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沛璋:喜看百家争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51:34
钟沛璋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254】【字号:大中小】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女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和《庄子》心得,受到了极大欢迎。到书店买她的书、要她签名的排起长长的队。她的书在短时间内发行到几百万册。除了领袖著作外,一般书未闻有这样大的发行量。在今天许多人不读书的情况下,这更是一个奇迹,人们称之为“于丹现象”。
引起人们重视的,还因为在出现于丹热的同时,出现了批于丹热,有人在白T恤上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到售书现场以示抗议。引人注目的还有十博士联合发表言辞激烈的声讨书,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各种批评的意见不少,有许多是说理的,讨论该怎样讲传统经典。在批评声中,于丹讲经典心得还是继续受到热烈欢迎,除在国内各处包括到监狱讲外,还被请到“爪哇国”、新加坡和我国宝岛去讲心得。
“于丹现象”引起了人们许多思考,如:怎样看目前如此众多的读者的这种“国学热”,是好事还是坏事?怎样讲象《论语》这样的传统经典,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讲对经典的心得体会,能否对经典作新的阐述?传统文化的专业研究学者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者,能否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怎样开展不同意见的学术讨论,形成和谐的“游戏规则”?尽管目前在这些问题上的回答,都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已可看到一个极为可喜的现象,就是人们久己盼望的百家争鸣,正在我国出现。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就号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随之而来的“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把百家归结为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革命大批判”使万马齐喑,喇叭声咽,人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现在看到热热闹闹的“于丹现象”,不用再担心谁被批倒、批臭、永世不得翻身,这不是大可喜吗?
更令人高兴的是,人们看到不只是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不同意见的争鸣,而且对中国应走怎样的道路这样大的理论问题,也出现了不同意见的讨沦。谢韬在《炎黄春秋》发表一篇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文章,一石击起千重浪,在原本沉闷的学术界,开展了热烈的争鸣。谢韬原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是一位资深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他比我大几岁,已是一位八十六岁的老翁,而耿耿爱党爱国之心依旧。《社会科学报》设立平台,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在一期报上发表两篇不同观点的文章,并加编者按指出:“什么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理论?我们相信讨论下去就有收获。请各位放马前来,不一定捉对厮杀,但也可一吐为快。”说得多好呀。党中央号召理论也要创新,相信真理在争鸣中一定会愈辯愈明。众多智慧的聚合,我们就能更看清自已应选择的康庄大道。
欧洲的文艺复兴,唤起欧洲近现代文明的昌盛。我国古代百家争鸣的复兴,也必将唤来我中华的振兴和现代文明的繁荣。
我们热烈的期待着。
2oo7年5月4日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7-6-10   本站发布时间:2007-6-11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1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