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7:53:23
改革要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宋养琰 宋洁尘
2010年07月12日08:17   来源:《北京日报》
改革要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我国的改革已经过去了30年。将来的后30年改革与前30年改革相比将有根本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说改革是一场“革命”,那么,后30年的改革可称为“第二次革命”。
改革目标新调整: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的自身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必须实现三大根本性转变。
一是以进出口为导向的大出大进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为增加人民收入和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为导向的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需求萎缩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严重冲击,给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路径依赖敲响了警钟。靠压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换取经济低水平扩张的局面必须实现彻底转变。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对GDP贡献为负3.6个百分点,而投资和最终消费分别贡献7.3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内需的持续增长显然不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治本之策。对应这种转型,今后的改革,应着重在加大技术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品牌体系、提高附加值上下大功夫,有效地增加居民收入,向提高居民最终消费这一目标靠拢,以民富促国富,以国富促国强,以国强振中华。
二是以GDP总量增长为主要目标向以社会整体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本身即意味着对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复合化、整体化。《礼记·礼运》篇中提到的“小康”:“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及“以著其义,以考其信……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等等,谈的全是道德、人际关系和人的心态。当然,发展经济,是实现小康的应有之意。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使人民过上平安、富裕、和谐、幸福的生活,才能称得起真正的小康。
三是以经济体制为主轴的改革向以政治体制和政府体制改革为主轴的方向转变。30年改革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尊重基层的创新,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国企改革都走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改革道路。以经济体制为主轴的改革,通过对基层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最终上升为国家指导方针、政策,推动更大面积的改革,既符合渐进式改革的要求,又为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肯定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脱离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踏上自我推动、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特别是在改革路径探索上还缺乏卓有成效的创新,最终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难度较大、阻力较多,情况较复杂、社会敏感度也较高,所以更要慎重从事。现在看来,以基层政府体制改革为试点显然是一种稳妥的选择。但是,面对强大的社会阻力,基层的改革探索很难保证不被扭曲变形,从而基层的经验缺乏应有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由此可见,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要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除由下而上的自身努力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高层拿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决心、魄力、智慧、勇气,既要稳妥,又要大力加以推进。
【1】 【2】 

(责任编辑:秦华)
相关专题
·宋养琰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