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淡月:从《天仙配》到《双下山》(二)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05:54
疏帘淡月:从《天仙配》到《双下山》(二)
作者:疏帘淡月   来源:http://mxjz219.blog.sohu.com/30295278.html
二  丝线、汗巾及其他
黄梅戏是民间小调,不能与昆曲以同等的心情看待。但它们的区分只在雅俗,而绝非高下。
当然,就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言,戏曲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大雅的东西是经史诗文,而小说戏曲都是稗官以下。但单就戏曲来看,你便不能不承认昆曲是雅的,它从诗词里吸收了太多营养。上流的大夫文人虽然在场面上于此不屑,私下里却也喜欢养些家伎戏班,甚至自己动手写上几段,于是昆曲注定与高堂大院、红氍毹相伴。可是黄梅戏不同,它是村妆野束的小家碧玉,不见气度,却有风趣: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可知我—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昆曲《牡丹亭》唱词)
河边人水中影人影对望,顾影自怜情暗伤。红颜人啊不是红妆样,更哪堪青灯黄卷冷雨敲窗。看尘寰,山重水复添惆怅,山也凄凉水也凄凉,人更凄凉。(黄梅戏《双下山》唱词)
(注:昆曲早有《思凡》《下山》名折,但与黄梅戏的演绎判然有别。)
其间的意思都是少女在自我观照中感伤青春的流逝,却一个端俨一个流丽,一个华贵一个清爽。杜丽娘对镜,小尼姑照水,杜丽娘闺门深锁,小尼姑山间挑担。身份有别,却是一样的如花容颜,落寞岁月。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昆曲《牡丹亭》唱词)
可叹他黄连水中一棵草,苦枝苦叶苦到根。(黄梅戏《双下山》唱词)
这分别是柳梦梅对杜丽娘、小和尚对小尼姑的观照,雅俗的差异已经很显著了。但我在欣赏前者的同时依然不能不喜欢后者,这是民间的趣味和艺术表现,虽不雅致,却也奇巧。不能说柳梦梅比小和尚看得深刻,因为小和尚与小尼姑的情感其实始于身世上自发的相怜,不同于柳和杜在精神上的自觉观赏。更何况民间有着民间的智慧与手法,却是庙堂之上难以想出的活泼奇思呢。
早在看《天仙配》的时候,我就惊异其中对丝线的设置。七仙女和董永去傅员外家上工,员外故意刁难,要七仙女一夜之间织成十匹锦绢,却只给她一捆无头乱丝。董永心急如焚,又被员外支开,七仙女理乱丝始终理不出头绪,于是请其他六位仙女下凡。
依我看来,无头乱丝在整部戏里堪称重要的关目,而且是一个绝妙的双关,一方面是情节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则象征着当时的艰难事态以及人物的纷乱心情。六位仙女下凡请动天丝,连夜织成锦绢,于是三年长工改为百日,恰是玉帝还宫逼回七仙女的日期。当七仙女捧着一大盘乱丝唱道“越理越乱心愁焦”的时候,丝线的双关性颇为明显。
“丝”和“思”的双关含义在民间由来已久,“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郎君着意翻覆看,横也丝来竖也丝”,透过那素帕细密的丝线,不难想见织帕女子缭缭的情思,和针针梭梭织就的缠绵。而织锦的过程,在《天仙配》里与民间的五更调搭配出现,更是复沓重叠,风情俱备:
一更一点正好眠,一更寒虫叫了一更天,寒虫我的哥,你在那厢叫,我在这厢听,叫得奴家散心,叫得奴家动情,散心,动情,越叫越散心。娘问女儿什么子叫,什么子叫?老妈妈睡觉许多的罗嗦,许多的罗嗦,一更寒虫叫了一更天。
二更二点正好眠,二更蛤蟆叫了二更天,蛤蟆我的哥,你在那厢叫,我在这厢听,叫得奴家散心,叫得奴家动情,散心,动情,越叫越散心。娘问女儿什么子叫,什么子叫?老妈妈睡觉许多的罗嗦,许多的罗嗦,二更蛤蟆叫了二更天。……(注:三更孤雁,四更斑鸠,五更金鸡,下同)
应该承认,这些唱词实际上游离于情节之外,放在另一部与董永们无关的织锦戏里亦无不可。所以五更调在这里的作用,其实是渲染气氛。想来在这民歌的产地,观众听到戏里出现自己织布时常哼的小调,心里该感到何等的亲切!而我这久惯了钢筋水泥丛林的人,在这曲文中明显觉着一股清新的泥土和草香气息扑面而来,于是心神爽朗清澈,如同山涧的溪水。
在《双下山》里,与《天仙配》之乱丝相类的关目,当是小尼姑给小和尚的那条汗巾。
小尼姑在山中担水扭伤了脚,恰好遇到前来挑水小和尚。前一日他们在菩提树下初识,被老和尚发现,罚小和尚挑水五十担,小和尚双肩磨脱了皮,却还是帮小尼担水,小尼心中感动,遂解下汗巾垫在和尚肩头:
(僧)刚才挑水肩膀痛,现在挑水好轻松。(尼)汗巾贴肉肉连心,奥妙全在此物中。
小和尚把汗巾带回了寺庙,当晚无法入睡,他怕菩萨怪罪,想把汗巾扔掉,但奇怪的是,汗巾扔出手后,很快被一阵风卷回来重新落到身边,连试两次都是如此。
直到此时,汗巾的象征意义才真正开始显现。这条汗巾之于二人,绝非一般的定情信物那样简单。接受汗巾的时候,小和尚并未领悟到其间的深情,只是莫名地感到肩头不再疼痛。他的情欲直到当晚才得以苏醒,汗巾便是这情欲的外化。当他接触到的时候,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惊悸,于是惧怕起来,想要抛躲,却又抛躲不掉,汗巾去而复回,象征他的欲念在风中苦苦摇摆挣扎,最终还是落回了心间。
在此后的所有情节,只要小和尚出场,汗巾必然被他仔细地拴在腰带上。就在那一晚,当他领悟到小尼的深情时,一边唱着“知道了,明白了,懂得了,晓得了”,一边把汗巾顶在手指上快意地反复旋转,但随即想起“这庙里大菩萨小菩萨,公菩萨母菩萨,木头菩萨泥巴菩萨,都在把我瞧”,赶紧失声噤口。当汗巾去而复返时,他埋怨道:“汗巾真可恶,老是缠着我,藏也藏不住,甩也甩不脱,害的我禅也无法坐,觉也睡不着。口里不能念弥陀,心里硬像沙子磨。”其实,他在潜意识里已经把汗巾当作了小尼自身,当小尼最后请他送自己下山,拉住他的衣襟时,他唱道:“蚂蟥搭住鹭鸷脚,要他脱来不得脱”,这个时候,他心里恐怕觉得小尼就和她的汗巾一样吧:)我们知道,小和尚的这些矛盾起于佛门清规的羁绊,一边是从小陪伴长大的金科玉律,一边是心里欲舍还迎的隐秘欲念。他盼望出门遇见小尼,又想像甩影子那样把她甩掉,这样的想法,最终在他知道小尼下山的情由时彻底地宣泄出来:“你你你,该下山又不该把山下;我我我,怕犯法来又想犯法。”当师父追上他二人、要他回转时,他刚往回走了几步,小尼在背后叫了一声,他便疾忙后退,并向师父解释道:“我们两个好比放风筝,我飞得再高,那个线头还总在她手里。只要她这么一拉,我就控制不住了。”至此,小和尚一直苦苦掩藏和极力摆脱的心事终于峰回路转,云开月明。其实,在他扔不掉汗巾的那晚,又何尝不是小尼手中的线把汗巾拉回来的呢?
除却象征,这两部戏里也不乏其他精巧的智慧。我历来以为,同是比兴,但在庙堂与民间的运用便大不相同。《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牢牢牵系着偌大一个民族文化的前生记忆,质朴清丽,直爽俊朗。而此后的文人,更多传承的是屈子的美人香草一脉,“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以男女喻君臣,抒发的是不得君王赏识的悲哀,于是蒹葭苍苍的唱叹只在纯朴的乡间代代相传。不能不喜欢那些带着活泼泼野趣与浓郁郁生活风味的调子,连同高堂华屋里难得一见的风流韵致:
哥是七星妹是月,同下山去把家安。筷子搭桥难到岸,庙堂森森佛规严。三根灯草扭成索,纵然一死也相缠。蜘蛛结网蜜糖罐,相思今日才知甜。(黄梅戏《双下山》唱词)
我曾经试图去写一点类似的民间小调,然而发现最难的就在“本色”二字上。我可以勾连许多绚丽的辞藻,却难以想出“筷子搭桥”“灯草扭索”这样亲切的起兴。两年前我写过近似民歌的《九张机》,努力洗去大家闺秀身上的矜持与妆饰,
但最终还是被认为未洗彻底:
一张机,春风吹绿草萋萋。海棠花宿鸳鸯对,同心罗带,千千挽就,系在行人衣。
两张机,燕儿檐下语唧唧。频频问字妨花绣,双鬟新上,梅妆初试,爱向镜前窥。
三张机,田田荷叶满庭池。待无人处悄相唤,冉冉出月,纤纤执手,花径影参差。
四张机,一川烟雨密如丝。水边渐望青骢远,愿郎记我,采莲一曲,旦暮早来归。
五张机,千丛晴碧染黄时。亭亭飞盖迷鹓鹭,丝连翠藕,霜裁红叶,把作寄君诗。
六张机,梦魂不渡武陵溪。孤村月冷芦花白,思量望得,雁痕一点,可往妾厢移?
七张机,伴灯孤影与人齐。唤名诺诺虚相应,人生一世,莫如萍梗,南北复东西。
八张机,重帘深蹙小蛾眉。捣冰难寄双鱼信,可知窗下,梅花正好,风雪却相摧。
九张机,年来浑倚不胜悲。平生心事都如此,月亏月满,潮生潮退,此恨有谁知?
在于我自己,把女孩子写到“双鬟新上,梅妆初试,爱向镜前窥”这个份上,就已经算到顶了,再进一步便不能够。像“纵然一死也相缠”这样的句子,更是难以梦见。所以这《九张机》虽然模仿了民歌里四季轮回的叠唱,却终不本色。
民间戏文里把双关和比兴用到极致,便是隐去本体,通篇象征了。七仙女在得知玉帝召她午时三刻回朝之后痛彻心肺,对董永又难以启齿,于是反复以枣梨恶兆、断线风筝、分离鸳鸯作比,想把实情暗示给董永,然而董永终是不懂。
七仙女说枣梨是夫妻早离,董永却以为是早生贵子,永不分离,七仙女以风筝自比,道是断线就得上天,而董永以为是离开傅家湾的吉兆。最后七仙女只能幻设了一对鸳鸯,说雌鸳鸯要离别雄鸳鸯上天,董永问雄鸳鸯为何不跟去,七仙女道雌的是仙鸟而雄的是凡鸟,这才揭出了谜底。
我想起从前看过的越剧折子《十八相送》,其间也有一段关于鸳鸯的唱词,极尽清新流丽之致: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
每每听到这一段上,我便不禁莫名的心动,可以感到那份细细的情愫,柔柔的心思正沿着波光粼粼水面漾啊漾的,人的倒影便与那并头鸳鸯搅在一处,看不分明了。
《双下山》里也有鸳鸯和连理枝的比喻。小尼姑对小和尚讲连理枝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小和尚却傻傻地问:“唐明皇在哪里出家?杨贵妃又在哪里修行?”小尼姑讲鸳鸯戏水,白天并翅而飞,夜晚交颈而眠,可小和尚又问它们为什么交颈而眠,小尼姑不愿回答,小和尚居然回去问师父,结果讨来一顿打骂。
在《天仙配》和《双下山》的整个故事构架里,各有一个特别的场景存在。《天仙配》里有一株槐荫树,做了董永与七仙女成婚的红媒,他们的初遇和分离都在这棵树下,包括来年的还子之约也将在这里进行。槐荫树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既是情缘的起始,也是终结。而《双下山》里有一棵菩提树和一条慈溪河。僧尼在树下初识,下山时也是先在树下会面,小尼在河边挑水遇见和尚,发生了汗巾的交递,并且最后下山时和尚背着她涉水,一个双人照影的场面又与前面的顾影自怜形成对比:“河水清清照双影,好似罗汉背观音”,至此,小尼的在水边行单影孤的形象告一终结,代之以鸳鸯戏水的欢乐幸福。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钦佩民间艺术的伟大,没有深奥的典故,华美的辞章,却有着绝不亚于一切高雅艺术的美妙智慧,细密心思。戏里的树与河对称出现,简单中蕴涵着精巧与和谐,连同那些双关、象征与比兴,都指向了凡尘山水的生活实态。不禁想起宋人的一首《鹧鸪天》来,末了两句是:“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待续)
疏帘淡月:从《天仙配》到《双下山》(二)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 疏帘淡月:从《天仙配》到《双下山》(一)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 韩愈《送穷文》与驱傩、祀灶风俗(康保成)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 【转帖】从历史的意义来认识梁祝悲剧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 【转帖】从历史的意义来认识梁祝悲剧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 《牡丹亭》與蘇州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孽海记?思凡》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待月西厢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致力于... 《牡丹亭》與蘇州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om... 【明】吴炳:《绿牡丹》传奇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 《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之辞章比较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解析了曹操《精列》,不当处敬请同仁指正!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 遗民、索隐、经学——潘重规红学的诠释视野 - 小说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 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 从《左传》谈起涉及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地位问题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原创】杜诗随笔(添加中)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 黃鶴樓送孟浩然下惟楊(李白)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 词学衰落的标帜[上](转载)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 【原创】杜甫诗随笔(添加中)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 请教:四声别义(名词解释)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 (转贴)寒山生卒年新考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修改稿) - 小说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 从“自比夷齐”看贾宝玉出家的原因 - 小说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 读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