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透露当红之时离开央视的隐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17:23
杨澜,1990年,担任中央电视台 《正大综艺》主持人;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1997年7月,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现任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从杨澜的事业轨迹来看,离开央视似乎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近日,杨澜应邀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座,与厦大学子分享了成功心得,最后也透露了自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从央视悄然隐退的真实原因。
杨澜在这场主题为《成长与成功》的讲座中,阐述了自己对成功的理解。她说,这是个人人崇拜成功的时代,但登上顶峰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对成功,我们的定义很狭窄,往往感觉付出太多,收获却太少。杨澜引用歌德曾说过的“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没想到成长”的话说,成功其实是向某个目标前进的过程,是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成功在人生当中只有一两个点,它是外在,由别人去评论;而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内在,在内心愉悦存在。说起成功,每个人都担心失去,而成长是自己的,虽缓慢成长,但却充满自信。”杨澜认为,每一个成功是困境的开始,人要想着怎样度过困境。人要想做独特的自己,就不要太容易受伤,脸皮要厚点。“有时候,人并不喜欢自己工作的环境,环境给人相当大的压迫感,这时候,你一方面要寻求突破,另一方面,你心里要清楚你要什么。”
杨澜在讲座中,还谈及了曾给自己以极大震撼的一次采访,那是杨澜对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的访谈。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10岁前从没读过书,就在家里放羊、养猪。10岁的时候他姐姐找到一个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机会,就想让弟弟到香港去读书,而他父亲对独子要远行不大愿意,因为男孩大了可以帮忙干农活,但他妈妈却非常坚定地要送儿子去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父母在后来的大饥荒里都活活饿死了。
杨澜坦言:“我当时听完故事,问崔教授,如果那个时候妈妈没有送你出去读书,你如今会怎样?其实在我内心里以为他会讲教育改变命运,讲感谢妈妈的话语。但是崔教授却说,‘我宁愿当时妈妈没有送我出来,农村家里有一个儿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当时留在农村,或许我一直不识字,但我父母或许不至于饿死。’这番话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杨澜说,获诺贝尔奖在很多人眼里是很大的成功,可是在崔教授眼里人生有些东西更可贵。“在采访当中,我曾收到一张方丈的名片,上面特别标注享受副局级待遇。人啊,对成功过于迷信,对成功的认识过于狭窄,会活得很辛苦。”
很多记者在采访杨澜时,往往会问,杨澜你很有心计啊,在中央电视台最辉煌的时候选择去读书,后面又到凤凰卫视……这一切都是你安排好的吗?对此,杨澜说:“当时我在中央电视台是一名当红的主持人,大型的活动都由我去主持。可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感觉到我身处的环境极其不安全。有一年春节晚会,共有6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后,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导演组突然决定不用了,但却没人去通知她。那一天,那位大姐兴冲冲拿着礼服到化妆间,化妆师说没她名字,结果那位大姐黯然神伤地走了。我当时坐在一旁,那一刻我似乎看到自己的未来就这样。我当时心想,今天,如果没有机遇和环境的平台,有多少成功算是你努力的结果?选择离开是因为恐惧,因为命运不在自己掌握中。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自己首先得站稳脚跟,不要沉迷在鲜花和掌声中,去寻找成长,去读书。我的一些成长并不是精心安排,只是跟随心里最真切的声音。年轻的时候不去搏一搏,什么时候还有机会?”
透过杨澜对成功的理解,也许我们可以看出,杨澜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理解了成长的积累对于成功的必要性,明白了勇于突破困境对成功的重要性,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成功是什么。也正是因为她对成功内涵的正确把握,才使得她能冷静看待自己的现状和周边的环境的不稳定性,从而在适当的时机在功成名就后,悄然退出可能给自己的发展带来局限的不安全的环境,开辟了另一片成功的天地。但愿这种睿智和勇气,能给正在努力寻找自己成功的人们,带来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