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36:41
编者按:今年1—7月,马虹老师应邀,先后在北京大学、韩国明知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做了三次有关太极拳的学术报告,反映强烈。事后,南开大学孙宏友同志打电话跟马老师说:“我校几位领导同志听了您老的讲课后,议论说,太极拳确是一门学问,看来大学里应该增设一个太极拳学院。”
今将马老师在南开大学的讲学记要刊载如下,供大家参考。
导言
首先,感谢南开大学领导的邀请和热情接待。大家要我来做一个有关太极拳的学术报告,盛情难却。但是,我常讲:本人一不姓陈,二没什么深厚的功夫,恐怕难以讲深讲透。特别是,经过四十四年学习和实践,深深体会到这套传统的陈氏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或者说它是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十年前,1996年天津市成立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时,承蒙天津的拳友邀请,同冯志强、邓杰、雷慕尼诸位前辈师长出席此会,当大会要我讲话时,我发自内心地讲了一句:“在博大精深的太极拳面前,我马虹永远是一个小学生”,没想到,讲到此处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说明这句话讲对了,其实,在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这套太极拳面前,直到今天,我仍然是一名小学生。因为,经过四十四年的实践和钻研,我认识到此拳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修炼不完的武术功夫,同时,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种种“时代病”,它又是一套优秀的独特的健身术。所以,美国的《时代》周刊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评价,都不是偶然的。
大家知道,我所继承、研究和传播这套太极拳,是由陈发科、陈照奎父子两代宗师所传承下来的传统陈氏太极拳。根据考证,他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太极拳,它是明末清初河南陈家沟陈王廷所创编。它的创编依据:一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易理为理论指导;二是以戚继光《纪效新书》里的《拳经》为武功依据;三是以道家《黄庭经》的养生术为内功指导,整个套路是一种集文化、武功、养生融为一体的整体健康术。它的本质是武术,其拳术不论大小动作,都有其鲜明的技击含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武术,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每式、每动,都要符合阴阳辨证法;它是优秀的健康术,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体育、健身、竞技项目,它是身心兼练、形神兼练、修身养性的整体健康术,而且它又有一定的护身、防身、应变功能。
当前,国内外的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而人们选择锻炼的项目,首选就是身心兼练,形神兼练、文武兼备的体育项目。2005年5月17日,西班牙《国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人的健康,取决于心态与体态的和谐。人的‘消极激素’(不好的情绪)常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威胁生命的元凶。人的情绪低落(失常)会产生一种叫‘皮质醇’的物质,这种物质影响人的肌体健康。这是人们对健康概念新的认识。特别是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人体出现“上盛下虚”现象。所以,人们为了保持健康,首选项目是选择那些有利于身心兼练的运动方式。因此,我们修炼的这套传统太极拳,正好符合当代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喜欢这套拳的人越来越多,这套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它的时代价值。
一、拳理拳法的哲理性,启迪人的智慧,调整人的心态。
这套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首先是它的拳理拳法,乃至每个拳式、每个动作,都以中国的传统哲学——太极阴阳辨证法为指导。大家知道这套拳,所以定名为“太极拳”,“太极”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名词(事物的整体性),太极分则为阴阳,阴阳合则为太极。“拳”,一般指“武术”。所以,这套武术的突出特征,是以太极阴阳哲理为其拳理依据。贵校哲学系的邓军海先生2004年在《周易研究》上发表一篇论文,提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是“阴阳辨证法”,区别于西方的“冲突辨证法”。西方的“冲突辨证法”,是以斗争为核心,而我们中国的“阴阳辨证法",则是以和谐为核心的,所以它又叫“阴阳和谐辨证法”,这也正是这套拳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学说,概括地讲,它的基本辨证哲理,就是三句话:一是讲究整体观;二是讲究阴阳论;三是讲究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正如恩格斯所说:“矛盾引起发展,发展的螺旋形式”。其核心的要求,是通过协调调整,达到和谐、平衡、稳态发展,我们就是用这三条来检验,指导这套拳的拳理拳法。
关于整体观。太极拳要求“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内外、上下、左右、前后,都互相关联,“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手、眼、身、法、步要协调一致。”“节节贯串”。强调周身协调,意气力三结合,千万不要单摆浮搁。例如:“第一金刚捣碓”(示范)握拳一动,外形握拳,拇指扣住食指中节,同时含胸,内部则要求吸气、收腹、松胯、提肛,内外皆动。又如:“双推掌”(示范),双手前推,命门后撑,立身中正,架型低平,上下左右,以腰带动,各部位同步到位,“一动皆动”,“周身一家”。即便极微小的动作,也要由腰部(丹田)带动,周身一动皆动。这样,可以促使周身整体锻炼。
关于阴阳论。此拳所有拳式、动作皆强调阴阳和谐,阴阳平衡,阴阳相济。
(一)阴阳对称(对应)。阴阳对称,对应、相应。打拳时要时刻体现“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左发右塌、右发左塌、前发后塌”等等阴  阳对称、阴阳平衡的要求。例如“第一金刚捣碓”六动(示范),/右拳握拳上冲,左胯同时下松沉,逢上必下,体现轻沉兼备的风格。就像大树,枝干长得越高,树根扎得越深。又如“懒扎衣”(示范),右手前侧棚、塌、碾,左胯下沉后撑,有左有右,左右对称。再如“双推掌”,双掌往前推,背部往后撑,塌腰松胯,命门后撑,有前有后,前后对称,动作稳态平衡。
(二)阴阳互包,主要体现于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化中有打,打中有化,化打合一等一系列阴阳相济的要领。比如:“白鹤亮翅”(示范),两臂展开(中节开),两手虎口合(梢节合)。又如:“初收”(示范),两手合时(梢节合),两臂要朋圆(中节开);若两臂夹贴肋部就只有合,没有开了。所以要阴阳开合相寓,阴阳互相包容。联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学间、邻里间、朋友间、同事间、夫妻间,都要互相包容,达到相互和谐,促使社会和谐稳定。
(三)阴阳互根。《内经》里有句话:“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互根,万象乃生”。这套拳处处讲虚实互根,虚实倒换,有虚有实。比如“金鸡独立”(示范):右掌往前上托,提右膝,而同时左胯松胯下沉,左掌下按,左腿支撑力加大,耐力增强。反之,右金鸡独立亦如此,左右虚实互换,阴阳互根,保持身体平衡。太极拳里有句谚语:“迈步如猫行”,就是一只腿慢慢提起,顺逆缠丝摆脚,同时另一只腿为根,松胯下沉,就是为了加强锻炼支撑腿的耐力.外摆出去韵腿越慢,那只支撑的腿就越吃劲、费力。两腿互相倒换重心,一虚一实,再加上裆走下弧,不断的交替锻炼左,右腿的耐力和灵活性。一旦遇到危急情况,马上就通过两腿重心的迅捷倒换,避开危险,体现其灵活性。
总之,经常锻炼重心的虚实倒换,并养成习惯,会培养自己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可以防止跌跤。所以,虚实互根体现在每一个式子,每一个动作都分虚实。
(四)阴阳折叠,就是欲阴先阳,欲阳先阴,“往复有折叠”、“无往不复”,就象老子《道德经》里所说,“反者,道之动”,所谓“万物正反相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正一反,两个方面互相转化。就象大家走路迈步一样(示范),若没有后脚蹬地的反作用力,前脚就迈不出去,两脚同时蹬地就没法走路了。在这套拳里面,同样一个道理,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开先合、欲发先蓄等等,都是从“反面入手”。例如“指档锤”(示范):先右引而后左发,再左引右下履而后再往左上打,双拳逆缠上棚,再右转双臂拳顺缠下沉里合,再左转左引右进,走分列的双开劲,用右拳向敌人裆部击去,即右、左、左、右、左、右、左、右,这个式子就体现了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左右往复变化八次的折叠劲。又如“裹鞭炮”(示范):两臂欲向外两侧挒开时,必须让交叉的双臂向里合一下,合之再合,然后通过胸腰的螺旋弹抖劲,使两臂向外两侧撑开,这个式子体现了欲开先合的折叠劲。再如“青龙出水”(示范),以撩出的左手先合于右肘外侧,蓄劲,再以右小臂右拳向右侧横击,即欲发先蓄,慢蓄快发。还有如“前招后招”,欲前先后、欲左先右、一波三折;“闪通背”,欲纵先横等等,这些都是陈氏太极拳的折叠劲。陈家沟拳家讲:“不懂叠法枉徒劳。”这说明了打拳要懂得阴阳折叠的重要性。
讲到折叠劲,我现在给大家讲个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现在想起来觉得是很有趣的:那是1997年的一个夏天,我去北京办应邀去加拿大出国手续,在北京南站下车,当时正是放暑假人多的时候。我下车时前面有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小女孩往前走下车,我后面一个小伙子既没礼貌,又不耐烦,不断催促我往前走,还蛮不讲理地使劲推我,他急于要到前车厢去占座位,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总不能去挤前面的妇女和小孩,我只好耐着性子,慢慢往前走,快到车门口时,为了让前面母子安全下车,我快到车厢门口时,忽然向后给那个小伙子来了个背靠,那个小伙子=愣,怎么跟我顶起来了?他反而更用力推我,刹那间,我忽然向左侧螺旋闪开,背后那个小伙子由手用力过猛,猝不及失去了平衡,一下子身体从这个车厢摔到前边的车厢门口。结果他站起来满嘴脏话,骂我,我不理不睬,独自下车走了,这就是我运用了太极拳的折叠劫,“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所产生的效果。
关子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即此拳从整体看,是立体螺旋运动,从梢节看,四肢运作都走顺逆缠丝劲,也是螺旋运动,这种螺旋运动方式,对化解来力、沾粘连随、随屈就伸,化打结合功夫的修炼,大有好处。关于它的健身作用后边我再讲。
二、保留中国武术本质,锻炼人的防身应变功能前边我讲到,我们这套拳不同于一般健身术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始终保持其武术本质。不论从它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技巧,还是从它的种种锻炼内涵和手段来看,此拳确是一套应敌、应变、防身、护身的拳种。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各种人为事故、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都需要我们锻炼种种应变能力。为此,在练拳过程中,要加强武功意识,本着“一胆、二力、三智、四法”的法则,全面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在这方面,此拳的内涵也极其丰富。
(一)根据太极拳的战略原则,练太极拳的人要讲武德,树立大将风度。强调“彼不动,己不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事事力争和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就象陈鑫公所说:“我守我疆,不卑不亢”。“持正守中”,以化解矛盾为上策。“止戈为武”。太极拳姓“文”,也姓“武”,太极拳不仅是练拳脚功夫,而且炼心灵精神境界,或说是头脑、心灵中的功夫。所以,练太极拳的人,遇到与他人的矛盾,尽量以化解为上策,以能容为上策,尽量做到“不伤自己,不伤他人,不伤和气”(高壮飞先生的“三不伤”原则。)力求和谐,尽量以我的人格力量,战胜对方。实在不得已而交手时,也要尽量以容化来力,我“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使其失去平衡、感到失势为上策。同时,又要千方百计维护自身的动态平衡。或者“化打合一”(懒扎衣)、“声东击西”(如前招后招)、引进落空合即出(如上步七星)“欲要先给,欲给先要”等等招法。
(二)认真练习拳架中的种种劲道,以提高防身自卫和应变能力。这套拳所有大小动作都有技击用法。为此,练拳时要钻研其拳法和劲道。通过“拆拳讲劲”,一要弄懂它的劲源、劲点、劲力变化、劲力结构,明白什么是棚、捋、挤、按、採,挒、肘、靠,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劲,例如:“金刚捣碓”一式六个动作中(示范),就包括抖腰、提腕、棚肘、松肩、松胯、塌腰、反拿、右捋转腰、左肘里合、右手外拨、下碾、提膝、前蹬、后按、下按、肘击、肩靠、上撩、中戳、下踢、上托、下采、冲拳、迎门肘、跺脚等等至少25个劲。
(三)系统练习传统拳的系列功夫。其中包括拳架(套路)、推手、单式训练以及各种辅助功力训练(如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轮、太极球以及种种器械训练),以增强多方面的防身护身功夫。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意外,令人不快的情况,拳中的一些招法也可以用得上,从而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例如一次意外的事故。大家知道,我国的交通规则(对行人)之一,就是“红灯停,绿灯行”。有一次,我自东向西横穿马路时(绿灯),有一小伙子骑自行车不顾南北向的红灯警示,径直由北向南疾驶而来,正好骑到我的跟前,见此情景,他不但不马上停车,还想从我身前闯过去,眼看我就要被撞倒;我急中生智,来了个“横破直”,横向推了他一把,本能地自我进行了保护,而那小伙子却料想不到的倒在了地上。小伙子知道自己无理,一脸尴尬,无话可说,起来骑上车走了。这就体现了我们练拳后增强了自身维护的灵活性,提高了自身的应变能力。
我们这套拳如果把大小动作的用法都搞清楚了,并辅以各种功力训练,会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极有防身自卫价值。这里有很多实例,例如;广州的谭启惠,见义勇为,用我教给他的技击动作,痛打流氓、歹徒。他说:“我要是不练这套太极拳,就没有这个胆量。”湛江的苏道生,有一次在路上遇到车匪、路霸,打得这些人心胆俱寒。他说:“我要是不练这套拳,也就没有这些手法和劲道,也没有这个勇气”。就拿我在2000年经历的—场车祸来说,现在回想起来,我要是不练这套拳,说不定今天就不会和大家坐在这里讲课。那天下着小雨,在石家庄健康路上我从东往西骑着自行车,路较窄,有一辆夏利出租车由西往东驶来。当时我骑车很快,在与出租车相遇时,我有意识向右边闪开躲让,然而我万万没想到出租车同时也往我同一个方向开去,几乎形成即将相撞的局面(我后来从出租车司机口中才知道,当时他对面方向也开来一辆汽车,右边有一辆菜车,为了避让本能地无意识地向我这边驶来)。由于我当时自己的脑子没有慌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我想刹车停下来也要相撞,捏闸不下车也会相撞,当时脑中一闪:我宁愿不要这辆自行车,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我马上撒开车把,如同“穿 梭”双腿后蹬,双手往前面开来的出租车头上面扑了过去,出租车这时紧急刹车马上停下来。由于车头顶盖上面有雨水湿滑,以及停车的惯性,我被滑摔到马路边上,稍微蹭破了左脸额头一点皮,身体·其他地方完好无损。就这样,我若是不练这套拳,那时我的胳膊、腿肯定要撞断了,因为自行车已被撞出一丈多远。车前叉子都被撞烂了。这就是快速应变能力带给我的第二次生命。
所以,通过学练我们这套拳,一要锻炼自身的胆量和勇气(一胆);二要加强功力、体能训练(二力);三要加强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三智);四要掌握攻、防、化、打等各种用法(四法),才能达到健身、防身的目的。
三、独特的锻炼方式,神奇的健身效果。
传统的陈氏太极拳一系列独特的锻炼方式,使人们获得神奇的健身效果,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上人们常常遇到的“上盛’F虚”的时代病,它的健身养生价值就更显得突出。
下面,我想结合此拳在锻炼方法上的一些特点,讲讲其健身养生的价值。
(一)坚持拳走低架,改善人体运动系统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为了与时俱进,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情绪紧张,人体生物钟紊乱,饮食休息不规律,脑力劳动多了,体力劳动少了。形象地说,就是出门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工作用电脑,联系有手机,就连休闲爬山也坐缆车,看电视坐沙发……,虽然大脑发达了,但肢体尤其是下肢活动量却越来越少。从而引起了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骨质疏松、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赘肉增多、腰椎、颈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消化功能、性功能衰退、失眠等病症。据统计资料:在我国已有2亿人超体重,其中22%成人体重超标,6000万肥胖患者,19%的成年人患高血压,.1.6亿人患高血脂;北京中关村科技工作者中,75%的人是亚健康,最近,有关方面还对中关村从事高科技工作的硕士、博士进行了一次死亡岁数的统计,发现这些国家的精英其寿命平均不到53岁,英年早逝,实在让人心痛、惋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选择这套拳走低架、劲走螺旋、丹田带动的骨盆运动的传统陈氏太极拳,肯定有好处。正如古人云:“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胯最为良”。
英国格拉斯大学有一位专家,通过对人体健康状况的研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从二十一世纪起,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重视健康。而其方式不论青年、老年都会更加重视下肢运动。”
拳走低架,还有一个大的好处是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1998年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国际骨质疏松专业研讨会,会上许多专家都说这么补钙,那么补钙,吃什么补钙等等。只有一位美国的专家Forst教授和北大医院的一位教授两个人,却认为补钙重要的是下肢的运动。他们认为,钙的吸收光靠人体的肠胃吸收不了多少的,重要的是靠下肢两条大腿、大骨节肌肉群的大面积参与运动,使肌肉不断产生了弹性的泵力收缩作用,把钙输送到骨髓里面去。而我们这套拳正好强调腰以—F的骨盆和大小腿肌肉的大运动量的锻炼,正好与两位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另外,此拳对防治肥胖症也有功效。我有一个学生王丽,生完孩子后,体重近200斤。为了减肥,吃药、减饭量都不起作用。跟我练拳一年,体重降了50斤,且大腿肌肉结实了,小腹渐平了,走路上楼也不喘气了。从医学角度讲,肌肉中含有一种生物化学分子,名叫“三磷酸腺苷”,在肌肉的作用下产生一种(AFP)能量,在人体有氧运动时消耗脂肪,在人体无氧运动时消耗碳水化合物。而我们这套低架太极拳正好是有氧运动,通过打拳,整体运作,留住了肌肉,减少了赘肉,这也是这套拳的好处。
(二)坚持立体螺旋运动,改善人体内分泌、微循环系统。
这套拳运作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处处走螺旋劲。四肢讲求顺逆缠丝,整体讲求立体螺旋。这种从根节到梢节处处走螺旋劲的运动有利于人体内分泌和微循环系统的改善和保健。这里有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我在石家庄有一个学生叫吕风珍,满脸雀斑,连嘴唇上都是,她跟我练了七年拳后,雀斑突然不见了。有人说是出汗多的原因,可她说:“我过去当过小工,搬砖、合泥、运东西出汗多了,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呀。”什么原因呢?后来一位医学专家说,是因为她的内分泌系统得到了调节和改善的效果。还有一位学员何文国,是长春法院的法    官,做了脑瘤开颅摘除手术。术后连走路都不稳,别说工作了,大脑记忆也不行。后来他学练这套拳,一年多以后,于去年正式上班了,且又处理案子了。他说:“我处理的案子比往年还多,走路也正常了”。还有湖南的赵杰,患血吸虫病后遗症,年年要去医院检查,经常吃药。大家都知道,这个病很难康复,她练这套拳一年后,有一次他去医院检查,“唉,这一年你吃了什么药,怎么都正常了?”医生感到很惊讶。这种练陈氏太极拳治好病的例子很多。所有这些都对血液循环系统起到了调整作用。另外,这种上下对拉拔长立体螺旋运动还有重要一条,就是对脊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些拳种动作身法允许斜一些,歪一些,而陈氏太极拳要求上身立身中正,可以左右旋转,但绝不允许左歪右晃,前摇后摆。顶头百会穴要领劲,尾骨松胯下沉,脊柱要端正且有对拉拔长之感。有些人的颈椎、腰椎有毛病,练这套拳后,大都已治愈,恢复正常。
(三)坚持以丹田为核心的骨盆运动,改善人体呼吸、消化、生殖系统和性功能。
这套拳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丹田带动周身一家的整体劲。(示范)在丹田这个部位,无论是蓄劲、发劲、前后左右的运动,都要靠丹田带动,所有大小动作都以它为枢纽,并且配合胸腰的立体螺旋形式来进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这是非常好的运动形式。那为什么叫骨盆运动呢?因为它是在两个髋骨之内、尾閭之上、肚脐之下的小腹部这一块,这就是为什么在打拳时要求必须松腰松胯。只有松腰松胯,腰部才能左右运动自如,小腹内部这块才能带动胸腰整体自由旋转,这是这套拳的最大特点。我的老师陈照奎讲拳总是强调“丹田带动”“一动俱动,一静俱静”,后有命门,前有丹田,会阴之上,横膈肌之下组成一个“丹田运动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骨盆运动。经常运动这个空间,可以改善人体的呼吸、消化、内分泌及生殖系统。
关于改善呼吸系统:
这套拳运作中的呼吸方式是胸呼吸与逆腹式呼吸相结合。什么是逆腹式呼吸呢?就是人的小腹部位,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膨胀。有一位医学专家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益寿文摘》上,他说,有些人“在呼吸方面忘本了”,什么是“忘本”了呢?因为小孩生下来之前,在母腹环境里,完全是靠腹式呼吸的,是靠脐带来吸收营养和精气,维持人体生命的发育。人生下来还没有学会走路之前,还会有一些腹式呼吸的现象:吸气的时候收缩,呼气的时候膨胀,即现在所说的“先天性”呼吸。人学会走路之后,只靠肺呼吸而丢掉这种呼吸了,所以说是“忘本”。我们现在把它重新拾回来进行运动,这对呼吸系统大有好处。其最大的好处是:在呼气时,命门后撑,横膈肌上升,腹部前后膨胀,使肺部多吐出一些浊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吸气的时候,命门自然回收,横膈肌下沉,小腹部前后收缩,胸肺膨胀,多吸入一些氧气。并且促进了人体呼吸系统的全面健康。
关于改善消化系统
大家知道,食物的消化是靠人体小腹内部的小肠蠕动来进行的,人所摄取的营养主要靠小肠周围亿万毛细血管吸收并转化为能量,补充到血液里输送到各个器官里去的。所以,腹部的蠕动非常重要。平常不运动时,腹部小肠的蠕动次数每分钟10-15次,你一旦愤怒,抑郁时,它就停止蠕动了。如果打拳时经常进行丹田内转,即所谓的腹部呼吸运动,就会加大小肠的蠕动次数,恐怕每分钟30-40次都不止。我们这套拳从开始启动到收式结束,都在进行丹田带动的全身运动,这样,腹部运动越多,它吸收的营养也就越多,对排泄功能和身体代谢机能的健康益处就越大。我的学生邓文德,患十二指肠溃疡病多年医治不好,通过练这套拳己彻底好了。因此,这套拳对消化系统非常有好处。
关于改善生殖功能和性功能。
美国有一位医生叫开古尔,他为一名女性患者治疗“尿失禁”症时,提出一个治疗建议,他让这位女性每天经常去锻炼P·C肌。那P·C肌是什么地方呢?就是人体—卜面的耻骨和尾竹之间的那部分肌肉群。他的方法是:让这女患者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放松那块肌肉,就是所谓的“提肛”那样,收缩、放松、再收缩,再放松,不间断地进行反复交替的锻炼。他称之谓“不为人所知的运动”,就是让这位女性练那个部位。锻炼了一段时间后,结果不但治好了她的尿失禁,还治好了她的痛经、乳房下垂、性缺陷、肥胖等症。这套拳正好强调收腹、吸气、松胯、提肛;发力时突腹、呼气、肛门松沉,恰好是锻炼骨盆底盘上的那几块肌肉——P·C肌,   这套拳无论发劲也好,不发劲也好,都锻炼这块肌肉。这恰恰与这位美国医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不独有偶,2004年11月18日《北京科技报》上有一篇杨孝文先生的文章,介绍骨盆肌肉运动能改善男子性功能的论述。大家可以参考。还有上海的《解放日报》重995年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提肛治痔疮》,另一句话“瘸子不长痔”。因为瘸子走路时,总要臀部翻沉来回运动骨盆部分的肌肉群,所以总不长痔。还有《康寿福音报》在1996年刊登一篇文章,说骨盆运动可以改善性功能。另外,台湾有一位学者叫南怀瑾,他说:“许多运动员运动了一辈子,只有一个部位没有运动起来,即‘海底穴’。而我们这套拳的所谓骨盆运动,正是这个部位。在南昌有一位江西医学院的医生姚文虎,他跟我学拳后,通过这套拳再教那些“阳萎”、“早泄”的患者,辅以药物治疗配合,都治好了。我有一个学生叫王文波,是广东汕尾的祖传骨伤科医师,他教了一个70岁的老人练这套拳,结果老人性功能正常了。广州的学员张XX,由于长期工作紧张,性功能缺陷,跟我练这套拳后,恢复正常。还有深圳的张小禄,结婚多年不生孩子,总是流产,后来练习这套拳一年多,生了一个胖儿子,高兴地给我写信,第一句话就是“我先给老师鞠一个大躬……”。所以说,我们这套拳通过骨盆运动,改善了生殖系统和性功能,对人体“不为人所知”的部位起到了特殊保健作用。
(四)这套拳的运动特点,完全符合有氧代谢运动的要求。所以,又可以说传统的陈氏太极拳又 是一套极好的有氧代谢运动。
现在,国际上提倡最佳的运动方式是有氧代谢运动。它是一种调整人体吸入、输送与使用氧气代谢的功能,增强体质的耐久性运动。大家知道,人体能量来源于体内营养物质的化学分解与释放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吸入的氧气又要有一个吸入、输送、使用,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个运动过程的最佳状态是保持有氧代谢的动态平衡,才能达到健身效果。也就是说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通过这种运动满足肌体的需要,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有氧代谢运动。有氧代谢运动有六大特征:
(1)必须是大骨节、 大肌肉群参与运动;
(2)强度低,耐力强; (3)有节奏;(4)不中断;
(5)持续运动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左右;
(6)运动结束时,不气喘。
大家可以拿以上六个特征来一一对照这套陈氏太极拳一路83式来验证,恰好完全符合上述的每一个特征。请看:
(1)拳走低架,肯定是大骨节、大肌肉群参与运动;
(2)打拳过程中,重心始终偏于一条腿,强调两脚的虚实互换,裆走下弧,对耐力的锻炼效果显著;
(3)、(4)这套拳不同于其它速度均匀的太极拳,而是强调快慢相间,有节奏,且连绵不断,静运无慌,不中断,一气呵成;
(5)这套拳(一路83式)从起式到收式结束,正好打15分钟左右;
(6)这套拳打完后,汗流而不气喘。
所以,我们练的这套拳是一种最佳的有氧代谢运动。
(五)增进心理健康,保持心态平衡。这套拳编排细腻,内涵丰富,哲理性强,并且强调意导形随,形动神清。这套拳(一路83式,600多个动作)动作繁难,行拳要求高度入静,精神专注,连绵不断,打出韵味,打出劲道。这套拳虽然肌体吃力,但打完拳后大脑轻松,神清气爽,缓解了日常工作、生活的压力疲劳,改善了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增进了心理健康。另外,这套拳是一套文化拳,哲理拳,处处讲阴阳辨证法,不断调整人的思维方式,甚至改变了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作风,增强了他的智能、思维能力、工作方法,使人的心态不断趋于平衡。我在马来西亚传拳时,一位企业家颜永义先生,是开养鹿场做鹿茸生意的。他说:“我花多多的钱,可以买到一张世界上最贵重的床。但是我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一个安稳的睡”。这是他的原话。他脑子太紧张,工作太劳累,总睡不着觉。自从练这套拳后,他能睡着觉了。因为通过科学的体能锻炼,从而使神经系统得到了调节和改善,体态改善了,心态也改善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常州的徐生,当他第二次跟我学拳的时候,他爱人非要请我到他家去吃饭。我说:“你又没跟我学拳,干吗请我去你家吃饭?”她说:“徐生跟你练拳后,他的脾气改了”。还有山西的周戊丁也是这样的情况,由于他教学任务重,精神紧张,造成身体素质下降,脾气也随之不好。自从练习这套拳后,身体状况得到改善,脾气也变好了.除了对人的体能和心态的改善之外,由于这套拳还能改善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人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会有所改善。一位军工厂的厂长莫性才同志跟我学拳后,他运用太极拳原理改善工作,从而取得成效。他的论文《太极拳与企业管理》,在军工企业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总之,经过四十多年的刻苦学习、认真实践、潜心钻研和热心传播这套拳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一代宗师陈照奎老师所传授的这套传统太极拳,确是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它,实践它,弘扬它,肯定会对全民健身,乃至造福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述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悟,作为抛砖引玉,供诸位同道们参考,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石家庄●甄翠燕根据录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