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复制产品 而是培养独特个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19:49
类别:心理健康教育 | 浏览(382) |评论(1) 2010-07-18 17:18
标签:个性 培养 教育 不可复制 独特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的这本书与他的学历和专利一样,其实都只是个“传说”,您千万别信――“复制”
成功?这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都是缺乏理论根据的。每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应培养每个人具有
其独特的个性,而绝对不是“流水线”上一模一样的产品。
 
教育不是"复制产品" 而是培养独特个性
工业化时代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标准化教育,信息化时代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我们应该承认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但父母们往往很难接受这种差异,而总是以同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所以,许多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特别顽皮?有的智商很高的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聪明而顽皮的孩子为什么得不到学校的肯定?
时代不同了,应该说,聪明顽皮的孩子是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他们正在向父母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如果父母不能够转变评价孩子的标准,家庭教育将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家教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所遇到的下面的实例是发人深思的:
◆15岁的女孩小A,中考成绩一般,她已经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但她瞒着父母,自己提早去一所“影视明星学校”考试,并被录取。即将开学时,小A开始与父母谈判:“我要去上影视明星学校,我的理想就是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普通高中那三年的死读书我不喜欢,根本不想去!”教师评价:一个“疯丫头”,学习不踏实。父母说:明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你要是以后当不了演员怎么办?小A说:只要接受了影视培训,我体验过了,就是成功!当不了演员怕什么?影视方面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我再考大学深造也来得及!
◆五年级的小B是一个“小发明迷”,经常自己动手做出许多奇奇怪怪的小东西:音乐文具盒;活动课程表;带响铃的风筝;会说话的垃圾筒……他上课时总在琢磨自己的小发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中下游。教师评价:聪明用的不是地方。父母说:你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大街也没有人要。小B说:我的学习不用别人操心,我会努力的,长大了我要当发明家!
◆高一的小C从小是个读书迷,智商在135,并特别爱好文学和写作。但她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数学成绩更差;她经常在上课时想入非非,写自己的作品,老师讲了什么一点兴趣没有。她对自己的每一位科任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能够对每位老师的语言表达、性格特点、业务能力等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评价:她成不了作家,也许连大学也考不上。父母说:她是一个空想家,幼稚而没有毅力。小C说:我有自己的理想,就想当个作家,用不着别人管。
◆当人们从电视上看到小D在“奇思妙想”节目中的出色表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初二的小D在学校是出名的调皮鬼,他兴趣广泛,课上提出的怪问题常常能够难倒老师,但学习成绩不稳定,作业也经常出错。教师评价:太好高骛远,老是异想天开,先把学习成绩提高,你才有资格向老师提问。父母说:这孩子太浮躁、太不安分,老师不接纳,以后很难适应社会。小D说:我有自知之明,不用别人说三道四,我要当科学家。
◆初三是学习上一个关键期,小E还是不紧不慢,学习成绩中等;他有一个特点,在同学中有好人缘,大家承认他头脑灵活,鬼点子多。一次数学考试,几个同学对数学老师不满,故意在老师的椅子上洒了许多水;老师一进教室看到椅子上的水,就兴师问罪:“这是谁干的?要是没人承认,你们班今天就取消考试资格!”那几个当事人若无其事,5分钟过去了;小E突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洒的水,他用自己的行动挽救了全班,却被老师批评和处罚,但被同学们看作英雄。教师评价:他专门跟老师耍心眼,太滑头,简直没法管理。父母说:他总是爱管闲事,打抱不平,想当武侠英雄,走上社会一定会吃亏的。小E说: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就是想做大家需要的英雄。
◆上中学了,小F学习不安心,他向父母提出要上“足球学校”,他本来是个足球迷。老师评价:他就是不爱学习,头脑简单,太贪玩好动。父母说:他从小迷足球,但是体质又不算好,太瘦弱,当运动员多半被淘汰,想踢球?是为了逃避学习吧?小F说:怪不得中国的男子体育项目不行,老师家长对爱好体育的都有偏见。我长大了就是要搞体育,当不成运动员,也可以搞体育科研,当体育记者嘛!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这样的孩子非常多,他们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新人类”,他们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自有他们的可爱、可贵、可喜之处,他们的聪明是不可否认的。所谓聪明顽皮的孩子,也是形形色色的,笔者认为,可将这些孩子分为如下类型:
1)独立自主型:善于思考,有心计,有自己的主意和坚定信念。
2)创新思维型:具备一定创新素质,喜欢发明创造,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3)批判见解型:富于良好思辨能力,对人和事有独立见解,敢于批判,有社会科学潜质。
4)多知多能型:有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喜欢想像,敢于标新立异。
5)机智幽默型:敢作敢为,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特殊能力。
6)运动活泼型:对体育运动敏感、热爱,具有一定体育工作者素质。
那些被老师和家长认为聪明而顽皮的孩子,其实质是有与众不同之处,但绝非“坏孩子”。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都证明,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虽然,在理论上人们可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但在对每个孩子的评价上,又常常会陷入应试教育弊病的误区中。
应试教育的弊病就在于,它想把学校变为一条“生产标准化人才”的“流水线”;这种“模式化教育”,如同要把每一个学生都从“灰姑娘”变成穿着同一号大小“玻璃舞鞋”的“高贵公主”。也就是说,要做一个让老师和家长都喜欢的“好孩子”。所谓好孩子,至少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学习成绩拔尖;二是听老师的话,循规蹈矩;三是不能犯错误,表现好,做好事等。但是,这个愿望现实吗?这样的要求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吗?学生的个性哪里去了?
如今,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力求逐步改变“千人一面,万人一书”的状况,只用同一张试卷,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所有的孩子,是既不科学,也不公正的。孩子本来是来自不同的家庭,如孔子所说“性相近,习相远”;成才的路有千千万万条,社会上也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智能的人才,因而,我们应该考虑,在教育上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宽阔的成才之路,考试与应聘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改革还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那么,每个家庭应该理解自己的孩子,对那些聪明顽皮的孩子,应给以公正、公平的评价,并接纳他们的现状。所以,对孩子的聪明顽皮,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适当调整家教策略,以帮助孩子摆脱成长的羁绊,走出困境。那些聪明顽皮的孩子,其共同的特点是:往往是一个有争议的孩子,因而对父母、老师容易产生戒备心理,产生沟通的障碍;性格倔犟,思维开阔敏捷灵活;有独立见解,活泼好动;有良好的潜质、巨大的潜能;心理上耐受性好、承受力强,心理素质较好,有独特的个性。
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都必须针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加以因势利导。家长应掌握与孩子之间的心理沟通的科学方法。每天全家人最好有一段轻松交谈的时间。如果孩子感到家里是一个宽松温暖的环境,父母是可亲近的、可信任的,就会坦率地畅所欲言。
同样,父母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工作与生活上的苦恼说给孩子听,并请孩子帮您出出主意,真诚地向孩子学习。通过这样的心理沟通使孩子了解社会,也理解父母事业与生活的艰辛。只要您能够创造这种两代人无话不谈的心理氛围,就是再顽皮的孩子也会通情达理,也是家教最大的成功。
与聪明顽皮的孩子心理沟通是有窍门的,至少不要使孩子的聪明用来“对付”父母;不使孩子对父母反感,而视父母为好朋友。所以,可归纳为这样一条家教原则:“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这并非放纵和盲目地使孩子任性,而恰恰是掌握孩子的心理脉搏,理智地分析孩子的现状,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充分地调动孩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孩子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学习;改变孩子消极被动地被家长“管教”的局面,就可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