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养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25:25

《内经》:“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句话,大多数人对这两句话的解释就是“春夏之季要注意保养‘阳’增加‘阳’的储存,而秋冬之季要保养‘阴’增加‘阴’的储存”,此类理解紫金葫芦不好说不对,但紫金葫芦也有自己的理解。
紫金葫芦认为,中医理论历来讲究顺天应人,那么从顺天应人的角度来理解,在夏天的时候,要顺应时节,顺应自身“阳”的生发宣泄,这样可以带走身体中的寒邪之气,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也有此意;而在冬日,也要顺应时节,顺应内在“阴”的需求,蛰伏收藏,把自己身体里的一些气血收藏好,勿使外泄,把自己身体的基础打打牢。而由于冬天身体的阴气较足,进补也不容易上火,冬主收藏,进补进去的气血可以得到良好的积累,因此才有“冬天进补春天打虎”一说。这样,到了来年才有更多的“阳”可以去生发,而这又恰巧正是老子说的“阴阳互为其根”。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些地方井水冬暖夏凉?是因为夏天阳气都从地下升发到地面上,地下阳气少,所以水温低。冬天自然界空间已阴气为主,阴主收敛下降,把阳气压入地下,地下阳气多,所以水温高。世间万物都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人也不例外。所以中医养生讲究顺天应人,阳虚之人,夏天补阳。阴虚之人,冬天养阴。
通过上面的解释,相信大家应该对夏季养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大家还会对阳气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缺乏明晰的认识,什么是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了解了上面的这些知识,相信大家对阳气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夏季养阳、护阳正当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养好自身的阳气呢?《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夏季三个月,万物茂盛,天地阴阳之气都交汇在一起,万物开花结果。夏天我们可以适当晚睡一些,早晨要早起一些去迎接清晨的阳光滋养,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的照射,夏季就应该外散的。(如果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过分贪凉去吹空调,会导致毛孔闭合,无法发散和生发,扰乱阴阳气机)。
情绪上,我们要尽量做到恬淡虚无,避免使自己发怒,只有这样,美丽的花朵才能够抽穗,结果。才能使人体的气得以疏泄,(如果淤滞在身体里的气不能得到发散,疏泄,就会影响到秋的收敛冬的收藏,从而是身体脱离正常的轨道)。如果不能顺应夏天的自然养生之道,就会伤心。到了秋天,就容易得感冒,或痢疾等疾病。夏天没有补养阳气,并充分宣泄,到了秋天,可以收敛的阳气就很少,到了冬天就没有好东西可藏,那就更加影响身体,抵抗力自然下降,就容易得比较重的疾病。
通过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关于夏季养生的记载,我们应该学习了一些夏季养生的知识,那就是夏季是培养阳气的时候,是发散的时候,不要过分贪凉,过多的吃冷饮,吹空调,只能让我们失去发散的良机,损害身体的阳气,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医学乃至科学,讲求的是人定胜天,去人为的改变一切,但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我们可能眼下确实改变了一些东西,或改善了一些症状,但过分的去违背自然规律,最终自酿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担。话题说的有点大,有点远了,呵呵,继续话归正题,谈我们的夏季养阳。
除了上述遵循自然规律的作息,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先说说饮食方面:少吹空调,会让我们觉得很热,不要紧,我们可以去吃一些时令的水果去消暑,比如西瓜,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我们还可以喝点绿豆汤,绿豆汤历来是夏季解暑的佳品(但但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的体质虚寒的人则应少喝为宜。这类体质的朋友,可以选择我们夏季养心贴中的四豆饮,效果也是很好的)。乌梅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祛暑开胃。
冷食冷饮,冰镇啤酒,其实夏季很多朋友多多少少大家都会吃一点,也确实起到了消暑降温的目的。但在用食物消暑降温,祛暑解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点,这也是目前很多夏季养生贴所忽略的问题,那就是食物解暑降温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呵护自身的阳气,可以适量服食一些大枣已避免过多的凉性食物损害我们脆弱的胃,平实做菜适当的多吃一点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吃姜就是起到了养脾阳除脾湿的作用。
其实按照中医理论,夏天阴伏于内,您越是吃冷饮,越使得体内阴气加重,并不能起到降温作用,相反您多喝一些热饮,将寒气驱出体外,出一身透汗,反而会不觉得那么热了。用西方医学解释,则是热饮使得毛细血管扩张并出汗,从而使得体表温度降低。
说完饮食方面,我们再说说运动,夏季外界阳气最旺,应该在清晨,天气并不是酷热难耐的时候,多到户外活动,这样可补充身体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夏天不宜运动过度,出门应做到防晒。清晨,进行散步就是很好的运动,即可放松身心,又可固护阳气。大家还可根据我们夏季养心的帖子中两仪养生法的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则更可以起到养阳护心的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对于体质虚寒的朋友来讲,夏季是一个治病的好时机,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温煦脏腑,可以使您治病的效果事半功倍,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自然界阳气充盛的时机,采用温热的中医疗法,调动体内阳气,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轻病情,体现了中医的择时医学思想和治未病思想。对于有虚寒性疾病(如哮喘、咳嗽、关节炎、脾胃病等)或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性体质的朋友,最好能抓住夏天治病的良机,进行调理。如果您不知道您身体的情况具体需要使用哪些穴位,能力范围之内的,只要时间允许,我会一一回复大家的。
而如果您不针对具体症状,只是虚寒体质,想利用夏季进行调养,则可选择一些保健穴位,比如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穴等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气海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进行艾灸,施灸时把点燃的艾条适当靠近穴位皮肤,以感觉不烫为宜,四五分钟后出现红晕、感觉发热即可,每天灸一次。而如果您还是觉得复杂,那么您可以选择艾灸盒请家人帮忙,在身体的脊柱及脊柱两侧进行艾灸即可,也会取得不错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