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群:民国报人邹韬奋的独立和真诚(南方都市报 2010-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26:48
民国报人邹韬奋的独立和真诚
类别:人文历史   浏览量:124
版次:TM05   版名:南方评论 历史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7-18
作者:俞晓群 原创   编辑此文
■月旦人物
◎ 俞晓群 资深出版人
1944年7月4日,邹韬奋先生不幸因病去世。当时,周恩来曾批示:“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毛泽东批示:“照此办理”。
此后60余年间,邹先生始终是一面不倒的旗帜,“韬奋精神”日渐发扬光大,到今天,几乎可以覆盖中华民族许多的传统美德和进步思想了。像真诚、自由、创造、硬骨头、独立、认真、献身、革命、爱国、大公无私、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同志爱、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以韬奋命名的新闻奖和出版奖,都是国家级的最高奖项。
但是,面对如此单面的赞扬之声,有人设问:“韬奋精神”是否像“雷锋精神”一样,经过整理、净化与扩充,已经化成一种政治或道德的象征了呢?甚至有人说:“韬奋生前实现自我,死后失去自我,21世纪该让韬奋回归自我。”(学者李频语)我赞成这样的观点。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赞美他、继承他,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韬奋先生的“先进事迹”很多,其实他人生的主线只有两条,一条是独立精神,另一条是真诚精神,也就是他自称的“傻子精神”。
首先,“独立精神”应该是韬奋先生毕生的追求。他以新闻出版作为终生职业,最敬重梁启超先生。当年袁世凯想当皇帝,以20万元贿赂梁先生,以求他不要撰文反对。梁先生慨然答道:“我诚然是老于亡命的经验家,但宁愿乐于亡命,不愿苟活于此污恶的空气中。”韬奋对此大加赞赏,将梁启超奉为人生导师。他在18年的新闻出版生涯中,曾经多次流亡,有“流亡记者”之称;还遭遇一次“七君子狱”。但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其衣钵所在,正是与梁老先生的“独立精神”对接。
韬奋先生生前未加入任何党派,此为其“独立精神”真实表现。国民党方面一直十分赏识韬奋先生,1936年蒋介石约韬奋面谈,意在请他做“御笔陈布雷第二”,他拒不赴约,却流亡香港。1939年国民党提出生活书店与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合并,请韬奋出任总经理。韬奋先生坚决反对如此扼杀“店格”的做法,他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同年,国民党一面查封生活书店,一面逼迫韬奋先生加入国民党。他说,你们查封书店,逼我入党,无异于让我屈膝。我若屈膝,你们得到这样一个无人格的人有何益处?
就这样,韬奋先生始终保持着独立的身份。1944年10月,沈钧儒先生在《悲痛的回忆》中写道:“安息吧,我的朋友,韬奋!你没有加入任何党派,你是立于中国大众的立场,你的态度光明,你的认识明确,你的热血和精诚是永远在照耀着、飞洒着。”
韬奋先生一生贯穿着对于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他说,没有气骨的人是没有资格主持有价值的刊物的,“头可杀而我的良心主张——— 编辑主权是断然不受任何人所屈服的。”他不怕期刊受到查封,封了《生活》,再出《新生》;封了《新生》,再出《大众生活》;封了《大众生活》,再出《永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禁的图书就有200多种。他在生活书店的一次大会的会场上写着:“作家出版家联合起来,击退奴隶文化。”
其次,“真诚精神”是韬奋先生人生的另一条主线。它是一种与生俱在的天真,一种“始终保持着的天真”(茅盾语)。比如,他天真地希望国民党能搞民主宪政,以此实现反独裁、反腐败、反一党专制的目的,这无异于与虎谋皮,何况“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就是不搞资本主义”(胡绳语),它怎么会允许“民主宪政”呢?再如,他天真地认为只要多赚钱,不接受任何官方的钱财,就能够保持独立精神,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呀,当生活书店的50多家分店被无理查封的时候,钱又有什么用呢?还有,当有人问,抗战胜利后,中国会成为什么样的中国呢?他说:“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民主权利。”
按照世俗的观点,成年人的“天真”,距离“傻子”就不太远了。韬奋先生直言不讳,他最敬佩的观点正是“傻子式的勇敢”,正如高尔基《鹰之歌》中唱道:“我们唱着歌,赞美傻子的勇敢”!
独立与真诚,构成了韬奋精神的基本骨架。今天,我们对于他的精神实质了解了多少呢?此时,我想起范用先生的一篇文章《要是韬奋今天还活着》,范先生说:“我相信,他一定还会写文章,办刊物。他不会不说话。”
http://gcontent.oeeee.com/2/35/23541eb601555bd1/Blog/bb7/60dc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