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色新疆:左眼风景,右眼美食 【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05:36
 “食色,性也”,我有两大爱好:驴行、美食。几年来,在驴行路上我执行“两手抓、两不误”政策,坚决做到一路走来,眼看美景,嘴吃美食,体验视觉味觉双重饕餮大餐。我的口号是:行者无疆,饕者无界。
  新疆伊犁,是我的故乡,也是许多旅游者的向往。这儿有着如诗如画的风景,这儿牛羊肥、稻菽黄、瓜果香,这块土地弥漫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气息,到处是热烈奔放的色彩,这里生活着开朗狂羁性格的伊犁人,什么也无法剥夺他们的快乐和歌声。

  介绍下我的“猎色”偏好:
  ——崇尚特色。不爱餐厅里山珍海味,独好普通特色小吃;不重名气、环境、正宗与否,只求好吃,适合自己的口味。曾在小街僻巷绕了几小时,只为找一家老回民餐厅吃几元一碗的牛骨头汤,也曾坐在尘土飞扬的赛马场边津津有味啃吃当地烤羊肉串,汉人街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旁人怎么说它脏乱,我每次路过必往那里钻,喝几杯格瓦奇。
  ——“顺手牵羊”。喜欢在驴行路上顺便找当地特产的新鲜“原材料”带回家,自己动手加工制作。比如秋天正好路过优质红薯产地惠远,就顺便拨几个红薯买回家做薯粥、拨丝红薯什么的;去牧场玩,就顺便在鹿场买些新鲜鹿肉带回去做个喷香的火锅。顺便广告下,我们新疆汉族男不仅疼老婆出名,不少还能做一手好饭。
  ——“喜新厌旧”。我吃食物最挑剔的地方就是要求新鲜、天然,尤其水果,为此我常探访当地乡下各类果园,杏园、葡萄园、人参果园,以及农家的枣园、西瓜地,自己动手,现摘现吃,不仅新鲜可口,亦颇有趣味和眼福。

  综上,灰常讲卫生的童鞋不妨绕过此贴,本贴很多食物随意而不拘小节,或在路边小摊,或在小店,或在田间地头,或蹲或站,有时吃的就是那种氛围。偏爱清淡的也不妨绕过,新疆食物就像新疆的色彩,明艳奔放,粗犷热烈。
  
  
  
  
 看着一堆图片不知从哪开头,从西瓜开始吧。最近天热常需西瓜解暑,但郁闷发现京城各类瓜都味如嚼蜡,不得不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西域出来不吃瓜”。新疆的日照、土壤使这儿的优质瓜特别甜、脆、沙。记得以前发西瓜图,天涯有人惊奇问:“新疆也产西瓜吗?”,我严重的倒。西瓜,西瓜,内地的西瓜可都是从西域传过去的。
  
  

  
  巴扎上一年四季常见的西瓜摊
  
  
  
  乡下路边的瓜摊,还沾染着新鲜的泥土  再说说拌面,因为这是我现在最想念的。
  拌面在新疆种类繁多,如:羊肉拌面、鸡蛋拌面、酸菜拌面、过油肉拌面、碎肉拌面、土豆丝拌面等许多品种,还有维式,回式,汉式,哈式等风味亦有所不同。吃拌面时,我们一般将菜覆于面上,食用前先用筷子将面与菜以及汤汁充分拌和,使面条吸收一部分汤汁,然后食用,这样面条更加有味。
  我拍的这是维式拌面,色浓烈面。

  
  

  
  菜
  
  
  拌和在一起
  
  还有回族小店里的拌面。味道好的多在那些简陋的小吃店,但一般拍起来蛮尴尬的,因为地方狭隘,而且人挤人,掏出相机只能匆匆一拍,不上像。
  
  
  
接着说说巴彦岱一绝包子。
  伊犁的包子,有烤制的,有煎制的,蒸制的,方法各异,滋味也不相同。最常见的除了水煎包子外,还有烤包子、薄皮包子。它们馅料大致相同,都是用羊肉、皮牙子和盐调成,并加适量孜然、胡椒等香料。但水煎包子肉馅较细碎,而薄皮包子和烤包子肉馅较粗成丁。
  “巴彦岱一绝”在伊犁本地颇有名气,每天都有许多人涌来吃包子,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我也觉得这里的薄皮包子、烤包子好吃,鲜而不腻,满口流香,吃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是维吾尔族喜爱的食品,也很受其他各族食客欢迎。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才出坑的热烤包子,阳光下的色彩灰常诱人
  
  
薄皮包子,维吾尔族叫“皮提曼塔”,选用上好的料羊肉做馅制成。薄皮包子的特点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新疆洋葱(皮牙子)浓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制作时,先将上好的料羊肉切成筷子头大的肉丁,再把洋葱剁碎,加胡椒粉、盐水(适量)拌均成馅。在面粉中加凉水和成硬面,切成面剂子后用走槌擀成薄片,甩去面粉,包馅成鸡冠形(少带花褶),入笼屉用旺火蒸二十分钟即成。维吾尔吃法,一般和馕或者和抓饭一块吃。和馕一块吃,先把薄馕放进笼屉蒸馏少许,然后把包子放置薄馕之上;和抓饭一起吃,则把包子放于抓饭碗上。

  制作薄皮包子

  

  
  
  
  

  
  
  


  想吃干果,就去喀赞其逛遛达一圈。