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感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3:06:26
烟花三月,暮春季节,友朋三五,齐下扬州。细雨翩跹,好风相随,瘦西湖畔,二十四桥。桥题楹联,名曰:“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近代才人江湘岚不经意间的挥洒,却道尽了二十四桥的地域文化和物土风情。 二十四桥,扬州名景。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曾作如是记载:“西自浊汶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惟不足二十四桥之数,或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今存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桥栏饰以彩云追月浮雕,桥基堆以巧云状湖石,四围遍植馥郁丹桂,整座桥体设计浑然天成,如半月垂卧,似霓虹卧波,与周遭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虚实相衬,共同营造出水、云、花、月交相辉映的山水园林意境。面对如此美景,人的精神会被水洗涤得清明透亮,心灵会随着云自由飞翔,情感会在花月交映中熨帖安祥。于是产生一种纵身大化,游心太玄,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感觉,形成一种于繁华处看平淡,于绚烂处见真朴,于情景交融处察寂动,于虚实相映处参有无的想法,世界由此显得兴味盎然,一派生机。
是啊,中国的山水园林是精美的空间艺术,讲求布局的空灵与充实。她不像西方的庙堂建筑,用拔地而起直指天空的形体,表达超越与神圣的崇高之美,她不用建筑本身压缩广度,凸现深度,因此不诱导人陷入沉重的肉身与轻灵的灵魂之间的激烈搏斗。山水园林在大地上延展,引导人们在自然而然的游走中敞开心扉,不粘滞于外物,不自绝于内心,实现情与理的调和。中国的山水园林同时也是精妙的时间艺术,她在自然铺展中蕴含着生命的节奏,在沧桑巨变中沟通着历史与未来。山水园林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有情化的世界,引导人们对其进行有情化的赏游和观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既是对友人的感怀,也是对斯人斯桥的一往情深。这种情感被后世铭刻为碑文,成为人们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
记忆是一条无尽的丝线,它能从内心穿透时光深处,曲折前行,停留在盛衰更迭的宿命之中。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藉黛玉之口,道出了“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的世间兴亡之叹!历史在翻过它最繁华的一页之后,却为后世流下了一种残缺之美,从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今天,二十四桥的完整遗迹已无从寻觅,但文学与思想的踪迹却值得我们一再踏访和温习。 (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段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