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4:50:09
经济观察  加入时间:2009-8-3 10:28:54     点击:162
□ 梁永红
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的意义
(一)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体系,银行可以为评价分支机构、部门经营绩效提供基础,能够比较合理地将银行的净利差收益在各个业务部门间进行划分,来确定各分支机构或部门对利润的贡献度,促使资金经营者由被动经营向主动经营转变,引导资金从低效益业务向高利润业务转移,从低收益区域向高效益区域转移。所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建立为评价各分支机构或部门的经营业绩,衡量经营成果提供基础。从而对商业银行各业务部门的经营绩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二)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将利率风险从日常经营业务中分离出去,交由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日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客户营销和信用风险管理,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司其职,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水平。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体系,将利率风险从业务部门分离出来,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包含市场风险的资金价格,只要再加上信用风险准备、费用分摊以及预期收益,就可以为业务产品确定合理的价格。
(四)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可以系统地分析不同业务和不同产品的边际收益,为商业银行细分客户市场、筛选金融产品、界定部门利润提供依据,使商业银行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而可以提高经营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FTP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FTP系统核心是运用于绩效考核中。商业银行的利润表中有整个机构的净利息收入项目,可是没有对单个产品或单个业务部门进行净利息收入贡献度的计算。当前,大型商业银行越来越成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相对拥有较大自主权的业务单元的组合,但这些业务单元的资产与负债的数量并不相对应。因而它们或者成为净资金提供者(负债大于资产),或者成为净资金使用者(资产大于负债)。例如,银行的营业分支机构往往产生较多的存款,但其资产业务却较少;而贷款部门却正好相反,其负债较少但资产较多。贷款部门为客户提供贷款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各营业分支机构所吸收的存款。于是,在评价贷款部门和营业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时,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贷款所产生的净利差收益到底应归哪个部门?通过传统的会计办法来测度单个分支机构的盈利状况是失真的。在利用传统的分支行利润表中,贷款所获得的利息显示为利息收入,而付给存款的利息看作是利息成本。但是这种分析忽视了存款所具有的有利价值——它可以为贷款提供廉价的资金支持。相反,这种方法也忽视了伴随着贷款的过程会产生融资成本。由此可见,利用传统的利润表格式,在存款方面有优势的分支行看起来是亏损的,同时,在贷款方面有优势的就会显示出高赢利状况。那些为其他分支行提供低成本资金的分支行在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息收入中会显示亏损。同时,那些在贷款方面具有优势的,而自身没有大量存款的分支行,会从其他地区的分支行拆借资金来弥补存款的不足,但是这类分支行的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息收入显示高利润率。这就表明用传统的会计分析方法来测度分支行的盈利状况是不准确的,失真的。这会给整体的管理带来什么问题呢?是不是前者的分支行没有效率,没有盈利呢?不是的,这些分支行有大量的利息成本是因为大量的存款造成的,这不能表明它是不赢利的。而这些存款对于那些其他地区有资金需求的分支行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通过分支行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息收入来判断它们的赢利性是非常困难的,是失真的,这也就使得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在绩效考核中显得十分有用。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所有的贷款都具有一个内部的成本,所有的存款都有利润。这将会有利于确定每个分支机构的真实赢利情况,同时有利于对不同的分支机构进行比较。
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中,资金盈余的业务部门在银行内部资金市场上作为资金提供者向资金使用者贷放资金。资金的转移价格通常采用银行在外部资金市场上的利率。于是,在资金使用者的资产负债表中,将包括资产方及负债方;同样,在其损益表上,该贷款所获得的利差收益将等于贷款的利率与内部资金市场上获得提供贷款资金的转移价格之间的价差。而对于资金提供者来说,它在内部资金市场上出售的资金将作为其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资产;同时在损益表上,该业务部门的净利差收益将等于转移资金的价格与获得该部分资金对应的存款利率的价差。这样,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就通过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价格标准将整个贷款的净利差收益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产生于资金提供方;另一部分产生于资金使用方,用于分别衡量存款或贷款部门的经营利润。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与资金营运中心之间资金转移的价格,该价格的确定有两个基本步骤:一是通过模拟资金市场交易的,选择合适的市场无风险利率作为基准,进而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二是根据金融产品的现金流特性确定对应的期限,进而确定其对应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为了提高对考核个体的考核精确度,有必要对宽泛的FTP系统实施改造——建立多档次的FTP体系。例如,在币别方面按照人民币、外币分设FTP;在产品种类上按照资产与负债分设、不同利率产品分设,这样,一种多档次的设定为各种产品提供了合理的评判标准,把绩效管理从笼统的存贷款直接落实到对产品的个性化评判,大大地加强了银行对产品的驾驭能力。
根据内部资金价格体系,考核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以更好地激励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经营的积极性,实现整体利润的最大化经营目标。
三、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难点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转变
(一)利率不完全市场化带来FTP定价问题。近年来,我国利率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资金价格传导渠道仍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期限匹配定价方法中,所有产品的基础FTP价格都是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确定的。而国内银行所面对的资金市场中没有公认的市场收益率曲线,也就是说存、贷款业务没有公认的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确定FTP定价曲线,是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步骤,其作用是确定一个为所有业务部门所认同的定价标尺。建议商业银行应明确推行FTP体系的总体目标,按照FTP定价曲线代表银行机会筹资成本或机会投资收益的基本原理,利用平均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来构建自身的FTP定价曲线。
(二)综合评价成本与风险对产品盈利性的分析问题。产品盈利状况的分析必须全面反映业务的成本和风险,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只是解决了其中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并未对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进行量化,如果仅追求高FTP净利差,可能造成分支机构简单地以FTP净利差大小来评价业务收益和确定经营方向,导致经营的片面性。建议商业银行建立FTP体系的同时,也要对产品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进行度量,不能一味追求高FTP净利差。
(三)分行净利息收入核算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商业银行核算中,分支机构的净利息收入(Net Interest Income,NII)等于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减去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但是,分支机构与总行间的上存、下借业务都属于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业务。在推行FTP体系后,分支机构的净利息收入等于每笔业务利息与FTP价格间的净利差。由于分支机构FTP净利息收支的大小取决于其资产与负债的规模、期限、利率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实施FTP体系后,各分支机构或部门净利息收入的变化程度不一,由此一定会带来分支机构原有净利息收入贡献率的变化。
(四)资金管理模式的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头寸的管理部门并没有成为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中心、配置中心和营运中心,关键是尚未形成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推行FTP体系后,资金管理模式应由资金的差额转移模式转变为资金的全额转移管理模式。在现有的上存下借资金管理模式下,分支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首先在分支机构内部进行安排和匹配,只有资金余缺部分才通过上存或下借与总行发生资金往来。而推行FTP体系后,分支机构所有的营运资金都通过FTP价格与总行发生转移,每笔负债业务通过FTP价格将资金上存给总行,并从中获取FTP利息收入;每笔资产业务通过FTP价格从总行获得资金,并同时支付FTP利息费用。推行FTP体系意味着两种资金管理模式的切换,将带来总、分行资金管理职能的变化。所以,在FTP体系下,分支机构原来的二级缴存、上存、下借和联行往来等内部往来资金业务都已不复存在,分支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的资金和在联行账户上的资金都属于总行的资金,总行与分支机构资金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职责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