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镇巴腊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9:30:33
一 镇巴,地处大巴山腹地。这里特殊地的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几千年的地方饮食文化造就了今天的镇巴腊肉。腊肉,在中国其他地方也有,可镇巴的腊肉尤为出名。
在镇巴有句口头禅:三天不吃肉心里发慌。镇巴人不但喜欢吃肉,而且特别能吃肉。长期生活在镇巴的人觉得:镇巴山里的泉水,俗称龙洞水或竹根水,虽清澈透明,甘甜可口,但水质较硬,人长期饮用,能刮走人身体里的油水,使人觉得特别潮耗,如果几天吃点肉,就感到心里发慌,浑身无力。几千年前的镇巴农村,不可能有保鲜设备,鲜肉在高温下无法长期保存,为解决这一矛盾,聪明的先人们经过长期摸索,逐步形成了腌制腊肉的技巧,解决了猪肉难以保存这一难题。
俗话说:“富莫丢书,穷莫丢猪”。 走遍镇巴的农村,不论是富裕之家,还是贫寒之门,你会发现家家都养有猪。过去生活困难,饲草紧缺,集体劳动繁重,没有多少时间干自己的私事,大多每户养一头、两头自己食用,而今农家家家户户自己干,时间充裕,饲草丰富,农民家里一般养有三、四头,多者十余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些手头有钱的打工仔,也看中养猪产业,投资进行大规模养殖镇巴土猪,并进行腊肉加工,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服务,这极大地提高了镇巴腊肉的商品率和知名度。
过去农历腊月宰杀肥猪,俗称杀过年猪,届时以鲜肉盛宴招待屠宰员及近邻亲友,俗称“吃剖汤”,吃的“剖汤”愈丰愈好,以示来年猪大肉肥。汉中著名作家王蓬在《山祭》中详细描写过秦岭山民吃“吃剖汤”的情节,那热烈而隆重的情景并不亚于过年,镇巴山民每年冬天“吃剖汤”的热闹场面也不差上下。随着镇巴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富裕,镇巴农村“吃剖汤”的场面更加隆重而热闹。而腊肉就是腊月把年猪宰杀以后,把猪肉腌制烘干而得来的美名。现在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腌制腊肉,但山区农民还是习惯于入冬过后才腌制腊肉。进入秋冬后,各种秋粮成熟,农家可以用洋芋、红薯、包谷、豆类等无污染的绿色有机粮食做饲料,喂养自己的土猪,这样喂出来的猪,油水更好,肉质更鲜嫩,吃起来更纯香可口,这样的猪肉腌制成的腊肉,色、香、味比一般猪肉腌制的腊肉更好。

在中国,吃腊肉的传统不仅久远,而且还很普遍。腊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特产,吃腊肉的传统习惯至少在3000前孔子生活的年代,先民们就知道腊肉。孔子对腊肉情有独钟。在《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是送我十条腊肉,谁我都教。孔子这里是用腊肉做例子来说明他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意思是凡是自愿拿一些敬师的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诲他的。
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走陕南,途经汉中时,汉中人就用上等的镇巴腊肉招待过他。
还有传说称,清光绪26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在西安逃难,陕南地方官吏也曾将上好的镇巴腊肉进贡,慈禧吃后,赞不绝口。
现在的镇巴山民,在一天劳累之后的晚间,或是有客人来的时候,从自己的火龙坑上取一块腊肉下来,放在柴火上烧去腊肉外皮,放在温水里一洗,一块金黄色、晶莹透明的腊肉就展现在你眼前,一下子就会勾起你的食欲,要是放在用柴火烧的铁吊罐里一煮,那飘起的肉香味就直冲脑门,使你馋涎欲滴,真有腊肉味绕梁,三日不绝之妙,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当你迫不及待之时,主人再把自己酿的包谷酒,俗称“土茅台”或“遍山倒”,添加一些蜂蜜,也放在火上温热,用这自家酿的酒,自家做的腊肉,那浓浓的肉香,清纯的酒香,弥漫整个空间,或就着堂火,或在自家小院场里,安上一张小柴桌,自己同亲人慢慢品尝,共叙天伦之乐,或招待远方来的您,与您共话农家之事,侃大山之情,听那阵阵松涛,叮咚泉水,闻声声蝉鸣蛙叫,赏清秋明月,那悠然自得之情,虽陶翁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也是无法比拟的。

在镇巴,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宰杀年猪,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后,用棕叶、构皮等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或挂于烧柴火的火龙坑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灶上空,然后选用柏树枝、椿树皮或柴草火急火熏烤三至四天,然后再用烟火慢慢熏干。即使城里人不宰杀年猪,但每到十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猪腿、猪后臀、猪肋骨或五花肉,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可托乡下亲友代为熏上几块。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腊肉从鲜肉加工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树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镇巴腊肉在众多腊肉中之所以能声名远播,独占鳌头,是由其独特的腌制工序、考究的选料、独到的保存方式、娴熟的烹饪技术等造就的。
在镇巴人文化里素有贩盐的历史,镇巴腊肉与盐又有着深厚的关系。腊肉,又名腌肉,盐肉,说明盐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鲜肉经过盐腌渍后就不容易腐烂变质。腌制腊肉的盐,最好是粗盐,俗称青稞盐,碾碎后经火焙干后凉冷待用。
镇巴腊肉选料考究。大多精选镇巴土猪身上的腿骨、后臀等上好的肉腌制。农家喂养猪的过程中不用饲料,一般用无污染的野生植物喂养,有人说:镇巴猪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绿色有机食品。镇巴喂养的这种猪肉质非常细嫩,口感好。
镇巴腊肉过程中不加入任何有害化学添加剂,添加的作料,如花椒、大茴、肉桂等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植物,熏烤的柴火更是大山里生长的绿色植物,没有一点污染。
镇巴腊肉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时无粗糙感,不上火。这种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腊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人们吃后不但对身体百无一害,还能延年益寿。
镇巴腊肉早已成为镇巴餐馆特别是农家乐的主打菜,是菜中之精品,五花肉、菜板肉,猪肘子、腊肋骨、红豆腐焖腊肉、树花菜炖腊肉、野竹笋炖腊肉、都面炒腊肉等均是腊肉中的上等菜肴。
镇巴腊肉的吃法多样,煮熟以后可直接吃,肥肉不腻,瘦肉味美;可加入其它菜炖着吃,汤汁更是尽显其它炖菜无法比拟的味道;也可煮熟以后炒着吃,色彩比鲜肉更具魅力,口感和煮的味儿又别具一格。
镇巴腊肉易于保存。一个夏天结束后,腊肉肉质不变质。在农户家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尝到腊肉,这得益于它独特的保存方式,有的置于火笼上,有的挂于通风处,有的洗干净放入冰柜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镇巴人自古好客,要是您到了镇巴,千万别忘了尝一尝镇巴腊肉。
镇巴腊肉现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要是您有幸到镇巴来,请您花上几十块钱,买上一块或几块镇巴腊肉,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既显得美观大方,经济实惠,又显得有档次,有品位,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