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国考面试实战中的言语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34:25
http://www.offcn.com 2009-7-30 来源: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杨国平
言语表达能力也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考生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考生与考官的沟通,使考官能够全面了解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把握言语中六点技巧,就能够突破语言难关。
一、“我”字的使用
1. 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
2. 尽量变单数的“我”为复数的“我们”;
3. 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 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 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6. 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二、发表意见的技巧
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考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能够发表真知灼见,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艺术,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1. 考官提问时请考生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 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
3. 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
4. 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5. 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
三、怎样做恰当的解释
在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还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解释”本身并不难,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 解释的态度应端正
考生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察的就是考生会不会解释。考生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
2. 应适时收尾
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考生不必着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考官已经做了某个判断,考生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3. 有理有据
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的论点和论据。在你确凿的证据和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将很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
4. 实事求是
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考生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
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考生不愿在考场表露的,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5. 承担责任
当考生被要求解释自己过去工作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若仅仅说明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
6. 间接解释
即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解释,包括自己原单位领导、大学的老师、奖状证书等书面材料以及媒体资讯等等。引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解释将增强自己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四、如何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考生的发言需简洁、精炼,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考生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考生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1. 避免表达含糊和有歧义
2. 指代清楚
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后者可以大量使用代词,而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使用得多没关系。而口语速度快,如果代词用的太多,考官难以根据上下文(根本无下文)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考生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可以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
3. 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
有些考生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
4. 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
5. 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可能很随便,经常在谈话的双方都明白时省略主语,但考场上既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尤其是必须注意对考官的称呼不能省略。
6. 不用方言。
除非考官同意,否则考生在考场上尽量使用普通话。有些特殊的职位可能要求会某种方言则另当别论。
7. 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
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考生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
8. 增强谈话的逻辑结构
考生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承上启下,并突出逻辑关系。
五、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考生提的,需要考生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考生“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此外,考生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六、面试用语的“禁忌”
1. 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
2. 语言的反复追加
当考生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烦躁了。
3. 确定性的两个极端
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考生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
4. 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
5. 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6. 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
本文来源于中公网公务员www.offcn.com 原文:http://www.offcn.com/Html/Subentry/msjq/1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