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什么是天坑?什么是地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13:43

什么是天坑?
天坑(tiankeng)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在2001年之前,提及天坑这个词汇,通常特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使用“tiankeng”,通行国际。
天坑的成因: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直至2010年,已经被确认的天坑达78个,其中2/3分布在中国,当然关于天坑的考察、认定和争论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广,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中国喀斯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主要分布于南方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区,但喀斯特这个术语诞生于斯洛文尼亚。
天坑的分级原则:
目前在世界上发现确认的天坑约80个,其中有超过50个在中国。中国的天坑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区,绝大多数位于黔南、桂西、渝东的峰丛地貌区域。
按天坑分级原则,深度和宽度均超过500米的为超级天坑,全世界仅有三例,全在中国(重庆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深度和宽度在300米到500米之间的为大型天坑,全世界有16例,中国有9例;深度和宽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的为标准天坑。
什么是地陷?
地陷,顾名思义是地面塌陷,地面出现大坑。指地面由于地下物质移动而发生的渐进下陷或急剧下沉。其危害也相当严重。
地陷的前兆:
1. 井水、泉水的水位突然下降、突然干枯或者变得十分浑浊。
2. 地面鼓起或发生小型跨塌,出现环型裂痕。地下传来土层塌落的声音。
3. 建筑物会倾斜、裂开。湖水、井水中冒气泡、有旋流。
4. 动物惊恐不安,会有异常反应。有些植物也会出现异常现象。城市输水管道或化学污水下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