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中国的第一次“西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38:26
时间:2010年4月10日
主讲: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金岱
陈实:各位街坊、各位听众、亲爱的朋友们,“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34讲现在开始。今天的主讲嘉宾是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岱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西游记>与中国第一次“西化”》。说起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看了《三国》学讹诈,看了《水浒》学打架”,那看了《西游记》会怎么样呢?《西游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孙悟空象征了什么?唐僧象征了什么?八戒、沙僧、白马又象征了什么?这部伟大的小说究竟宣示了什么样的精神和哲理,它暗示了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什么样的现象?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有什么意义?今天金岱教授将带给我们一个别具一格的解读。
金岱教授是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省批评家协会的副主席,集作家、批评家和教授于一身。不过在我的眼里,我觉得金岱教授是广东省的学术英雄,我心目中广东省有两个学术英雄,一个是中山大学的程文超教授,他和癌症搏斗了十多年,现在已经是英年早逝。另一个学术英雄是金岱教授,金岱教授二十多年来一直和黑暗进行着斗争,他的眼睛已经逐渐看不见了,他生活的世界是一片黑暗,可是他的心里是晴空万里、一片光明!金岱教授有四大贡献,第一是他的小说,他的《精神隧道》三部曲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两个世纪之交,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和对价值的承担。第二,金岱教授右手搞创作,左手做学问,他的思想和学术随笔真切地反映了我们国家社会转型期的精神变化,在文化思想的阶段性和文化脉络多元性的交叉点上,探索和思考了整个转型期精神价值的重建问题。第三,他坚持了以人的生存个体为本的“人本的文学”,强调形式的革命,坚持做意义的先锋,尊重思想、尊重意义、尊重价值,他的文学理想就是要让人们像闻见玫瑰花香一样地闻见思想。他提出了要用后现代性冲刷现代性,要在后现代性的语境下补现代化的课,他要取后现代的多元化、非中心化、非同一性,剔除其媚俗、混乱化、无意义化,以实现更彻底的现代性。今天的演讲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他最新的一种学术表达,我们可以仔细倾听。有请金岱教授。
金岱:朋友们,周末好!非常有幸来到“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和大家一起切磋文化问题、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
《西游记》为什么走不出东亚?
我今天的讲题是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一部作品——《西游记》,这部作品大家一般认为是儿童作品,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孩子们从小到大一直都看,现在每年暑假都放。我的孩子从一两岁一直看到现在快30岁了,暑假只要有《西游记》他还是看一看,总认为这是小孩看的东西。但为什么还要讲《西游记》呢?我是觉得《西游记》是很特别的。我心里常常怀着一点妒忌,英国的《哈利·波特》发行那么广泛,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在中国也有很多的读者。《西游记》在中国当然没有人不知道,在日本也是挺受欢迎,但是它基本上没有走出东亚。不是说西方不知道,只是不怎么受欢迎,所以我心里总是不平,《西游记》这么好的作品,西方人就不怎么知道呢?
我想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西方人对东方的了解不够。《西游记》里有很多的东方文化——佛教、道教、儒家无所不包,而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东方人的文化了解还太少。现在中国有孔子学院把中国的思想传播到西方去,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东方文化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向世界提供的。第二个是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权在西方,暂时还不在中国。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是第三经济体甚至马上就是第二经济体了,但是文化的话语权还差得太远,所以就赶不上西方。第三,更重要的是《西游记》其实和《哈利·波特》不一样,它不是一部通俗小说。以前我们把它搞错了,总认为它是给儿童读的通俗小说,很好读,没有什么稀罕的,里面没什么东西的感觉,其实它和《哈利·波特》不一样。《哈利波特》那个是纯粹的通俗小说,《西游记》则完全不是通俗小说,而是一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容、宗教内容、哲学内容的作品,不是那么好懂的,它是从六、七岁到六七十岁都还能看出很多东西的作品,所以西方人很难懂得个中奥秘。这么一想,我的妒忌就打消了,老外不知道是因为他看不懂。
一直以来,对《西游记》的解读非常地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宗教小说,说《西游记》是对佛教的弘扬。《西游记》的确是佛教故事,宋明都有讲史、讲经还有说书的传统,特别是明代。《西游记》应该是从讲经开始逐渐到说书,将佛教的故事引申到说书的过程中来。说它是弘扬佛教也未尝不可,它确实就是佛教的故事。但是,《西游记》在漫长的演化历史过程中,尤其是经过吴承恩这样的大手笔点石成金以后,它已经远远不再是讲经的宣传佛教思想的小说。
第二种说法是神魔小说。有一位佛教大师曾愤然不平地说,“《西游记》与其是在弘扬佛教,不如说是在颠覆佛教,它完全不是佛教小说,而是一部神魔小说。”认为《西游记》不仅不是弘扬宗教、佛教教义的,反而是颠覆佛教教义的。
第三种说法认为《西游记》是反抗小说。在革命时期这个说法非常地流行,尤其是到了五六十年代《大闹天宫》这部电影出来,把《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单独地挖出来做成一部电影,非常好看,但是它实际上是把《西游记》“阉割”了。到了文化革命的时候变成了完全的造反,它主要就是反抗压迫、反抗剥削、反抗统治者、反抗玉帝,就变成了一部反抗小说,它的主题是反抗阶级斗争。
第四种说法是游戏小说。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艺术形式向审美转型,有人说《西游记》什么都不是,不是什么神魔小说、宗教小说,纯粹就是一部游戏小说,就是写着好玩的,只不过是艺术上比较高超而已,当时非常地流行,因为应和了文学的审美走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文学有点逃离政治功利的趋势,过去文学和政治绑得太紧了,文学是政治的传声筒,后来不干了,不跟政治玩了,只跟文学玩,所以《西游记》就变成了只跟自己玩,就变成了游戏小说,纯粹只具有审美形式的意义,这是又一种解读。
我的解读和前面的解读都不太一样,我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哲学小说,是一部诗话哲学,在中国的历史上它相当于在庄子这一脉的中国诗话哲学和寓言文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与西方相比,我认为《西游记》相当于莎士比亚,相当于但丁,尤其在思想史上相当于与笛卡尔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法国的笛卡尔是西方思想史上理性至上的始作俑者,《西游记》恰恰在这个方面有一点类似于笛卡尔。佛教进入到中国一千年,是从魏晋南北朝进来以后到明代,产生了三个伟大成就,第一个就是禅宗,禅宗已经是使中国的佛教不再姓“印”而是姓“中”;第二个是宋明的心学,理学是以朱熹为代表,是“援道入儒”,而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是“出儒入佛”。所以它第二大成果是哲学上的成果,禅宗是宗教上的成果,心学是哲学上的成果,而第三个《西游记》则是文学上的成果。佛教进入到中国一千年的时候,它结出了三个伟大的文化成就,而这三个伟大文化成就都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难以想象的影响。所以我是这么来认识《西游记》的,对于《西游记》我们需要对它有一个真正深入的从宗教、哲学、诗学各个方面的全面重新解读。下面我就从几个问题入手,看看《西游记》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西游记》宣示的人生哲理
1.“紧箍咒”与头痛病。
我们有时候会头痛,头痛大体上有几种情况,一个是感冒发烧了头会痛,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另一种是脑子里生什么东西,就是生理上出问题了;还有一种是用脑过度,想问题想得太厉害、太专注了、太用劲了头会痛。领导人经常说为了什么什么头痛,温总理现在肯定对黑煤窑头痛,让温总理头痛的事情应该还有不少,现在贫富悬殊之类的东西他也头痛。那时候讲朱镕基对农业问题最头痛,总之什么问题难、我们要花的脑筋多头就痛了。头痛在医学上解释是一种警告,是对身体的某种警告。由此我们可以想,孙悟空有时候也头痛,他为什么头痛?他不听话。唐僧就要念动“定心真言”就是“紧箍咒”,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痛得满地打滚,不敢再调皮捣蛋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紧箍咒”究竟是什么?唐僧的“定心真言”到底是什么?我们把它化为日常生活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唐僧对悟空发出某种警告,“你不要胡来,你不要乱搞,你不要跟我调皮捣蛋,你得老老实实的跟我去西天取经”。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它就是这个意思,唐僧念动“定心真言”“紧箍咒”来警示悟空,就像我们的头痛警示我们一样,“你别再想了,你再想脑子就出问题了,就会出现失眠和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脑子不保生命就不保”。
悟空是需要唐僧念“紧箍咒”来警示他,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表征着什么呢?我们从《西游记》中仔细去读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西游记》经常讲“心猿”二字,《西游记》的标题、文章中经常出现“心猿”二字,它指的就是悟空。悟空是一个猴形,猴在我们看来是动物中最有智慧、最灵动的。如果我们仔细体察一下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心猿”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非常地清楚,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心猿”,那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念头是什么样的状态?它恰恰就和猿猴一样,整天地川流不息,蹦蹦跳跳,一会东一会西,尤其我们的念头具有联想功能。我在这讲的西游,可能我现在脑子里多少万分之一秒就会想到我儿子小时候看西游,他说我就是悟空了。然后我就想到我儿子现在在干嘛,又会想到他谈恋爱没有,又会想我当年是怎么谈恋爱的。我对广州第一个最美好的印象就是流花公园,七十年代的流花公园到处碧绿的垂柳,我当时看到一个年轻的男孩子躺在椅子上,头枕在女孩子的身上,那个时候就是这个画面吸引了我,我也想浪漫一下。你们坐在下面恐怕也会想着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念头。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恰如我们的念头一样,一个筋斗就海阔天空了,时间可以上下五千年,空间可以上天入地。我可以想昨天美国发明一种卫星,一刹那什么都可以想起来。孙悟空腾云驾雾不像别人,别人腾云驾雾是老老实实地站在一片云头上,孙悟空不是,他一定是翻着筋斗云走的,筋斗云就是我们念头的象征。所谓悟空就是心猿,心猿就是念头。
念头就是我们的联想,联想与我们的心,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脑有关系。在古代说心,佛家的说法叫“识心”,道教叫“识神”。所谓“识心”在佛教中指的就是人的认识之心,就是我们的理智之心。孙悟空在《西游记》里的功能是什么?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功能就是火眼金睛、看穿妖魔,什么妖魔鬼怪他一看就明白了,不管是扮作美女还是慈祥的老妇人,他一眼就能看穿。唐僧看不穿,但是悟空能看穿,能看清楚事物背后的原因,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什么都能够看穿,这就是人的认识之心、理智之心,说白了其实就是人的理性。在明代的时候,在还没有接受西方科学理性之前,所说的理性还是比较朴素的,还是没有分化的,但是它的功能已经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相当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火眼金睛、辨妖识魔、开山探路无一不是靠悟空,实际上无一不是靠人类的理性才能做到这些。所以说一部《西游记》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人“识心”的故事,也就是关于人的认识之心、理智之心和理性的故事,是我们中国人在明代十六世纪的时候所认识的理性。那个时候西方也不怎么认识理性,中国人就已经相当深刻地洞悉了人类理性的意义。人类的理性由萌发到反抗到成熟,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到他的反抗到成熟、结成正果成为菩萨,一部《西游记》讲的就是悟空的故事,就是“识心”的故事,就是认识之心、理智之心,也就是人类理性的故事。
2.“唐僧肉”与立地成佛。
关于唐僧有两个谜,我小时候看《西游记》就老想不通这个问题,无用的唐僧为什么要管理和领导万灵悟空呢?唐僧什么优点也没有,干嘛要领导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呢?这好像不合理,唐僧何德何能?这就是一个大疑问,我小时候老想这个问题。第二个疑问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要吃唐僧肉,说吃了唐僧肉可以成佛和长寿,为什么吃猪八戒的肉不能成佛和长生,咱们天天不是吃猪肉吗,其他的肉也行,为什么非得吃唐僧肉?所以我老想不通这个问题。所有的文学史和文学评论都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我想通了,想通了以后特别高兴。
百无一用是唐僧,没有火眼金睛,什么都不会干,就是念两句经,还老是做老好人,弄到悟空受委屈。我儿子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一看到悟空受委屈他就哭,觉得唐僧就是一个糊涂蛋。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唐僧也有他的可爱与可敬之处,唐僧面目端庄安详,内心一定非常地清净、坦荡,这些都是他的可爱之处,这些内心的清净坦荡都会浮现在脸上来。而且他永远面带微笑,我们看到的如来佛的形象也就差不多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他是柔弱无功,但是他意志如钢,他向佛取经的意志百折不挠,无人可比。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不管什么的诱惑对于唐僧来说全都不在话下,就是一心取经。如来有一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唐僧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什么都没有,什么欲望都放得下,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西天取经,所以唐僧虽然是百无一用,但是同样具有他的可爱可敬之处。
唐僧在《西游记》里的这样一种形象——面带微笑、面目端庄安详,这样一种状态是什么?很显然这就是信仰之心,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本心”,“本心”与“识心”是相对的,是一个二元结构。唐僧就是“本心”,他就是“本心”的象征,唐僧是向佛之心、信仰之心,甚至他就是佛本身,什么是佛?我心即佛,你具有坚定不移地向佛之心你就是佛,唐僧就是佛。“本心”是佛教修行的终极目的,佛教修的就是“本心”,就是修信仰之心、向佛之心,修成佛。东方宗教没有唯一神,任何人都能成佛,这是东方宗教的特点。你只要有向佛之心你就是佛,我们在座每一位只要你们有向佛之心,你们就是佛,问题在于你的意志是否足够的坚定。在了解了这些之后,两个谜就解开了。
在人类中世纪(广义上西方有中世纪,中国也同样有),中国在现代化和启蒙之前,我们的信仰、信念是高过我们的理智、认识和理性的,我们的理智、理性永远是信仰的奴仆。当然中国的信仰比较复杂,它不仅只有佛教,我们也不一定非要把唐僧看作是佛教的信仰,可以看作是中国各种各样的信仰都可以,不一定要单一的去看这个问题。在中世纪来说,不管是西方的中世纪还是中国的中世纪,还是中国现代性发动之前的时代,信仰永远是高居于理性之上的。儒家信天,天的代理人就是天子,信天子、信皇帝就是信天,再有智慧也是天子的奴仆,所以再怎么无用的唐僧都必须是万灵悟空的领导。
所有想成佛的人都想修到“本心”,有些调皮的就想找捷径,中国一句话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这样一个方便法门。但是佛教告诉我们没有这么容易的事情,想要修到“本心”,想要真正地拥有一颗信仰之心、向佛之心乃至终至于成佛,这是一个漫长的、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了八十难到西天取了经往回走。观世音掐指一算这些人少一难,不行,得让他们补上这一难。所以他们取了经回来以后,成了佛都可以腾云驾雾了,观世音却让他们从天下掉到地下来,补上这一难,这一难可不是小事情。所以《西游记》在这方面秉承佛教的原理,就是我们人毕生的修行,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指的是人的一生都有多种多样的磨难,人生经历的磨难太多了,在你闭眼之前都说不上要经历什么样的磨难。但是你内心想要立地成佛,想要走捷径,把“本心”吃下去。像我们现在的科学幻想,将来咱们不用吃饭了,把所有的能量都变成一个药丸子,生下来的第一天起就把这个吞下去,以后就不用吃饭了。所以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想把唐僧肉吃下去,他们都是天上佛的坐骑、童子和仆人,都想成佛,都想长生,所以他们就下凡想吃唐僧肉,把唐僧肉一吃,不就成佛了,修行多苦啊!去年我到敦煌,修行的人就坐在洞窟里面壁,多少年都是这样,那个地方在沙漠里水都难得,什么都没有。修行是多苦的事情,咱们好酒好菜而且还有美女,把唐僧抓来一煮,就可以长生了,多快活。所以妖魔鬼怪要吃唐僧肉就是个个都想立马成佛,因为唐僧就是“本心”,就是佛。这么一想,这个谜就解开了,从来还没有人解开过这样一个谜。实际上一部《西游记》所要讲的就是“本心”的故事,人的“本心”、信仰之心、向佛之心,如何才是正确的成佛之路的故事,这是《西游记》的第二个层面。
3.唐孙大军与五位一体
经历过文化革命或者看过文化大革命的小说和历史的都知道,那时候满地都是战斗队,最多的是“千钧棒战斗队”,因为孙悟空就是造反。毛主席语录的第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所有与造反有关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顶尖人物,《西游记》不是一个造反小说,但是把它挖出来一块,说孙悟空是造反。但我们仔细想想看,《西游记》里的这支取经大军的领袖是唐僧而不是孙悟空。孙悟空在这里起的作用非常大,寻山开路,遇水搭桥,什么都是他干,如果把唐僧取经的队伍取名为“千钧棒战斗队”不合适。按照当年“刘邓大军”称呼法,唐僧是精神领袖,孙悟空是行政长官,唐僧是信仰之心,悟空是理智之心;唐僧是终极关怀,悟空是事事关心,就是这么一个结构。过去一句话叫“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唐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悟空了,咱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应该有这两面?人之一生取胜之基本法则就是这两条,一要唐僧、二要悟空,少一个都不行。
唐孙大军中并不止这两位,还有八戒、沙僧和白马。八戒的象征意义是最容易理解的,人之一生食色二欲是最大的事情。猪八戒第一好吃,到哪里都要找吃的;第二是好色,在天上就调戏嫦娥,下凡了到高家庄就强娶民女。但是八戒也很重要,人的一生没有食色二欲是不行的,这也是人最基本的属性。猪八戒就是人之一生食色二欲的象征,广泛一点就是所有欲望的象征。
沙僧是什么呢?“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沙僧是挑担子的,他的性格最听话,叫他干嘛就干嘛,老实厚道。人之一生什么东西最听话?我们的手足最听话,叫你举手就举手,叫你抬脚就抬脚。但如果你指挥耳朵试试看,叫你的鼻子动一下动得了吗?如果叫心跳快一点或者是慢一点行吗,或者叫血液跑快一点慢一点行吗?如果肚子现在好饿让它不饿可以吗?人的植物神经是最不听话的,你越想干什么它偏不给你干。还有我们的情绪,有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哭了笑了,有时候看电视剧哭了笑了,我根本就没有指挥它这样,我们的理智根本管不着,我们能管的就是手和脚,所以沙僧就是我们人形体的象征,最好指挥,他永远挑担永远没有怨言。
还有一个人物,过去的研究从来都忽视了这个人物,那就是白马。它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白马是龙王之子,在龙宫里因为谈恋爱不顺利,老婆背叛他,一怒之下就乱来。碰见观世音把他变成唐僧的坐骑去西天取经,然而到了他的家乡海边,他还冲下龙宫跟奸夫打了一架。白马就是心猿意马中的“意马”,“意马”说白了就是情绪情感的象征。我们人的一生中情绪和情感是极难控制的,什么东西来控制我们的情感呢?在中国道家、儒家、佛教哲学中,都有一个基本思想,尤其在中国思想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以“理”化“情”,用理智来控制我们的情感和情绪。白马第一要唐僧来骑,也就是信仰骑住情绪;第二,要悟空来牵,牵住这匹白马,就是理性也要管住情绪。《西游记》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悟空有个官位叫弼马温,在古代的传说中什么东西能够“避马瘟”,就是能够让马不发瘟病?就是猴子,所以猴子就是来管马的。悟空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皇给他派了差事就是做一个管马的,他很不高兴,其实那是一个很大的官。人有三个事情,欲望要管住,情绪要管住、念头要管住,管住这三样东西人就健康了。让猴子管住马这是很大、很了不起的官,孙悟空自己还搞不清楚,还觉得官小了。白马就是我们人之一生情绪、情感的象征。
现在我们把《西游记》中的五个人物都一一揭开了他们的面纱,看清楚究竟想要说什么了。那我们就知道《西游记》这部小说不是宗教小说、神魔小说、反抗小说、游戏小说,这些都不是。以前还有人说这四个人主要是团结一心,军民团结一家人,他们说的也是对的,但不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五种因素的协调,和谐、团结、秩序的架构。人生终极的价值和终极目的就是要控制我们的理智,理智是没有方向的,用今天哲学的话语就是工具理性,它没有方向、没有价值。所以我们的信仰之心、价值之心、信念之心,人生的终极目的就要来领导我们的理性。我们的理性是要牵制我们的情绪、情感,同时指挥我们的欲望和我们的行为。唐僧主要的功能就是领导悟空、领导理智,所以他要念动“紧箍咒”,一定要经常警示理智,不要太过分了,你要朝着我给你指示的方向前进,你要是瞎动脑筋就会出问题,就会起不到作用。悟空要领导白马、牵制白马,他还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另外他还得指挥着沙僧,行为得服从理智的指挥。从人生哲理的意义来讲,这五种因素的合理架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要处理这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关系脱离了五个因素的架构就会出问题。比如说欲望过度了,贪官出来、腐败出来。前一段时间听到一个新闻,问一个4岁的孩子长大想干什么?回答说长大要当贪官。这说明我们社会的毛病大了,个人的毛病也大了,欲望成了第一号因素,贪官前赴后继就说明我们的社会生病了。如果我们的情绪不听使唤,情绪太过分了,也很容易出问题。二次大战我们看得很清楚,国民的情绪出了问题。不是所有的德国人民都不是好人,而是他们的情绪出问题了,被引向了不正确的方向,脱离了理智的控制,也脱离了正确的方向。日本也是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民应该都是好的,如果说整个国家人都是坏的是不对的,而是情绪出问题了。行为要是不听使唤也不行,你瞎走、瞎弄、乱来一气也不行。所以我们人之一生五种要素要合理的调配,社会的五种因素也要合理的调配,哪一种因素过度了,我们个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生病,这就是《西游记》哲学的基本含义。
这个作品宗教的基本含义就是告诉我们,其实最困难的就是修“本心”,不要以为一蹴而就可以修到,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用毕生的努力,乃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你抱着毕生修行的意识,我想你碰到任何的困难都会容易克服得多。当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对自己说这个困难是对我的磨炼,是妖魔鬼怪,我一定要打败它。不要想马上成佛,但是要有一颗向佛之心,这里的“佛”是广义的,是各种各样我们自己真正所向往的人生价值。我们基本上揭示了《西游记》这部作品中的宗教精神和人生哲理,所以《西游记》这部小说是可以从两岁看到七八十岁永远看下去,都可以看到其中的真谛。但是《西游记》绝不仅仅是这个层面,它还有更深刻的层面。
4.“齐天大圣”和人定胜天
“齐天大圣”是什么意思?我们如何去解读?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小时候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到了3岁、7岁、初中、高中时候就出现反抗期,7岁、8岁是反抗期。我孩子小时候对他说电插头的洞是有电的,不能把手放进去,但是你不在的时候他就把手塞进去。还有热水瓶你不要去玩,但是有一天他就抱着,一掉下来爆炸还把自己吓一跳。到了初中你让他好好学习,尤其是男孩,他理都懒得理你,你叫他在家好好做作业,他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这就是反抗。人类也是这样。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前,人类是信天地、信鬼神,是很乖的孩子。但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凭什么听上帝的,我自己就能思考。人类进入了现代反抗期,启蒙来了,个人的理性诞生了,“一切都要重新放到理性的天平上称一称”,理性于是开始反抗大自然、反抗一切的宗教,批判一切的宗教,批判一切的盲从。中国从1840年以后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了这项工作,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完成。因为中国人的从众心理还非常地严重,我们还不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一颗自由思想的头脑,我们今天还没有完成这个事情。
《西游记》里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和毛泽东讲的“人定胜天”,远远地看上去像两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其实两者是同一面旗帜:正面写着“齐天大圣”,反面写着“人定胜天”。所以毛泽东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其实这个是人类理性发育的一个过程。人定胜天是早期的理性,但是后来我们知道有些事情理性是办不到的,我们必须按科学的理性办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说是到处反抗,第一,他反抗了儒家之天。儒家之天其实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有一个代理人就是天子,君权神授。信皇帝其实就是信天,皇帝要祭天,北京的天坛就是祭天的,过去我们是崇拜天的,我们这个民族崇拜老天爷。但是孙悟空不信那套,玉帝老儿算老几,还有天上的众神,像太白金星、龙王老头乃至阎罗王,孙悟空要反抗的几乎是所有的大自然,天上、地下他无一不反抗,没有他在乎的,反抗自然也包括反抗朝廷,朝廷只不过是天的代理人而已。
第二是他反抗道家之天。孙悟空调皮捣蛋不老实,玉帝拿他没辙,就找太上老君(道家的始祖),让太上老君管管他,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到丹炉里面一炼。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做过道家的气功,做过以后你们就知道了,丹田在脐下三寸小腹中间,你意守丹田慢慢这个地方就会发热,慢慢就会有一个气囊鼓起来,你走路都会晃晃荡荡的,这个地方就叫丹。丹田经过前后任督二脉,通过会阴到脑袋,叫做打通小周天,打通的时候舌头会发麻,这是道家的功夫,打通大周天就是身上的奇经八脉都打通。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在八卦炉里炼一下就是做这个功,把念头放气囊里头炼,然后一发热就成丹。过去《西游记》的解读中都没有,我练过这个功。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到丹炉里面让他练道家的功夫,但是孙悟空不理你这一套,他踢翻了丹炉跑了。不过在太上老君的丹炉里炼一下也不是没有好处,第一是烧红了猴子屁股,第二是烧出了火眼金睛。所以说《西游记》是一部佛教小说,表面上有一点讽刺道家,但对道家还是有一点肯定的地方的,所以它其实是儒道佛三家化而为一,不要只说它是佛教的小说,道家的也有。第三是反抗佛家之天。既然太上老君管不住孙悟空,就派如来去管,他也不把如来放在眼里,如来有错他照样指着鼻子骂,但他还是对佛教比较看重的。如来把孙悟空放在手掌心里,孙悟空在如来的手掌心里翻筋斗,他以为已经跑了出去,但是还是在如来的手掌心里。
这样一说我们就看明白了这部小说,实际上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阐述了人的理性与信仰之心发生了某种吊诡现象。如果它是纯粹的宗小说的话,那么唐僧一定是至高无上的,孙悟空一定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但是这部小说孙悟空和唐僧的地位发生了吊诡的现象,发生了某种逆转。这说明了在当时中国的思想史上已经发生了某种现代性的萌发,就是理智之心与信仰之心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5.天地立心
《西游记》成书是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正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在西方现代性发生的同时,出现了《西游记》这样的小说,这就是一种反抗,就是人的理智之心开始萌发。在西方文艺复兴的同时,我们中国现代性的萌发虽然没有西方的坚船利炮,但《西游记》就是明证,已经使理智之心和信仰之心发生了吊诡式的逆转。恩格斯说但丁是西方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新世纪最早的一位伟大诗人,我觉得对但丁的评价可以完全用在吴承恩这里。同时他也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也是现代性发生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在他那里人成为了大写的人,在《西游记》这里,孙悟空作为有理智的人成为了大写的。我还要比喻的是笛卡尔,在西方他是理性主义的鼻祖。可以说在十六世纪的中国,《西游记》就已经暗示了中国思想史上理性开始对信仰持怀疑态度的历程,所以《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启蒙小说,而且它是在第二次的“西化”——现代性还没有来到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诞生了现代意识的根基。但悲哀的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自己的现代性,而非要等到西方的坚船利炮来打开我们的大门呢?我们的解释是明朝因为腐败而灭亡了,然后由一个文化上低势的民族来统领中国,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歧视满族,清朝几百年来滞后了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我们今天也不能因腐败再滞后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西游记》以及中国历史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西游记》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第一次“西化”——印度佛教进来我们怎么化印度的佛教为中国的佛教;第二个层次,我们的第二次“西化”也就是现代化,暗示了中国自身现代性的意识根基已经萌发;第三个层次,它还有后现代的意义。在《西游记》中信仰之心与理智之心虽然发生了吊诡的现象,出现了逆转,但并没有彻底地否弃信仰之心,这个可能是个问题。在当时封建专制还那么严重的情况下,人类的现代理性还不能充分地发达,知识界和思想界已经有了这种思想的萌发但还不清晰,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信仰之心和理智之心的冲突还没有像西方发生得这么彻底。经过了长时间西方理性主义的发达之后,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已经发现了单纯的理性至上也是有问题的。我在一个文章中提出这样一个观念,“轻本而不失本,重用而不妄用”,我们今天人类就有点妄用,理性虽然重要,但如果我们随便地妄用,如果我们胡乱的使用核武器,胡乱的使用克隆人,我们人类就会完蛋,我们今天的环境已经非常地危险。所以我们人类不仅需要理智之心,同时还需要信仰之心,它们之间的二元结构我们不能够小视,这是《西游记》的后现代意义。所以我说《西游记》有三个意义,一个是它对印度佛教第一次“西化”如何去化,还有一个是后现代的意义,要处理好“识心”、“本心”二元结构的关系。
6.正果和奇果
《西游记》里所有的人物都成了菩萨,最差的也成了罗汉,都修成了正果。而《西游记》这部小说也成为一颗奇果,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我刚才说过,印度佛教从魏晋南北朝进入中国一千年有三大成就:宗教上的禅宗、哲学上的心学和文学上的《西游记》,表面上看它们都是来自印度,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第一次“西化”,但三大成就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都不姓印。没有人会说禅宗是印度的,佛教的根在印度,长在中国,开花结果全在中国。禅宗就是中国的,佛教在印度基本没有地位。《西游记》表面上也是印度佛教故事,但谁说它是印度的文学,没有,都说它是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心学更是如此,它还影响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想就是心学。
我们回到中国的第一次“西化”这个主题,我们在今天仍然要明白一个问题,我们要放开眼量、打开心胸向世界文化学习,与世界文化交汇流通。我们放开胆力,只要我们能消化,最终这一切都会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成就,同时也会贡献给世界文化,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当前中国面临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过度的民族主义、过度的文化保守主义。比如说儿童读经,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要孩子们去背经,而且是极难背的经,还要怀着婴儿的母亲去听经的光盘。昨天陈实先生说这个已经到了恶搞的程度了,我非常同意“恶搞”这个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有节制,不要再回过头去用过度的民族主义和过度保守主义抵御我们向世界文化学习。现在不光是西方的文化,整个东亚、伊斯兰教、拉丁美洲,我们都要放开眼量去学习,这在今天是尤为重要的。我说中国不能再走老路了,经济发达30年来,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三、马上世界第二了,但是我们文化上不要保守。我感觉我们的文化上保守,只觉得“天王老子第一”,有些人讲唯有中华文化才能救世界,这个话不用这样说。咱们的中国文化自己成长壮大,相信伟大中国文化一定会与世界文化交融、汇通,一定会有辉煌伟大的前景!谢谢各位!
论坛互动
陈实:金岱教授在两个钟头的演讲全部在脑子里,像谈话一样的跟我们谈出来的。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视角,与我们人自身的结构联系起来,与中国现代启蒙联系起来。他给我们阅读古典著作尤其是伟大的经典带来新的视角,所以非常感谢金岱教授。下面按照以往的惯例互动,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提问1:我想问一下金岱教授,您在最近二十年或十年是怎样研究学问的?因为我是大学生职前教育的一个工作者,今天我组织了20个大学生来听你的讲演,我想请金教授跟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讲两句话。
金岱:我的眼睛确实是看不见,但是我觉得没有特别太在意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只要能思想就能工作,我努力尽力做我该做的事情,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心的就是文化论坛口号上说的:重建中国价值。我在刚才讲课中就有一个信念,我觉得这个事情有意义,我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是说我没有困难、没有错误、没有有挫折,其实什么都有的,但是我内心里就坚定这个信念,这是我们今天社会转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毕生都为此而奋斗,我坚信我这个工作有意义。所以我刚才讲向佛之心是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找到了它,就有了自己的向佛之心。我把一句话送给我们大学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今天我们是一个迷茫的时代,大家多在迷茫,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寻找,坚定地去寻找。
提问2:我想请教金教授,唐僧的团队管理放到生活中你怎么评价呢?有什么优势或劣势?金老师是很爱国的,我想在您老的时候不在大学教书了,你最后会想做什么?你会不会想到一些偏远的地方去演讲呢?
金岱: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作为一个公司来管理,公司也要有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要有理性的管理,包括公司的职员和领导都有自己的欲望,还要运作,就需要有方向,如果没有方向就不可能成长壮大。西方的公司常常是几百年,像剑桥大学都是800年的,商厦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能坚持下去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他一定有自己意念,我们中国的公司就只赚钱,没有自己的基础价值,所以就不能长久,这是我们中国现在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于我个人的问题,我目前的想法是只要还写得动就写,我能讲得动我就讲,在大学里头无非就是教书、读书、写书,就是这“三书”生活,纯粹的知识分子,我毕生就是做这“三书”。
陈实:我交代一个背景,金岱教授本来是可以当官的,据说是可以去江西文化厅的副厅长,但是他拒绝了。另外,金岱老师是一个教师世家,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老师,所以他是以教书为生活理想,我认为金岱教授是一个很纯粹的学问家,真正把学术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参与世界的一种方式。
提问3:金老师您好,你说《西游记》中五个人物就代表了人五个不同的职能,那如何看待这五种职能相互影响的关系?
金岱:我觉得这五种因素应该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但是很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你要驾驭自己的欲望、情感甚至是要驾驭自己的理智,尤其是你的念头,现在的理性讲得泛一点就是念头,这其实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又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医学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吃药、打针什么的,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神疾病也非常多,其实与社会飞速的发达以及欲望的高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要调理好自己,特别是调理好五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人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事物。所以我觉得我讲《西游记》主要不是讲西游,主要是讲我们人生,就是如何来建设自己,只有把自己身心建设好了,你才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人,而且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怎么调整这五种关系呢?按照我刚才的结构也讲了一下,具体要做就看个人如何做了,如果做得好你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和幸福。
提问4:刚才老师说到了关于人的思想特别是本身的思想,从佛到道再到儒,是把文艺复兴作为人性思想奋发的分水岭,但我觉得从远古历史以来,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这里就有一个人自己本身思想的存在。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也觉得自己很重要。后来再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也是很在乎自己的思想意识对整个时代的影响。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不一定是欧洲文艺复兴才开始的,包括刚才老师也说到我们现在还有好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我们很早以来都意识到自己了,只是我们的时代环境在牵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所以我想请金老师把人本能的思想从历史渊源到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谢谢。
金岱: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指方向倒不敢,刚才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思想有没有人自身的观念,不能说没有。从儒家尤其是道家,从杨朱再到老庄、到李白都有自我意识的思想,但是在整个中国思想结构中它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刚才我讲的是关系,就是理智和信仰的关系。西方古希腊有没有关于人的思想,当然也是有的。不要说古希腊,像希伯来和其它文化都有这种思想,但是从信仰和理性这二者关系发生逆转是近五百年的关系,理性放到的信仰之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的天平上来重新的称一称”这是西方现代性的一个成果。也只有到今天,到近五百年一来,理性才真正提到历史的地位,提到信仰之上去了。我们不能单独的说,这里有个人和理性,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那只是自我的意识,而不是理性的意识。我为什么说《西游记》那么重要呢?在过去我们很难看到信仰理性关系发生逆转的文献。我们今天把儒家抬得那么高,儒家有他宝贵的遗产这个很明确,他从“礼”到“克己复礼”,“礼”就是核心,就是等级。儒家的核心就是等级,等级就是有从属,儒家作为一个思想系统他是传统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精华,但是不能完全把儒家拿到现代性来,这样就会搅乱了我们的思想。所以现代性的思想是个人的,也是理性的,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现代性的思想,所以我觉得还是一个思想史上非常明确的问题。
提问5:非常感谢你精彩的演讲,我记得在十年前,我们买了一个刊物叫《随笔》,我估计就是您的文章,那一篇文章虽然没有谈到了白马,但其他四个人物都提到了,那里边也阐述了宗教信仰的关系,我提的问题很简单,你演讲的时候提到过,孙悟空没跳出如来佛的掌心,撒了一泡尿,这代表着什么,请您继续讲完。
金岱:这篇文章是我很多年前写的,我其实是想写一本书,只是没时间干这个事情,准备等我有空了,等我退休了再干。《西游记》里的人物其实还有很多的象征可以挖掘出来,孙悟空撒一泡尿象征的是后代现代性的意义,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人类都以为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征服自然。我刚才说了三段,首先我们是自然的奴仆,服从命令的孩子,再是反抗的孩子,到后来我们该成熟了,我们明白了人类面对自然,终于跳不出自然的手掌心,我们永远是自然的孩子。今天大自然给我们的这么多的教训,像地震、干旱、温室效应、海啸,像人类自己造出来的克隆人类,本身老天爷造了人,而人类又克隆人类,如果这个克隆人类的技术真的发展开来,人类就灭亡了,所以人不要太自以为了不起。就像孙悟空一样,你要跳出自然,你跳吧,跳了一下也不过是在如来佛手掌心撒了一泡尿而已,所谓后现代就是就是人类对自然界一种反思。
提问6:您好,金岱博士,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你说现在中华民族存在一个文化危机,据我现在的了解,这一代的确对中国文化存在着不重视甚至有遗忘的现象,我认为中华民族缺乏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这对我们大学生乃至新一代青年人都至关重要。我的问题是一个大学生要如何培养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呢?
金岱:民族文化自觉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中国现在已经比较富裕了,当然也不能说相当的富裕,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均GDP在全世界排100多位。民族文化复兴从80年代中期其实开始有这么一个东西,从90年代以后,民族文化和国学文化特别的热,那这个热的过程中有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大家对民族文化的东西接触得太少,了解得不多,需要补课,这一点是确实要去做的,这点是国外华人在国外做学问也感觉到这点。但是它们否认新文化运动,认为新文化运动断裂了传统,这个我不认同。1840以来我们中国才170年的历史,有没有真正的断裂传统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不信我们看看,虽然生活中表面的一些东西虽然没有了,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意识中,这种文化意识还是非常的深刻。我们与传统文化的斗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我们要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吸取,但是对糟粕要像鲁迅那样去摒弃,我们要继续放开眼量,打开胸怀,向世界文化汇流。在这种过程中才能真正的使中国文化复兴,如果没有世界文化的汇流,中国文化是不可能发生真正有创造性变化的。佛教进来有一千年了,整个世界文化的融合还需要多久?也许时间不会太短,这需要一个过程。我对大学生的看法是需要学习传统文化,要克服崇洋媚外,不要瞎背英语,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背英语上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大失败,我也为此也过一篇文章。另外不是崇洋媚外就是畸形的傲慢,我们要有一个平常心,民族文化的自觉和世界文化的汇流这两个方面要同时进行,这也是我今天讲的基本主题。
提问7:金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想问一下,我们大学生该怎样品读中国古典作品,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我们很多的大学生迷上了网络很少看书了,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问题?
金岱:网络是很好的东西,它有非常广泛的信息。我现在老了,赶不上时代了,我经常向我的学生请教网络的问题,但我会尽量的赶,主要是我们怎么样调整自己的结构。我觉得网络上的东西要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们同时代作家的东西也要看。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文化这个东西是一个承传,是积累人类的文化,有这么长的历史,历史上留下这么多的文化典籍,我们看一本书就是与一个人、与一个智者在交谈,我们既要与同时代人的谈话,也要与已经作古的人交谈,这是我们人类特有的长处。我们要和同时代的人谈话,要和年长的人谈话,甚至要和已经作古的人谈话,要和写《易经》的人谈话,和老子、庄子、孔子谈话,和世界各国文化去谈话。怎么样去读就是把他当做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这是我一个基本的观念。怎么样去读经典名著,像读《西游记》,那吴承恩是怎么想的,我就想他那个时代想的是什么东西,我在和他交谈,读书就是谈话,不管他是什么天王老子,不管是孔子还是老子,不管是基督还是释迦牟尼都是一样的。所以我非常反对儒家说的这种“唯上智下愚不移”,一味地去背古代的经典,这是最愚蠢的做法,最反现代性的做法,我们应该把读古代的书籍当做是和古人聊天,通过聊天知道他们想什么,我们可以吸取的就吸取,不可以吸取的就不理,用不着崇外,用不着以为是“唯上智下愚不移”,咱们都是上智,或者咱们都是下愚,都是一样的人。
提问8:听了您这番话之后,我觉得我有点崇拜您了。刚才您说的唐僧百无一用,但是他一脸的祥和,而且心地坦荡,很执著,这些东西我在您的身上也都看到了,不说成佛,至少也成菩萨了。我想如果追随您而去,我们是否也像当初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那样,不成佛和菩萨,至少也成罗汉,那么追随您而去将如何?您能否在唐僧带队修成正果上来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我们博导的培养理念,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是有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在我们教育里成佛、成菩萨、成罗汉的理念似乎越来越少,对于唐僧的团队和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和现代高等教育是不是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呢?希望您给我们讲一下。
金岱:这是一个大难题,我说的成佛或者是向佛之心是我强调的,我觉得我就是一个下愚,我们说的信仰之心,绝对不是崇拜某一个东西,而且我们自己心中要有向往之心,所以我说唐僧本来就是佛,所谓的“我佛即我心”,其实没有佛不佛的,也用不着这些东西。但是我确实同意你所说的我们今天的教育出了大问题。大学应该是现代教堂,其实在今天宗教起的作用已经非常地小,其实最能起作用的就是大学的教堂和广义的知识分子,大学应该保持应该保持的东西。现在不论是医生还是教师都不是挣钱很多的人,但是他们应该是被尊重的。我觉得老师受尊重不是说要崇拜老师,有时候我会骂我的研究生他们,但是我也向他们学习,我觉得咱们就是兄弟朋友,在这种关系上一方面咱们要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要让人家觉得你是值得尊重的,虽然没有多少权也没有多少钱。过年的时候有些朋友提出的“岭南宣言”,很多人说你们大学老师就是这副德行,无非就是会抄,弄得我自己也灰溜溜的,心里挺难受的。所以我也只能是继续写我的,说我的,能写多少写多少,能说多少说多少。很多朋友说没用的话我也没办法,像陈实老师今天请我来说我就来说吧,有用没用我也管不着。
陈实:金岱教授除了给了我们一个阅读的视角,还给了我们一个阅读的方法,我的归纳就是“形体法”,有点类似于中医的形而上学的形体描法,这五个形象代表了五种人生的制度。我也想我们大学生怎么去读这些名著和网络的问题,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会碰到的问题,不单是他们,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也会遇到的问题,其实我们觉得刚才那位小朋友提的问题是什么,他完全可以用他的第一个问题去解决他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人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经验都可以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可是我们人的品质和质量是通过阅读伟大著作而培养的。为什么阅读伟大著作能培养人的品质呢?就像刚才金岱教授说的,因为你在跟伟大的大师、最先锋的思想在进行对话,在跟他学习,你在这里面吸取人类中国五千年的经验。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是图片的时代、形象的时代,同时给我们带来一个浅阅读的时代。网络当然也有一些弊病,但是网络确实是好东西,我们不要用现在的观念看待网络,它给我们带来很多先进的东西。不要说你们年轻一代,包括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我现在也天天在网络溜达,我觉得网络可以给我很丰富的知识。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博士的女孩子要找一个白马王子,结果在网上找到了,见面一看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然后他说:“姐姐,你不知道吗,现在谷歌、百度一下什么知识都有了。”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性,关键是你在网上学习的时候不要找一些垃圾,要在网络上要像淘宝一样的淘到精华。现在轮到我问金岱教授一个问题,金教授,请您用三五句话形容一下什么是文化?
金岱:我用一句话说,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人的理想。人的吃喝拉撒、物质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人是文化动物,是理想动物,文化就是人化。要细说文化我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是当代文化研究,它有很多的争议我三两句话也说不完,我只能说文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兑现化。
陈实:谢谢金岱教授对文化的第34种回答,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