模养殖小区39个,年饲养100万羽以上规模小区6个,万只以上规模饲养场(户)1000多个,全县直接从事肉鸭生产的农户已有6000余户;现有肉鸭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肉鸭近4000万羽,总产值近20亿元。沛县生态肉鸭产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
一、强化政策引导扶持,不断壮大生态肉鸭产业规模
2005年沛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把生态肉鸭作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主导产业,作为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的重要手段来抓,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达到生态肉鸭饲养量1亿羽以上,生态肉鸭产业经济总量50亿元以上。
为使生态肉鸭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沛县县委、县政府在建立必要的组织领导体系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生态肉鸭产业规模。
一是筑巢引凤建设基地。由镇村或养殖大户统一规划,多方筹集资金,集中兴建养鸭小区,完善小区水、电、路、鸭舍等基础设施,吸引有能力的养殖户进驻小区从事养鸭生产。全县已建成养殖小区39个,其中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规模肉鸭养殖小区13个,高标准鸭舍260栋,年循环养鸭近500万羽。2005年元月份正式建成投产的大屯镇祝坡养鸭小区已入驻养鸭户35户,年出栏120万羽,小区农民养鸭纯收入可达180万元以上;大屯镇王坑肉鸭规模养殖示范区二期工程在实施中,已建成52个高标准鸭棚,部分合同鸭养殖户已使用。我县计划新建、扩建规模养鸭小区50个,使小区养殖规模达到2800万羽,年收益在5600万元以上,形成基地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
二是培植大户带动小户。按照“树立一批典型,带动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板块”的思路,县从资金、信息、技术上对一部分有经济头脑、事业心强的养鸭户予以扶持,让他们迅速得以发展壮大起来。朱寨镇耿孟庄村养鸭大户孙开选、孙开武等都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养鸭生产的“中心户”。在他们的感召与带动下,该镇年饲养肉鸭2万羽以上的农户已有600多户,其中10万羽以上的17户。大屯镇魏营村全村900余农户,现已有120户专业从事养鸭生产,年饲养量达300万羽。
三是政策配套扶持发展。2005年以来,广大农民养鸭热情十分高涨,但在具体运作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沛县完善了配套政策:①加大县财政资金扶持。自2005年起县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发展肉鸭等三大优势农产品产业贷款贴息。②加强金融信贷服务。鼓励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把扶持三大优势农产品产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信贷上给予倾斜,对那些想继续扩大肉鸭养殖规模,又缺乏足够资金的农户,优先发放一定数量贷款,2006年上半年从中解决资金2000多万元。③实行土地合理流转。通过转包、租赁、调换、出让等形式使闲置田地、水面向养殖大户适当集中。④建立信息、技术支持平台。我局对养殖专业户、专业养殖场实行免费技术培训,无偿提供技术资料,多渠道收集并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有力地促进了生态肉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推动生态肉鸭产业升级
近年来,沛县先后引进推广了樱桃谷sm3(英国瘦肉型品种)、法国番鸭等肉鸭优良品种,普及了肉鸭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应用了林鸭生态复合经营、无公害养殖、程序免疫等一系列绿色无公害新技术、新成果,并在江苏省率先通过了肉鸭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使养鸭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品种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在受到禽流感威胁,生产销售处于低谷的情况下,我县严密布控,强化防疫消毒措施的同时,对养鸭生产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少,产业项目继续上,在低调中酝酿发展机遇。禽流感威胁解除后,全县生态肉鸭业生产迅速恢复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肉鸭饲养量较去年增长近200%。结合自身实际,着重推广普及了三种饲养模式:
一是林鸭复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全县林地间隙,积极推广林鸭复合养殖模式,节约养殖用地。鸭农在树行间建棚,既解决了粮菜牧争地的矛盾,又肥沃了土壤,提高了植树综合效益。研究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综合利用、生物链发展等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生态肉鸭产业养殖效益。
二是规模小区养殖模式。通过集中规划、集中建设、集中使用,逐步改变分户散养状况,小区实行统一供苗、饲料、防疫、销售,实现了规模化饲养、集约化经营。
三是水面散养模式。实践表明,在水面散养过程中,采用鱼鸭混养模式,岸上养鸭,水中养鱼,既可利用鸭粪作鱼饲料,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经济效益,又可充分利用水面资源提高综合效益。据测算,采用此模式,投入产出比可达1:4,远远高于单项养殖。
三、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拓展生态肉鸭产业发展空间
目前沛县已经建立了从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地化生产直至产品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日益健全与完善,形成了较显著的区域经济特色。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健康发展。为保证养鸭生产的良种供应,节约引种成本,降低疫病风险,我县走出了一条引进、扩繁、推广之路,购进樱桃谷鸭,在繁育扩群的基础上自繁自养,开办孵化场,向社会提供优质鸭苗。现在全县种鸭养殖户已有18家,良种鸭存栏20余万羽。年出雏100万羽以上的孵化场3家。孵化大户朱敦奎顺应养鸭发展之需,2005年投资3200万元新上徐州森磊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年出雏鸭800万羽,目前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肉鸭孵化基地,并带动周围万羽以上合同养鸭户700多户。
二是发展订单农业。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是辖区内以肉鸭宰杀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在我们的积极协调下,华英公司与广大养殖户签定供销协议,负责肉鸭的市场回收销售,并承担市场风险。按月分期、分批向肉鸭协会或经纪人提供合同约定的雏鸭,同时负责回收毛鸭,并协助肉鸭协会或经纪人为各个养殖小区提供技术指导,最后按照合同约定价格由华英公司全部回收,市场销售风险完全由公司负担。肉鸭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重点是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起到连接龙头企业和饲养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服务上做到“三到位、五统一”,即:送雏送料到位、送技术送药品到位、交售成鸭运输车辆到位,统一供雏、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使用疫苗药品、统一回收成鸭。
三是壮大龙头加工企业。据市场测算,每羽活鸭加工成成品鸭可增值近11元,如产品走出国门,增值幅度将更大。基于这一认识,我县将对外招商引资与对内深入挖潜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的肉鸭加工由小作坊式经营迅速转向现代工厂化生产,生产规模更大,花色品种更多,质量更优,品牌知名度更高。华英公司是通过招商引进后改扩建而成的肉鸭加工企业,总投资1800万元,可年加工肉鸭600万羽,实现产值近2亿元;徐州海阔农业开发公司和南京雨润集团福润禽业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设肉鸭项目,集种鸭养殖、孵化、加工、销售于一体,现已陆续开业试生产,日加工肉鸭能力达5万只左右,实现鸭苗、活鸭、白条鸭、鸭头等系列化产品,产品销往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并有部分出口海外;在建南京远景羽绒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万元,年加工高档羽绒1000吨,寝具20000套,可安置劳动力百余人。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产业化运作、系列化开发、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实现全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生态肉鸭板块的发展档次和水平。
来源:沛县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