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理想走近学案导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3:43:31
(转)仰望理想——走近学案导学
石  瑛
内容提要:学案编制意味着教师将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但在使用过程中却让人思考: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和增效减负的角度,学案的意义在哪里?在本当一气呵成的语文课堂里,学案的位置在哪里?在思维的成长阶梯中,学案的价值在哪里?通过对学案导学理论和操作的学习反思成长。
关键词:学案  学案导学  建构主义  自主学习
我是怀着兴奋来参加学案的编制工作,因为这意味着教师将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不管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从教学智慧的角度都是一件有跨越意义的改变。
也怀着兴奋来用自己编制的学案,却发现很多编制时不曾预料的事: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和增效减负的角度,学案的意义在哪里?在本当一气呵成的语文课堂里,学案的位置在哪里?在思维的成长阶梯中,学案的价值在哪里?
当我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用了一学期的学案,却仍然很茫然。于是,追根溯源去学习一些东西。本文的主体是来自长春一中张勇老师的讲座,算是我的一份学习材料吧: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学案导学法”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学案,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先学,教师再教,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几个环节所构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它也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
3、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
学案的基本特征:(1)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案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对学案的设计者而言,他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他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他信任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拔、引导,依靠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2)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衡量学生。学案设计者总是以全体学生为核心,以“主体”的“自动”(动口、动手、动脑)为前提,以发言、讨论为基本方式。发言演练力求随意性、自发性、趣味性,使学生人人有愿望,人人有兴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动,形成创造生动、紧凑、充实、热烈,学而不厌,比学赶帮的课堂气氛。这尤其有利于激发程度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既充满智力挑战又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同时,从羡慕他人,到追赶他人,增强“别人能,我也能——能学习,懂学习,学得好,甚至超越他人”的决心。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升华为奉献于社会的责任感;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了做学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达到了我们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3)确立教师服务职能。学案的核心理念在于教师的职责是以先学身份育后人,教师的“教”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追求的目标和结果由学生的“学”体现出来。学是学生自己的主体活动,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而只能作为向导或服务员,为“学”提供有利的机会、条件或环境。教师立足“向导”地位,肩负服务员的责任。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和学;课上,要积极相机施教,应变有术,引导得法。惟其如此,师生才能默契配合,使用共进,最终实现理想的教与学、师与生的双赢。(4)调动教学双方的创新意识。学案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学生要完成课前的检测题,就必须先阅读教材,找方法,查资料。这样,看报纸的多了,读课外书的多了,课外下的功夫又带动了课堂的学习热情。课内课外形成良性互动。应用学案,学生读收作用在前,教师讲课在后,且教师实际上只是组织问题讨论和思维训练,而不再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实现教与学的创新。课堂上,在大家面前展现的是热烈讨论、争论、提问、发表见解等生动活泼的场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更重要的是鼓励了学生敢于怀疑权威,不唯书、唯师、唯上,而变得关于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学习的契机。显然,学生若没有深入钻研书本,就无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则无从谈起。显然,学案带来了学的创新。
学案的编写原则: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知识为载体,明确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标;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展示个性特点;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⑤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教育即生活,有不可重复的智慧生成和不可重复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意义时,身心方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呈现激活之势。从这一认识出发,学案作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其好与坏,发言权当在全体学生,其编写权,学生也自然有一份。很难想象,一个只有教师一人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抛出的学案,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因而,一篇好的有份量的学案,必然是师生共同合作、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的产物,是师生群体的意志,而绝非教师单向意愿、个体所为。
学案的组成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可有新授课、讲评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所教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这能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5)所教内容的内在联系。能使同学们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培养比较、辨析等高考能力。
(6)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7)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8)知识结构。这是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较为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9)高考题例析。这主要让同学们了解所学内容在高考中是怎样考察的,以什么形式、题型、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10)热点聚焦。它能分析所学内容与哪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链接,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问题,热点与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1)巩固练习。这也是学案中的基本要素,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12)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帐人。
学案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不同,学案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1)填空式学案
如某些概念、原理、定义等,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难于系统掌握,这时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式学案,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2)图解式学案
有些知识内在联系较强,可制成图解式学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图表式学案
有些内容对比性明显,可设计成图表式学案,将其逐一类比。
(4)问题式学案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问题式学案。
(5)习题式学案
某些内容,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案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1.搞好五个方面的研究:①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②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③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④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⑤研究近几年高考题,确定热点。
2.制定学习目标: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其中智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包括情感目标、意志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智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非智力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需要教师恰当调控,沟通师生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
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
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现,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
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荷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是一条暗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设计学案时,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
4.编排知识体系: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找到一条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
(2)分解知识点编排知识体系,要循序渐进,有启发性、针对性、系统性,要有利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技能规律,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3)知识点可分为一般知识点、重点、难点、及知识热点:
①一般知识点可设计成填空题或选择题;
②重点难点设计成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系列问题,并设计针对练习加以巩固;
③知识热点,通过高考试题来强化。
(4)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编出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体系,大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编写学案的一个重要课题。
(5)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要紧扣学习目标选择精彩适量练习,练习中要通过“一题多解”,达到熟练;通过“多解归一”,发掘形式上不同的解法之间必然存在的共同本质;通过“多题归一”,总结一批题的共同本质。
5.学案内容的编写:
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学案导学法”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制订学案——感知预习——感知预习——感知预习——复习反馈
“学案导学法”课堂教学要求
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
应该充分体现主体性的教学活动
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1.建构式:问题预设——观念建构——知识生成——实践应用
2.开放式: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科学抽象——实践应用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提出问题的基本方式
(一)科学式提问。其基本样式有三种,即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
(二)价值性提问。其基本样式是应该怎么样、应该是什么,应该为什么。
(三)发散性提问。其基本样式:还会怎么样,还会是什么,还会为什么。
(四)质疑式提问。一般有两种样式,即而对已有的命题和见解从两个方面打上问号:“仅仅如此吗?”“确实如此吗?”。前一种是深化性质疑式提问思路,后一种是否定性质疑式提问思路。
以上这四种方式在教育研究中是密不可分的。常用模式为:先按照科学式提问和价值性提问的方式,确定问题域,然后利用发散性提问和质疑式提问的方式,将问题具体化和细致化。另种模式则是:直接利用发散性提问和质疑式提问的方式,寻找到新的问题域,然后再应用科学式提问和价值性提问的方式,将问题具体化和特殊化,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新问题加以研究。
一般思维的操作过程:
感知→理解→转换→应用
(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的常见方法:
观察、吸收、排除、整理、贮存、检查、调用、分解、筛选、联想、类比、迁移、转换、相似借用、模仿创造、试算(估算)、修正、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比较评价等。
高级思维过程
1.问题的确定:在这个阶段,你不仅要确定问题是什么?还要定义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2.程序的选择:要想顺利地解决一个问题,必须选择或找出一套适当的程序。
3.信息的表征:运用智力解决问题的时候,个体必须把信息表述为有意义的形式。这种表述既可以是内部的(以脑中),也可以是外部的(以书面的形式呈现)
4.策略的形成:在选择程序和表征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形成一些策略,策略按照信息进行表征的先后,把一个个程序按顺序排列起来,形成步骤。
5.资源的分配:实际解决问题时,时间与资源都是有限的
6.问题解决的监控: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我们必须随时留意已经完成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和还有什么没有做。
7.问题解决的评价:能够察觉反馈,并把反馈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课前学案、课堂学案、课后学案等。其中,课前学案一般是采用公文式导学的形式进行编写,相当于传统的“预习题”;课堂学案主要是针对“问题预设”为“知识生成”设计的系列递进性导学方案,没有固定的编写格式;课后学案,每个完整的学案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结构预览】
这部分内容一般是采用图、表或图表三种形式布列本课时或本单元的知识点,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所要复习的知识结构,并能快速扫读出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知识点;目的之二是让学生能够依据核心知识点,采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够进行同化和顺应,使其成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科学的知识结构。
【知识点回顾】
这部分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公文式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回忆每个知识点,即把知识点设计成为题目形式的显性化,并且注意是直接的显示,没有任何变形,或通过例题来达到回忆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知识结构预览”的下位延伸和拓展,是使其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设计一些简答题组,目的是组织学生对学习容易出现错误、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扫除知识盲点,使其顺利进入基础达标练习和能力提升训练。
【基础达标练习】
基础达标练习主要是采用模块考试所采用的题型,设计出符合“课标要求”的练习题,要求设计的习题知识点全,符合课标能力层次要求,同时注意控制好题量和难度,尽量能在教学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
【能力提升训练】
这部分训练题,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A、B、C三组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目的是使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学案评价
我们把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堂称之为“学案课堂”,评价它的“六看标准”为: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我们把在课堂教与学中用不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首要标准。
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
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四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五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六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教材只是一种版本、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考试,让学生学有成绩,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联系生活、实践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教师的今日课堂要不断超越昨日课堂。教师要及时写出学案使用后的反思与点评,并在学案上加以批注,同时引导学生保存好学案资料,利用学案进行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这是我们评价教师驾驭“学案课堂”和评价教师研究发展水平的标尺。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理想的学案导学制能达到增效减负,然而在实践中问题就在于学案是基于怎样的理解和理念去编写的。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学案导学只能是南辕北辙,教师的责任就是尊重和节约学生的生命。有效和高效才符合课改的精神。这是其一。
其二,如何利用学案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效减负和有效课堂都需要这种内驱力。其实成本的学案它的问题在于反馈评讲和预习、提高形成了一组矛盾,尤其是语文学科。短平快的课堂节奏能让学生有激情,但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着她的慢,所谓低效。定期的检测将是学案的有效补充。
其三,教师素质决定着学案制教学意图的有效落实,培训很重要。至少我仍需要学习和引领才能科学地编制学案,有效地使用学案。
很喜欢学校的一个主题词:在教育理想和实践之间行走。有仰望的理想我们的脚步才能高远。任重道远,但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一个孩子的高中只有三年!
——每一位学生就是整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